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不同浓度、灭菌和不灭菌处理,毒死蜱在油菜叶面上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分析了施药浓度与叶面上毒死蜱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油菜叶面的残留量均随着取样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农药在施用初期降解较快,后期降解速率缓慢;其对应灭菌处理的半衰期均小于不灭菌处理的半衰期;不同施药浓度300×、600×和900×对叶面毒死蜱半衰期影响较大:农药浓度越高,其半衰期越短。  相似文献   

2.
4种白蚁防治药剂在土壤中室内外降解试验表明,药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受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除了土壤微生物以外,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还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4种农药在3种灭菌土壤中的降解快慢趋势是一致的,药剂在不灭菌土壤中的降解快于灭菌土壤。毒死蜱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31.5245.1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398.0 d;联苯菊酯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31.8245.1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398.0 d;联苯菊酯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31.8257.2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894.0 d;氯菊酯在室内降解试验中半衰期在121.6257.2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894.0 d;氯菊酯在室内降解试验中半衰期在121.6217.9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561.0 d;吡虫啉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11.2217.9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561.0 d;吡虫啉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11.2172.2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443.0 d。  相似文献   

3.
4种白蚁防治药剂在土壤中室内外降解试验表明,药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受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除了土壤微生物以外.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还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4种农药在3种灭菌土壤中的降解快慢趋势是一致的,药剂在不灭茵土壤中的降解快于灭菌土壤。毒死蜱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31.5—245.1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398.0d;联苯菊酯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31.8-257.2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894.0d;氯菊酯在室内降解试验中半衰期在121.6~217.9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561.0d;吡虫啉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n1.2—172.2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443.0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油菜素内酯降解油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效果。[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方法,研究了油菜素内酯对书香小油菜中毒死蜱残留的降解效果。[结果]用油菜素内酯处理的书香小油菜中毒死蜱含量比对照组减少了31%以上,且在前期降解毒死蜱残留的效果更明显。[结论]油菜素内酯能够有效降解油菜中毒死蜱残留。  相似文献   

5.
黑碳对土壤中毒死蜱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吸附试验及降解试验分别测定了农药毒死蜱在添加不同含量两种黑碳的土壤中的吸附特征和降解动态,以阐明黑碳对土壤中农药降解的影响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添加黑碳土壤对农药毒死蜱的吸附随黑碳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强,而毒死蜱的降解则逐渐减缓,高温下燃烧制备的黑碳(BC850)具有更大表面积和微孔性,对农药的吸附作用更大,延缓毒死蜱土壤降解作用也更明显。土壤中添加黑碳BC450含量为0.1%~1.0%时,毒死蜱降解半衰期为31.6~47.5d,分别为对照土壤的1.3~1.9倍;黑碳BC850添加浓度为0.1%~1.0%时,土壤中毒死蜱降解半衰期为31.5~71.5d,分别为对照土壤的1.3~2.9倍。说明土壤中含少量黑碳可增强对农药毒死蜱的吸附作用,进而降低毒死蜱的微生物可用性,延缓其土壤降解,这种影响作用程度与黑碳的含量和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糙米中农药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稻中后期不同施药剂量的残留变化及糙米贮存期间农药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收获时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三唑磷、吡虫啉在糙米中的残留量在低剂量出穗前、低剂量出穗后、高剂量出穗前、高剂量出穗后依次升高,不同处理糙米中甲胺磷的半衰期为63.0~84.5 d,平均为74.6 d;乙酰甲胺磷的半衰期为63.0~88.8 d,平均为74.2 d;三唑磷的半衰期为37.1~39.8 d,平均为38.0 d;毒死蜱的半衰期为70.0~87.7 d,平均为82.3 d;吡虫啉的半衰期为67.9~80.0d,平均为76.1 d.各处理糙米中均未检出敌敌畏.说明施药时间和施药剂量是影响糙米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因素,糙米贮存期间农药的降解速度为敌敌畏>三唑磷>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吡虫啉>毒死蜱.  相似文献   

7.
对40%毒死蜱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等6种农药在棚栽青菜上的降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棚栽青菜上喷施后,40%毒死蜱乳油和40%乐果乳油的降解半衰期夏季<秋季<冬季,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基本接近;20%甲氰菊酯乳油和20%氰戊菊酯乳油用量增加,其降解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8.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研究了毒死蜱在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吸附性、移动性、挥发性及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具有较强的吸持毒死蜱农药的能力,吸附常数(Kd)为:壤土213.51,粘土182.82和砂土157.01;毒死蜱属于在壤土、砂土中不易移动,在粘土中不移动的农药品种;毒死蜱在壤土和粘土属难挥发,在砂土属中挥发;毒死蜱在壤土、粘土和砂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3.9d、12.6d和9.8d,属于易土壤降解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9.
毒死蜱在环境中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研究了毒死蜱在环境中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壤土、粘土和砂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3.9、12.6和9.8 d;在pH值4.0、7.0和10.0的水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2.4、18.9和0.6d;在pH值4.0、7.0和10.0的水中光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12.8、10.7和0.5 d.毒死蜱在环境中属于易降解的农药.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小白菜合理施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水平,采用采样速率法对活体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定量校正,结合气相色谱法对小白菜中3种农药(百菌清、毒死蜱和氟虫腈)进行了活体采样和定量测定,研究小白菜中农药的吸收、富集和消解行为。结果显示:活体检测方法准确、灵敏、快速、便捷;光照和温度均能促进3种农药降解;施药方式会影响农药的吸收,叶面喷洒施药后,小白菜对3种农药的吸收速率更快;培养方式会影响农药降解,土培方式的小白菜中农药消解速率比水培方式更快;采后贮藏对农药的降解也有一定影响,贮藏温度对于百菌清的消解速率影响不大,而低温能够延缓毒死蜱和氟虫腈的消解。结果表明,3种农药中百菌清的稳定性最差,氟虫腈在4 ℃条件下的稳定性最好,毒死蜱在常温和4 ℃条件下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幼苗期油菜几何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幼苗期油菜的几何造型。[方法]通过对幼苗期油菜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的观测分析,提出了基于形态结构特征参数的幼苗期油菜三维形态数学模型及其可视化方法。根据油菜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提取了不同的控制参数,并利用3次Bézier曲面生成大小各异的油菜叶片与叶柄模型,同时采用上下底面积不同的圆柱体作为主茎模型,最后通过旋转、缩放、拼接等操作实现了幼苗期整株油菜的三维重建。[结果]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控性,简单方便,可快速构建幼苗期油菜几何模型。[结论]为油菜形态模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实验室保存的9株生防木霉菌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农药降解作用的木霉菌株Q3,该菌能够以100 mg/L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吡虫啉为唯一碳源生长,7天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0.43%、86.71%和78.81%;采用蔬菜大棚田间试验方法并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油菜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木霉菌Q3能够显著降低油菜中的农药残留,17天后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5.54%和72.58%。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禁用农药毒死蜱在豇豆中被高频检出,已成为豇豆中农残超标率居高不下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明确毒死蜱在豇豆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使用后的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进行了田间模拟残留试验,将采集的成熟豇豆通过乙腈提取,C18分散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豇豆中毒死蜱残留量,并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毒死蜱在红壤性水稻田土壤、水、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分布特征,通过室内批量平衡吸附实验、野外喷施试验与动态观测,研究了持续淹水和间歇淹水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水-水稻系统中毒死蜱的迁移转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呈酸性的红壤性水稻土中易于淋失迁移至深层土壤(可达50 cm);白昼的高温导致表层土壤孔隙水中毒死蜱及其主要降解产物3,5,6-三氯-2-吡啶醇(TCP)的浓度显著上升,而降雨事件促进两者向深层土壤迁移;水稻收获时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较高,且其剖面分布较为均匀;间歇淹水处理可使收获时水稻籽粒和茎秆中的毒死蜱残留量降低为持续淹水处理水稻相应部位的0.69倍和0.84倍。研究显示,红壤性水稻土壤中毒死蜱的淋溶作用较强,不同的灌溉方式对收获期水稻中毒死蜱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不同品种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的冬性强弱,找出其适宜的春化时间,以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试材,在3℃条件下分别对萌动种子春化处理10、15、20、25 d,调查不同春化时间对各品种现蕾开花的影响,综合评价植株现蕾开花早晚及开花期植株形态。结果表明,奶白菜最适春化时间为10 d,青梗白菜最适春化时间为15 d,乌塌菜最适春化时间为20 d,京水菜最适春化时间为25 d。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冬性由弱到强为奶白菜、青梗白菜、乌塌菜、京水菜。  相似文献   

16.
BHL等4种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不同浓度的BHL、快灭灵、乙烯利、二甲四氯钠在油菜蕾薹期对白菜型油菜自交系143C和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3A进行杀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0.5μg/mL BHL在油菜薹高15~20 cm,最大花蕾1.5~2.5 mm时期叶面喷施,单株受药量15~17 mL,间隔10 d后用相同浓度再喷一次,单株受药量8~10 mL,可诱发白菜型油菜91%全不育株率,可使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完全不育,低温不再产生微粉。而另3种药物在本试验中几乎没有杀雄效果。细胞学观察化学杀雄后白菜型油菜143C花药的发育过程:在造孢期造孢细胞粘连,空泡化;减数分裂至四分体期,花药不发育,或绒毡层与花粉母细胞粘连变形;单胞、二三胞花粉期药室有少量畸形花粉粒、或死花粉粒、或完全无花粉粒。  相似文献   

17.
储藏和加工方式对稻谷中毒死蜱和三唑磷残留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稻谷加工方式和储藏方式对稻米中毒死蜱和三唑磷残留动态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检测稻米中的毒死蜱及其代谢物3,5,6-三氯-2-吡啶酚(3,5,6-Trichloro-2-pyridinol,TCP)和三唑磷残留,分析碾磨、蒸煮、发芽加工以及储藏温度(37和4℃)对毒死蜱和三唑磷残留量的影响。[结果]毒死蜱及其代谢物TCP、三唑磷等农药残留多数分布在米糠层;短时间的蒸煮无法明显降低稻谷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发芽稻谷中毒死蜱及其代谢物TCP、三唑磷的残留量显著低于未发芽稻谷;在37℃储藏条件下,毒死蜱的降解方程为C=0.899e~(-0.005t)(R~2=0.855 6),半衰期为138.6 d;三唑磷降解方程C=0.768e-0.009t(R~2=0.822 8),半衰期77.0 d,近似满足一级动力学模型方程;在4℃低温储藏条件下,稻谷中毒死蜱和三唑磷的残留量变化不大。[结论]碾磨和发芽加工有利于降低稻谷的农药残留量,低温储藏稻谷不利于残留农药的降解。研究可为稻米加工过程的风险评估以及开发稻米中农药残留的消解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蕾期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的方式,以白菜型油菜十月红菜薹和黄芽白进行正反交,以较高的频率获得了杂种后代。杂种后代叶型、株型和花等形态均表现为双亲的中间型。叶片颜色比黄芽白更深,均偏向十月红菜薹的紫红色;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株高大于双亲,产生大量的分枝,角果数远多于双亲。杂种后代花器官发育正常,可育花粉为99%以上,且自交结实率较高。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比较正常,95%的花粉母细胞在终变期所有染色体进行同源配对,形成10个二价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部分出现染色体落后现象。杂种后代极强的杂种优势和较好的自交结实性为进一步选育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型白菜型油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氢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Ⅲ.去除残留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过氧化氢降解田间农药,并对过氧化氢降解农药的室内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H2O2处理后田问农药残留量明显下降,经10mL/L H2O2处理1d后,甲胺磷和毒死蜱的残留量下降率分别为10.57%和16.95%,处理3d后残留量下降率分别为39.62%和30.49%,而处理7d后则为45.21%和64.05%.室内生物测定表明,H2O2溶液浸泡处理60min内,对植物表面的甲胺磷、毒死蜱和久效磷的毒力有微弱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叶用莴苣安全食用寻找依据。【方法】以叶用莴苣中散叶莴苣和结球莴苣为材料,以清水、清洁剂、盐水和淘米水浸泡5、15、30、60、120min的后,利用气相色谱检测2种叶用莴苣中毒死蜱残留量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散叶莴苣和结球莴苣用清洁剂浸泡5 min可以去除50%左右的农药残留;清水浸泡5min可以去除30%左右的农药残留,并且浸泡时间越长,农药残留越少;盐水浸泡15 min可以去除40%的毒死蜱;淘米水浸泡15min可以去除35%的毒死蜱。【结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考虑到时间和效率的综合因素,最好的方法为用清洁剂浸泡5min。此外,研究发现,散叶莴苣农药残留含量始终高于结球莴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