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酱卤鸭脖卤汤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30 m L顶空瓶中放入1.0 g卤汤,选用DVB/CAR/PDMS萃取头于50℃萃取40 min。最佳条件下,鉴定出35种化合物,烯烃类、醚类、醇类和酯类是构成酱卤鸭脖卤汤挥发性成分的主体成分。其中源于香辛料的挥发性成分依次为茴香脑(17.98%)、芳樟醇(8.49%)、乙酸芳樟酯(6.29%)、D-柠檬烯(5.76%)、β-石竹烯(5.55%)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莽山野柑果实特异香味形成机制,揭示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性物质代谢规律,对莽山野柑(Citrus nobilis Lauriro)5个发育时期果实黄皮层挥发性物质代谢谱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莽山野柑果皮中检测到14类共94种挥发性成分,单萜及其衍生物、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各有40种;发育过程中挥发性物质代谢谱变化较大,有21种成分在不同发育时期低于检测限;成熟期挥发性物质总量仅为峰值期的76.93%,花后105 d(DAF105)到达峰值,DAF135最低;单萜烯含量占总量的86.10%~95.21%,橙皮内酯、倍半萜烯和二萜烯仅占0.11%~11.00%。单萜烯中以D-柠檬烯和β-月桂烯为主;单萜及其衍生物在DAF105前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降低,与倍半萜类物质在含量变化上的趋势大体相反。  相似文献   

3.
华山松大小蠹的入侵对华山松挥发物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质联动技术对秦岭林区华山松健康木、枯萎木针叶、树脂和韧皮部组织内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含量和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针叶、树脂和韧皮部组织内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单萜、倍半萜和二萜组成,其中以α-蒎烯、β-蒎烯、乙酸-龙脑酯、β-石竹烯、α-石竹烯、α-杜松醇、异杜松醇、萜烯醇、杜松二烯为主;华山松针叶、树脂、韧皮部组织内挥发性物质在组成和含量上均有差异,其中以针叶中挥发性物质成分最丰富,其次是韧皮部组织,而树脂的成分则更纯;同时华山松健康木与枯萎木间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我国原产木本芳香植物野扇花的推广与应用,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从野扇花中检测出19种相对含量大于1%的挥发性物质,其中苯乙醇(22.94%)、正己烷(9.76%)、吲哚(7.90%)、乙醇(6.13%)、3-甲基呋喃(5.87%)和罗勒烯(3.95%)为野扇花挥发性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苯乙醇、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和芳樟醇可能是野扇花的关键致香成分;野扇花挥发性成分中苯乙醇、罗勒烯和芳樟醇等成分具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樟科植物黑壳楠叶片进行精油提取,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分离鉴定与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庆黑壳楠叶片中分离鉴定出挥发性成分87种,占精油总量的 95.6%,以烃类(37%)、醇类(34.74%)化合物为主.前10 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植物醇(14.3%)、棕榈酸 (6.09%)、右旋柠檬烯(4.67%)、2H-Pyran,2-(2-heptadecynyloxy)tetrahydro-(4.65%)、古巴烯(4.3%)、荜茄醇 (4.23%)、氧化石竹烯(4.11%)、反式橙花叔醇(3.32%)、β 榄香烯(3.24%)、乙酸龙脑酯(2.62%),其中植物 醇、棕榈酸、右旋柠檬烯等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韶关野生竹叶花椒果实挥发油含量与组分,以野生竹叶花椒青果和熟果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并按峰面归一化法计算其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韶关野生竹叶花椒每100g青果的挥发油含量为1.66mL,主要成分为桉树脑(59.11%)、柠檬烯(17.63%)、桧烯(8.91%)和月桂烯(3.54%)等;每100g熟果的挥发油含量为1.40mL,主要成分为桉树脑(39.31%)、柠檬烯(26.93%)、月桂烯(7.25%)和桧烯(6.37%)。韶关野生竹叶花椒青果与熟果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同,但其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竹叶花椒在由青转熟的发育过程中,单萜类化合物含量增加并主要表现为柠檬烯含量增加,而单萜含氧衍生物含量降低并主要表现为桉树脑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李姣娟  黄克瀛  龚建良  文瑞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12-5413,54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川桂叶和嫩枝中提取挥发油,出油率分别为1.1%和0.7%(V/W)。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川桂叶和川桂嫩枝挥发油的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川桂嫩枝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芳樟醇(48.76%)、石竹烯(6.885%)、氧化石竹烯(6.141%)、醋酸龙脑酯(4.867%),而川桂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18%)、石竹烯(4.578%),氧化石竹烯(2.717%)和醋酸龙脑酯(1.956%)。  相似文献   

8.
[目的]更好地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对所得产物进行HPLC和GC-MS分析。[结果]水蒸气法提取的姜精油为浅黄,折光指数(20℃)1.491~1.497,密度d200.855~0.890g/ml,得率0.7%~1.2%,主要成分为单萜、单萜醇、醛、酯等含氧衍生物和倍半萜。超临界CO2萃取法的适宜工艺为:萃取时间80min,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所得姜精油为稠状深黄色,折光指数(20℃)1.490~1.512,密度d200.950~0.975g/ml,主要包括姜烯、金合欢烯、β-倍半水芹烯、β-水芹烯,按面积归一法计算,共占色谱峰的88.29%。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率低,杂质多。[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含较多的醇类化合物,更能体现生姜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9.
李明明  罗静  钟永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22-9323,9360
[目的]分析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首先采用固相微方法萃取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成分分离和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小茴香籽的结果对比.[结果]从小茴香茎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22个,涵盖了醚、酮、酯、烃和萜等类,其中以反式茴香脑为主,其次是柠檬烯,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1.61%和16.16%,与小茴香籽的主要成分相同;小茴香茎的次要成分主要是1,3,3-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乙酸酯(6.23%)、大根香叶烯D(5.01%)、乙酸小茴香酯(4.25%)、β-法尼烯(3.66%)等,与小茴香籽的次要成分差异较大;同主要和次要成分相比,微量成分之间的差异更大.[结论]小茴香茎的挥发性成分与小茴香籽一样,主要以反式茴香脑和柠檬烯为主,但次要及微量成分则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利用银桂花资源,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GC/MS)分析银桂花不同组织器官、不同时段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银桂花花冠的主要成分为β-芳樟醇42.10%、氧化芳樟醇22.23%、紫罗兰酮15.89%;花蕊主要成分为安息香醛26.06%、紫罗兰酮24.09%、β-芳樟醇23.22%、薰衣草醇12.87%、氧化芳樟醇9.40%;花托主要成分为叶醛33.30%、乙酸叶醇酯18.10%、己醛12.87%、β-罗勒烯12.37%。不同采集时间样品中氧化芳樟醇、紫罗兰酮在花冠、花蕊、花托中的相对含量为上午≥下午,β-芳樟醇、薰衣草醇在花冠、花蕊、花托中的含量是下午≥上午。  相似文献   

11.
建立基于HS-SPME-GC-MS法的快速测定小罗伞根挥发性成分的方法。以总峰面积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萃取头极性、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平衡时间、解吸时间等)实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佳条件为萃取针CAR/DVB/PDMS,萃取温度80℃、平衡时间20min、萃取时间50 min、解吸时间4 min;在此条件下,从罗浮山小罗伞根部鉴定出2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古巴烯(27.59%)、水杨酸甲酯(9.04%)、α-姜黄烯(8.58%)、α-雪松烯(8.46%)。本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分析小罗伞根的挥发性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4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广藿香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分别采用液液萃取(LLE)、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固相微萃取(SPME)、顶空萃取(H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广藿香油中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分散液液微萃取法操作简单、快速,可鉴别出广藿香油挥发性化学成分29种,主要致香成分为广藿香醇(26.39%)、δ-愈创木烯(14.50%)、α-愈创木烯(12.35%)、刺蕊草烯(5.87%)、芳樟醇(5.02%)、α-广霍香烯(4.52%)等。将广藿香油应用于卷烟加香效果评价,能够减小刺激性、改善卷烟余味并对丰富烟香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挥发性赋香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用固相微萃取法富集黄花蒿种子的赋香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组成.结果:从8个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中鉴定出13个相对百分含量大于0.50%的共有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90.00%左右.其中(3E,5E)-2,6-二甲基-3,5,7-辛三烯-2-醇(26.17%~29.10%)、β-芳樟醇(13.26%~14.05%)、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32.30%~33.47%)是各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可见,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百合单萜类物质释放与单萜合酶基因表达的关联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收集了13种不同香型百合4个发育时期的香气;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单萜类挥发物的成分和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6个百合品种4个发育时期单萜合酶基因LhTPS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百合花朵的开放,其香气成分中的单萜类物质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有香百合的主要单萜类成分为罗勒烯和芳樟醇,但喇叭百合和东喇百合中的单萜类成分主要是1,8-桉叶素和罗勒烯;整体上喇叭百合、东喇百合和东方百合的LhTPS基因表达水平高于麝香百合和亚洲百合;在盛开期时,LhTPS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罗勒烯和芳樟醇2种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显著关联性,说明LhTPS基因对罗勒烯和芳樟醇的合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百合花香合成的关键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樟科植物黑壳楠叶片进行精油提取,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离鉴定与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庆黑壳楠叶片中分离鉴定出挥发性成分87种,占精油总量的95.6%,以烃类(37%)、醇类(34.74%)化合物为主.前10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植物醇(14.3%)、棕榈酸(6.09%)、右旋柠檬烯(4.67%)、2H-Pyran ,2-(2-heptadecynyloxy)tetrahydro-(4.65%)、古巴烯(4.3%)、荜茄醇(4.23%)、氧化石竹烯(4.11%)、反式橙花叔醇(3.32%)、β榄香烯(3.24%)、乙酸龙脑酯(2.62%),其中植物醇、棕榈酸、右旋柠檬烯等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包埋技术的柑橘花茶与传统茉莉花茶从茶汤气味嗅闻对比发现,茉莉花茶在茶汤挥发性成分的气味强度整体高于柑橘花茶,柑橘花茶则在茶汤挥发性成分的丰富性和持久性上强于茉莉花茶.从化合物定性角度看,柑橘花茶中来自柑橘花的芳樟醇、橙花醇、 D-柠檬烯等含量更高,而茉莉花茶中来自茉莉花的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等含量更高.茉莉花茶在冲泡5次后的气味主要为苯甲酸甲酯、香叶醇、反式石竹烯、邻甲氨基苯甲酸甲酯、 α-柏木烯、(顺式)苯甲酸叶醇酯等6种具有茉莉花香特征的物质构成.柑橘花茶在5次冲泡后有2-蒈烯、 D-柠檬烯、 γ-松油烯、芳樟醇、芳樟醇乙酸酯、 α-松油醇、橙花醇、苯甲醇、苯乙醇、香叶醇、苯甲腈、(α-, β-)金合欢烯、 β-紫罗酮、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14种呈香物质,气味整体结构较完整.从嗅觉识别上看,创新包埋工艺的柑橘花茶具有较好且稳定的气味输出.茶汤味觉方面,柑橘花茶在鲜味、丰富性方面高于茉莉花茶,在苦味和苦味回味方面均低于茉莉花茶,可减轻大众消费群体对于茶叶中苦涩味不适感的抵触.  相似文献   

17.
以采自福建省南平市、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木材为试材,应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固态微萃取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技术(GC-MS-O),分析杉木心材中挥发性成分及其中气味物质种类,筛选对杉木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因素以及杉木中具体的发香物质。结果表明:木材取样高度、产地、树龄明显影响杉木心材中部分挥发性成分的相对量,但不同条件下杉木心材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基本一致。随树龄增加,杉木心材挥发物中骨架碳数为10的单萜、酚类及酯类物质和部分倍半萜及二萜类物质的相对量上升。杉木心材中可鉴别出的发香成分有16种,低温下易被感知的气味物质主要是分子骨架为10个碳原子的含氧单萜化合物和15个碳原子的非含氧倍半萜物质。分子式为C15H26O的倍半萜成分逸出温度较高,且对杉木心材气味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479-1483
为进一步探讨金边百里香植株内挥发性物质生物合成的组织特异性及其机理,以1年生金边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C)技术对金边百里香叶、侧枝、主枝和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结果表明,金边百里香不同部位的芳香成分及其含量差异显著,叶、侧枝、主枝、根中分别检测出32,35,31,28种挥发性物质,其含量分别为各部位总挥发性物质的99.03%,99.33%,79.98%,91.30%。金边百里香叶、侧枝、主枝、根中有6种共有成分,分别为邻异丙基甲苯、丙烯酸异冰片酯、莰烯、4-萜烯醇、NA、十一烷,其中,邻异丙基甲苯为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此外,有差异组分的化合物种类少且相对含量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茶梅品种冬星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变化特征,为茶梅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茶梅冬星花朵不同花期、不同花器官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结果】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是冬星开花进程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其中苯乙酮相对含量随花朵开放逐渐升高,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花朵开放过程中,醛酮类、烯类和脂类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酚类、烷烃类和芳香烃类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醇类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冬星花瓣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酚类,其次为醛酮类、烯类和烷烃类,主要成分为2,6-二(1,1-二甲基乙基)-4-(1-甲基丙基)苯酚;雄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和醛酮类,主要成分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6-乙烯基二氢-2,2,6-三甲基-2H-吡喃-3-(4H)酮和苯乙酮;雌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其次为醛酮类、烷烃类和酚类,主要成分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酮和芳樟醇。【结论】冬星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花器官是花瓣或雄蕊。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软枝乌榄果实的挥发性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从软枝乌榄果实中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组分有α-水芹烯(27.65%)、β-石竹烯(20.36%)、D-柠檬烯(17.97%)、α-蒎烯(11.84%)和γ-榄香烯(4.18%)等.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