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的历史观是一个国家、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所系,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在唯心历史观主导下形成的错误、消极的社会思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遭遇空前挑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亦随之在我国大行其道,肆意蔓延。这一错误思潮的蔓延,对青少年学生的历史观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批判、抵制、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科学历史观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观方面,是英雄、少数杰出人物创造了人类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这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分水岭。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观点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青年学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确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疆七所高校的实地调查,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识的主流呈现积极向上的特点,他们对新疆史实认识客观、全面,体现出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观。但同时也存在教学实效性低、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敌对势力错误引导、恶意曲解社会矛盾等现实问题。提出从提高教学实效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纠正错误历史观、直面社会矛盾、提高教师个人素质等五个方面来应对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历史虚无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社会思潮,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欺骗性和渗透性,给当代大学生科学历史观的形成造成极大了的负面影响。而大学生作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践行者,帮助其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培养科学的历史观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性、时代感和针对性。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历史人物;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为爱国主义思想和传统注入新鲜的时代内涵;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解答他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疑点问题。这些对于提高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实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借助生动鲜活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永恒话题.革命先烈李大钊曾说过:"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7.
布哈林把平衡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用平衡论全面分析了各种社会现象的性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表述了他的社会历史观.他特别强调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和重要意义,论证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布哈林的平衡论含有丰富的唯物史观思想,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思想学说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国哲学的历史。该书继承了侯外庐对中国哲学内涵的基本定位,在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之外增加了心性论、境界论的内容,拓展了哲学史研究的内涵;从哲学与文化的互动揭示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哲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些新的判断;继承侯外庐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社会史、学术史研究视野,提出文化史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具有知识性和政治性的双重特点,因而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传授和价值培育的关系,在回答学生的课外提问时尤其如此,做到在讲解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正确历史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历史观在先秦儒家中颇具代表性。他借历史阐述儒家思想,变实录历史为推定历史,其所持的历史循环论和历史退化论体现了崇尚王者之政、以复兴王道为己任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1.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新兴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具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性功能。《纲要》课的导向性体现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立场,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导向性通过教学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探索《纲要》教学,凸显其导向性。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育中的某些缺陷 ,长期以来束缚着历史学的发展。为此 ,历史教育应重视历史观的教育 ;历史知识内容应是全面的 ;历史教育应发掘它的现实意义 ;对专业工作者应注意史学技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历史观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其宏观层面,即关于社会历史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回答的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及学习研究历史的方法、目的等基本问题,它是我们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遵循;其微观层面,即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观点,是将有关社会历史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运用于学习研究历史的具体实际并由此所得出的结论,它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科学把握党史、国史,是理清党史、国史中大是大非问题的向导。  相似文献   

14.
中学历史教学涉及的是相关的历史知识,但同时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形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自媒体的兴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又有了抬头之势,特别是在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上,呈现出新表征新样态。为有效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再次泛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红色文化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应充分挖掘其价值意蕴,创新教育路径,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提高大学生历史思辨能力,使其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扰。  相似文献   

16.
00后大学生拥有着鲜明的主体意识、活跃的思想和多元的价值观,呈现出新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在对00后大学生进行历史观培育时要找准重点、创新教育形式、找准薄弱环节。新时代00后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应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我国历史教育和加强中国梦的学习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之中居于主流地位,其社会历史观具有明显的"重农"特征.儒家社会历史观中的"重农"思想对<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被<齐民要术>具体化为"食为政首"思想、"教民致富"思想以及"家理移官"思想三个方面,<齐民要术>的农学思想也因而具有鲜明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朱晓琳 《现代农业》2011,(6):108-109
在农村教学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历史学科的高质量教学,提高农村学生的社会素质,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创新是社会的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132-133
在2016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大历史观思维就是要求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把过去、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考察问题,借以回答和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是本届政府投入最多关注和精力的突出工作和"重中之重"。中国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的。深入学习领会精准扶贫思想,需要我们站在大历史观的高度,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历史进程中,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其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遵循规律推进中国的减贫工作,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历史观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为了回答当时西方人所十分关心的问题,即西方文明的前途问题;注重对文化、文明的研究,并将之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强调文化的同时代性、文明的可比性;强调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史学观点还有许多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