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木薯燃料酒精工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我国发展木薯燃料酒精产业的必要性,介绍了我国目前木薯燃料酒精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木薯酒精的生产现状,并提出了发展木薯燃料酒精产业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
木薯酒精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崭新的生物质能源,木薯酒精产业在解决我国能源危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燃料乙醇、木薯酒精研发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klee方法,以云南省为例,研究了木薯酒精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木薯是生产淀粉和酒精的原料,木薯产品用途涉及领域广泛,已经成为与国计民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家鼓励大力发展非粮燃料乙醇政策的实施,以及传统的淀粉、酒精加工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对木薯原料的需求逐年增长。中国除自己加工生产外,每年还从泰国、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进口一定数量的木薯。  相似文献   

4.
木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其深加工开发前景广阔,包括木薯种植业、淀粉和酒精加工业及深加工业。引进和选育木薯新品种、科学种植、引进外资加大综合利用力度,是木薯业的发展方向。文章阐述了我国木薯的生产现状,特别分析了广西发展木薯具备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技术支撑、政府重视等有利条件,指出了木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广木薯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我国木著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木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其深加工开发前景广阔,包括木薯种植业、淀粉和酒精加工业及深加工业.引进和选育木薯新品种、科学种植、引进外资加大综合利用力度,是木薯业的发展方向.文章阐述了我国木薯的生产现状,特别分析了广西发展木薯具备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技术支撑、政府重视等有利条件,指出了木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广木薯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我国木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挤压膨化木薯粉生产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挤压膨化技术应用于木薯燃料酒精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木薯挤压膨化后用于酒精发酵,通过L18(36)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结果表明,当料水比为1∶2、糖化酶用量100U/g、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45min、酵母接种量0.1%和发酵温度30℃时,酒精体积分数达16.61%,与传统酒精发酵工艺相比,酒精体积分数提高了22.76%。[结论]挤压膨化技术和高浓度酒精发酵技术相结合可以推进木薯燃料酒精行业的大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木薯燃料乙醇原料供需现状和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薯被我国认为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最具潜力的原料之一,但国内生产是否满足现阶段燃料乙醇生产的需要,还存在疑问。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木薯原料供需现状与未来趋势,认为国内木薯生产平稳,未来将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具有对外依存度高,市场波动大,消费主要以木薯淀粉和木薯酒精为主等特点。随着中国淀粉、酒精及其深加工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对木薯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将逐年增长,预测到未来中国木薯旺盛,国内生产难以满足要求。依靠国内供应生产木薯燃料乙醇的目标将难以实现,需要调整相关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8.
姬卿  傅国华  闵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341-343,350
木薯燃料乙醇因非粮特性和质量高、成本低而受到青睐.2014年初海南椰岛等4家企业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生产木薯燃料乙醇,再一次掀起了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的高潮.该研究就我国目前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现状和海南木薯燃料乙醇循环生产模式构建情况进行分析,对木薯燃料乙醇的生产进行经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规划种植区域,保障燃料乙醇原料供应;继续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提高种植户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引导企业重组,实现规模效益;加大实施循环经济力度,实现木薯燃料乙醇清洁生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木薯在生物质能源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两方面,阐述了能源木薯的发展潜力和效益,并结合广西武鸣县木薯生产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应加强木薯的基础研究,培育生产燃料酒精和抗逆性强的专用木薯品种,加大木薯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对木薯的宣传,扭转人们的传统观念,引导农民引种、试种木薯,增加收入,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阐述了广西木薯生产现状,分析了广西发展木薯具备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技术支撑、政府重视等有利条件,指出了木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对木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建立木薯种植科研示范基地,加快推广木薯新品种新技术,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实现木薯产业化经营,培养和引进一批木薯产业开发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木薯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用途很广,经济价值较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蔗糖业生产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木薯生产将成为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广西气候、土壤适于木薯生长,木薯生产具有明显的自然优势,木薯耐旱耐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广西木薯年种植面积23~28万hm2,占全国木薯种植总面积的60%,然而,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是加工业发展滞后,木薯品种单一、老化,生产布局不甚合理、栽培管理粗放等;因此,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木薯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提高木薯生产的经济效益,选育、推广高产高粉木薯良种,改进木薯栽培技术,建立健全木薯种植、加工标准化技术体系,科学处理木薯加工“三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找到一种木薯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方法]通过优化现有工艺,提高木薯乙醇的出酒率;同时对酒精废醪液进行沼气发酵,达到资源化利用的效果。[结果]通过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对各工段进行优化,最终出酒率比现有工艺提高约2个百分点。酒精废醪液发酵产生的沼气能替代酒精生产中的一部分煤,产生的沼液、沼渣可做有机肥,节约成本的同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结论]木薯通过发酵产乙醇,产生的废醪液再进行沼气发酵是一种较好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木薯有适应性强和生物产量高等优点,是新兴的热带作物产业,自中国加入WTO和东盟“10 3”后,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经调研,近5年,世界木薯的收获面积、单产、总产和进出口贸易均增长较快,由于中国木薯产品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迅速成为木薯干片和淀粉的最大进口国。此外,中国化石能源紧缺,发展替代能源势在必行。目前,用木薯加工淀粉和能源酒精,其品质和经济效益优过玉米和甘蔗等原料,较好促进华南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存在木薯的科研推广基础差,良种良法面积少,加工原料缺口过半,深加工和治污技术滞后等困境。因此,中国木薯产业化的发展对策,就是加强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强化木薯的选育种、高产生理生化、深加工和治污等研究,及大力扩种和普及良种良法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菲律宾东达沃省木薯种植、生产条件和加工利用发展潜力实地考察,分析了当地木薯种植、生产与加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并对该地区木薯种植生产产业化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柯  夏敏  曹婉瑜  杜瑞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69-11870
[目的]优化木薯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发酵试验,通过前期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选取了3个对发酵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按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试验表明,3个因素对木薯同步糖化生产燃料乙醇的影响作用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优化方案为:料水比1∶2.5 g/ml,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54 h,优化后的发酵结果酒度达到了14.3% (V/V),原料转化率达到了30.7%.[结论]研究可为木薯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木薯产业中存在的种植分散,产量较低,栽培效益不高,栽培与加工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成立木薯产业合作社,改进经营模式;发展集约经营,实现产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改进栽培方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工与栽培紧密结合,不断增加产业经济效益;注重木薯废弃物的利用,保持木薯连续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7.
贵州木薯产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木薯为世界3大薯类(木薯、甘薯、马铃薯)之一,作为生产酒精的原料,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加工成本低等特点。抓住国家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贵州气候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木薯产业,对推动贵州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阐述了木薯在贵州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展优势及发展潜力,提出了贵州木薯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木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同时改善了田间气候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有效地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木薯间作套种不同作物的栽培模式和经济效益以及国内木薯间作套种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和人才投入,为木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应因地制宜,发展与当地相适应的标准化种植模式,探索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建议,为木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