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便携式近红外仪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红外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当今的科技飞速发展,已把利用近红外检测水果品质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检测场所已由实验室、分选车间移至果园和树上;仪器由固定位置转为随处移动;果实检测由过去的产后商品,发展到产中生产过程监测、收获期预测等新阶段,监测和预测功能得到强化.新技术能为水果产中管理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提供精确的科学依据,指导果业生产,合理地浇水施肥,剪枝整枝,能为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水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因具有检测速度快、范围广、无损、价格低廉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为全面认识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归纳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的主要构成与类型,基于光路结构差异性阐述光栅扫描型、滤光片型、傅里叶变换型、声光可调滤波器型、微机电型光谱仪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并针对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重点总结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水果、粮食作物、蔬菜、土壤及农业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探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在模型构建、测量精度、仪器微型化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旨在为农产品的品质评价及种植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对烟叶化学成分快速检测的需要,概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栽培调制,打叶复烤,卷烟生产领域的应用,同时,根据烟叶生产全过程均质化加工和数据把控的要求,提出了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的应用前景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杨磊  陈坤杰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76-78,81
近红外光谱分析以其速度快、不破坏样品、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效率高等特点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定量分析技术。综述了NIRS技术在定量分析方面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水果内部品质检测的最新研究现状,并对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不同分光类型的便携式近红外仪器的原理及其优缺点,以及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列举了国内外部分便携式近红外仪器在农业工程方面的应用现状。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预测了便携式红外光谱仪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检测方法,设计了水果含糖量的近红外检测系统,以典型经济水果鲜枣和香蕉为样本,研究了水果整体样本光谱图与切片样本光谱图,分析了光谱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近红外漫反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实现水果样本的无损检测,反映水果样本的内部含糖量情况信息。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莉  薛娴  王涛  尤全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765-2767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综述了该技术在水果内在成分检测、水果病害及缺陷检测、水果内部品质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光谱分析技术在水果品质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应用于我国水果品质与安全检测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方法】文章在纵向梳理基于光谱分析技术检测水果品质与安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我国水果品质(包括内部糖、酸、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内部霉变、坚实度及外部缺陷、损伤检测)与安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在我国,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水果各品质指标检测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拉曼光谱技术在我国水果品质分析领域获得成功应用较少,但在水果农药残留量检测方面比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更具优势。【结论】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水果品质与安全检测方面应用广泛,但存在较多问题。同时检测指标多、通用性强的便捷式检测系统和痕量检测是未来光谱分析技术在水果质量检测与分级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材积检测是木材加工、贸易的重要环节,自动化、便携式原木材积检测仪的缺乏严重影响着我国林木产业的经济效益.该研究详细分析了现代林业生产对便携式、自动检测仪的需求,从硬件集成、软件开发、应用测试3个方面阐述了便携式木材自动检尺仪的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0.
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大致可分为光学检测法、声学检测法、视觉检测法和电磁学检测法.基于光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近红外检测技术由于其高效、快速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果蔬品质的无损检测.综述近红外检测技术在水果品质检测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果实采后的品质劣变和生理衰老是限制果实贮藏保鲜的重要因素,探明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规律对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重要。介绍了果实采后品质成分如色素物质、香气物质、硬度、糖、酸、可溶性固形物、Vc和水分等的变化情况,综述了果实采后呼吸、乙烯和活性氧代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made of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pectrophotometers as part of a research into the potential of NIR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as a non-destructive method for predicting soluble solid content, firmness and postharvest shelf-storage time in intact pears. Thre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pectrophotometers were used: a scanning monochromator (SM) of 400–2500 nm, a combination of diode array and scanning monochromator (DASM) of 350–2500 nm and a diode array (DA) of 900–1700 nm. A total of 332 pears (Pyrus communis L.) cv. ‘Blanquilla’ and ‘Conference’ were used to develop calibration models in different spectral regions, using various spectral signal pretreatments. Models to predict soluble solid content yielded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2) ranging from 0.39 to 0.76, and a standard error of cross-validation (SECV) of between 0.59 and 1.49 °Brix, depending on the instrument used. Models for predicting firmness yielded r2 values of between 0.45 and 0.79 and SECVs ranging from 5.33 to 7.36 N. Subsequently, the ability of these instruments to classify fruit as a function of postharvest shelf-storage time (0, 6 and 8 days) was tested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 which yielded percentages of correctly classified samples (ratio of correctly classified samples to total samples) ranging from 81.1 to 94.4%, depending on the instrument used. The results obtained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of these NIR instruments for assessing internal quality indices and predicting postharvest storage duration in pears, particularly when the instruments SM and DASM were used.  相似文献   

13.
采收成熟度是影响果实成熟衰老和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综述了果实采收成熟度与采后生理、果实软化、采后病害及贮藏品质的关系,为改善果实品质、减少采后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涉及热处理对果蔬硬度、风味、颜色和失重等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及对果蔬呼吸强度、乙烯及相关酶、保护酶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生化的影响,果蔬贮藏保鲜中热处理可以控制果蔬虫害、果蔬采后病害以及减轻果蔬的冷害,提出了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3个香蕉品种‘巴西蕉’‘粉蕉’‘皇帝蕉’为供试材料,利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整个生育及成熟期果皮、果肉的多酚含量,探索不同香蕉品种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多酚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果实发育成熟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香蕉果实整个生育期,多酚物质含量果皮均大于果肉。多酚物质在香蕉果皮、果肉生长发育期迅速积累,到采收期下降,采后果皮多酚物质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果肉多酚物质基本维持不变。用外源乙烯和1-MCP处理后发现,与对照果实相比,乙烯促进其多酚物质的积累,而1-MCP抑制其积累。  相似文献   

16.
甜瓜果实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甜瓜果实香气的化学成分以及果实的品种、成熟度和采后贮藏条件对甜瓜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从分子水平对甜瓜香气调控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改善甜瓜果实风味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乙烯与1-MCP处理在7℃冷藏条件下对伯谢克辛甜瓜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为甜瓜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伯谢克辛甜瓜为原料,分别采用500 mg/L的乙烯和2 μL/L 1-MCP对甜瓜进行处理,每隔24 h测定甜瓜果实硬度、呼吸强度、细胞膜渗透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VC、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结果】 与CK相比,1-MCP可以明显降低甜瓜果实呼吸强度、细胞膜渗透率,保持甜瓜果实硬度,抑制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糖、可滴定酸、VC含量下降,乙烯处理降低果实硬度,促进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含量和VC含量的下降。【结论】 伯谢克辛甜瓜为乙烯敏感性果实,1-MCP处理能够抑制甜瓜采后呼吸作用,减缓甜瓜果实营养物质的流失,较好的保持甜瓜品质,乙烯处理提高了甜瓜的呼吸强度和细胞膜透性,降低果实硬度,加速了果实采后品质劣变及软化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8.
用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采后不同时间间隔西州密25号哈密瓜,研究哈密瓜采后与1-MCP 处理之间的有效间隔,确定1-MCP 处理适宜的窗口期,为其在哈密瓜采后贮运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哈密瓜采后间隔6,12,24 h,分别用1-MCP 处理,贮藏在室温(25±2)℃条件下,测定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1-MCP 处理保持哈密瓜贮藏期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 C 含量,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抑制果皮叶绿素的分解,减少果实的失重和腐烂,抑制了丙二醛的累积。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比较得出哈密瓜果实在采后12 h 内用1-MCP 处理能够较好的保持果实采后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茶树油对莲雾果实储藏品质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茶树油分别用浸泡法和熏蒸法处理莲雾,测定储藏后的莲雾果实品质指标,同时运用滤纸扩散法研究茶树油处理对莲雾采后致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茶树油处理可以减缓莲雾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指数上升,维持较高的硬度,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较高的含量,从而显著提高莲雾采后贮藏的保鲜品质,其中以10%茶树油浸泡和500 u L·L~(-1)熏蒸处理莲雾保鲜效果最好。同时实验证实茶树油能显著抑制莲雾果实主要致病菌茶褐斑拟盘多毛孢菌与棕榈疫霉菌的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0.
采后热处理对果实病虫害及生理生化影响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热处理对果蔬的病虫害、贮藏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以及应用热处理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