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牛肿腿蜂室内繁蜂寄主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释放天牛腿蜂(Sclerodermus SP)防治青杨天牛,梨眼天牛、家茸天牛、花椒天牛、侧柏双条杉天牛、曾在冀、鲁、晋等省取得较好效果。当前急待解决的是筛选室内繁蜂的寄主,以便大量繁蜂,用于生产。为此,我们搜集了有关资料,并用1977年秋从山东平邑县浚河林场引进的肿腿蜂,作了繁蜂试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红铃虫繁殖天牛肿腿蜂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是双条杉天牛幼虫和蛹的一种体外寄生蜂。我所从1975年起与有关单位协作,对该蜂进行研究,取得了林间放蜂防治杉天牛幼虫寄生率达70%左右的效果。但由于寄主缺乏,繁蜂量受到了限制。近年来,各地繁蜂都是靠林地砍伐林木搜集寄主的,这既花工,又浪费木材,而且还远远满足不了大量繁蜂的需要。我们经过反复试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粗鞘双条杉天牛幼虫体外寄生蜂双连斑头陡盾茧蜂的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国内外分布。繁殖利用方法、寄主范围及对粗鞘双条杉天牛大面积的防治,该蜂寄生于粗鞘双条杉天牛上为其寄主的首次记录。人工释放后林间当代寄生率为70—80%左右,多年放蜂防治效果达90%左右。它具有寻找寄主能力强、扩散迅速、控制范围广等优点。比用化学农药呋喃丹省工、简便,效果比用呋喃丹约高出一倍,且费用只及1/8。  相似文献   

4.
天牛肿腿蜂是双条杉天牛幼虫和蛹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以成蜂在树干虫道内越冬。在室温条件下一年繁殖5~6代,可用松天牛,杉棕天牛等幼虫作寄主进行人工繁蜂。该蜂有钻入木质部寻找寄主寄生的能力。林地放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蓑蛾繁殖管氏肿腿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以下简称肿腿蜂)1973年在我省被发现。由于这种蜂具有很强的钻蛀和寄生能力,在防治天牛等钻蛀性害虫上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很快推广到全国15个省市。繁蜂的寄主是很多的,但优良的寄主却不多,其中以天牛等幼虫最为优良,但要取得天牛幼虫须伐木或截枝,既费工又费木材,因此使这种蜂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我们开展了利用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的雄性幼虫繁殖肿腿蜂的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繁殖出肿腿蜂200多万头,成为目前繁蜂量较多的寄主之一。大蓑蛾是国内外分布较广的害虫之一,它数量多,集中易取,摘取后既可达到人工防治的目的,又可获得大量繁蜂的寄主。现把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对森林危害和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控制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作者发现的松褐天牛深沟茧蜂(Iphiaulax monochamusi Yang)是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为明确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通过解剖46株松褐天牛危害致死的马尾松,调查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马尾松、松褐天牛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树龄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松褐天牛的数量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亦没有显著影响,而松褐天牛幼虫龄期和松褐天牛幼虫在树干上的位置显著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松褐天牛龄期呈显著正相关,其偏好寄生3~5龄幼虫;就天牛在其危害寄主树木上的位置而言,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偏好寄生马尾松主干上部和在韧皮部危害的松褐天牛幼虫,其对位于马尾松树干上部的寄主幼虫寄生率最高,达27.38%,对在韧皮部生活、危害的寄主幼虫寄生率为20.18%,显著高于位于木质部生活的寄主幼虫寄生率(5.46%)。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寄主树木的坡位和其它天敌寄生率,其中,坡位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天敌寄生率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以上研究初步明确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害虫和天敌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利用该重要天敌控制松褐天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川硬皮肿腿峰中间寄主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硬皮肿腿蜂只寄生完整的活寄主,对受伤,死亡的虫体概不寄生。室内26种寄主接蜂试验表明,对天牛幼虫及钻蛀性害虫均可寄生并繁殖出正常的子代蜂。以杉棕天牛为好,粗鞘双条杉天牛次之。  相似文献   

8.
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sinoauster Gressitt)是为害杉木最严重的蛀干害虫,是杉木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陡盾茧蜂(Ontsira sp.)是粗鞘双条杉天牛幼虫的一种体外寄生蜂,该蜂于1973年在信宜县大雾岭林场杉林内首先发现,从1974年起广东省林科所和广东省播扬林场等单位协作,对其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和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用来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取得了显著的放蜂效果。1974年播扬林场杉林的为害率和虫口密度分别为77.0%和4.65条/株,4,000多亩杉林经过几年分区释放陡盾茧蜂进行防治后,到1983年  相似文献   

9.
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只寄生完整的活寄主,对受伤、死亡的虫体概不寄生。室内26种寄主接蜂试验表明,对天牛幼虫及钻蛀性害虫均可寄生并繁殖出正常的子代蜂。以杉棕天牛为好,粗鞘双条杉天牛次之。  相似文献   

10.
始刻柄茧蜂Atanycolus initiator Fabricius是天牛、象甲、小蠹虫、吉丁虫,透翅蛾等幼虫的外寄生天敌,寄主范围广。在大兴安岭大烧迹地上,主要寄主为天牛幼虫,其第2代手生率为14.34%。该茧蜂一年2—3代,9月上旬开始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少数在树皮下)结茧越冬,翌年5月中旬出现越冬代成虫。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蛀干害虫的生物防治途径,我所于1979年初,从山东等地引进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八十余头,进行了一年多的室内饲养繁殖的研究,初步摸清和掌握了室内繁蜂的几个重要环节,现概述如下: (一)、种蜂及寄主的选择 1、优势种蜂的几个条件:①雌蜂体大,各部器官健全。②需经充分交尾(凡不经交尾的雌蜂育出的子代优蜂为雄蜂)。以供接种之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双条杉天牛幼虫、双条杉天牛蛹、家茸天牛幼虫、桃红颈天牛幼虫作管氏肿腿蜂替代寄主的可行性,其中条杉天牛幼虫、双条杉天牛蛹、家茸天牛幼虫均能成功的繁育出管氏肿腿蜂,但在寄生成功率和单管出蜂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温度25℃、相对湿度30%~60%繁育条件下,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寄生成功率最高为100%,其次为家茸天牛幼虫作寄主寄生成功率为90%。平均单管出蜂量方面每头双条杉天牛幼虫平均繁育出蜂131头,每头家茸天牛幼虫平均繁育出蜂80头。综合天牛幼虫获取时间和出蜂量,双条杉天牛幼虫和家茸天牛均可成为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13.
用双条杉天牛3~5龄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在温度25℃,相对湿度50%,弱光等条件下,寄生成功率90.44%,子代蜂平均单管(每管1头寄主)出蜂量112头,平均千头重0.8333g,雌雄性比为11.20:1,子代蜂各项指标均优。双条杉天牛幼虫可人工繁养,且能控制获得期和量,做到寄主获得时间与繁蜂时间衔接,可用作寄主规模化繁育管式肿腿蜂。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三种不同中间寄主黄粉甲、玉米螟和红铃虫进行繁育管氏肿腿蜂试验(寄主松墨天牛繁蜂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中间寄主繁蜂效果各有不同,玉米螟在生产上更具潜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川硬皮肿腿蜂的繁殖习性观察、室内繁蜂和野外放蜂防治试验,总结了利用黄粉甲作为中间寄主繁殖川硬皮肿腿蜂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应用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天牛克星——川硬皮肿腿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林业科技》2000,21(3):79-80
川硬皮肿腿蜂 ( 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 Xiao)系四川农业大学林业园艺学院周祖基 (教授 )在主持“杉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期间发现 ,并经肖刚柔教授鉴定的寄生天牛的新种 ( 1 995年 ,肖刚柔 )。我们对其生物学、生态学、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在繁蜂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使生产周期和繁蜂量获得极大的改善。目前 ,只要提前 4个月定购 ,届时即可提供足量的生产防治用蜂。1 应用范围川硬皮肿腿蜂为钻蛀性害虫的外寄生昆虫 ,有较好的寄主搜寻和抗逆性能 ,因此对符合下列条件的钻蛀害虫 ,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续控制作用 :…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寄主繁殖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及低温储存对其子代的影响,选择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蛹、蜜蜂Apis cerana幼虫、蜜蜂蛹、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幼虫作为寄主繁殖管氏肿腿蜂,观测其子代出蜂量,雌雄比和体质量,比较低温储存不同时间后不同寄主繁殖的管氏肿腿蜂的死亡率和寄生率。结果表明:不同寄主繁殖的管氏肿腿蜂雌雄比差异不显著,双条杉天牛幼虫繁殖的子代蜂出蜂量最多,而黄粉甲蛹繁殖的子代雌蜂平均体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寄主繁殖的雌蜂;在3℃和6℃下,由双条杉天牛幼虫繁殖的管氏肿腿蜂储存时间最长,而黄粉甲蛹繁殖的管氏肿腿蜂储存时间最短;同种寄主繁殖的管氏肿腿蜂在6℃下比在3℃下的储存时间长。随着低温储存时间的延长,管氏肿腿蜂的寄生率呈下降趋势,双条杉天牛幼虫繁殖的管氏肿腿蜂最长可储存70 d,而黄粉甲蛹、蜜蜂幼虫和蛹繁殖的管氏肿腿蜂最长可储存45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兰氏原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为竹弯茎野螟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兰氏原绒茧蜂的寄生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兰氏原绒茧蜂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上午8:00—10:00,且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产卵;该成虫可兼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未见雌性后代;在16~32℃范围内,16℃的成虫发育历期最长为6.65±0.24天,以10%蜂蜜水作为补充营养成虫发育历期则增加到13.35±0.37天。【结论】兰氏原绒茧蜂的寄生率随寄主发生代数增加而增加,且主要选择3-4龄幼虫期寄主寄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兰氏原绒茧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以10%蜂蜜水作为补充营养可显著延长成虫寿命。  相似文献   

19.
不同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寄主试验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鳞翅目昆虫有较高的寄生率;家蚕的出蜂量不比柞蚕低,而且发现繁蜂的最佳接蜂量为每克寄主需要4头小蜂即可。同时,试验了不同条件下寄生蛹的保存与复壮。  相似文献   

20.
在柏木段内分别采用双条杉天牛和黄粉虫幼虫培育川硬皮肿腿蜂,观察其在室内搜索寄生能力的差异,并利用双筒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试图找出其外部形态和内部遗传的差异。结果表明:以黄粉虫幼虫为替代寄主长期繁殖的实验室蜂在搜索寄生双条杉天牛的能力上明显低于以双条杉天牛为寄主繁殖的野外蜂,两者除了触角的板型感器和坛型感器的分布有差异外,在外部形态上和同工酶图谱上均未发现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