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蛹虫草,又名北虫草、北冬虫夏草。野生蛹虫草是麦角菌科虫草属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和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蛹(Antheraea pernyi)的共生体[1]。传统医书记载天然野生蛹虫草具有补肾润肺的功能[2],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研究也表明了蛹虫草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等活性成分[3-5],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保护心脑血管、抗癌等方面的作用[6-7]。近十余年来,在我国南北各地涌现出众多蛹虫草栽培基地,其中南方以人工培养基代料栽培为主,北方则以利用柞蚕蛹培育蛹虫草为主。北京航天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十年的努力,独立设计并建成了国内第一座柞蚕蛹虫草工厂,实现了周年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柞蚕蛹虫草工厂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蛹虫草虫草酸虫草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月  卜宁 《中国食用菌》1999,18(6):19-19
本文采用HPLC法对蛹虫草的虫草酸、虫草素含量作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同种培养基质中蛹虫草不同部位和不同培养基质中蛹虫草相同部位的虫草酸、虫草素含量均有不同, 通过比较确定了虫草酸、虫草素含量较多的部位, 从而为今后虫草酸、虫草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米饭培养蛹虫草、柞蚕蛹虫草和冬虫夏草中的虫草素、虫草多糖、虫草酸和氧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米饭虫草中的虫草素、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均高于柞蚕蛹虫草和冬虫夏草,尤其是虫草素含量为2465mg/kg,是冬虫夏草的20倍;三种虫草均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最高的是柞蚕蛹虫草为27130mg/100g,是冬虫夏草的1.4倍。  相似文献   

4.
我国蛹虫草人工栽培培养基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国内7个较大型栽培蛹虫草的产业化基地,深入直观地调查了蛹虫草常用培养基的种类、配方成分、制作技术、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内容,并重点收集了不同产业化栽培培养基上蛹虫草子实体生长特征,以期在保证蛹虫草品质的前提下,得到最优的产业化栽培蛹虫草的培养基,为进一步扩大蛹虫草产业化栽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承旭  张驰 《北方园艺》2022,(10):124-129
富硒蛹虫草具有优良的保健功能,基于硒元素与蛹虫草的特殊生物活性,开发具有保健和药食作用的富硒蛹虫草产品,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该文概述了近年来蛹虫草有关富集硒、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硒和蛹虫草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蛹虫草活性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用薄层层析法和高碘酸氧化法测定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冬虫夏草(C.Sinensis)及其发酵菌丝中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结果证明,蛹虫草Y3菌株发酵菌丝的甘露醇含量达16.04%,明显高于天然蛹虫草。不同来源的蛹虫草的腺苷含量相近,为1.4%左右。刚联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蛹虫草的SOD)活性,人工栽培的蛹虫草SOD)活性最高,为1882U/mgPr。上述结果表明,蛹虫草具有和冬虫夏草相似的药效成分,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鲜蛹虫草和干蛹虫草抗氧化活性差异,分别对鲜蛹虫草和干蛹虫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Trolox等效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活性物质多糖、腺苷、虫草素、总酚、总黄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鲜蛹虫草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干蛹虫草;鲜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含量分别为1.35 mg·g~(-1)和6.71 mg·g~(-1),与干蛹虫草相比差异不显著。鲜蛹虫草中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7.4 mg·g~(-1)、87.56 mg·g~(-1)和182.24mg·g~(-1),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为50 265.5 U,均高于其干品。Trolox等效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鲜蛹虫草中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酚和总黄酮均高于其干品。因此鲜蛹虫草较干品具有更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方华舟  肖习明 《北方园艺》2017,(24):170-177
以优质蛹虫草菌株为试材,分别以不同光照强度对蛹虫草发菌、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阶段进行单因子对照试验,比较不同阶段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各蛹虫草试验组在蛋白质、多糖、虫草素、虫草酸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及特点,探索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光照强度及规律。结果表明:蛹虫草发菌、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阶段的光照强度分别约为0~10、500~200、200~500、300~500lx时,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说明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光照强度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合成和积累可产生明显影响,以各阶段相应适宜光照强度对蛹虫草进行栽培是保证和提高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进蛹虫草菌种容易退化的问题,增强蛹虫草保藏的稳定性,试验研究了蛹虫草在五种保藏条件下,经过保藏半年、一年后菌丝活化的情况以及菌丝活化后的深层培养和固体培养长势和情况,筛选出蛹虫草最佳保藏温度为(4±2)℃。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20,(4)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蛹虫草及白化蛹虫草菌丝生长影响。方法:CM-1518、白化蛹虫草CM-Y1518为试验蛹虫草菌株,研究亚硒酸钠(0~700 mg/L)对蛹虫草及白化蛹虫草菌丝长势、菌丝平均长速及菌落形态影响。结果:蛹虫草菌丝硒耐受性高于白化蛹虫草,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不超过650 mg/L时,蛹虫草均可生长,硒耐受极值为700 mg/L;当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不超过200 mg/L时,白化蛹虫草均可生长,硒耐受极值为250 mg/L。  相似文献   

11.
Clarifying Integrative Research Concepts in Landscape Ecology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Integrative research approaches are intensely discussed in landscape ecology, in academia and in research policy. However, confusion over the terminology hampers communication. Many current landscape ecological research projects have difficulties to agree on a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concept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integrative research. This is also evidenced by the lack of discussion of integrative research concepts in published papers. This hinders integration in research projects and makes the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outcomes of different research concepts impossibl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defines the meanings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transdisciplinary (= integrative) research approaches to ease discourse on their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research. It reviews definitions of the concepts found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develops definitions of integrative and associated research concepts (disciplinarity, multidisciplinarity, interdisciplinarity and transdisciplinarity) based on their degree of 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involvement of non-academics. Integrative concepts are viewed as a continuum rather than as fixed categori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ed to develop integrative theory and methods and argues that we should be more explicit when using integrative research concepts in project proposals, project work and publications. Finally,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 ongoing discussion in landscape ecology concerning whether it is developing from an integrative research field towards a discipline in its own right.  相似文献   

12.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综述了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条件、检测技术、预测预报技术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介绍了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在中国的发生情况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DNA标记技术在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鲍露  张东  滕元文  陈昆松 《果树学报》2006,23(2):270-275
综述了几种常见的DNA标记如RFLP、RAPD、SSR、AFLP和SCAR在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所取得的进展。DNA标记技术主要在梨属植物的品种鉴别、亲子关系鉴定、分类和系统关系研究、遗传图谱构建与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对各种标记的特点和在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做了总结,期望为今后研究中合理选择适宜的标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乙烯促进采后果蔬的成熟和衰老,因此调控乙烯的生理合成和作用方式逐渐成为采后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本文对果蔬成熟过程中乙烯的生物合成与分子水平的调控进行了简要总结,主要是乙烯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信号转导对果蔬成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括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辣椒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诱导抗性研究的主要进展 ,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诱导抗性研究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植物雄性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聚类分析在我国果树研究中的应用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10年来聚类分析在我国果树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涉及十余种果树及系统聚类和模糊聚类两种聚类分析方法。文中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国内外姜的资源与分类、栽培现状、组织培养和应用价值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讨论了外植体、激素、培养基等因素对姜组织培养的影响,以及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问题.并对今后姜的主要研究和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从南瓜属作物种质资源、各种育种技术的应用进展、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我国南瓜的主要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