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食量是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动物根据食物提示因子决定是否采食,根据采食后的消化生理反应决定采食多少;影响采食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日粮营养、饲养管理、环境等;瘦素、NPY、增食欲素、生长素等是近年来在人的肥胖领域研究较多的食欲调节肽物质,能否或如何应用于畜牧生产尚需摸索.  相似文献   

2.
3.
动物采食量生理调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物生产中,提高动物的采食量一直是科学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提高采食量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特别是高产奶牛、仔猪、肉鸡等高生产性能的动物,采食量可能是限制其生产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很多,有生理因素(包括遗传、神经和激素、感觉因素等);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料槽设计和位置、密度以及每圈动物数);日粮因素(养分的缺乏和过量、能量浓度、抗生素、调味剂、饲料加工及水的质量)等(NRC,1998)。而生理因素是最根本的,日粮因素和环境因素很可能通过生理因素发挥作用。采食量的控制非常复杂,包括体…  相似文献   

4.
猪采食量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靖  张石蕊 《猪业科学》2009,26(2):54-57
动物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动物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主要对猪的采食量的重要性、采食量的调节机制、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调控采食量的因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动物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动物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主要对猪的采食量的重要性,采食量的调节机制、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调控采食量的因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影响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采食量高低对动物生长、繁殖和泌乳影响甚大。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主要取决于采食量。在实际生产中,动物对饲料的采食量往往是动物营养的第一制约因素,因此,弄清影响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因素对建立采食量的预测模型和调控饲料采食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腺苷一磷酸激活蛋白激酶与采食量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腺苷一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88年。近几年的研究表明,AMPK在调节细胞能量代谢上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作细胞内的“燃料开关”,在动物抵御和适应环境应激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最新研究显示,AMPK通过一些激素和养分等途径参与采食量的调节。本文总结了AMPK在采食量调节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揭示研究其与动物营养代谢的重要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食量调控因子-leptin、orexin、NP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丘脑是调节能量稳态,食欲和生殖的重要中枢,摄食行为是通过位于下丘脑内的神经环路所调控的,其内存在着复杂的“食欲调节网络”(appetite regulation network,ARN).下丘脑的“食欲调节网络”是通过各种食欲因子(包括食欲促进因子和食欲抑制因子)的信号传递作用,对动物的食欲进行综合调节。目前研究较多的是leptin、orexin和神经肽Y。  相似文献   

9.
Ghrelin是从人和大鼠的胃中分离出来的,作为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具有促进生长激素(GH)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调节神经内分泌、消化代谢和能量稳态等功能。此外,Ghrelin通过激活下丘脑弓状核中的神经肽Y(NPY)/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RP)神经元,刺激食欲素(Orexin)等激素的释放调节摄食。文章就Ghrelin调节采食、消化代谢、与其他采食因子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物采食量调控的新因子——增食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食量直接决定着动物能够从环境中获得多少营养物质,它是评价动物营养物质需求和能量代谢的基础,采食量调控对动物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Macdonald等,1988)。动物采食饲料的多少影响其生产效果和饲料转化率,采食量过低,其生产水平就会下降,饲料中能量用于维持体能的比例增加,在畜牧生产中,用消化性低的饲料饲喂动物时,若能增加采食量,则能以较低的饲料成本维持较高的生产水平(Miner等,1992)。以养猪生产为例,对猪群在不同时期的营养和采食量都有相应的规定,种用公猪、哺乳母猪和孕后期母猪采用高营养浓度饲料,增…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采食量是优化奶牛等各种动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前提,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肝脏氧化是调节动物采食量的重要代谢途径,生能物质可通过提高动物肝脏细胞能量状态,进而降低肝细胞膜电位和细胞膜信号分子释放,最终抑制动物采食。而此代谢途径可被非营养性(2,5-脱水-1)-甘露醇,棕环氧酸甲酯等)和营养性物质(2-脱氧葡萄糖、丙酮酸盐等)调控,进而影响动物的采食量.,本文就非营养性和营养性物质对动物肝脏氧化代谢和采食量调节效果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哺乳母猪采食量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哺乳母猪采食量低下是当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难题,特别是现代瘦肉型品种的哺乳母猪这一问题更为严重。泌乳期母猪采食量低下会对种猪繁殖性能造成有害影响,提高泌乳期采食量将有利于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养猪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哺乳母猪采食量低下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影响因素,弥补哺乳母猪采食量不足的营养与饲养措施,哺乳母猪采食量的营养生理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选用32头干奶后期荷斯坦牛,按照年龄、体重、胎次和上个周期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草香味调味剂、焦糖味调味剂和果香味调味剂(添加比例100g/t TMR日粮),对奶牛采食量、产后体重恢复和体况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调味剂对围产期奶牛产前和产后的干物质采食量有提高的趋势,其中产前日粮添加调味剂A(草香味)和调味剂B(焦糖味)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在日粮中添加调味剂对围产期奶牛产后体重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调味剂B(焦糖味)组奶牛在产后28天和42天的测定值显示,可以显著影响围产期奶牛产后的体重恢复(P〈0.05);在日粮中添加调味剂对围产期奶牛产后体况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其中在奶牛产后14天的测定值显示,添加调味剂B(焦糖味)可以显著改善奶牛的体况(P〈0.05);在产后28天,添加调味剂B(焦糖味)和调味剂C(果香味)可以显著改善奶牛的体况(P〈0.05);在产后42天,添加调味剂A(草香味)、调味剂B(焦糖味)和调味剂C(果香味)都可以显著改善奶牛的体况(P〈0.05)。即在围产期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风味的调味剂,都可以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促进奶牛产后体重和体况的恢复,其中焦糖味调味剂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猪生产性能的提高,猪的采食量成为限制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猪的采食量直接影响遗传潜力的发挥和生产效益,因此,受到养猪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饲料、健康、遗传特性等,从生理上讲,它主要由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和饱中枢控制,下丘脑通过各种调节因子对食欲进行着精细的调节,而且这些调控因子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作者主要对猪群采食量调节机制、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及调控猪采食量的基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叙述了植酸、棉酚、单宁、硫代葡萄糖甙、草酸、粗纤维这些抗营养因子对动物体在矿物质吸收中的影响,为今后科学组织畜牧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综述近年来对家禽胰液分泌的研究进展.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在家禽对饲料的消化中起重要作用,是研究动物消化代谢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食是动物消化吸收的首要环节,也是其生长发育的前提.饲粮营养水平不当和比例失衡不仅会影响采食量,也会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还可能导致各种异嗜行为的出现.已知饲粮的氨基酸水平对采食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就亮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等对畜禽采食的影响,以及其通过中枢和外周途径的作用机制等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放牧绵羊牧食行为及采食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锡林郭勒草原对三种放牧绵羊(蒙古羊、引种羊、杂种羊)进行不同月份的牧食行为观察及采食量测定,结果表明:放牧绵羊9月份的采食时间比例均高于8月份;沙质草地放牧绵羊的采食和游走时间比例低于高平原草地;蒙古羊、引种羊和杂种羊沙质草地的平均采食量分别为1.15kg/d、1.60kg/d和1.35kg/d,高平原草地为1.56kg/d、1.82kg/d和1.71kg/d,分别相差0.41kg/d、0.22kg/d和0.36kg/d。  相似文献   

19.
选用12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在1 1M饲喂水平下,研究不同处理的玉米秸对生长肥育羊瘤胃发酵和采食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玉米秸替换干草的水平,对瘤胃pH值无显著影响(P>0 05)。与未处理组(C组)比较,兴牧宝处理组(XT)组NH3 N浓度较低,而氨化处理组(AT组)的较高(P<0 05)。XT组和AT组的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均明显高于C组(P<0 05),分别提高了33 67%和25 68%。随着玉米秸替换干草水平的增加,NH3 N浓度、MCP的合成及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均显著降低(P<0 05)。XT组的丙酸浓度高于C组和AT组(P<0 05)。XT组、AT组采食量分别提高了4 90%和3 75%。玉米秸替换干草的适宜比例为30%~60%(占日粮干物质比例的21%~42%)。  相似文献   

20.
精氨酸调控畜禽采食量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幼龄哺乳动物和家禽而言,精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精氨酸不仅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调节机体代谢,而且对动物的采食行为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精氨酸在体内的吸收、转运和代谢涉及诸多途径,故其对采食行为的调控机制更为复杂.本文重点就精氨酸调控采食量的机制及其部分影响因素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