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核酸疫苗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因它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所以又称为裸DNA疫苗。先将编码抗原蛋白的基因连接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导入宿主细胞内,抗原基因就可以在宿主细胞内被表达,从而诱导宿主对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是7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它是用人工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在一起,然后再把其重组体放回宿主细胞内进行大量复制,并使遗传信息在新宿主细胞或个体中高效表达,最终获得基因产物。这种人工创造新生物并给予生物以新功能的过程称为基因工程。把新的遗传物质引入细胞,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技术难关。第一,要从复杂的生物有机体基因组中,经过酶切消化等步骤,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第二,在体外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选择记号的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分子。第三,必须有一种良好的手段将重组DNA分子转移到适当的受体细胞。第四,受体细胞必须能在各次细胞间期复制这种新获得的DNA,这就需要从大量的细  相似文献   

3.
基因免疫(Gene immunization)又称DNA免疫或核酸免疫,是指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与质粒重组后,利用某种方法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使带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到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并引起特异的免疫应答以  相似文献   

4.
基因工程就是把甲种生物的基因(即目的基因)用类似外科手术的方法转移到乙种生物的细胞内(称宿主细胞),使其在乙种生物细胞内复制和表达自己,以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物体的机能来生产人类所需物质的技术。由于生物的基因可在生物四大系统(即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相互交流,其遗传密码是一致的,转译出来的氨基酸也是一致的。因此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在体外对各种生物的DNA分子按照既定的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操纵,制成DNA重组体再将它引入合适的细胞里去,随着宿主细胞的繁殖与扩增使之表达,以获得大量的基因产物。据美国技术评定局民意测验表明,2000年生物技术产品可达100项,其产值在1000亿美元以上。我国自863计划启动以来,在基因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相继发现、分离和克隆了一批动植物和人类的新型基因,独立研制了十多种新型基因克隆载体,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核酸疫苗(nucle ic acid vaccine)也称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或DNA疫苗(DNAbased immunization),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  相似文献   

6.
<正> 前言遗传工程是遗传学与工程学的结合,它是根据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原理,取出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即包括一个或几个基因DNA 分子片段,在体外进行人工重新组合,使 DNA 分子片段与载体(主要是质体)结合起来,再转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内,定向地改变这种生物的遗传结构,创造出新类型的生物。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基因搬家”,所以遗传工程又叫基因工程,或者叫 DNA重组。  相似文献   

7.
核酸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e)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序列质粒载体作为疫苗,直接导入到动物细胞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裸DNA疫苗,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核酸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有许多优势。1核酸疫苗的研究历史核酸疫苗是由基因治疗发展而来的,1990年Wolff等发现,在小鼠肌肉组织内直接注射质粒DNA后,质粒及其携带的外…  相似文献   

8.
一些病毒复制过程涉及到断裂双链DNA的修复,主要有同源重组和非同源的末端连接2种修复形式。基于这种修复机制建立了构建重组杆状病毒的无缝克隆方法,采用该方法构建重组病毒的2个主要元件是:线性化的复制缺陷型杆状病毒载体和重组拯救DNA片段。杆状病毒载体经Bsu36Ⅰ酶切后产生2个末端,即切短了的orf1629 3'末端和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末端。其中,含克隆目的基因的重组拯救DNA片段通过同源臂同源重组修复病毒载体orf1629缺失的3'端序列,并通过细胞内的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细菌人工染色体片段(BAC)Kanr末端,从而使载体环化产生重组杆状病毒。应用该方法构建重组杆状病毒无需构建重组载体,无需进行重组后筛选,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与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也称基因疫苗。它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其中DNA疫苗由于不需任何化学载体,故又称裸DNA疫苗。同单链RNA相比,双链DNA具结构稳定、操作简单等许多优点,所以DNA疫苗比RNA疫苗更受学者们的青睐。1核酸疫苗在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自1990年,Wolff发现DNA能直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来,通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基因工程中,将所分离的目的基因DNA片段导入另一个受体细胞内,须用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复制子DNA作为载体。任何一个载体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目的基因,故应根据基因克隆的不同条件、目的基因的大小以及受体菌的性质等加以选择。常用的载体有(?)噬菌体及其衍生物、大肠杆菌M_(13)噬菌体系统、柯氏质粒(cosmid)和质粒载体。质粒是较为常用的载体,其种类繁多,研究较系统,故本文着重对质粒载体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禽用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又称核酸疫苗(nucleicacid vaccine)、DNA疫苗(D NA vaccine),是将带有目的编码蛋白抗原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直接注射到动物机体中,使外源基因在活体细胞内表达,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并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达到顶防和治疗传染病的目的。它包括D NA疫  相似文献   

12.
DNA重组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指在体外条件下,将不同生物的基因进行入工"剪切""组合"和"拼接",使遗传物质重新构建,然后通过载体转入受体细胞内并使所需要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DNA重组技术涉及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反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等工具酶的应用、基因转移等多项技术方法,本文就该技术在实验动物科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又称裸DNA疫苗,主要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直接将编码抗原蛋白的外源抗原基因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抗原基因,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使被接种动物获得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病毒F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F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在宿主菌BL21(DE3)感受细胞中表达.以含有融合蛋白F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9T-F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获得F基因的F1片段,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F1,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ET-F1转化宿主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将其在宿主菌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出了新城疫病毒F1基因片段序列852 bp.构建的pET-F1载体经PCR、双酶切、测序鉴定均无误,转化表达宿主菌后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被成功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成功构建了新城疫病毒的融合蛋白F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后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F1重组蛋白片段.  相似文献   

15.
作为运载工具,慢病毒载体将插入的目的基因导入至宿主细胞内,目的基因由此可于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或表达,因其具有广阔的宿主范围且能更加有效地引起细胞感染而被视为常用的基因导入方式之一。本文围绕慢病毒载体的构成、慢病毒载体表达系统的优势及演变等,开展相关研究状况的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克隆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解旋酶基因DNA与重组救活可线性化的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基因工程载体病毒 (BacPAK6 )DNA在昆虫细胞中发生重组 ,经累代筛选获得了既可感染家蚕又可感染秋粘虫细胞Sf 2 1的宿主域扩大的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HyBacPAK6 )。HyBacPAK6DNA经Bsu36Ⅰ酶切后与含植酸酶基因的转移载体pVL1393 phy在家蚕细胞中重组后 ,通过蓝白斑筛选发现重组率可达 90 %以上。然而以杂交病毒为载体的外源基因表达量仅为以BmNPV为载体病毒的表达量的 2 0 %左右。分析认为HyBacPAK6可用于表达一些对蚕体有害的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17.
禽类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疫苗的研究对于禽类传染病的防制意义重大。传统疫苗是基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原理,它们大多数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很难启动细胞免疫。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作为第3代疫苗,具备传统疫苗和其它基因工程苗不可比拟的优点,能够诱导全方位的免疫反应且使用更安全更方便,DNA疫苗是将外源基因与真核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细胞内,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表达合成保护性抗原蛋白。这是模拟病毒自然感染提呈过程,既能产生细胞免疫,又能产生体液免疫。文章对DNA疫苗在禽类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研究新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用PCR技术从腐蹄病C型节瘤拟杆菌克隆出具有免疫保护性抗原0.85kb纤毛蛋白基因(pili基因),利用该基因构建了纤毛蛋白基因表达载体。提取C型节瘤拟杆菌染色体DNA;用所设计的专一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出pili基因;将pili基因克隆于TE载体,TE-pili重组质粒pili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正确,用EcoRI酶切,低熔点胶回收pili基因片段,经klenow补平后,用T4DNA连接酶将其与中间载体pPLλ连接,将pili基因克隆于pPLλ载体,经BamHI、BamHI HindⅢ、Dral酶切鉴定pili基因正向插入pPLλ载体;扩增pPLλ-pili重组质粒,用BamHI酶切出2.1kb大小片段,回收后,与PME290表达质粒连接,转化宿主细胞PAK/2pfs中,对获得的重组质粒用BamHI酶切,出现2.1kb大小的带,证明含有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用M_(13)克隆系统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进行克隆,获得14个重组体。用其中9.6kb片段制成的探针,可与IBRV—DNA进行杂交,证实已建立了IBRV基因组的无性繁殖系。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属于疱疹病毒,它的基因组是线性双链DNA,约154kb(千碱基对)。 M_13为丝状雄性特异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它具有一个单链环状DNA基因组及蛋白外壳,当感染宿主细胞后,单链环状的基团组(ssDNA)转变为双链环状的复制型((?)DNA)。M_(13)DNA经改造已成为有效的克隆载体,并广泛地应用于核酸的序列分析及单链DNA探针。我们采用了M_(13)mp作为克隆载体。改建的M_(13)载体转染JM_(103)细菌后可以产生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Lac~ ),在用IPTG诱生和用X-gal作为酶底物时可以形成蓝色空斑,在Lac DNA的多个单一酶切点序列中插入外源基因,就不能产生有活性的半乳糖苷酶,从而形成透明空斑,可以用这种正性标记挑选重组体。  相似文献   

20.
基因免疫是指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特异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