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物世界     
《绿化与生活》2002,(2):39-39
北京鸟类资源//“爱鸟周”的由来//大兴区森警救护一只夜鹭//野外观鸟//北京“爱鸟周”举行野外观鸟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虽然藏雪鸡与那些令人瞩目的大型兽类相比并不起眼,但这张来自四川省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照片,却可谓"高大上"。远方延绵的雪峰与蜿蜒的盘山路衬托出壮阔的背景,朝阳的光线恰到好处地打在藏雪鸡的身上,早期红外相机的胶片成像,使照片有了特别的质感。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神奇特性 大自然母亲赋予动物许多神奇的特性。 鸟蛋 蛋的形状直接取决于亲鸟的栖息环境。生活在陆地上的鸟类产圆头蛋:而栖居在悬崖边的鸟类产尖头蛋.这样不会轻易滚落坠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雉类的繁殖期栖息地选择及其空间分布,为保护区珍稀雉类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9年的雉类繁殖期的4—7月,利用60台红外相机,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了3个样区,每个样区布设20台,并基于占域模型研究了4种主要雉类的栖息地选择模式。【结果】1)红外相机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882张,记录到白颈长尾雉、灰胸竹鸡、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等7种雉类。2)占域模型结果显示,海拔是影响4种主要雉类的占用率的主要因素,白颈长尾雉、灰胸竹鸡和红腹锦鸡3种雉类的占用率与海拔呈明显负相关,而红腹角雉的占用率与海拔呈明显正相关,呈现不同的海拔分布格局。其中,灰胸竹鸡主要栖息于海拔1 100 m以下,白颈长尾雉主要栖息于1 500 m以下,红腹锦鸡适应不同的海拔,红腹角雉主要栖息于1 500 m以上。3) 4种主要雉类表现出2种相异的植被类型选择模式,灰胸竹鸡和红腹锦鸡,明显倾向于选择针阔混交林栖息,并明显不倾向选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而白颈长尾雉和红腹角雉倾向于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栖息,并明显不倾向选择针阔混交林。在坡度的选择上,白颈长尾雉和红腹角雉选...  相似文献   

5.
人们喜欢欣赏一些特别体型的动物。对一些大型动物保持着好奇的态度,对小型动物则有一种喜爱和珍惜的心情。小动物让人们感到安全,也让人们感到神秘。在自然界,的确有许多动物小得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些小动物充分展示了生物的多样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小动物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种雉类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差异,探讨其在同域分布情况下的时间分配模式和共存机制。【方法】于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在61个监测位点对梵净山保护区雉类开展了长期监测,并对5种同域分布雉类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1)监测到的5种雉类(白颈长尾、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灰胸竹鸡、勺鸡)均为昼行性,日活动节律均呈双峰型,活动高峰集中在清晨和黄昏时段;2)只有红腹角雉的日活动节律与其他雉类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红腹锦鸡和勺鸡的日活动节律受海拔变化的影响;4)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季节性变化中,仅勺鸡的日活动节律呈季节性显著差异;5)在有明显雌雄异色的雉类中,雌雄个体在繁殖期的日活动重叠程度都高于非繁殖期,且日活动节律更为相似。【结论】通过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同域分布雉类的日活动节律的研究,发现其日活动节律特征和差异是在环境因素和种间竞争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受到繁殖时间和繁殖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对小五台山兽类和两栖爬行类动物进行了阶段性调查。记录了兽类33种,含外来物种2种,其中有确凿影像记录或活体目击的有22种;两栖类4种;爬行类12种。调查结果名录中的所有大中型兽类均有红外相机的影像记录。  相似文献   

8.
黑陶 《中国林业》2014,(14):52-53
现代的人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修筑的城堡,何谈与大自然相守,与动物比邻而居。所谓的动物园,不过是一些标本的储藏。  相似文献   

9.
<正>秦岭,中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秦岭中段南坡,不仅分布着拥有秦岭四宝之称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毛冠鹿、小麂、林麝、竹鼠、松鼠等哺乳动物和游隼、金雕等猛禽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群。另外,这里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留鸟,也是许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因此,这一带可谓是野生动物天然的庇护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