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长期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不仅增强了黄曲条跳甲的耐药性,也会导致蔬菜农药残留增加,危害人们的饮食健康。因此,利用绿色防控手段防治害虫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室内测定了以植物源甘油酯为主要成分的植物油乳剂、绿僵菌以及二者混配液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并对油菌混配液的田间防控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植物油乳剂50~800倍液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第2 d的死亡率为37.93%~100%;施用绿僵菌1.25×107~2×108孢子/m L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第5 d的死亡率为32.2%~93.22%;施用植物油乳剂和绿僵菌混配液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第1 d的死亡率在95%以上,显著高于2种单剂,且混配液能够极显著缩短黄曲条跳甲致死中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植物油乳剂100倍液和绿僵菌1×108孢子/m L混配处理第6 d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相对防效和虫口减退率均达60%以上,第8 d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相对防效和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8... 相似文献
6.
在广州,深圳等多个地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Agriotis 品系的侵染期线虫悬浮液来控制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幼虫的种群数量,当线虫剂量为100万条/m~2时,线虫的寄生率为40%—70%,有效虫口密度下降38%~84%;以50万条/m~2剂量的线虫与低浓度(1∶1000)的敌百虫混合施用,对跳甲的作用效果和前一种处理所取得的效果相接近。线虫施进土壤后15—20天内对跳甲幼虫尤其是三龄幼虫种群数量控制作用较好,超过这段时间其作用明显下降。因此,在蔬菜移栽至收割期间,施用二至三次100万条/m~2剂量的线虫悬液或50万条/m~2剂量的线虫与1000倍的敌百虫混合液,对黄曲条跳甲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7种药剂及其混用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及增效作用。结果显示:7种药剂中噻虫胺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315.1 mg/L,其毒力倍数是呋虫胺的3.23倍;其次为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473.1和543.1 mg/L。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按5∶5、4∶6、3∶7、2∶8和1∶9的质量比混用,其LC50值分别是215.6、307.1、334.1、232.6和240.7 mg/L,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2∶8和1∶9混用的共毒系数分别达203.9和210.5,增效最显著;噻虫胺与丁烯氟虫腈按5∶5、4∶6、3∶7、2∶8和1∶9的比例混用,其LC50值分别为409.2、356.9、338.1、402.4和392.6 mg/L,除5∶5混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外,其余配比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9混用共毒系数为182.1,增效显著;噻虫胺与杀虫单按5∶5、4∶6、3∶7、2∶8和1∶9的比例混用,其LC50值分别为479.4、540.0、454.8、737.0和878.7 mg/L,其中3∶7混用的共毒系数为127.9,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余配比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丁烯氟虫腈、杀虫单混用增效作用明显,可以作为防治黄曲条跳甲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8.
6种杀虫剂对蚕豆象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象严重危害蚕豆生产,常造成蚕豆产量损失,商品价值丧失。为了筛选蚕豆象防治的高效药剂,本研究选用6种常规杀虫剂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结果显示,处理48h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蚕豆象的毒力最高,5%阿维毒死蜱EC毒力最低,LC50分别为2.451mg/L和23.867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排序: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5%啶虫脒EC10.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5%吡虫啉EC20%阿维·杀虫单ME5%阿维·毒死蜱EC;田间防效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防效最高,5%啶虫脒EC次之,两者防效均在7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6种药剂防效大小排序: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5%啶虫脒EC5%吡虫啉EC10.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5%阿维·毒死蜱EC20%阿维·杀虫单ME。据此可知,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蚕豆象具有较高的毒力和较好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中应用,但需注意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黄曲条跳甲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黄曲条跳甲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作了较全面的叙述。抗虫品种鉴定利用、生物防治、植物次生物质作为新一代生态调整型“农药”和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品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曲条跳甲的发生与防治韦泽平(广西农科院植保所)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Vittata(Fabricius)又称黄条跳甲,俗称狗蚤虫、跳蚤虫等。属于鞘翅目,叶甲科,跳甲亚科,黄曲条跳甲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我国各省几乎都有发生。主要为害... 相似文献
11.
黄曲条跳甲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害虫。本文研究了昆虫病原菌苏云金杆菌工程菌G033A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防治萝卜黄曲条跳甲田间应用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昆虫病原微生物苏云金杆菌G033A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土壤处理防治黄曲条跳甲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其中32000 IU/mg苏云金杆菌工程菌G033A可湿性粉剂300 g/667 m2土壤处理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化学药剂,且持效期较长,具有明显的减药、省力、降成本作用。针对萝卜主要病虫害开展了全程生物防控技术示范,结果表明全程生物防控技术不仅防治效果好,且较常规化学防治技术增产达到14.8%,品质得到提升,商品优良率提高12%,可进一步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棕榈蓟马的有效药剂,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蔬菜上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虫活性最高的是乙基多杀菌素,其48h的LC50值为0.19mg/L;其次是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和啶虫脒,LC50值为54.45~76.48mg/L,呋虫胺的毒力最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棕榈蓟马药后1~14d的防效均达90.88%以上,明显高于其他3种药剂。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是防治棕榈蓟马的首选药剂,推荐轮换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绿僵菌对黄曲条跳甲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分别用浓度为1×108?2×108?4×108?8×108?1.6×109个/mL的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孢子悬浮液处理黄曲条跳甲成虫, 对侵染后黄曲条跳甲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120 h内, 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48 h时SOD活性达最高, 分别为69.5?72.5?74.5?75.9?76.7 U/g, SOD活性与孢子悬浮液浓度呈正相关; 各处理POD活性在处理后72 h时开始上升, 96 h时活性最高, 分别为1 020?1 066.67?1 240?1 086.67?1 166.67 U/g, 分别为对照组的3.33?3.48?4.04?3.54倍和3.80倍, 随后开始下降; CAT活性变化总体趋势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 3种酶活性最后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各处理组最大值间差异显著, 且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明3种保护酶在黄曲条跳甲抵御金龟子绿僵菌入侵过程中均做出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7种种衣剂对菜薹的安全性及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控作用,为黄曲条跳甲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乙基多杀菌素、Bt、啶虫脒、唑虫酰胺、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等7种药剂对菜薹出苗、株高、鲜重的影响及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控作用。结果表明,7种种衣剂对菜薹安全。除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外,其他5种药剂对黄曲条跳甲均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以唑虫酰胺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高于82%,植株受害率较低,小于5%。 相似文献
16.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十字花科作物害虫,遍布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近年来,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暴发成灾,并逐步向北扩张,给我国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概述了黄曲条跳甲生物学特征、寄主植物偏好性特点和抗药性现状等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行为调控和抗药性治理在内的黄曲条跳甲综合治理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和困难,提出了未来黄曲条跳甲研究重心和方向,为黄曲条跳甲可持续治理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20种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9科20种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非选择性拒食和毒杀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浓度为10g/L时,拒食效果最好的是断肠草(Gelsemium elegans Benth.),24h拒食率达97.96%(小枝叶)、95.68%(藤茎),其次为刺臭椿(Ailanthus vilmoriniana Dode)、博落回[Maclerya cordata(Willd.)R.Brown]和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L.)],24h拒食率分别为88.35%、86.90%和86.82%;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和木花生(Jatropha curcas L.)毒杀效果最好,24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05%和68.10%。断肠草和两面针两种植物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