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在自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开始寻求市场化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林业碳汇作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林业碳汇项目发展模式有待探索。本文在阐述主要林业碳汇项目类型的基础上,对林业碳汇项目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投资基本上都是国家财政预算资金投入,企业很少参与到碳汇林业投资项目中来。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碳汇林业投资的现状和影响投资者投资碳汇林业项目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石振昌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274-274,276
碳汇林业发展相关科学研究及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对促进上海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崇明县林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建立崇明绿色碳基金、完善市场补偿机制等对策,为发展崇明碳汇林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发挥林业碳汇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林业碳汇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临沂地区实行林业碳汇的可行性,以期为促进临沂地区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森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林业碳汇项目在国内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笔者在总结近年来浙江省林业碳汇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浙江省林业碳汇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应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林业碳汇发展规划、大力挖掘林业碳汇潜力、重点加强碳汇森林经营建设、制定健全相关政策制度与技术标准、探索林业碳汇交易与抵扣减排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四川省林业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川西北和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实施的现状和问题。【结果】发现这些项目在碳汇潜力、项目建设目标、造林地块选择和实施过程方面的异同。【结论】详细核算森林资产、协调项目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强调扶贫和公平原则、构建有效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引起全人类的广泛关注。为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大力发展碳汇林业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山西省林业碳汇的发展趋势展开一系列探讨,结合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山西省开展该项目的优势,展望该地区发展碳汇林业的前景,为进一步促进山西省林业碳汇的蓬勃发展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CDM林业碳汇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如何评价CDM林业碳汇项目确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大类指标,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CDM林业碳汇项目实施保障措施,以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碳汇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新疆地域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对我国林业碳汇发展的影响较大。本文基于新疆林业资源现状,分析了新疆林业碳汇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林业碳汇项目尚处于摸索阶段、专业技术人才欠缺、森林保护政策与林业增汇目标不匹配等,分析了林业碳汇发展机遇,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依据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性,在分析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健全林业碳汇交易风险分配与监管制度;明确林业碳汇交易主体,完善林业碳汇产权制度;建立林业碳汇交易保险制度,健全第三方中介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为相关管理决策、生态治理和资源环境管理等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方法  利用1989—2018年间6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模型、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耦合度模型和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1992—2018年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耦合度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和ARIMA模型分析森林碳汇影响因素和滞后性,并采用自回归和ADF检验等预测我国2019—2030年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耦合度,研究也对中国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耦合及长期变化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结果  (1)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GDP和林产品进口额对森林碳储量有显著影响,林业产业总产值、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林产品出口额对森林碳汇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对二者的影响都最大。(2)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等因素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作用滞后性为2年,对森林碳汇量的影响滞后性为1年。在森林碳汇投资时,应提前做好部署,并做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时间优化。(3)1992—2018年,我国森林碳储量、森林碳汇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度协调度是逐步上升的,中间虽有所波动,但森林碳储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度协调度年均增长9.24%,耦合协调程度由1992年的“严重失调”,上升到2018年的“优质协调”;1993—2018年,森林碳汇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度协调度年均增长9.63%,稍快于森林碳储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增长速度。协调等级也由1993年的2级上升到2018年的10级。(4)预测表明:2019—2030年,森林碳储量、森林碳汇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都是增加的,二者的耦合协调度D值均接近于1,协调等级也长期为10,耦合协调程度也长期保持在“优质协调”水平上。  结论  森林具有社会、经济和生态多重效益,森林碳汇仅仅是一种效益产出,开展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变化的长期耦合分析是多重效益分析的一个关键。研究分析认为我国森林碳汇的溢出效应、协同进化效应明显,1992—2018年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耦合协调度是逐步上升的。预测分析也表明,2019—2030年,森林碳汇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将长期保持在“优质协调”水平上。因此,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并维持目前的森林资源增加态势,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林业碳汇项目经营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投资门槛的影响,本研究以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湖北省的4个典型林业碳汇项目案例为研究对象,聚焦林业碳汇项目经营面临的碳价格和技术进步不确定性,采用实物期权投资决策理论和求解方法,构建双重不确定性条件下投资者开展林业碳汇项目投资的门槛评价模型,研究林业碳汇项目经营面临的碳价格与技术进步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投资门槛的影响与差异;并进一步揭示出在双重不确定性条件下其他经济参数对投资者投资门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投资门槛存在明显差异,经营类林业碳汇项目明显低于造林类林业碳汇项目。具体而言,毛竹造林碳汇项目、毛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杉木造林碳汇项目和杉木经营碳汇项目由高到低(以CO2当量计)分别为645.90、415.09、160.28和135.89元/t,这表明从经济学角度看,投资者开展经营类林业碳汇项目投资可能更具有可行性。2)碳价格波动率对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投资门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林业碳汇项目经营技术进步,将显著降低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投资门槛,技术进步概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投资者将选择立...  相似文献   

13.
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区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学理分析与现实阐述,提出天保工程区适合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依据已颁布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以及国际上已经推行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要求,推导构建了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的估算模型,并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对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进行估算。研究表明:天保工程区既可以开发碳汇造林项目和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还可以开发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和减少毁林碳汇项目。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不同。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295.25万hm2,开发潜力最大;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86.9万hm2; 2014年以来可开发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年均潜力为316.6万m3;碳汇造林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17.7万hm2,开发潜力最小。基于此,提出将天保工程区人工干扰程度为中高级的天然次生林正式纳入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允许范畴、尽快出台减少毁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汲取典型国家建设经验以加快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快保定市农业发展方式向低碳化转型,通过国际化CDM融资,加大投入,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减量化,减少碳排放,提高固碳能力。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业CDM项目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开发流程、相关方职能、可开展类型以及保定市如何推进农业CDM项目的政策导向,指出保定市可以在秸秆发电、畜禽粪便资源化、小规模造林和再造林等方面开展农业CDM项目,并亟需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政府对CDM项目的规划和指导、宣传及对相关主体的培训;扶持CDM项目开发和审查咨询服务机构;加强农业碳贸易和农业CDM项目方法学研究;严格监测考核体系和约束机制;加快小规模农业CDM项目的开发示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抵消机制的碳交易与林业碳汇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碳交易与林业碳汇之间的协同发展,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开始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地区,减排目标要从强度限制向总量控制过渡,避免碳交易配额总量过于宽松,确保碳交易体系能够有效运行,进而获得经济与环境上的"双重红利"。碳交易本身无法对林业产生促进作用,而抵消机制的引入使得碳交易中的部分资金流向林业,从而补贴了造林增汇。目前来看,碳交易试点集中在大型城市,这些地区自身并不一定拥有良好的林业发展条件,所以增汇不宜局限于本地区,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减少抵消机制中的区域限制,将补偿作用外溢出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更多地开展造林增汇。碳交易与林业碳汇的协调发展,有赖于抵消比例与配额有偿分配比例的合理设置。在碳交易发展初期,有偿比例应控制在较低幅度,以免碳价格过低,从而无法对林业产生足够补贴。同时也应适度控制抵消比例,一方面提高CCER的准入门槛,避免低质量项目入市;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履约量来维持价格稳定,切实发挥生态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的管理,推动林业碳汇造林的发展,调动碳汇造林者的积极性,本文对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价格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际交易数据,采取分类分析中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价格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和规律性,每年6月或7月和1月及2月份是碳市场最为活跃的时期,且在周期性波动中,交易价格明显发生变化。碳交易价格共分为3类,即1—5月份交易价格为第1类;6—7月份交易价格为第2类;8—12月份交易价格为第3类。另外,在碳交易价格周期性波动中,每年4月份、9月份的碳交易价对价格划分的影响较大,且对交易价格类型的划分的影响显著。另外,研究还对林业碳汇造林进行了讨论,指出按目前的碳市场价格进行林业碳汇交易,其收益远低于当前的林业碳汇平均造林成本。目前的林业碳汇造林平均成本约为28 812.08元/hm2,造林30年的林业碳汇平均收益为14 102.58元/hm2。这是在目前的碳汇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的波动和规律性,且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一年中的碳交易价格呈现3次近似的“Ⅴ”字型变化。目前,我国林业碳汇造林的平均成本远高于按目前碳市场交易价格所获得的平均收益,从经济上来说是十分不划算的,这种情况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业CDM项目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林业CDM项目的特点和中国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威胁的因素和发展潜力,对CDM的造林和再造林项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CDM的造林和再造林项目所面临的泄露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促进林业CDM项目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碳汇合作项目及其对我国林业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田管理土壤碳汇估算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目的】长期大规模翻耕和秸秆燃烧造成土壤有机质(SOM)大量损失,使农田成为温室气体的一个排放源。然而,近年来,随着免耕技术的逐步推广、秸秆还田面积的增加,加上施肥、灌溉等农田管理措施的应用,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储量有所回升,预计其将成为温室气体的吸收汇。本文通过分析各种农田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SOC)的变化量,估算中国农田管理土壤碳汇量,为制定中国农田温室气体清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著作等,构建农田管理情景,分析各管理措施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有机碳变化量的数据。根据中国农作制的分区,估算各区域及水田、旱地农田管理下的碳汇量,并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农田仍为农田的层次(Tier)2方法的估算结果进行比较。最后用Meta分析法估算中国农田管理土壤碳汇量。【结果】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的影响不同。各种措施表现为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增碳作用最大,达到0.889 tC•ha-1•a-1;其次为秸秆还田、施有机肥和免耕,分别为0.597、0.545、0.514 tC•ha-1•a-1;施化肥的作用最不明显,仅为0.129 tC•ha-1•a-1。这一结果明显高于IPCC Tier2方法估算的结果。研究还揭示,不同管理措施在不同区域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黄淮海区、长江上中游区和西南区增加量较大,东北区增加量较小,在施化肥条件下东北黑土SOC甚至有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碳的年增长率和初始值之间呈很好的负相关,由此可得出不同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平衡值及固碳潜力。【结论】农田管理措施中,配施、秸秆还田、施有机肥和免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壤SOC含量。其中,配施和秸秆还田的固碳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