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比较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不同配方的诱集效果,该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组分顺7-十四碳烯乙酸酯(Z7-14:Ac)、反3-十四碳烯乙酸酯(E3-14:Ac) 和反7-十四碳烯乙酸酯(E7-14:Ac)按照不同比例配置的4种配方进行了野外诱集试验.结果表明:4组不同配方的性信息素均具有较强的诱集效果,其中平均诱蛾量最高的达17头/诱捕器,日诱蛾量最高的为11头/d,持效期达26 d,不同配方的有效诱捕距离分别达100和150 m.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诱捕器的野外诱集效果发现:沙棘木蠹蛾实用新型诱捕器的诱蛾效果稍差于三角形诱捕器,但其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可长时间使用等特点,诱捕器的最佳悬挂高度为1 m.用性信息素诱杀害虫作为一种高效、无毒、无污染的新方法为沙棘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 staudinger)是为害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部的一种钻蛀性害虫。通过对沙柳木蠹蛾羽化行为、性比和寿命的调查,对各日龄雌蛾求偶和交尾发生时间的统计分析,明确了沙柳木蠹蛾性行为的动态节律。结果表明:沙柳木蠹蛾在19:00~21:00羽化最为集中;雌雄性比平均为0.66∶1;成虫平均寿命4.8±2.2d,其中雌蛾的寿命稍高于雄蛾。雌蛾在进入暗期1~2h内求偶行为明显,最大求偶百分率出现在羽化后的第二晚。1日龄成虫的交配高峰在暗周期的前2h,而2~4日龄成虫的交配高峰是在暗期的1h内;交配持续的平均时间为38.41±11.42min。随着蛾龄的增大,雌虫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发生的时间提前。沙柳木蠹蛾的性活动高峰出现在羽化后连续3个暗周期的前半段,可作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沙柳木蠹蛾最佳时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3种配方性诱剂和3种形状诱捕器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诱芯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的诱集效果最佳;晴天诱捕数量最多。3种性诱剂(器)的诱蛾时间动态表明:性诱剂Z5-12:Ac、船形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晴天诱捕为最佳组合,效果优于单项防治措施,该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性诱剂对沙蒿木蠹蛾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GC×GC/TOFMS技术在皮暗斑螟性信息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皮暗斑螟Euzophera batangensiz的处女雌蛾和雄蛾,提取雌蛾性腺分泌物,在室内通过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皮暗斑螟雄蛾对来自雌蛾性腺的不同化合物的反应,并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GC×GC/TOFMS),弄清了皮暗斑螟性信息素组分为(Z9,E12)-十四碳-9,12-二烯-1-醇和(Z9)-十四碳-9-烯-1-醇.研究过程发现,GC×GC/TOFMS与传统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相比,灵敏度和精度更高,可以达到0.01 ng/μL,在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舟蛾科昆虫是许多树种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损失和经济损失。由于性信息素的特异性强、使用简便等优点,利用性信息素对舟蛾科害虫进行综合治理是重要途径。到目前为止已鉴定出7种舟蛾科昆虫的性信息素,成分主要有顺-7-十二碳烯醇,顺-13-11-炔基-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3-十六碳烯-11-炔基乙醛,顺11,顺13-十六碳二烯醇乙酸酯,顺11,顺13-十六碳二烯醛和顺11,顺13-十六碳二烯醇等。从舟蛾科昆虫的求偶行为、性信息素成分的提取、化学结构鉴定及应用等方面系统阐述舟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6.
沙柳木蠹蛾是为害沙漠生态林树种——沙柳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对其危害性状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沙柳木蠹蛾的生物防治方法和非生物防治方法,以为沙柳木蠹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小菜蛾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在大白菜地进行不同人工合成引诱剂对小菜蛾的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加0.01%的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能够提高目前诱芯的诱蛾效果.三元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醇在7∶3∶1比例下的诱蛾能力显著优于其它三元组分比例的诱蛾力.比例为70∶30∶10∶0.01的四元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和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诱芯含量为10 μg时在田间的诱蛾效果最好,因而建议在中国使用这种诱芯诱捕小菜蛾.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进行分析发现: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是13碳和16碳的不饱和醇或酯的混合组分,但其双键位置有待进一步合成更多13碳和16碳的标准化合物进行GC分析及GC-MS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但有报道反-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E8-12Ac)也为活性组分。以辛二醇和正丁醛等为原料,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通过wittig试剂合成E8-12Ac,于不同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Z8-12Ac、E8-12Ac与顺-8-十二碳烯醇(Z8-12Ac)含量比为90∶4∶6与94∶0∶6时,诱捕效果最好,其中配比94∶0∶6诱捕虫量最多。结果显示,E8-12Ac无明显的诱蛾活性,Z8-12OH对诱蛾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生理方法测定小菜蛾雌、雄成虫对雌蛾性信息素(8expheromone,SP)两种主要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i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以及性信息索与寄主植物5种挥发性物质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当供试浓度为20.0g·L^-1时,雄蛾对Z11-16:Aid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Z11-16:Ac.将Z11-16:Aid和Z11-16:Ae按照质量比5:5和7:3进行混配,当供试浓度为20.0g·L^-1时,雄蛾对5:5配比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7:3配比.部分供试植物挥发性物质能增强小菜蛾对性信息素的EAG反应,但会因植物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小菜蛾性别而存在差异.雄蛾对反-2-己烯醛与SP混合物以及正己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混合物,其中对反-2-烯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雌蛾,而雌蛾对顺-3-己烯醇与SP混合物、异硫氰酸丙烯酯与SP混合物以及正己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混合物,其中对青叶醇与SP混合物、异硫氰酸丙烯酯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要显著高于雄蛾.因此,小菜蛾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与植物挥发性物质合理混配可以降低性诱剂成本,提高诱蛾效率,特别是具有提高雌蛾引诱比例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个性信息素腺体的分析技术,研究了枣粘虫(AncylissatovaLiu)第一代雌成虫性信息素组分的精确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枣粘虫的性信息素由4个组分组成,即E9-C12:0AC(Ⅰ)、Z9-C12:OAC(Ⅱ),7,-C12:OAC(Ⅲ)和Z7-C12:OAC(Ⅳ),各组分精确比例为Ⅰ:Ⅱ:Ⅲ:Ⅳ=52:35:6:7;E9/Z9的比例为60.9±7.8%E,E9/Z9比例的变异系数C.V=10.3%。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单雌性信息素腺体的含量平均为5.8±3.3ng,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3.02(Ⅰ),2.03(Ⅱ),0.35(Ⅲ),0.40ng(Ⅳ)。  相似文献   

12.
Identifying the sex pheromone systems of local pest populations facilitates their management, especially for moth species that show significant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sex pheromone communica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pheromone production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the Asian corn borer(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ACB) in Xinjiang, China. The ACB produces three compounds:(Z)-12-tetradecenyl acetate(Z12-14:Ac) and(E)-12-tetradecenyl acetate(E12-14:Ac)which are two sex pheromone compounds, and n-te...  相似文献   

13.
In addition to the primary pheromone component (Z)-7-dodecenyl acetate, the sex pheromone gland of Trichoplusia ni contains the immediate fatty acyl precursor (Z)-7-dodecenoate and a large quantity of (Z)-11-hexadecenoate. Labeling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Z)-11-hexadecenoate is chain-shortened to (Z)-9-tetradecenoate, and that this in turn is chain-shortened to (Z)-7-dodecenoate. The same mechanism appears to explain the sex pheromone compositions of many other moth species.  相似文献   

14.
枣粘虫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工作表明枣粘虫性信息素为一元不饱和十二碳烯醇乙酸脂的多元体系。经触角电位和大田生测证明, E9 —— C12 :OA C +Z9——C12:OAC有强烈的诱蛾活性,在两者比例为8:2时诱蛾效果最佳。我们用此最佳比例于1983年初在我国首次合成了枣粘虫性诱剂——聚乙烯塑料管诱蕊。通对人工合成性诱剂的活性测定、诱蛾效果比较、剂量筛选,持效期鉴定,测报上的应用以及迷向法、诱捕法防治试验等工作,明确了枣粘虫性诱剂具有诱蛾活性强,不污染环境无残毒,有利于保护天敌,对人畜安全,经济简便等优点,当前在害虫的预测预报中有极重要的利用价值,是一种无公害的害虫防治新技术。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Propylure, 10-n-propyl-trans-5,9-tridecadienyl acetate, and deet, N,N,-diethyl-m-tolumide, were previously reported as the sex pheromone and a sex pheromone activator, respectively, of the pink bollworm. Neither chemical in three extracts of female moth abdomen tips could be detected by gas-liqui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These compound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exhibited little or no biological activity in the laboratory or in the field. Hexalure, cis-7-hexadecenyl acetate, a synthetic attractant for pink bollworm males,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female moth abdomen tip extracts. The pink bollworm sex pheromone was identified as a mixture of cis,cis and cis,trans isomers of 7,11-hexadecadienyl acetate.  相似文献   

16.
枣粘虫成虫性引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粘虫是我国红枣产区的重要害虫。为探求防治新途径,对成虫生物学与性引诱进行了初步研究。枣粘虫一年发生三代,各代成虫发生的始、盛、末期分别为:第一代3/上——4/上—4/下;第二代6/上——6/中——6/下;第三代7/上——7/下——8/中。雌雄性比在0.86∶1和1.19∶1之间。一般雄蛾羽化早於雌蛾。95%以上成虫集中于早晨5——8时进行交尾。雌雄多次交尾,雌蛾平均1.48次,雄蛾3次。成虫寿命一般为一周左右,雌蛾寿命长於雄蛾。田间性诱试验表明:活雌蛾性诱以3头和5头的雌当量效果最好;粗提液以乙醚为溶剂的诱蛾数量最高;摘取腺体以羽化后48小时摘取的诱捕效果较好。通过对雌蛾性腺体所产生的性信息素进行EAG——GC以及色质联仪分析,初步确定枣粘虫性信息素的成份是一元不饱和十二碳烯醇乙酸酯的多元体系。经微量臭氧化测定,双键位置在7位和9位。田间生测表明以反、顺——9——十二碳烯醇酯(E、Z——9—C_(12)∶OAC)在比例为80∶20和83∶17时对雄蛾的诱捕效果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