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了家蚕病毒病的症状,对如皋市家蚕病毒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化水蛹,又称为黄死蛹或化骨龙,是家蚕后期死蛹的一种,该病在蚕种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每年每造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以高温造(3~5造)发生较多,给蚕种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现在根据我们的一些试验调查和生产中的一  相似文献   

3.
农村家蚕常见病毒病有血液型、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各有其表现症状,需从消毒、管理、选用抗病品种等方面着手进行病毒病的防治,以提高养蚕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病毒病是目前蚕桑生产上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一种蚕病。近几年金坛市秋蚕发病尤为严重,导致蚕茧产质量和养蚕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椹菌核病的病原为柔膜菌目的真菌,病原真菌孢子在桑树开花期间侵入雌花引起初次侵染,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采取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霍山县是安徽省重点蚕茧县之一,全县现有桑园5万亩,蚕农1.5万户。正常年份,年可养蚕5万盒,产鲜茧2100吨。随着栽桑养蚕年数的增加,蚕病发生率也逐年提高,尤其病毒发生越来越频繁。桑蚕病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蚕病,是目前蚕桑生  相似文献   

7.
8.
桑树的病毒病中过去有一种称为桑树花叶病,从80年代初起广东、广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近年来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笔在本所设置定点调查桑树病毒病大田发生消长规律,以及不同土壤肥力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现将调查观察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涟水县家蚕病毒病多发的原因,并根据该病发病规律,结合本地实情,提出了预防病毒病发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旭东  沈中元 《中国蚕业》2010,31(1):101-102
1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病毒病,是由于家蚕感染了核型多角体病毒而引起的。该病原属于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属(bombxy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virus,简称家蚕NPV)。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一类专门寄生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是囊膜包被的双链环状DNA病毒,病毒粒子呈杆状,基因组大小介于80~180kb之间。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经过近几年的统计,春、秋两季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较为普遍。尤其在秋季犬只发病比较高,随着宠物犬的大量饲养,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如皋县家蚕病毒病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佘柳涛  薛卫东 《江苏蚕业》1990,(1):44-45,35
<正> 我县现有桑田面积7万余亩,1988年产茧4728.9吨,平均张产茧35kg。但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近年蚕病问题也随之暴露,其中病毒病尤为普遍,损失较大。为此,我们对发病现状、发病原因、防治对策进行了调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家蚕真菌病是由于病原真菌经皮肤侵入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传染性蚕病。真菌病一般在多湿地区、多湿季节发生较多。家蚕真菌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蚕发病死亡后尸体硬化,因而习惯上将该类真菌病称为僵病或硬化病,在僵病蚕硬化的尸体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长出各种颜色的分生孢子,最后被覆成白色、黄色、绿色、灰色、黑色、红(赤)色等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16.
家蚕病毒病综合防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病毒病综合防治模式廖骚(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病毒病是蚕桑生产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蚕病,给蚕桑生产带来较大风险。一九九四年,吉水县世德村春夏期病”毒病发病率占农户82%,占蚕种数72%,张种收茧量平均10.5公斤。为了探讨病毒病综合防治模式,笔...  相似文献   

17.
桑白蚧发生规律与防治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业》2017,(4):20-21
介绍了3种常见的家蚕病毒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在了解家蚕病毒病的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家蚕病毒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苏盐城地区桑园桑白蚧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试验,初步掌握了桑园桑白蚧发生规律,并探讨了生态桑园建设下桑白蚧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