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果产自大草原,属于绿色食品。沙果干上市以来,一直是供不应求的,去年销售额达到了1千多万元以上,消耗沙果3000多吨。  相似文献   

2.
该文结合沙果的习性,浅析沙果的主要药用价值,从选地整地、苗木选择、水肥管理、修剪与挂果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出发,探析如何科学种植沙果,希望促进沙果种植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沙果落果的生理、气候原因,指出从保花保果两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沙果的座果率,并从肥料、水分、树体管理和生长调节剂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沙果落果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沙果,又名文林果、林擒、花红果,性平,味甘酸。具有止渴生津、消食化滞、涩精的功效。沙果中的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非常丰富,我国沙果年产量近千万吨,主要用于罐头、果酱等生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沙果嫁接苗发生苹果白粉病的症状、发生原因和规律,指出白粉病对嫁接苗的危害,并从树体管理和药剂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沙果感染白粉病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清水县元帅系和静宁县富士系苹果为研究对象,比较覆沙果园果实的贮藏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覆沙果园清水县元帅系苹果单果重增加,总糖、有机酸、Vc含量均上升,而固酸比下降;静宁县富士系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增加,总糖、Vc含量上升,可以较好地保持果实硬度。总体分析,覆沙果园可以提高苹果的贮存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沙果渣为主要原料,利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与嗜热链球菌1∶1混合菌种,研究以微生物发酵法制备沙果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对发酵工艺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对SDF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法制备沙果渣SD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0%,发酵时间25h,发酵温度40℃。在该条件下沙果渣SDF的平均得率可达到9.72%,高于非发酵条件下5.44%的SDF得率。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沙果渣为原料,分析以乙醇溶液提取多酚物质。在单一性的因素试验上,以乙醇浓度、微波功率、时间等因素作为变量,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根据具体的实验设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方式响应面分析方式,利用现代化的SAS软件得出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以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发现乙醇浓度、微博功率、时间等因素对沙果渣多酚提取具有显著影响。以响应面分析的回归方程能够预测实际的提取量,文章对微波法提取沙果渣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阐述,对微波辅助提取法提高沙果渣多酚提取效率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山楂红蜘蛛又名红砂、火龙虫、火珠子,属于叶螨科,在国内发生很广,为害梨、苹果、桃、李、杏、樱桃、海棠、沙果及山楂等果树,是一种毁灭性的虫害。  相似文献   

10.
6个沙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个沙果品种的果实香气,旨在为利用种间杂交选育优良的苹果新品种提供新的亲本。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泰山花红’、‘秋风蜜’、‘一窝蜂’、‘大花红’、‘小花红’、‘莱芜花红’6个沙果品种果实香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泰山花红’与‘大花红’果实香气物质以醇类为主,分别占总成分含量的67.24%和79.27%;‘秋风蜜’、‘一窝蜂’、‘小花红’和‘莱芜花红’的果实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其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98.86%、94.62%、81.35%和73.56%,推测沙果果实香型也可能分醇香型和酯香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苹果蠹蛾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梨、桃、杏、沙果等多种果品的蛀果性害虫,属世界性植物检疫对象。1989年由新疆传入我省敦煌,现已传入山丹县境。苹果蠢蛾防控工作得到国家农业部和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进行专门指示和安排。自2006年9月以来,把苹果蠹蛾防控引为甘肃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苹果早期落叶病主要包括苹果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轮纹斑病等多种病害,是我国各苹果产区主要发生的病害,为害严重年份.造成苹果树早期落叶,削弱树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对花芽形成和果品产量、质量都有明显影响,这些病除危害苹果外,还可危害沙果、海棠等。  相似文献   

13.
1发生规律及传播途径苹果绵蚜是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苹果、槟沙果、海棠、山定子、花红的枝干和根系,群集在根部和枝干的病虫伤口、锯剪  相似文献   

14.
沙果产于我国东北.北纬45度以北大兴安岭南麓之间.是产量最多的重要果品之一。每年秋季的八、九月成熟,是这个季节日常食用的果品,果色鲜艳,滋味佳美,芳香馥郁、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尤其在九月下旬,肉质基本糖化,果实变得晶莹剔透,令人望而生津。是一种集药理、保健、食品于一体的高级绿色水果。  相似文献   

15.
当“沙果”等一些果树已落叶时,在扶余县蔡家沟镇石家成子村刘冠红家的果园里,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挂在枝头的一串串“霜红果”。“蜜香”果犹如一支支燃烧的火把,照亮了农家火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何进 《农村科技》2004,(9):12-12
苹果小吉丁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又名金蛀甲、串皮虫。该虫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海棠、红果、香果等。幼虫在枝干皮层内蛀食,造成树木枯死、凹陷、变黑褐色,虫疤呈褐色粘液渗出,欲称“冒红油”,该虫随同苗木传播,危害性大。特别是野生苹果林和管理粗放的幼龄果园受害较重。受害果树轻则树势衰弱,果实小,减产,重则枝条枯死,甚至全园毁灭。  相似文献   

17.
苹果小吉丁虫俗称串皮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海棠等果树,以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危害轻者树势变弱,重则造成枝干枯死。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相应的实验,对人体肠胃环境进行模拟,希望能够借此研究沙果膳食纤维对胆固醇以及亚硝酸根离子(No_(2-))的吸附能力。结果显示:在模拟环境下,沙果膳食纤维对于胆固醇以及No_(2-)的吸附效果与pH值密切相关,在中性条件下,对胆固醇的吸附量更高,而在酸性条件下,对No_(2-)的吸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9.
苹果小吉丁虫的生物学及其生活史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澄清苹果小吉丁虫的生物学,对我国1954年以来的文献和资料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该害虫在我国的寄主包括苹果、海棠、沙果(花红)、楸子、香果树、槟子(红果)、山定子、花楸、樱桃和榅桲,其分布区与野生寄主海棠、槟子、沙果等完全重合。该害虫幼虫有5个龄期,除在黑龙江可能2a发生1代外,在其余省区1a发生1代;依据越冬幼虫出蛰、蛹、成虫和当年幼虫越冬等发生期的差异,苹果小吉丁虫在我国具有4个年生活史类型区,即黑龙江、新疆、宁夏和青海,内蒙古、吉林和辽宁,河北、河南、甘肃和山东,山西、陕西、湖北和江苏。  相似文献   

20.
瓜州县防控苹果蠹蛾的成效与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苹果蠹蛾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梨、桃、杏、沙果等多种果品的蛀果性害虫,属世界性植物检疫对象。1989年由新疆传入我省敦煌,现已传入山丹县境。苹果蠹蛾防控工作得到国家农业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