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纳(SNP)提高玉米对瘤黑粉病抗性的效果和作用机制,以高抗玉米瘤黑粉病自交系‘齐319’和高感玉米自交系‘掖47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02、0.05、0.1、0.5 mmol/L)SNP处理对玉米瘤黑粉菌菌丝生长和不同生长时期(0、5、10、15、20 d)玉米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2、0.05 mmol/L浓度SNP对菌丝有明显抑制作用,处理玉米叶片后会产生一定的诱抗效果。外源喷施0.02 mmol/L浓度SNP能够提高玉米叶片中的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而其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有所降低。可见,外源NO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瘤黑粉菌对玉米植株造成的伤害,提升玉米对瘤黑粉病的防治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玉米的多种抗氧化酶活性、渗透物质含量和抗病相关酶活性,从而提高玉米对瘤黑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蜀黍黑粉菌,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米"乌霉",群众称之为长"蘑菇"。瘿,菌瘿成熟后散出大量黑粉。一、发生规律菌丝在寄主组织中生长发育,并产生吲哚乙酸,刺激寄主局部组织细胞旺盛分裂,逐渐肿大成菌瘿,并在菌瘿中产生大量冬孢子,菌瘿成熟后破裂,冬孢子散出随风传播,可不  相似文献   

3.
浅谈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蜀黍黑粉菌,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米"乌霉",群众称之为长"蘑菇"。瘿,菌瘿成熟后散出大量黑粉。1.发病原因1.1品种选择不同品种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推广玉米品种抗病性差,发病趋重。一般杂交种比其亲本自交系或一般品种较抗病;硬粒型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甜玉米较感病;雌  相似文献   

4.
不同抗性黄瓜自交系接种白粉病原菌后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抗性黄瓜自交系接种白粉病原菌后,测定叶片中与抗性有关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4种防御酶活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在接种后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抗病自交系增加幅度较大,叶绿素含量高于感病自交系,黄瓜抗白粉病能力与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抗病自交系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病自交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接菌后均逐渐升高,感病自交系的峰值出现早于抗病自交系,感病自交系对病原菌较敏感,抗病自交系对病菌的侵染反应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4种酶的活性在接菌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病自交系酶活性增加幅度高于感病自交系,说明这4种酶在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蜀黍黑粉菌,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米"乌霉",群众称之为长"蘑菇".瘿,菌瘿成熟后散出大量黑粉. 一、发生规律 菌丝在寄主组织中生长发育,并产生吲哚乙酸,刺激寄主局部组织细胞旺盛分裂,逐渐肿大成菌瘿,并在菌瘿中产生大量冬孢子,菌瘿成熟后破裂,冬孢子散出随风传播,可不断引起再侵染.在抽穗期前后30 d内是玉米瘤黑粉病的盛发期,玉米抽雄前后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常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变弱,有利于病菌的浸染和发病.田间高温多湿易于结露,以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损伤,都会造成严重发病.连作田、高肥密植田往往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6.
玉米黑粉病又称黑灰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由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黑粉菌目黑粉病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玉米产区均有发生,除玉米外还侵害野玉米,山区发生更为普遍,为玉米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常用玉米种质资源对镰孢菌病害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玉米穗腐病、茎腐病和鞘腐病是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三大镰孢菌(Fusarium spp.)病害,近年来有严重混和发生的趋势,三大病害主要致病菌分别为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和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单抗或兼抗穗腐病、茎腐病和鞘腐病的玉米种质,为玉米品种的科学选育和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国玉米种质B73、B37、郑58、昌7-2、齐319等16个常用育种自交系,将玉米穗腐病主要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茎腐病主要病原菌禾谷镰孢及鞘腐病主要病原菌层出镰孢分别接种于玉米果穗、茎秆及叶鞘,具体方法为待整株长到吐丝期用连动注射器将拟轮枝镰孢孢子悬浮液沿花丝通道注射到健康玉米果穗;将健康玉米地上第一节的茎部用针扎孔后向其中注射禾谷镰孢孢子悬浮液;将层出镰孢孢子悬浮液沿健康玉米植株叶基部接种到地上2—5节间的叶鞘内。以上各种接种方式均使用无菌水作为对照。在2016年和2018年度进行人工田间接种试验,通过评价穗腐病、鞘腐病的病情指数以及茎腐病发病面积,评估所选自交系对以上镰孢菌引起的穗腐病、茎腐病和鞘腐病的抗性级别。【结果】供试自交系中吉853、OH43和X178对穗腐病表现为中抗,B73、B37、PH6WC、掖478、郑58、9058、昌7-2、浚928、Mo17、A619、PH4CV、齐319和13-1077共13份材料为感病或高感;齐319、PH4CV、Mo17、9058、B37、B73、昌7-2和13-1077共8份材料对茎腐病表现为中抗或高抗,郑58、掖478、PH6WC、浚928、吉853、A619和OH43共7份材料表现为感病或高感;B73、B37、郑58、掖478、PH6WC、9058、昌7-2、吉853、浚928、Mo17、A619、PH4CV、OH43、齐319和13-1077共15份材料对鞘腐病表现为中抗或抗病。从16个自交系所在种群来看,瑞德群对穗腐病表现为感病,兰卡斯特群和唐四平头群对鞘腐病表现为抗病,其他群对3种镰孢菌病害抗性水平的离散程度较大,无明显规律。【结论】供试自交系吉853和OH43对鞘腐病和穗腐病表现为中抗或抗性,齐319、PH4CV、Mo17、9058、B37、B73、昌7-2和13-1077共8份材料对鞘腐病和茎腐病表现为中抗、抗性或高抗,但尚未筛选到对3种病害均有较好抗性的材料,有待于进一步筛选其他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王铁兵  王鹏  蒋建军  王芳 《西北农业学报》2020,30(11):1729-1740
为明确30份玉米自交系对瘤黑粉病的抗病性,于2018-2019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进行试验,其中选择高抗品种‘齐319’和高感品种‘掖478’为参照,在玉米6叶1心期,采用注射法对玉米幼苗接种黑粉菌,在接种的第10天和第20天统计发病率、以第20天的发病率作为鉴定玉米种质抗病性的依据,并对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第10天发病率为3.33%~53.33%,第20天发病率为10.00%~86.67%;抗性评价上,表现为抗性的材料有7份,其中抗病的材料有1份,中抗的材料有6份,其余23份表现为感瘤黑粉病;69对多态性SSR引物在32份材料中共扩增出272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等位基因数3~6个,平均3.64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435~0.846,平均0.764;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43时,69对SSR引物将32份种质资源分为4组类群,第Ⅰ组有19份材料,其中有8份抗性材料;第Ⅱ组有7份材料,有6份感病材料和1份高感病材料;第Ⅲ组有3份高感病材料;第Ⅳ组有3份高感病材料。抗病材料都集中在第Ⅰ组,其遗传背景较窄。  相似文献   

9.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乌霉”。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在玉米栽培区,对玉米产量危害严重。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在各生育期,在植株的不同部位,都能生出瘤状菌瘿,破坏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2018—2020年连续3 a对36份玉米自交系材料进行了瘤黑粉病菌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高抗玉米瘤黑粉病材料11份,占鉴定总材料的比例为30.6%;中抗材料2份,占鉴定材料的5.6%;抗病材料6份,占鉴定材料的16.7%;感病材料17份,占鉴定材料的47.2%。利用F2群体对11份高抗材料进行瘤黑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自交系Z16HEB-325、Z16HEB-333、Z16HEB-339、Z16HEB-347和Z16HEB-352对玉蜀黍黑粉菌的抗性可能受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我国玉米瘤黑粉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乌霉病”,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瘤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在玉米生长各个时期,在植株的不同部位,均都能生出瘤状菌瘿,破坏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往往造成玉米产量损失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2.
玉米黑粉病又名乌霉和瘤黑粉病,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黑粉病病菌寄主范围主要是田间土壤、地表、病株残体以及土杂粪肥。  相似文献   

13.
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瘤黑粉病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高抗玉米瘤黑粉病材料8份,占鉴定总材料的23.5%;抗材料4份,占鉴定材料的11.8%;中抗材料7份,占鉴定材料的20.6%;感病材料15份,占鉴定材料的44.1%。利用F2群体对8份高抗材料进行瘤黑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自交系Z17HEB-19、Z17HEB-29、Z17HEB-35和Z17HEB-38对玉蜀黍黑粉菌的抗性可能受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我国玉米瘤黑粉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米瘤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一种局部浸染性病害。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在不同生育阶段阳植株不同部位都能长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5.
为引进和利用玉米瘤黑粉病抗性资源,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5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瘤黑粉病抗性鉴定与评价,并利用F2群体对9份高抗材料进行了玉米瘤黑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测验证明了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分离比例及适合性。结果表明,筛选到抗病材料18份,其中:高抗玉米瘤黑粉病材料9份,占鉴定材料的25.7%;抗病材料5份,占鉴定材料的14.3%;中抗材料4份,占鉴定材料的11.4%。筛选到感病材料17份,占鉴定材料的48.6%。自交系Z16HEB-397、Z16HEB-401、Z16HEB-407、Z17HEB-5和Z17HEB-8对玉蜀黍黑粉菌的抗性可能受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SSR标记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高抗粗缩病玉米自交系齐319和高感粗缩病玉米白交系掖478的189个F<,2>群体单株作为标记群体材料,结合BSA法,用88对SSR引物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引物Bnlg125和Bnlg1064在抗、感DNA池呈多态性,其中Bnlg125在抗、感池之间扩增出1条约410 bp的多态性片段(记Bnlg125-410);通过Mapmaker/Exp(Version3.0)软件分析F<,2>单株,结果Bnlg125-410标记与玉米粗缩病抗性位点连锁,遗传距离为5.8 cM.  相似文献   

17.
玉米黑粉病又名"乌霉"和"瘤黑粉病",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 一、黑粉病的症状特点及危害 (一)症状特点 黑粉病从幼苗到成株各个器官都能感病,具有分生能力的地上部幼嫩组织,如气生根、叶片、茎秆、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瘤状物.初为白色或浅紫色,逐渐变成灰色,后期变为黑灰色.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抗性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喷雾法研究抗病品种‘贺油13’、感病品种‘泉花10号’接种疮痂病菌后其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病品种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对照,而感病品种与其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说明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植株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抗感花生品种接菌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对照,但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的峰值出现的要早,表明感病品种对病菌的侵染较敏感,品种的抗病性与对病菌侵染的反应呈负相关。接菌后抗感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降低的幅度相对较小;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接种后抗病品种的CAT和POD活性表现相对较高,由此说明保护酶在花生对疮痂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接种后2个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表明其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量结果研究表明,接菌后抗、感品种均有所减产,但感病品种‘泉花10号’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科学》2017,(1):28-30
本研究以高感品种吉单209为材料,接种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丝黑穗菌,采用玉米茎基部注射、拌菌土、玉米苗期灌根、菌液浸种等4种方法,在模拟田间环境条件下观察玉米植株的发病情况,并对玉米植株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筛选适合玉米黑粉病与玉米丝黑穗病的接种方法。结果显示,玉米茎基部注射是玉米瘤黑粉病最佳接种方法。玉米茎基部注射和菌液浸种是玉米丝黑穗病较好的两种接种方法。本研究为今后快速评价玉米资源对玉米瘤黑粉病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提供可靠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大及耕作制度的改变,致使玉米病害的发生及危害呈加重趋势。现将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一、玉米黑粉病1.症状。玉米黑粉病又称"乌霉"、"瘤黑粉病",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该病原菌在土壤、粪肥、病株或种子上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春季气温回升,病原菌随风雨、昆虫等进行传播。玉米凡是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幼嫩组织均可被侵染发病,如气生根、叶片、茎秆、雄穗、雌穗等,形成大小不同的瘤状物。这些瘤状物初为白色或淡紫色,逐渐变成灰色,后期变为黑灰色。菌瘿成熟后,外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