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降香黄檀-檀香根际土壤高效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KO无机磷培养基从不同林龄的降香黄檀-檀香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磷菌,为进一步研制专用生物复合肥提供依据。通过溶磷圈法筛选溶磷较强(D/d值大于1.5)的菌株19株,采用钼锑钪比色法测定其解磷能力。结果显示:菌株无机磷溶量在9.23~223.27μg/m L之间,3株菌无机磷溶量在170μg/m L以上;菌株有机磷溶量在0.43~25.05μg/m L之间,有机磷溶量在15μg/m L以上有4株。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菌株分泌IAA能力,10株菌具有分泌能力,其中Dosa P25分泌IAA量达32.14μg/m L。综上所述,菌株Dosa P15、Dosa P25具有较强的解磷、分泌IAA能力。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 DNA序列比较分析,初步鉴定Dosa P15属于Bacillus pumilus、Dosa P25属于Bacillus subtilis。试验同时表明,菌株溶磷量、分泌IAA量与培养液p H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降香黄檀苗木分级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相关分析进行质量指标提取,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培育180天降香黄檀播种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提出以地径(D)和苗高(H)作为降香黄檀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得出降香黄檀苗木的3类(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28.7cm、地径≥0.33cm;Ⅱ级苗:28.7cm〉苗高≥18.9cm、0.33cm〉地径≥0.27cm;Ⅲ级苗:苗高〈18.9cm,地径〈0.27cm。 相似文献
3.
蓖麻根际土壤解钾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钾肥的利用效率,根据解钾菌的特性及分离方法,从药用植物蓖麻根际土壤中分离出6株高效解钾菌,测定并分析它们的解钾效率。结果表明:获得1株最高效、稳定的解钾细菌,将其命名为MY-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MY-1是嗜线虫赛雷氏菌(Serratia nematodiphila)。并对菌株MY-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在温度37℃,时间24 h,钾长石粉量为10 g,pH值为5,摇床转速为250 r/min,以蔗糖和硫酸铵为碳、氮源时,发酵效果最佳,发酵液中可溶性钾含量最高,达65.04 mg/L。菌株MY-1有稳定且较强的解钾能力,将为今后微生物菌肥研究、开发及土壤肥力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降香黄檀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海南特有种,是制造高档家具和精美工艺品的上好材料及名贵药材。通过对海南降香黄檀自然分布区实地调查,发现降香黄檀群落包括维管束植物43科68属71种;优势科不明显,单种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较大;群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热带成分为主;野生群落分布于石灰岩生境和花岗岩生境两种生境类型;对土壤肥力和酸碱度有一定的适应幅度;其野生资源过度采伐,生境遭到严重破坏。按IUCN濒危等级标准评估,处于“极危濒危”状态。针对降香黄檀濒危现状和原因,提出科学的保育策略。研究结果为该物种的引种驯化提供基础依据,也为可持续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降香黄檀叶枯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为深入了解该病菌特征,本研究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期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对降香黄檀叶枯病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序列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天门冬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asparagi (Sacc.) Bubak]。通过观察该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光照等4种环境因素中的生长情况,发现该病原菌在马铃薯果糖琼脂培养基(PFA)中菌丝生长最快;菌丝在10~30 ℃均能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 ℃;最适宜的pH为6;光照对该病原菌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8.
9.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珍贵树种植物 N、P、K 和土壤因子的影响,本文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研究对象,接种不同地区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1,CE2)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1,FM2)4 个菌株,苗木培养 4 个月后收获测定其根、茎、叶营养元素及栽种土壤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① 接菌提高土沉香和降香黄檀全株 N、P、K 含量吸收。接种 FM 菌株促进土沉香幼苗对 N 和 K 含量的吸收,表现为叶部>根部>茎部,P 含量在根茎叶分配差异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接种 CE 菌株促进降香黄檀幼苗对 N、P 含量的吸收,且主要体现在叶片的 N 含量上。② 接种 AM 真菌促进两种珍贵树种的土壤肥力,土沉香以接种 FM 菌株最佳,降香黄檀以接种 CE 菌株最佳。③ RDA 结果表明,土沉香和降香黄檀植物根茎叶 N、P、 K 含量与土壤因子间呈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珍贵树种植物 N、P、K 和土壤因子的影响,本文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研究对象,接种不同地区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1,CE2)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1,FM2)4 个菌株,苗木培养 4 个月后收获测定其根、茎、叶营养元素及栽种土壤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① 接菌提高土沉香和降香黄檀全株 N、P、K 含量吸收。接种 FM 菌株促进土沉香幼苗对 N 和 K 含量的吸收,表现为叶部>根部>茎部,P 含量在根茎叶分配差异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接种 CE 菌株促进降香黄檀幼苗对 N、P 含量的吸收,且主要体现在叶片的 N 含量上。② 接种 AM 真菌促进两种珍贵树种的土壤肥力,土沉香以接种 FM 菌株最佳,降香黄檀以接种 CE 菌株最佳。③ RDA 结果表明,土沉香和降香黄檀植物根茎叶 N、P、K 含量与土壤因子间呈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檀香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南省近几年来趋重发生的檀香炭疽病,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 DNAITS序列分析,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檀香炭疽病病原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该菌菌丝及分生孢子均能在10~35℃条件下生长,且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及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该菌菌丝生长能适应的p H值范围为4.0~11.0,最适p H值为6.0,分生孢子萌发p H范围为4.0~11.0,最适萌发p H为5.0,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而黑暗条件下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该病病原菌在以蔗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以蛋白胨、尿素、酵母膏浸粉、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优良的玉米根际促生菌,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玉米根际土壤为材料,共分离纯化并鉴定出82株根际促生菌。82株细菌分别属于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河生雷勒特氏菌(Lelliottia)、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属(Priest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其中有48株解磷菌、12株解钾菌、13株自生固氮菌和9株联合固氮菌。通过促生能力测定,筛选出26株能力较强的菌株,验证其对玉米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对玉米幼苗均有一定的促生效果,菌株P24处理过的玉米幼苗株高可达到对照的1.18倍;菌株P46处理过的玉米幼苗鲜重可达到对照的1.45倍;P48处理的根长达到对照的4.45倍;ZN4处理的根尖数可达到对照的3.84倍;P48处理的分叉数可达到对照的4.38倍。综合分析玉米幼苗生长的这5种指标后发现,P23、P33、P46、ZN11、P24和P43这6株菌的综合促生能力最强,显著增加玉米幼苗的所有指标,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水稻茎部内生细菌及根际细菌与水稻品种特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稻茎部内生细菌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水稻品种特性的关系,2008年7月从5个品种水稻茎部和根际土分离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并进行脂肪酸鉴定。结果表明,内生细菌有13个种,隶属于9个属,根际细菌有13个种,隶属于10属,两群落的优势菌均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以品种为样本,以根际细菌、内生细菌和水稻生物学特征参数为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根际细菌和内生细菌与水稻穗粒数、千粒重、亩产存在正相关;与有效穗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荧光显微计数法和平板分离法分别对桐花树根茎叶内生细菌总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进行周年动态初步测定,并对拮抗植物病原菌的可培养细菌菌株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桐花树根茎叶内均含有大量的内生细菌,其中根部内生细菌总量为0.88×107~49.67×107ind./g FW,7月份最大,叶部细菌总量为1.07×107~65.07×107ind./g FW,也以7月份最大,茎部细菌总量为1.1×107~19.73×107ind./g FW,以5月份最大;而根茎叶可培养细菌含量分别为1.02×103~13.18×103、0.13×103~11.24×103、0.31×103~10.36×103CFU/g FW,均以3月份数量最大,周年不同月份之间细菌总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均差异显著。用平板对峙生长法,从86株可培养内生细菌中筛选获得1株对香蕉叶鞘腐败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马拉巴栗茎腐病等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拮抗作用的Aec23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测试及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Aec23菌株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5.
从热研2号柱花草等10种不同牧草中筛选出9株无机解磷细菌及6株有机磷细菌,并利用平板溶磷圈法、钼锑抗比色法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测定,最后得到解磷效果最好的解磷细菌株,牧草根际解无机磷细菌解磷能力最高达216.57 mg/L.选定2株具有代表性的解无机磷细菌GI2-6(Bacillus spp.)和GI9-4-3(Serratia spp.),通过单因子试验对其解磷特性和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解磷细菌GI2-6以蔗糖为碳源、KNO_3为氮源、pH为7.5、温度为30℃,解磷细菌GI9-4-3以葡萄糖为碳源、KNO_3为氮源、pH为7.0、温度为30℃时,两者的菌体量最大,解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渥堆发酵是青砖茶独特品质形成的关键技术环节。对来自青砖茶渥堆发酵样品中的细菌进行高温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得到20株能在高温条件下良好生长的细菌,其中15株菌株能够在含茶汤的培养基中生长。3株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5℃,为嗜热细菌。结合嗜热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1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经嗜热细菌发酵晒青毛茶的产酶试验可知,嗜热菌株在发酵茶叶时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淀粉酶和单宁酶,其酶活力分别可达215.69、259.28、4.85 U。 相似文献
17.
钾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高亲和性钾转运蛋白(HAK)能加强植物在缺钾胁迫时钾的吸收和转运。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小麦
TaHAK1基因在缺钾胁迫条件下显著上调表达,并筛选得到可能调控 TaHAK1基因表达的上游转录因子基因 TaHIPP32,但这两个基因在缺钾胁迫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对 TaHIPP32基因进行了系统发育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然后利用双荧光素酶验证 TaHIPP32和 TaHAK1基因的互作,并以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百农207为试验材料,利用大麦条纹花叶病毒诱导基因沉默(BSMV-VIGS)技术分析缺钾胁迫处理下 TaHIPP32基因沉默对小麦植株的影响。系统发育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 TaHIPP32基因与水稻 OsHIPP33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其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双荧光素酶试验表明,TaHIPP32蛋白能够与 TaHAK1基因启动子互作。通过BSMV-VIGS技术瞬时沉默 TaHIPP32基因,发现该基因沉默后,小麦植株对缺钾胁迫更为敏感,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干重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缺钾胁迫处理下,沉默 TaHIPP32基因的植株中, TaHAK1和 TaHIPP32基因的表达均被抑制,且植株体内钾元素从地下部到地上部的转移系数显著降低,说明 TaHIPP32基因通过调节 TaHAK1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株体内钾元素的转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平板对峙法从香草兰根际微生物中筛选出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香草兰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和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均有良好抑制效果的生防菌10株。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中7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s),1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 methylotrophicus)。提取脂肽类化合物进行抑菌分析,发现10株生防菌脂肽类提取物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菌和香草兰疫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4株的脂肽类粗提物对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对其中2个菌株脂肽类粗提物进行MALDI-TOF/TOF-MS检测,发现菌株 VX2R11 产生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伊枯草素A(IturinA)2种脂肽类化合物,菌株 VX2S02 仅产生伊枯草素A,推测产生伊枯草素A是菌株VX2R11和VX2S02拮抗香草兰根(茎)腐病菌和疫病菌重要机制;产生表面活性素是菌株VX2R11拮抗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