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最大问题是植被的恢复 ,大面积的植被恢复需要依靠小流域治理来支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中 ,须安排生态用水 ,因此要加大中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力度。淤地坝具有显著的拦截泥沙的作用 ,要把多沙粗沙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以便有效地为实现“河床不抬高”的目标服务。在生态建设中既要保证生态效益的实现 ,又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利益 ,尽可能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生态。 相似文献
2.
科学推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就是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需求出发,科学、系统、全面地统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阶段和环节,坚持科学思维、科学治理、科学管理,以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为手段,推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快速、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在水土保持理念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与发展“双赢”的思想;在水土保持方略上,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在治理的战略布局上,坚持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集中突破;在治理措施安排上,坚持把淤地坝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重视生态自我修复;在管理决策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的理念、程序、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 5年来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更加注重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强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的有机结合。截至 2 0 0 1年底 ,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9 0 5万km2 ,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科研成果 ,其中 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5.
水土流失是黄河复杂难治的根源。历史的原因和自然、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 ,造成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治理难度大、任务艰巨。几十年的实践与成效表明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在工作思路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开展综合治理的同时注重和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在战略部署上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 ,在技术上以“3S”技术应用带动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 ,实行规范化管理并搞好机制创新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摸清楚在黄土高原不同地域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合适,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成立调查组深入陕西和山西进行了实地调研。调查发现,经过多年治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已经由最严重时的45万km2减少到目前的21万km2,但仍存在水土保持植被建设战略思维不足、树草种精准配置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植被建设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创新、科技支撑能力仍需加强、植被建设定额太低急需调整、工程实施中重建轻管问题普遍存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不紧密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生态自然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任何自然环境下都会有相应的植物来生存 ,逐步形成植物群落 ,并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替 ;环境对生长的植物进行适应性选择 ,适应该环境条件的植物能够繁衍、演替 ,不适应的就被淘汰 ,这是生态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就是一个人工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必须注意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裸地成因及类型分析 ,二是植物种的选择 ,三是适时加大人工干预力度 ,促进进展演替。 相似文献
8.
9.
在任何自然环境下都会有相应的植物来生存,逐步形成植物群落,并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替;环境对生长的植物进行适应性选择,适应该环境条件的植物能够繁衍、演替,不适应的就被淘汰,这是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就是一个人工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必须注意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问题的提出如果说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许涤新是倡导建立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创始人[1],使我国70年代以来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所产生的思想、物质的变化是影响极其深远的话,那么,值得提出的是陈怀智,他曾在全国第五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之前,于1983~1992年连...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加快黄土高原水保生态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存在有效治理程度低、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缓慢等问题。有效防治该区水土流失 ,必须搞好坝系高效基本农田建设 ;依靠自然恢复功能 ,以水定树搞好植被建设 ;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 ,走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路子。相应的实施对策为 :建立和健全综合管理决策机构 ,制定统管全局的水土保持科学规划 ,扩大融资渠道 ,搞好法律法规和监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中国水土保持》2002,(10):2-3
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把水土保持作为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 ,确定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 ,近期目标是用 10年时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 1万km2 ,增加林草植被面积 10 1万km2 ,建设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 10 61万座 ,基本控制人为因素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 ,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 5亿t。规划还确定了近期重点防治措施和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有效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项十分紧迫、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的任务。首次提出了水土保持有效性的概念 ,并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涉及到水土保持有效性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实现途径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建设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基础,但在有效拦蓄径流和泥沙的同时,水土保持建设改变了水分和养分的静态分布格局和动态循环过程,并由此对区域的环境产生影响。分析了水土保持建设对水文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其研究动态。不同水保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控制水文过程,改善流域的水质,提高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壤的含水率;而人工林草植被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土壤含水率。同时对黄河断流以及土壤干层与水土保持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在近10多年来受到普遍关注。分析了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如林草措施、基本农田和沟道工程措施的水文效应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预测到2050年黄土高原完成了各项水土保持治理任务后,每年减少入黄泥沙7~8亿t,减少径流量60亿m^3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