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航天诱变混菌生抽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盐固态发酵的理论基础上,在传统生抽生产的前提下,利用Aspergillusoryzae 3.045和航天诱变菌株Aspergillus ZM-8、Mucor ZC-11、Rhizopus ZC-6,按不同比例混菌共酵生产生抽.结果表明:100 kg干料、Aspergillus oryzae 3.045添加量1 kg...  相似文献   

2.
试验利用太空诱变获得的优良菌种黑曲霉ZM-8和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以及白地霉复配制成复合菌剂固体发酵苹果渣。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最适的培养基配方和复合菌剂的最佳配方。试验确定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硫铵7g、白糖4g、尿素2g、食盐4g,产物中粗蛋白的含量达26.4%,提高了312.50%。复合菌剂的最佳配方为黑曲霉突变株ZM-80.5g、酿酒酵母1.5g、白地霉1.0g、热带假丝酵母1.5g,产物中粗蛋白的含量达27.9%,提高了335.94%。  相似文献   

3.
对教学常用的五株典型霉菌,即根霉,毛霉,河内白曲(米曲霉),黑曲霉和黄曲霉经分离、纯化、培养后,对它们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其结果是根霉的假根发达,毛霉的囊轴清晰,河内白曲的足细胞健壮,黑曲霉和黄曲霉的顶囊良好。  相似文献   

4.
植酸酶产酶条件及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黑曲霉9701、米曲霉9712 、根霉9702 三种霉菌进行固体培养法生产植酸酶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30 ℃±1℃条件下,黑曲霉9701 培养7d 产酶活力达14052pu/g;米曲霉9712 培养6d,产酶活力达15387pu/g;根霉9702 培养6d,产酶活力达14070pu/g。对黑曲霉9701 用缓冲液(pH48) 控制pH,在30 ℃±1℃培养7d,产酶水平达21310pu/g 。将黑曲霉9701 植酸酶液在90 ℃条件下保温15min,仍保留76 % 的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产朊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白地霉、酿酒酵母、绿色木霉、黑曲霉与米曲霉发酵白酒丢糟生产蛋白质饲料的效果.结果表明:白地霉、黑曲霉、绿色木霉和热带假丝酵母效果最好,发酵后白酒丢糟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提高了6.49%以上;对这4种菌进行组合筛选,发现由黑曲霉、绿色木霉和白地霉组合发酵,能将白酒丢糟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提高9.96%.  相似文献   

6.
采用航天诱变选育的优良菌株黑曲霉突变株ZM-8、酿酒酵母YB-6混菌与热带假丝酵母、白地霉菌共发酵,用马铃薯渣固体培养生产高蛋白饲料,并对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航天复合菌剂的最优配比为酿酒酵母YB-61.5 g、热带假丝酵母2.0 g、白地霉菌2.5 g、黑曲霉突变株ZM-8 2.0 g。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白糖4 g、硫铵7 g、尿素4 g、三十烷醇2.5 mg/L。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马铃薯渣,产物中粗蛋白含量可达32.5%,是原料粗蛋白的5.84倍。  相似文献   

7.
航天诱变黑曲霉ZM-8菌株固态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小麦秸秆和麸皮为原料,利用固态发酵对航天诱变后筛选的黑曲霉ZM-8菌株生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和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M-8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小麦秸秆粉与麸皮质量比为8∶2,氮源为4%的(NH4)2SO4,含水量200%;最佳的培养条件为:接种量为6%;初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144 h.在以上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ZM-8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达到21.74 U/g,约为出发菌种的2.24倍.酶学实验表明,β-葡萄糖苷酶最适作用温度50℃,最适作用pH 5.0.  相似文献   

8.
藏茶渥堆过程中真菌种群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藏茶品质和改进工艺,对雅安藏茶渥堆过程中存在的真菌种群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藏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存在着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总状枝毛霉(M.racemosusFres.)、炭黑曲霉(Aapergillus carbonarius)、根霉(Rhizopus Ehrenberg)、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和简单枝霉(ThamnidiumsimplexBrefeld)等7种真菌。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霉菌的发生条件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霉菌的种类霉菌(M old)是真菌(Fungi)的一部分,凡是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真菌都可称为霉菌。常见的产毒霉菌主要是曲霉、青霉或镰刀霉。目前,发现污染饲料的霉菌有黄曲霉、普通青霉、顶青霉、黑曲霉、白曲霉、梨头霉、毛霉、根霉、镰刀霉、灰色葡萄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秸秆资源,提高秸秆腐解程度,利用实验室方法对小麦秸秆进行模拟田间腐解试验,通过对腐解物的物理变化和养分检测分析秸秆腐解程度,结合水稻种子发芽率试验分析秸秆腐解物对稻种是否有毒害作用,以期为秸秆原料的高效、高质、合理化利用提供参考。即以夏季收获的小麦秸秆作为腐熟物料,设置纯水、米曲霉、黑曲霉、里氏木霉、绿色木霉、康宁木霉、哈茨木霉、链霉菌属等8个处理,在室内分隔试验,培养60 d后,观测不同处理腐解产物的pH值、颜色、气味,检测有机质、养分含量,测定腐解产物浸提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培养60 d后,黑曲霉、哈茨木霉、米曲霉、康宁木霉处理腐解产物具有腐解成熟的物理特征,pH值维持在8.1左右,适宜真菌生长,颜色深,气味重;黑曲霉、哈茨木霉、康宁木霉处理腐解产物风干总养分含量达到4.2%以上,表明其养分不易流失;水稻发芽率试验中纯水、哈茨木霉与康宁木霉处理在本试验中发芽率分别为85.3%、86.3%和84.2%,相对于空白对照略微提高,表明上述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不仅无毒害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说明,在小麦秸秆堆肥腐熟过程中,按一定比例添加哈茨木霉菌或康宁木霉菌能促进秸秆的腐解,提高秸秆腐熟物的品质,有利于后续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半化学酱油新工艺,对牛肉等5种蛋白质原料经米曲霉发酵前后的游离氨基酸的种类、数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照原料的游离氨基酸组成,探讨了米曲霉对发酵液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改良酱油生产的传统工艺,生产出添加北虫草的营养丰富的特色酱油。[方法]在酱油生产工艺不同时期内添加北虫草培养基,经过淋油后继续发酵10 d,对所制得的酱油半成品进行还原性糖、总酸、氨基酸态氮以及虫草多糖的测定。[结果]北虫草培养基添加量为10 g,米曲霉按0.3%接种到发酵基料中,盐分浓度为16%时,发酵生产北虫草特色酱油比较适宜。北虫草培养基与发酵基料共同发酵时的工艺4比前3个酱油发酵工艺营养物质含量多,此时所测得的总酸含量2.23 g/ml、氨基酸态氮含量0.89%、还原糖含量3.11%、虫草多糖含量为260 mg/ml。[结论]研究提出了北虫草特色酱油的总的发酵工艺,为实际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毛霉ZG-2菌株的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优化,以便于生抽大曲的大规模生产。结果表明,在大豆粉40%、麸皮60%、加水100%(V/m)、温度40℃条件下,制成的大曲蛋白酶活性最高,其中酸性蛋白酶酶活2 314U/g、中性蛋白酶酶活4 602U/g、碱性蛋白酶酶活1 352U/g;加120g/L食盐水溶液进行稀醪发酵60d,原料蛋白质转化率最高,达79.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制备大豆小分子肽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脱脂大豆粉为原料,通过多种微生物菌种固态发酵产蛋白酶水解制备小分子肽,并应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试验得出,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大豆小分子肽的最优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0.2%黑曲霉、0.2%米曲霉、1‰酿酒酵母、发酵温度32℃,湿度80%、发酵时间36 h时,蛋白酶活力为466.8 U/g;最优水解条件为:水解温度55℃、水解时间10 h、pH 6.5、料液比为1∶2.5 g/ml时,水解度可达到90.61%。[结论]此工艺方法提高了脱脂大豆粉的食用价值和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太空诱变获得的优良菌种黑曲霉ZM-8及啤酒酵母YB-6和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配制成的复合菌,固态发酵苹果渣玉米秸秆混合料.结果表明,苹果渣玉米秸秆混合料各成分最适宜的配比为:苹果渣70%,玉米秸秆10%,麸皮15%,辅料5%.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适辅料配方为:尿素2 g,硫铵2 g,食盐1g.复合菌的最佳配方为:黑...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国家级实验室比对样品酱油和加标回收试验,利用微波消解处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分析,以期确定酱油中砷最适宜的实验室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当样品中砷含量低时,硝酸残留量≤3 mL,含量高时硝酸残留量在5 mL左右适宜;样品定容25 mL时加50 g/L硫脲1.00 mL为宜;氢化反应适宜的载流浓度为1.0%盐酸;还原剂中硼氢化钾浓度为1.0%,与氢氧化钠之间的最佳配比为10∶3;实验方法的线性范围0.00~20.00μg/L,回归方程y=75.345x+69.189,相关系数R=0.9990,检出限0.02μg/L,精密度2.1%;酱油中砷的实测值0.99 mg/L,回收率99.4%;线性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在96.9%~107.9%之间。利用该方法测定酱油中的砷,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的特点,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株米根霉菌体对胰酶粉浸提液中色素的生物吸附作用。[方法]分别考察菌体预处理、菌体添加量、菌球吸附粒径、溶液初始值、吸附时间、温度等对生物吸附脱色的影响。[结果]米根霉菌体对胰酶粉浸提液中色素的最佳脱色条件为:0.2 mol/L NaOH溶液热处理20 min,添加菌体量2%,菌体粒径0.6 mm,溶液初始pH值6.0,吸附脱色时间160 min、10℃,脱色率在89.5%以上,激肽原酶活性损耗小。[结论]米根霉菌体对胰酶粉浸提液脱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