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长期施肥下黑垆土氨化作用的变化,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分析了长期施肥对黑垆土氨化细菌数量和氨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连作下,各施肥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中氨化细菌数量和氨化作用强度,其中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更明显。在不同施肥处理中,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氨化细菌数量最多(7.53×108个·g~(-1)),是不施肥处理(CK)的189.2倍,氨化作用强度最高(1.49mg·kg~(-1)),较CK增加55.0%;其次为单施有机肥、氮肥配施有机肥和磷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其氨化细菌数量和氨化作用强度均显著高于CK。在苜蓿连作下,与CK相比,单施磷肥处理的土壤氨化细菌数量和氨化作用强度均明显降低,降幅分别为99.5%和49.7%。因此,黄土高原黑垆土区小麦连作时,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均可提高土壤有机氮的转化作用,增强其供氮能力;苜蓿连作时,长期单施磷肥可减弱土壤有机氮的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花生果壳褐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果壳褐斑病是我国花生主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本试验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细胞核染色及菌丝融合实验,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菌丝及菌落生长特点,细胞核数目及其与叶部菌核病原菌的融合状况。确定了该病菌属于双核丝核菌,即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与花生叶部菌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不能发生菌丝融合,属于丝核菌的不同种群。  相似文献   

3.
花生连作障碍及其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连作对花生生育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株营养不良、光合作用变弱、衰老进程加速、干物质积累下降、植株矮小和荚果产量降低等。引起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至少有土壤微生物种群失衡、某些酶活性降低、营养元素失调以及病虫害加重等;选用耐重茬品种、增施有机肥、增加耕翻深度、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及使用生物菌剂和连作花生专用肥对减轻花生连作危害均有一定的效果。进一步探明花生连作障碍的成因,特别是化感物质与花生生育以及与引起连作障碍其他因子的关系,是从根本上消除连作障碍的基础,也是未来花生连作障碍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在盐碱地单施及配施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常规施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T3)与常规施肥+有机肥(T1)、常规施肥+土壤调理剂(T2)和常规施肥(CK)处理之间对花生结果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T3处理的单株荚果数、主茎高、第一侧枝长、有效分枝数和产量比CK处理分别增加13.09个、8.2cm、4.21 cm、1.49条和116.7%;T1、T2处理与CK处理之间对花生结果性状和荚果产量的影响也达到显著差异,但两个处理之间对各性状无显著影响.总之,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配施能有效促进花生生长发育,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5.
桑树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严重,严重影响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雷尔氏菌不同种间致病力和宿主各不相同,其防治策略也相应不同,准确地分离鉴定病原菌是青枯病有效防控的先决条件。本研究采集、分离了海南省琼中县桑青枯病发病桑园(‘桂桑优62’)桑树根部、茎部病原菌,并通过致病性、生理小种、生化变种测定,结合16S rDNA、特异性引物、复合PCR检测体系、序列变种等分子鉴定方法初步确定了病原菌的种类和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引发海南省琼中县桑青枯病的病原菌属于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生理小种5(race 5)、生化变种Ⅴ(biovar Ⅴ),病原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属演化型Ⅰ(phylotype Ⅰ)即亚洲分支菌株,序列变种12(sequevar 12)。这些结果将为海南桑青枯病的有效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腐熟农家肥后植烟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及其对烤烟品种K326的田间长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处理下土壤中细菌与真菌的有效活菌数最高,比对照分别增加296.7%、21.4%;与常规施肥相比,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处理能够提高速效养分在土壤中的累积,其中0~20 cm土层碱解氮增加33.0 mg/kg,有效磷增加2.6 mg/kg。施用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及腐熟农家肥均能改善上中部烟叶品质,但对下部烟叶品质影响较小,明显提高了上等烟的比例、产量及产值,其中以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效果最优。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剂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质及产量,可以在烟叶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菌剂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上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和抑制病害的发生。为了探究微生物菌剂对人参黑斑病发病率及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田间施肥实验,测定菌剂对人参黑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能有效降低人参黑斑病发病率,对人参黑斑病的防治具有良好效果。具体表现为不同施用方案显著影响人参黑斑病发病率,且以T6(基施地养力微生物菌剂3.6kg/10m2,5、7、8月各喷施一次高保康3号微生物菌剂2.3L/10m~2)的发病率最低,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依次为T6(83.03±0.70)T4(77.61±1.12)T1(77.28±0.25)T2(74.24±0.69)T5(73.79±0.20)T3(71.01±1.04),T6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用量氮肥和有机肥单施及二者配施对花生衰老及结瘤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有机肥或二者配施,能提高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及Pr含量,降低MDA含量,延缓植株衰老进程,增加叶面积系数;不同施肥处理对延缓花生衰老的作用为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氮肥;单施氮肥抑制根瘤的形成和发育,有机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氮肥对根瘤的抑制作用;施肥可促进花生生长发育,株高和千克果数对施肥的反应大于单株结果数,不同处理花生产量表现为有机无机肥配施>氮肥>有机肥,花生增产主要得益于施肥后植株衰老进程放缓、荚果饱满度提高;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化肥氮的作用,低量氮肥加有机肥可作为花生化肥减施的优化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夏播花生营养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品种花育22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料种类对夏播花生营养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施肥可以提高花生根、茎、叶、果中的氮、磷、钾含量,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含量较高,单施无机肥处理在花生出苗60 d前的含量高于单施有机肥,而在出苗60 d后则不如单施有机肥处理,不施肥处理的含量最低;(2) 施肥均能提高花生籽仁中蛋白质、脂肪、油酸的含量,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含量高于其它各施肥处理,其它各施肥处理的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是花生较为理想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三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明花生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外源添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物对花生开花下针期、结荚初期、结荚末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降低了各生育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微生物量生物量以及呼吸强度,增加了真菌的数量。随浓度增加,化感作用增强,以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混合物的化感作用最强。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对真菌的化感作用增强,对其他指标的化感作用减弱。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花生产量(P < 0.01),处理浓度越高,花生减产幅度越大。最高浓度(初始含量为90mg·kg-1干土)的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以及混合物处理使花生每盆荚果产量分别降低了43.2%、32.9%、40.2%和47.3%。这三种酚酸类物质的累积与连作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相关,是花生连作障碍产生的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在世界各花生产区都有发生,近10年来在我国花生主要种植省份流行危害,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成为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花生白绢病病原菌的特点、致病力分化、致病因子及引起致病力分化的原因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这一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花生一大蒜轮作模式下N、P、K配比对花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确定花生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肥量与施肥方式的不同对花生生育性状的影响较小,当施肥量为纯N195kg/hm2、P2O5157.5kg/hm2、K2O240kg/hm2时,花生产量最高,为7030.05kg/hm2。  相似文献   

13.
花生果腐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一旦发生会造成荚果腐烂落果,重病田可致绝收。群结腐霉菌(Py thium myriotylum)是引起花生果腐病最主要的病原菌。为寻找防治花生果腐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对6种化学药剂进行室内筛选,实验结果表明,96.8%的咯菌腈对引起花生果腐病的群结腐霉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为3.16×10-5 mg/L,较低浓度的药剂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抑制效果。盆栽接种后,用6种杀菌剂进行灌根,待荚果成熟后对病害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96.8%咯菌腈是防治花生果腐病最有应用潜力的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14.
花生全程可控施肥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花生的施肥现状,在明确花生生长发育需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花生全程可控施肥技术,建立花生简化、可控、高效、生态施肥与高效高产技术体系,实现花生不同生育期、地下分布差异的针对性施肥,促进植株抗性、荚果产量提高,同时降低氮肥等化学肥料的施用量,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实现土壤的生态修复和土壤耕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花生白绢病是世界花生上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真菌性病害,近十年来在我国山东、河南、广东、辽宁、江西等主要花生产区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制约花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为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变异、病害流行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花生白绢病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花生白绢病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连作对花生幼苗生理特性及荚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池栽条件下研究了连作对花生幼苗生理特性及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不仅影响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同时改变干物质的分配,根冠比增加;连作花生的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连作同时影响磷、钾营养的吸收,但对其在植株中的分配影响不大;花生连作植株主茎高降低,单株结果数减少,荚果产量降低。增施磷钾肥,有利于花生连作的解除。  相似文献   

17.
花生中微量元素营养特性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硫、钼、硼是花生对之较为敏感的中微量营养元素.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花生的钙、硫、钼、硼营养特性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花生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指导,促进花生高产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18.
Pintoi peanut (Arachis pintoi Krapov. & W.C. Greg.) is a warm‐season perennial legume with potential for use in grass–legume mixtures in Florida; however, limited information exists about its establishment in mixtures with bahiagrass (Paspalum notatum Flügge). 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evalu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bahiagrass cv. “Argentine” and pintoi peanut cv. “Amarillo” as monocultures or mixture.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Ona, FL, from June to October of 2014 and 2015. Treatments were a split‐plot design of seeding strategies (bahiagrass monoculture, pintoi peanut monoculture or bahiagrass‐pintoi peanut mixtures; main plots) and two N fertilization strategies (30 or 80 kg/ha N; 30N and 80N; subplots), with four replicates. Measurements of plant density and frequency were taken every 4 weeks after seeding. Ground cover and herbage mass (HM)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112 days after seeding. Pintoi peanut ground cover was affected by seeding strategy × N level interaction. Ground cover was greater with 80N than 30N when pintoi was seeded in monoculture (3.6% vs 1.5% respectively) but not when it was seeded with bahiagrass (2.1%). There was no effect of seeding or N strategy on pintoi peanut proportion in HM (1.4%). Bahiagrass ground cover was not affected by seeding or N strategy (15.9%); however, its proportion in the HM was greater in 80N than 30N (12.1% vs 9.4% respectively). Mixed seeding did not negatively aff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bahiagrass and pintoi peanut and greater N fertilization levels improved some establishment parameters, with no negative effect for pintoi peanut.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磁化复合肥是一种新型肥料,为春对花生根瘤形成和产量的影响,在汝南县砂姜黑土上进行了试验,粉煤灰磁化肥在花生上一般用量的840kg/hm^2左右,粉煤灰磁化肥比对照增产24.5%,增产729kg/hm^2,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增产6.9%,增产240kg/hm^2;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4.7%,增产165kg/hm^2,比未磁花粉煤灰复混肥增产3.3%,增产120kg/hm^2。最高产量为  相似文献   

20.
通过14种施肥处理研究配方施肥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以及氮、磷、钾配合施用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每个测土配方施肥处理花生的产量都比对照(空白)增产;14个施肥处理中的N3P2K2处理产量最高,肥料用量和氮磷钾比例最为合理,采用该配方施肥能使花生生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