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遍布于世界各地,危害严重。我国人畜狂犬病发生也很严重,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跃发展,对狂犬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一、病原性狂犬病病毒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典型种,属核糖核酸型。据世界各国调查  相似文献   

2.
<正>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弹状病科狂犬病病毒属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表面具有胞膜,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动物及家养动物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环节。由于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病,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各级政府、机关部门都高度重视,层层下发了文件参订责任书,要求全面地开  相似文献   

3.
狂犬病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遍布世界各地。据统计,我国使用狂犬疫苗居世界首位。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狂犬病免疫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现简述如下。病毒抗原狂犬病病毒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典型种,具有脂蛋白包膜,包膜内裹有螺旋对称的核衣  相似文献   

4.
狂犬病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嗜神经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人兽共患病.一旦出现症状,病死率近100%.由于该病无特征性大体病变,因而建立敏感、快速、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对狂犬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实验室诊断通常需要采集来自中枢神经的脑组织样本.通过病理组织学染色观察内基小体(Negri)是一种经典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但是由于方法敏感性低,易受样本自溶的干扰,而已趋向于淘汰.抗原检测技术中首推的是荧光抗体试验(FAT):丙酮固定的脑组织切片在用荧光抗体染色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病毒包涵体或者病毒颗粒.此外,随着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在病原及小分子物质检测领域的快速发展,近年还出现了该技术用于狂犬病抗原检测的研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此外,小鼠颅内接种(MIT)和细胞培养分离(CIT)除了可用于狂犬病病毒培养外,还可单独作为诊断手段,或者配合FAT进行病原诊断.新鲜材料得到的单份阴性结果往往需要进行以MIT和CIT来进行再确认.此外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RT-PCR)可通过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来诊断病原,并进行分型.狂犬病的血清学试验在抗原诊断方面价值不大,多用于动物体内保护性抗体的检测.血清学试验中,荧光抗体中和试验(FAVN)及快速荧光抑制灶试验(RFFIT)是国际贸易规定的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也是一种快速、灵敏的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且如今已有包被狂犬病病毒G蛋白的间接ELISA试剂盒销售.  相似文献   

5.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和脑脊髓炎。成年猪呈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呈脑脊髓炎和败血症的综合症状。1病原体及病因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为DNA型病毒。病毒呈球形,有囊膜,能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其中以兔肾、猪肾细胞最敏感)内增殖,并产生核内包涵体。病毒主要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毒对  相似文献   

6.
1 发生和传播 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是RNA病毒,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在患病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本病,但大多数地区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犬,约占90%,病猫次之,病人传染健康人的可能性很小。病毒主要通过咬伤感染散布传播,引起动物和人发病,也可通过皮肤损伤和口、鼻黏膜及眼结膜等使人感染。  相似文献   

7.
狂犬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致死性脑炎疾病。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等可以发生狂犬病病毒的自然感染与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咬伤、抓伤或密切接触等形式感染人类而引起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60000人不幸死于狂犬病,而这些事件大部分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100%,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尤其重要,狂犬病基本上是可以通过暴露后的预防进行阻止的。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1病因病理导致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  相似文献   

9.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天然宿主,且隐性感染猪和康复猪有长期带毒和在应激条件下又可排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即有记载,狂犬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也曾发生和流行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  相似文献   

11.
狂犬病疫苗的研究动向张德礼(北京军区后勤部军马防治检验所)近10年来,现代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狂犬病疫苗研究领域取得了三项重要进展:(1)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制备优质狂犬病病毒疫苗;(2)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野生动物狂大病病毒口服疫苗(狂犬病病毒糖蛋白—...  相似文献   

12.
<正>狂犬病俗称疯狗病,又称恐水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神经调节高度障碍为特征,表现为患畜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最终因麻痹而死。1病原与流行特点狂犬病的病原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延脑、大脑皮层、海马角、小脑和脊髓中,此外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病毒存在于患畜的中枢神经细胞及唾液中,能在细胞的胞浆内形成一个至几个狂犬病病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该病一旦发病,死亡率为100%。到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有效的办法是用疫苗预防。近年来,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得到飞跃式发展,推动了病毒学和免疫学向纵深发展。对狂犬病病毒全序列的测定和分析,以及对狂犬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深入了解,为分子水平上研究狂犬病疫苗打下基础。目前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狂犬病疫苗种类有很多,本文对动物狂犬病疫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伪狂犬病病毒野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的序列,设计和合成了一对特异的可用于检测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PCR引物和一条Taqman荧光探针,采用Li ght Cycl e 480荧光定量PCR仪,建立了一种可实时定量检测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2~1.0×1010拷贝,灵敏度可达4拷贝。检测速度快,仪器的运行时间仅为1 h。对13株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进行了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与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猪细小病毒和鸭瘟病毒无非特异性反应。与病毒分离培养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望用于临床上伪狂犬病病毒野毒与疫苗毒的区分,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检测和病毒分布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李佳琪 《兽医导刊》2016,(18):189-190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伪狂犬病病毒的分子学特征研究也逐步深入,根据基因工程原理对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进行改造,从而构建了多种含有不同外源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疫苗.这种疫苗不仅可以为猪的伪狂犬病提供保护,同时还可以产生针对外源保护性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在本文中系统地对近些年所报告的多种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就行了综述,以期为伪狂犬病病毒新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人兽共患病.该病流行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1],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狂犬病病毒(RV)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狂犬病病毒基因组是由11 928个或11 932个核苷酸组成的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相对分子质量约4.6 ×106.基因组从3'端至5'端的排列依次为核蛋白基...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狂犬病的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其临床特征是狂躁不安和意识混乱,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1881年巴斯德(pasteur)在兽脑中发现病毒,在狂犬病畜的脑中发现了包涵体,称为内基氏小体,属弹性病毒科(Rn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是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故可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它分为四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1病原 狂犬病病毒因为形状像子弹而被定为弹状病毒科、狂犬病属.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世界各地的狂犬病病毒分成4个血清型,6种基因型.1型狂犬病病毒是主要感染人类的病源,基因型2~6型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19.
旨在建立一种针对狂犬病病毒SAD L16株单质粒拯救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根据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pSAD-L16 N、P和L基因上游序列的不同,分别设计多对引物将EMCVIRES序列、PV IRES序列和TaV 2A序列分别克隆入pSAD-L16载体的相应位置中,构建成5个重组狂犬病病毒全长cDNA克隆。在无需辅助质粒的情况下直接转染BSR T7/5细胞拯救病毒,并对拯救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pSADNeNePeL和pSAD-NeNtPeL能够成功拯救出重组狂犬病病毒,获救病毒均高度致弱且增殖缓慢。获救的2株重组狂犬病病毒具有不同的遗传稳定性,表现出与野生型亲本毒株较大的差异。本研究首次建立起一种针对狂犬病病毒的单质粒拯救系统,为深入研究狂犬病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分子致病机制以及狂犬病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等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神经调节高度障碍为特征,患羊表现为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最终麻痹而死。1病原狂犬病病原是狂犬病病毒,为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该病毒在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病畜的延脑、大脑皮层、海马角、小脑和脊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