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草蛉对棉蚜与棉铃虫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草蛉捕食棉蚜、棉铃虫卵或幼虫,其功能反应的类型均属HollingⅡ型反应。温度对寻找效应有明显的影响,在35℃条件下,中华草蛉对猎物寻找效应比15℃时高出7倍,比20℃时高8倍。这说明,掌握适宜温度释放草蛉,可提高其捕食作用。根据食性选择试验:中华草蛉最喜食棉蚜,次为棉铃虫卵,其喜食程度并不因猎物数量的增加而转移。  相似文献   

2.
中华草蛉是蓟马的重要天敌,为探明其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效能,在室内开展了中华草蛉幼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该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中华草蛉幼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8~26℃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中华草蛉幼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量增加,而在26~34℃范围则有相反的趋势。26℃时捕食数量最大,捕食上限达163.9头。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捕食作用率与中华草蛉幼虫密度的关系为E=0.3284P-0.4467,分摊竞争强度与中华草蛉幼虫密度的关系为I=0.8203lgP 0.0038。  相似文献   

3.
大草蛉对棉花害虫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红  晏建章 《昆虫天敌》1990,12(1):7-12
大草蛉捕食棉蚜、棉铃虫卵或幼虫,其功能反应的类型均属 HollingⅡ型反应。温度对寻找效应有明显的影响,在35℃条件下,大草蛉对猎物寻找效应比10℃下高出近5倍,比15℃时高出近3倍。这说明,掌握适宜温度释放草蛉,可提高捕食作用,大草蛉对其自身密度的寻找效应可用 Watt 型模拟。  相似文献   

4.
玛草蛉Mallada sp.是新入侵危险性害虫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的捕食性天敌。本文在室内开展了玛草蛉幼虫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和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玛草蛉2龄和3龄幼虫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拟合方程分别为Na=0.8836N/1+0.8836×0.0407N和Na=1.3721N/1+1.3721×10.0134N,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4.5700和74.6269。玛草蛉2、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螺旋粉虱若虫的密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寄主上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幼虫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卵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在室内条件下评估了大草蛉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并研究了大草蛉3龄幼虫对棉花、烟草和辣椒上烟粉虱卵的搜寻效应和控害潜能。结果显示,在3种寄主植物上大草蛉3龄幼虫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烟草、棉花、辣椒上的捕食量分别为7.6~28.4、5.4~23.2、6.0~18.8粒;3种寄主植物上的大草蛉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 II、III功能反应模型;在烟草上大草蛉的瞬间攻击率最大,为0.470,处理时间最短,为0.021;在3种寄主植物上大草蛉3龄幼虫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当猎物密度相同时,在烟草上的搜寻效应高于棉花和辣椒。研究表明,不同寄主植物能够影响大草蛉3龄幼虫对烟粉虱卵的瞬间攻击率及其搜寻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转Bt+CpTI基因抗虫棉花SGK321与其亲本石远321为研究对象,研究普通草蛉幼虫捕食2种棉花上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旨在评价转Bt+CpTI基因棉花对普通草蛉幼虫捕食功能的影响,为转Bt基因棉花对非靶标昆虫的评价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普通草蛉幼虫随龄期的增长对棉蚜的瞬时攻击率加快,普通草蛉1龄幼虫取食SGK321和石远321棉花上棉蚜的瞬时攻击率为0.045和0.044,至3龄时瞬时攻击率可达0.107和0.093,但处理和对照间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普通草蛉幼虫对SGK321和石远321棉花上棉蚜的取食时间分别从1龄的0.984和0.992 h减少到3龄的0.130和0.125 h,但普通草蛉对2种棉花上棉蚜的处理时间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当N0→∞时,取食2种棉花上棉蚜的普通草蛉幼虫日最大捕食量之间亦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棉蚜密度的增加,普通草蛉各龄幼虫对2种棉花上棉蚜的搜寻效应均呈下降趋势,即1龄幼虫由0.0239和0.0235降为0.015和0.0148;2龄幼虫由0.0479和0.0464降为0.0245和0.0242;3龄幼虫由0.0631和0.0588降为0.0207和0.0207。研究表明转Bt+CpTI基因棉花对普通草蛉幼虫捕食棉蚜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在室内条件下观察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行为,并设置不同密度的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供大草蛉成虫取食,测定其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大草蛉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模型,对草地贪夜蛾1、2和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3、0.618、0.313,处理时间分别为0.070、0.097、0.305 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4.37、10.31、3.28头;大草蛉成虫的搜寻效应随着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干扰作用随着大草蛉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加强,且在草地贪夜蛾幼虫不同龄期,大草蛉自身密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干扰作用不同,幼虫为1龄时,大草蛉自身密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干扰作用最大,幼虫为2、3龄时的干扰作用次之。表明大草蛉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可作为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备选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8.
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本试验在室内评价了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及搜寻能力,并观察总结了大草蛉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大草蛉2龄、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均表现出积极的取食行为和较强的捕食能力,尤其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较大,分别为78.5头、89.9头,理论条件下日最大捕食量可达125头、167头,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大草蛉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量、搜寻能力及控害效能均显著高于2龄幼虫,对猎物的瞬时攻击率更强,处理时间更短。本研究结果证实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控害能力,这对利用草蛉类天敌持续防治草地贪夜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丽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优良天敌丽草蛉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本研究测定了丽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及其功能反应,观察并总结了其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丽草蛉2龄、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2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2龄幼虫日均捕食猎物卵(30.2±6.8)粒、1龄幼虫(22.2±5.6)头,3龄幼虫对猎物1龄幼虫的捕食量最高,为(66.8±13.3)头,其次是对卵和2龄幼虫,捕食量分别为(46.2±8.9)粒和(10.95±1.2)头。丽草蛉幼虫对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增加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符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模型。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搜寻处理能力、捕食速率及最大捕食量均显著优于2龄幼虫,控害效能更强。本研究结果为利用丽草蛉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丽草蛉对斜纹夜蛾的捕食作用,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丽草蛉3龄幼虫对斜纹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及其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丽草蛉3龄幼虫对斜纹夜蛾的卵及1龄、2龄和3龄幼虫均表现出积极捕食行为和较强的捕食能力,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模型可信度较高。猎物的龄期和密度能显著影响丽草蛉的捕食能力,随斜纹夜蛾龄期增大,丽草蛉3龄幼虫的日均最大捕食量、对猎物的攻击系数和控害效能均显著下降,但对猎物的处理时间明显延长;当斜纹夜蛾密度增加时,丽草蛉3龄幼虫的捕食效率逐渐下降。综合各项捕食作用参数,丽草蛉3龄幼虫对斜纹夜蛾卵的捕食能力最高,其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313.7粒,控害效能为23.5;其次是对斜纹夜蛾1龄幼虫,其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30.5头,控害效能为9.9。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丽草蛉是斜纹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且具较高的控害潜能,可用于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86—1989年在河南省新乡棉区对一至四代棉铃虫自然种群进行系统观测,组建9个生命表、3个生殖力表。棉铃虫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属Pric A型,种群趋势指数I依次为4.3719、0.3756、1.9577、1.0094,世代存活率为0.700%、0.059%、0.310%、0.176%。棉铃虫幼虫期受自然天敌控制作用显著,种群控制指数IPC依次为8.5164、29.7463、10.7798、14.2910。二龄期被寄生是影响棉铃虫一至四代全年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五龄被捕食是影响不同年份间第二代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一至三代的自然增殖率依次为0.0391、-0.0470、0.0462,周限增长率为1.0398、0.9541、1.0473。化学防治对下代种群档势指数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12.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研究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在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幼虫发育天数差异较大,其顺序是:棉铃(14天)=人工饲料(14天)<扁豆(16天)<番茄(19天)<青椒(23天);(2)所有供试害虫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是主要组成成份,第3龄期的差异比较显著;(3)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力随幼虫发育逐渐减小。3龄时期幼虫的活力较高于其他时期,取食青椒的棉铃虫酶活力高于其他4种植物。上述结果说明,幼虫第3龄期可能是解毒的关键时期,代谢过程是多酶系的复合反应,酶活力的变化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不成正比,多功能氧化酶是重要的解毒酶,羧酸酯酶作为水解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88年在实验室内人工条件下,对三突花蛛捕食棉铃虫幼虫的功能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三突花蛛的捕食功能反应是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越显著,捕食作用效应下降。建立了参数方程和模拟模型。该参数方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雌成蛛对棉铃虫初孵幼虫至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昆虫的弱化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感染2龄幼虫,感染3d,幼虫体长和体重明显小于对照幼虫。病毒感染4龄幼虫,残留活虫幼虫历期延长,但取食量减少37.52%。病毒感染5龄幼虫,感染幼虫蜕皮时间延迟18h,幼虫历期延长2d。幼虫血淋巴蛋白电泳结果表明,幼虫蜕皮时间延迟主要原因是蜕皮过程延长。病毒感染5龄初幼虫,残留活虫蛹重减轻14.19%,成虫产卵量减少20.58%。结果表明,HaN-PV感染棉铃虫幼  相似文献   

15.
二代棉铃虫低龄幼虫的取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被害率、相对取食量和严重被害率三个指标,对被害棉蕾十二个部位的解剖观测,详细揭示了二代棉铃虫低龄幼虫的取食部位和侵害路径。棉铃虫低龄幼虫对花蕾各部位均取食为害,但取食量不等,嗜食性不同。花药、柱头、花丝、花柱、雄蕊柱和花冠管,相对取食量大,且嗜食性好,是低龄幼虫为害的主要部位;苞叶、花萼和花瓣,相对取食量大,但嗜食性差,是抵抗棉铃虫侵入的主要有效部位,可阻止31%的幼虫进入蕾内,其中以花萼作用最大。低龄幼虫有躲避油腺取食行为,但随着幼虫日龄的增加这种选择取食行为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6.
土壤含水量对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羽化及抗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我国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华南棉区棉铃虫种群成虫羽化和滞育蛹抗寒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4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有利于棉铃虫的羽化。棉铃虫成虫羽化阶段是对土壤含水量最为敏感的时期,在土壤相对含水量60%条件下,共计有83.33%的蛾不能正常羽化,此阶段引起的非正常羽化率占总数的47.61%。导致50%个体不能正常羽化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布于56.68%~65.96%之间,不同地理种群间差别不大。土壤含水量增大导致棉铃虫抗寒能力明显降低,在-15℃和土壤相对含水量0%、40%和80%条件下,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种群滞育蛹的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由46.99h和40.43h下降到21.21h和9.88h。  相似文献   

17.
Bt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的抗虫毒力和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Bt杀虫蛋白 (ICP) Cry1A汰选的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抗性种群和同源对照种群分别测定了 4种不同类型 Bt ICP的抗虫毒力。结果表明 :4种杀虫蛋白对对照种群的毒力顺序为 :Cry1Ac>Cry1Ac+ 1C>Cry2 A>Cry1C;对抗性种群的毒力顺序为 :Cry1Ac+ 1C>Cry1Ac>Cry2 A>Cry1C,其中Cry1Ac+ 1C表现出对抗性种群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从 Bt液体发酵上清液中提取的增效粉 ,与Cry1Ac以 1∶ 1和 1∶ 2的比例混合 ,对 Cry1Ac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用抗性种群测定的增效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种群 ,处理 5d的增效比值大于 14d的  相似文献   

18.
刘小宁  李保平 《昆虫天敌》2002,24(3):106-110
对寄生棉铃虫的暗黑赤眼蜂(Tnchogramma pintoi)和广赤眼蜂(T.evanescens)等2蜂种的6个地理品系(4个采自新疆棉铃虫。2个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进行了寄主选择性测定,当同时面临棉铃虫卵和米蛾卵时,根据接触卵次数和寄生量等特性,暗黑赤眼蜂乌兹别克Ⅱ品系对棉铃虫卵表现很强的选择性,其次是暗黑赤眼蜂库尔勒品系,其余品系对棉铃虫卵的选择性不明显或对米蛾卵表现强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