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人工饲养貉在我国北方养貉重点市县区越来越多。但国内饲养的貉体型较小。为了改良体型小的貉,1997年1月10日~1999年3月5日我们对采用体型大的种公貉人工采精、冻精、输精等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效果很好。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采精种貉 选择12只公貉,按顺序编号,1~4号为12月龄种公貉4只,平均采精量1.2mL,5-8号为24月龄种公貉4只,平均采精量1.4mL;9~12号为36月龄种公貉4只,平均采精量1.6mL。经试验12只公貉均在不同温度…  相似文献   

2.
人工授精不仅能够提高种公貉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而且还能解决自然交配存在的困难,并能有效控制母貉的生殖系统疾病的传播。现将人工授精对母貉受精率与繁殖率的影响报道如下。1人工采精的方法与繁殖率的比较1.1试验动物分组及方法选择2~5岁的经产东北母貉150只,随机分成3组  相似文献   

3.
1忽视科学技术 貉人工授精技术经过20多年应用推广,目前在全国各地貉场应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技术。在国内貉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现状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从事貉人工授精的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忽视理论,在输精手法上技术不过硬,对种公貉精子生成过程及其影响认识模糊,出现输精母貉受胎率低,产仔数有多有少,采精公貉精液质量有好有坏,操作时有时把母貉子宫颈扎坏。  相似文献   

4.
<正> 笔者从1986年开始研究貉的人工授精问题,1987年春获得了貉人工采精和输精试验的初步成功.公貉采精30只次,其中27只次采精成功,成功率90%.母貉输精5只,受孕产仔3只,受胎率60%.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1、貉脖钳:用于貉的捕捉及固定.钳口呈圆形,直径为6.5—7厘米.捕貉时将钳口张开,卡住脖颈后立即闭合,然后双手摄住钳柄将貉提起.  相似文献   

5.
一、选好种貉。貉的性成熟需9~10个月,且一年只繁殖一次,所以选当年出生的貉时,要选5月1日前出生的,这样才能保证到次年2月达到性成熟。不然得到第三年才能繁殖。要选择驯化一年以上,本地所产的貉作种,这样可以减少因远距离运输、环境突变对貉造成的不利影响。 2.母貉的发情鉴定要准确。母貉属季节性单次发情动物,因此必须掌  相似文献   

6.
公貉的配种利用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貉的配种训练与利用 公貉具多偶性,一般1只种公貉可在一个发情期中交配3~4只母貉(5~12次);利用合理时,可高达5~10只母貉(20~30次)。 〔一)早期配种训练 种公貉,尤其是幼龄种公貉初次参加配种,比较困难,训练年幼种公貉配种时,必须  相似文献   

7.
<正> 在每年的繁殖季节里,母貉空怀较多,影响养貉者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种貉的观察研究,我们认为必须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减少母貉空怀.一、驯养公貉新引进的种貉,因生活习性的改变,精神比较紧张,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稍有不适就引起反感和不安,从而抑制了性欲,导致配种失败,所以必须加强对种貉的人工驯养.利用雀、鱼、肉块、水果、青菜等食物作诱饵,每天进行逗诱、抚摸,经2~3个月,可使种貉增强结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达到性情温和,  相似文献   

8.
<正> 毛皮动物是人类驯化养较晚的动物,由于其野性较大,加上人们对其生态行为了解不够充分,因此人工采精、冷冻及人工授精繁育技术推广还不够广泛.近年来,我们对银黑狐、兰狐、貉等毛皮动物开展了人工采精、冷冻贮存、人工授精繁育技术试验,结果提高了母兽的受胎率,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果。1 人工采精、冷冻贮存、人工授精技术1.1 采精  相似文献   

9.
<正> 貉是一种珍贵的野生毛皮动物,提高仔貉的成活率,是养貉者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但因母貉叼咬,无奶饿死仔貉等原因,使仔貉成活率多年来一直在40%上下浮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人工哺育仔貉的方法。1987年产仔期,对我场17窝共84只仔貉,采用人工哺育的方法后,成活77只,成活率达91.7%。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肉牛冷配即采用冷冻精液,通过人工授精给发情母牛配种,达到改良肉牛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行肉牛冷配最大的益处在于扩大种公牛的配种数,增加良种公牛的改良范围和效果,达到迅速改良本地品种的目的;可以克服公母畜体格大小悬殊  相似文献   

11.
<正>大连市自1998年开展狐人工授精技术以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狐人工授精技术普遍接受和认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用芬兰原种公狐改良本地母狐效果非常好。成年狐体长可达85cm,比本地狐提高20cm;平均体重8.5kg,增长2~2.5kg,皮张价格高于本  相似文献   

12.
乌苏里貉是珍贵野生毛皮动物。多年来人工饲养获得成功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多数饲养户将貉养的过于肥胖 ,有的重达 10~ 15kg。致生产性能下降 ,造成母貉空怀、难产、仔少、缺乳、无乳等较为常见。公貉体肥 ,行动不便 ,导致性欲低下或无性欲 ,交配困难 ,稍活动则心悸、气喘 ,丧失了种用价值。为此种用貉应保持体重中等 ,过肥会严重影响繁殖能力。如下饲养管理措施 ,可达到貉减肥目的。1 调整饲料 ,母貉断乳后 ,应加强饲养管理 ,使其恢复体况。配种前 2月发现貉体肥 ,应及时调整饲料。能量饲料 (玉米、面粉、小米、动物饲料 )应…  相似文献   

13.
1公貉的发情鉴定 从群体上看,公貉的发情比母貉早且集中,一般为1月末至2月中旬,绝大多数公貉均具配种能力。公貉的睾丸膨大、下垂,具有弹性;活泼好动,经常在笼内走动,有时翘起一后肢斜着往笼网上淋尿,经常发出“咕咕”声,是其发情和求偶的表现。公貉是否具有交配和使母貉受孕的能力,还要通过放对试情和对精液品质的检查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梅河口市畜牧兽医总站季忠礼同志1989年共调查了16个养貉户和2个养貉场,母貉204只,经产母貉空怀46只,初产母貉空怀81只,空怀率62.25%,且初产母貉空怀率显著高于经产母貉。究其原因有:(1)选种、饲养不当:种公貉由于选种者缺乏经验和知识,选择了单侧乃至双侧隐睾貉,其所产精子活力不强,甚至是死精;种公貉伤残、体型过小或过肥过大致使配种困难。母貉由于饲养过肥,或饲料单一,使母貉不能正常发育,发情期紊  相似文献   

15.
品种改良是引进优良品种与本地能繁殖的母牛进行人工受精的改良过程。通过人工授精可以提高优良种公牛的利用率,加快改良速度,提高养牛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1 把好母貉受胎关 适时配种一般每年 3月左右 ,母貉陆续发情 ,发情周期为 7~ 9d ,持续期 3d。这时所有发情的母貉都要进行初配 ,一般隔 9d要进行复配 ,隔 2 4~ 36h再配。受配后的母貉 4月为妊娠期 ,5~6月为产仔泌乳期 ;7~ 8月为恢复期。对于已发情 ,但始终拒配的母貉 ,在临近配种期和配种期间要与成年公貉合群饲养 ,以加强异性刺激 ,或者强行交配 ,绑上嘴和前腿 ,对于性情暴躁的母貉 ,在饲料中拌入0 2 5mg的安定片 ,让其夜间沉睡 ,次日人工辅助与公貉进行交配。2 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日粮标准貉为杂食性单胃动物 ,其日粮应以动、植物…  相似文献   

17.
貉子养殖场通过一年的饲养繁殖,已经掌握了所有公貉的配种能力和母貉的发情、产仔、母性和奶汁分泌情况.同时又因为经产母貉一般在第二至第四年产仔量最高,所以在第一年产后、取皮之前,根据记录档案对所有经产公母貉进行一次挑选,逐步培育出优良的种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市场行情价格的提升,各地养貉业由原来分散的、小规模饲养向较大规模的、密集型饲养迅猛发展,要提高种貉的生产性能,只强调引种而忽视饲养管理是达不到效果的,只有提高种貉生产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1要有适宜的光照强度貉的养殖宜采用适宜自然光照,不提倡人  相似文献   

19.
1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的关键是饲料的营养水平,要按种貉的饲养标准,全价食喂,不宜过胖。有的公貉过胖不射精,母貉过胖则发情晚。在配种前1个月和整个繁殖期都要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的补给,有良好的繁殖体况,才能确保母貉受胎率。  相似文献   

20.
貉的人工授精技术相对狐狸开展较晚,目前操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采精困难。貉的按摩采精要经过一定的驯化才能实现。操作起来费时费力,而且成功率不高。应用电刺激采精技术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可以在生产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