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烂皮病发病诱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烂皮病在我国分布广,为害重,是杨树的主要干部病害之一。前人报道杨树烂皮病的致病菌为Cytospora chrysosperma,最近发现C.ambiens Sacc. 也能引起此病。经人工接种证明柳烂皮病菌C.chrysosperma、桃树烂皮病菌C. leucostoma容易感染美杨和加拿大杨,梨烂皮病菌C. ambiens对美杨和加拿大杨也有较弱的感染。杨树烂皮病为害轻重取决于环境条件的影响,凡是使植株生长衰弱的各种因子均能导致杨树烂皮病的发生,特别是干旱、冻害和不良的土壤等诱导因子,均能引起植株衰弱而发生病害。杨树品种之间对烂皮病的抗病性不同,青杨及青杨杂种较抗病,其他不抗旱和不耐寒的品种较感病。  相似文献   

2.
东北杨树烂皮病发生流行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丹  杜春英  于成龙 《植物保护》2011,37(4):138-141
利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2002-2009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杨树烂皮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8年,东北4省(区)均有不同程度杨树烂皮病发生,其中辽宁省发生杨树烂皮病的面积最大,尤其在2006年以后,平均发生2.69万hm2/年;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发生的面积较小。近2年东北4省(区)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均有上升趋势;东北4省区的杨树烂皮病发生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其中吉林省的松原市近8年来,每年都有杨树烂皮病发生,平均0.360 7万hm2/年。此项研究将为林业部门和气象部门建立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气象预报与灾损评估服务平台,开展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胡斌 《植物医生》2004,17(3):25-26
杨树是重要的速生用材和防护林树种,是造纸、胶合板、包装箱等的重要原料,各国栽植较多.酉阳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发展杨树,如今已建成杨树林近2万hm2,是目前重庆东部地区最大的杨树基地林,为酉阳林业产业和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由于近年来杨树病虫害发生严重,特别是杨叶锈病发生范围越来越大,危害程度也越来越重,已经威胁到杨树的正常生长和新造林的成活率,阻碍了酉阳县6.7万hm2杨树基地林的建设进程,已经成为当前林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难题.为此,笔者从2003年开始,重点对酉阳县杨叶锈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树是郓城县主要的造林树种,广泛用于营造丰产林、农田林网及"四旁"绿化.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郓城县已发展杨树片林面积3.4万hm2,四旁植树3 000万株,农田林网10.67万hm2,杨树产业已成为郓城县富民的一项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主要栽培杨树品种烂皮病的发生及其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2006年,对吉林省现行推广的杨树品种烂皮病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抗性差异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各品种的适生区域内,晚花杨(Populus×eurameicana‘Serotina’)、格尔里杨(Populus×curameicana‘Gelrica’)、西+加杨(Populus suaveolens+P.canadensis)、黄快杨(Populus simonii×P.pyramidalis ‘Huangkuai’)、白林2号杨(Populus‘Bailin-2’)及中延1号杨(Populus ‘Zhongyan’)高度抗病;中绥12号杨(Populus deltoides × P.cathayana ‘Zhongsui-12’)、大青杨优良无性系(Populus ussuriensis ‘ Jilin’)较抗病;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银中杨(Populus alba × P.berolinensis)中度感病;迎春5号杨(Populus nigra × P.simonii‘Zhonglin Sanbei-1’)、北京杨(Populus pyramidalis × P.cathayana)、小×黑杨(Populus pseudo-simonii×Populus nigra)、吉林杨(山地1号)(Populus deltoids ‘Jilinsis’)、长林1号杨(Populus×beijingensis‘Changlin-1’)欧美杨107(Populus×euramericana ‘Neva’)、欧美杨108(Populus×euramericana‘Guariento’)易感病。对发病率在50%以上的造林地,应采用苗木平茬处理措施;当杨树幼林地苗木发病率在50%以下时,以21%过氧乙酸水剂(1∶10)、10%混合氨基酸铜络合物(1∶10)和50%多菌灵(1∶25)涂干防治可取得较好效果。其中以21%过氧乙酸水剂(1∶10)防治效果最好,为82%~95%。  相似文献   

6.
杨树烂皮病生防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能有效抑制杨树烂皮病菌的拮抗放线菌F58的生防效果及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杯碟法和人工接种法分别测定了其活菌及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及全细胞脂肪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拮抗放线菌F58对杨树烂皮病菌、杨树溃疡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等13种供试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中对杨树烂皮病菌和杨树溃疡病菌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达30.2 mm以上,菌株F58发酵液对这2种病菌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56.4 mm和42.7 mm;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对杨树烂皮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达88.7%和73.4%。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比对及全细胞脂肪酸分析,鉴定拮抗放线菌F58为盐屋链霉菌Streptomyces sioyaensis。  相似文献   

7.
从健康杨树枝条上分离到1株能有效抑制杨树烂皮病菌的内生细菌,编号为NS3。该菌株对供试的13种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中对杨树烂皮病和杨树溃疡病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其活菌的平均抑菌带宽度达到25.6mm以上,发酵液的抑菌圈直径达到48.6mm以上;人工接种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对杨树烂皮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分别达85.4%和69.6%,与生产上用于防治该病的常用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根据其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比对,最终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子长县退耕还林、植被恢复重建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研究区自然环境条件和前人有关人工植被建设中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重建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当地降水条件并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1) 依据当地原生态植被结构合理配置乔、灌、草,在以刺槐为主的乔木林内应适当搭配当地适生树种(杨、柳、山杏、榆、杜梨等);(2) 在沟谷及部分阴坡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耐旱乔木树种,在墚峁坡顶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种植在沟坡上部,坡度大的地方尽量不要人为干扰,自然封育恢复;(3) 秋季植树,初植乔木林密度不要超过2 300株/hm2,成林密度应控制在1 100株/hm2左右;(4) 建立苗圃,提高种苗质量,造林种苗尽量在本地解决,以提高植树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乔世春 《植物保护》1984,10(5):25-26
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是我国西北荒漠盐碱地造林的优良树种。由于锈病常导致育苗失败,使人工造林受到限制。胡杨诱病主要发生在1—2年生实生幼苗上,在我区通常年份发病率达90%以上,病情指数70以上,死苗率达30—40%。为探索防治胡杨锈病高效低毒新农药。我们于1982年至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明确杨树对土壤干旱生理生态响应过程和树种间抗旱策略差异,以盆栽碧玉杨(Populus×euramericana‘Biyu’)插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持续2 a干旱胁迫下碧玉杨叶片光合特性、水氮利用与同化物分配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1)干旱下一年生碧玉杨幼苗的叶片变小变厚,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不大,净光合速率受到非气孔限制,从而使得瞬时水氮利用效率同时下降。(2)二年生碧玉杨叶片更小更厚且碳氮比增大,而叶氮含量不变,有利于提高叶片抗旱性;干旱下净光合速率略有增加,瞬时水氮利用效率未降低,且中度干旱显著提高了碧玉杨的整株氮利用效率。(3)连续2 a干旱处理下碧玉杨的生长大幅降低,向茎器官分配了更多的干物质和非结构性碳,导致根冠比降低,这可能不利于其根系水氮吸收和整株抗旱性。综上,干旱下碧玉杨幼苗虽然可通过叶片变小以降低蒸腾耗水,并维持较高的叶氮含量,但同时也降低了光合面积导致整株生长大幅降低,且根系同化物分配降低,初步表明碧玉杨抗旱性较差,不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