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报刊文摘     
我国发现一种新型鸭病毒我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鸭出血症发现了一种新型鸭病毒—鸭疱疹病毒 2型。专家认为 ,这一成果属国内外的首次报道。专家在肯定了这项研究重要的学术意义的同时一致认为 ,这项研究详细描述了鸭出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性临床状和病理学变化 ,研制出的一系列实验室诊断技术和在此基础上采取的防治技术 ,为养鸭业减少了经济损失。参加该项目的研究员介绍说 ,这项研究下阶段的工作是对鸭疱疹病毒 2型进行基因文库构建及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分析 ,开展疫苗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我国将对鳗鱼养殖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制度  …  相似文献   

2.
鸭出血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出血症是由不同于鸭瘟病毒的鸭新型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根据该病毒可凝集Balh/c小鼠红细胞的特性,我们建立了鸭出血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经试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实用、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严重危害鸭的病毒病除鸭瘟、雏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番鸭细小病毒病外,近几年国内外还相继报道了鸭病毒性脑炎、鸭流行性出血症、鸭流感、鸭“花肝”病、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等多种病毒病。新的病毒性疾病的出现是多因子的。有些“新”病早已存在,但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不明显而被忽视。若环境变化或饲养管理的改变或病毒本身基因变异使得毒力或致病力增强或者鸭由于遗传育种过程中基因的改变使本身对一些病毒的易感性增强。这样,一种“新”的疾病就浮出水面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由于病毒基因重组诞生新的有致病…  相似文献   

4.
鸭流行性出血症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鸭流行性出血症的初步调查黄瑜李文杨程龙飞庄向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350013)1990年以来,福建省福州、莆田、福清等市县的部分鸭场及养鸭户饲养的10~65日龄鸭发生一种临床上以神经症状(角弓反张或头颈呈“S”状弯曲)、双翅羽毛管...  相似文献   

5.
将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强毒株以不同途径接种10日龄鸭胚,研究了病毒在鸭胚中的繁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感染鸭胚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用DSHDV人工感染不同日龄雏鸭,比较了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鸭的致病性和对不同日龄雏鸭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尿囊腔和卵黄囊2种途径均能使病毒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7.24/0.2mL和10^-6.4/0.2mL。病毒感染鸭胚后,电镜下可观察到肝和尿囊膜中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60~80nm,无囊膜;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可形成特征性包涵体;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为尿囊膜与肝,细胞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扩张以及线粒体肿胀和嵴断裂、消失。病毒经肌肉注射、口服和滴鼻均能使28日龄鸭感染发病,致死率分别为86%、89%和97%。研究表明,DSHDV能很好地在鸭胚上生长并致鸭胚各组织器官超微结构发生变化,不同感染途径均能使雏鸭感染发病且致病性强。  相似文献   

6.
鸭出血症灭活蜂胶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先后在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省主要养鸭区发生一种以双翅羽毛管内出血或瘀血呈紫黑色、脏器及肠道出血为特征的新的鸭传染病犤1,2犦,俗称鸭“黑羽病”、鸭出血症(DuckHemorrhageDisease,DHD)。番鸭、半番鸭、麻鸭、北京鸭、樱桃谷鸭、野鸭等多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番鸭最易感,易感日龄为(10~60)d,发病率高低不一,病死率几乎100%,给养鸭业(尤其是番鸭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此,我们对该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防治方面研制了鸭出血症灭活蜂胶疫苗,经实验室和田间试验表明该疫苗安全、…  相似文献   

7.
J.Fris Jensen等(1982)研究认为鸡胸肌重依品种和性别不尽相同,肌肉重与肌纤维直径和长度有关。作者曾研究分析了芙蓉鸭 SR_(102)、SR_(712)和北京鸭等早期生长速度及其肉用性能,因此研究鸭肌纤维密度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邮鸭是我国著名的肉卵兼用型鸭种。为了进一步扩大利用高邮鸭优良特性,江苏省家禽研究所与高邮县种鸭场共同进行“提高高邮鸭产肉性能的研究”试验,筛选出优良杂交(北京鸭Ⅰ♂×高邮鸭♀)组合,杂交肉鸭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体型大,瘦  相似文献   

9.
试验对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在鸭胚上的培养特性、毒力、病毒的纯化及其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不能感染鸡胚,能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在鸭胚上的半数致死量为1×10~(-7.24)/0.2mL;氯化铯超速离心纯化的病毒效果优于蔗糖离心法,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60~80nm,无囊膜。  相似文献   

10.
鸭出血症葡萄球菌A蛋白的协同凝集试验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富含A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国际标准菌株Cowan Ⅰ致敏兔抗鸭出血症高免血清,建立检测鸭出血症病毒的葡萄球菌A蛋白(SPA)协同凝集试验。试验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敏感,2 min内可判定结果,对病毒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0.014 mg/mL,比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敏感性高12倍。该方法能检出攻毒鸭,适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雄性绍兴鸭肉用性能的饲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鸭是我国有名的蛋用型鸭种,具有体型小、产蛋多、耗料省、适应性强等明显优点,所以在江南一带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和广泛的饲养面,仅浙江省每年的孵化量已达3000万羽。雏鸭中50%为雄性,如能充分合理利用这数量众多的雄鸭,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往有关畜牧科技研究人员曾对雄鸭的肉用性能作过多次饲养观察,结果大多认为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低、经济效益甚微,因此长期以来雄鸭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近几年,由于绍兴鸭高产配套品系的研究和饲料配合技术的提高,使绍兴鸭的各项生产性能都有明显提高,为此,我市饲料公司和绍兴市绍兴鸭研究所合作进行了新的饲养观察。  相似文献   

12.
零日龄放鸭:稻鸭共作技术的重大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稻鸭共作技术,鸭苗需经保温育雏并提前驯水后才能放入稻田,鸭苗为7~14日龄,这便要求种稻农户掌握良好的鸭苗育雏和驯水技术,这项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稻鸭共作的成败。这对于长期农牧分离、缺乏养鸭经验的农户来说,是一件吃力而麻烦的事。镇江市稻鸭共作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沈晓昆、戴网成和谢桐洲借鉴日本冈山大学岸田芳朗博士的研究经验,进行了零日龄放鸭的试验研究并获得了成功。2007年6月15日,零日龄放鸭首次在江苏镇江丹阳延陵430亩稻鸭共作田实施,本刊记者闻讯后亲临现场,实地目击了零日龄放鸭新技术的实施情况,并就零日龄放鸭这项新技术的技术要点、优势及发展前景等采访了沈晓昆等人。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栖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栖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绿色、安全、优质、营养的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栖技术是一种种养结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近年来,各地充分利用稻鸭共栖这一技术,实现了无公害稻鸭高产高效双丰收。以下就这项技术中鸭的饲养管理谈一些认识。 (一)选育好鸭种 首先应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吉安红毛鸭或山麻鸭,这两个品种均属中小型个体,放养稻间穿行灵活,且食量较大,耐粗饲,成本较低,露…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病变的部位在肝脏,显示有血点和出血斑纹,严重的鸭场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笔者根据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剖检变化,总结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婧 《水禽世界》2010,(3):42-44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本文就鸭瘟病毒的研究历史、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预防等研究进行了一次综合整理,希望为鸭瘟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鸡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鸭病毒性肝炎I型鸡胚毒免疫鸡,成功制备出安全,高效的鸡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经实际应用于预防时,雏鸭的平均成活率为96.9%;用于发病鸭群治疗时,保护率为95%。试验表明,应用鸡制备高免卵黄抗体,不仅为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实验动物,时也为异源性高免卵黄抗体在防治鸭病毒性肝炎的应用上探讨出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检测鸭出血症病毒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求一种检测鸭出血症病毒(duck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DHDV)快速、敏感、实用的方法,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并测定了一抗(兔抗鸭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二抗(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的最佳使用浓度及最佳感作时间分别为1:20、60min和l:100、60min。以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了DHDV于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复制动态,结果表明,接毒后36~60h为DHDV大量复制期;60~120h为DHDV从核膜以出芽方式进入胞浆中成熟的阶段;120~144h为大量DHDV自胞浆中释放至胞外阶段。该方法快速、特异,可用于该病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为寻求一种检测鸭出血症病毒 (duck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DHDV)快速、敏感、实用的方法 ,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并测定了一抗 (兔抗鸭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 )、二抗 (FITC标记的羊抗兔 Ig G)的最佳使用浓度及最佳感作时间分别为 1∶ 2 0、6 0 m in和 1∶ 10 0、6 0 min。以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了 DHDV于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复制动态 ,结果表明 ,接毒后 36~ 6 0 h为 DHDV大量复制期 ;6 0~ 12 0 h为 DHDV从核膜以出芽方式进入胞浆中成熟的阶段 ;12 0~ 14 4 h为大量 DHDV自胞浆中释放至胞外阶段。该方法快速、特异 ,可用于该病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信阳地区的养鸭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计划引进外地品种鸭和种蛋。致有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尤以罗山县的高店乡为甚,尚未被信阳地区人们注意,给养鸭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1985年10月及1987年7月,我们对发病区的病鸭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防治研究。确诊为雏鸭白痢病,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安宁河流域鸭瘟鸭霍乱综合防制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历时5年之久,摸清了安宁河流域一带鸭瘟,鸭霍乱的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对鸭瘟,鸭霍乱的母源抗体作了定量和定性研究,测定了有关疫苗的性能和巴氏杆菌的抗体类型及其消长规律,开展了有关免疫程度,综合防治(包括紧急防治)措施制定的系列研究,根据大量的调查和试验数据,结合两种病在当地的流行特点,制定出了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和综合防治措施,在凉山,攀枝花二州市的养鸭地区推广应用后,取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