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双峰县茶园面积历史上一度达4900hm^2,曾是全国100个年产茶5万担以上的基地县之一,红茶生产有过一段鼎盛时期,茶叶在全县农业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该县农业三大优势产业之一,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加快双峰县域经济发展步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推进农业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一项根本举措来抓。茶叶是双峰农业生产的重要项目,开发和发展当地有特色的名优茶,对于振兴双峰农业经济,发展高效、创汇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杂粮作物》2009,29(5):F0002-F0002,F0003,F0004
2006~2008年辽宁农业综合开发先后投入资金61.1亿元,通过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加快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重振我县茶业雄风康作夫(湖南省双峰县茶叶示范场双峰·417700)粮猪茶鱼是双峰县农业的四大产业支柱。全县共有茶园面积8万×667m2,它曾为我县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70、80年代是我县的主要创汇来源。早在1988年,总产量达4397t,总产值2...  相似文献   

4.
国家和省里已将郴州、零陵地区和衡阳市作为改革对外开放弹性试验区。为适应该区改革、开发的需要,加速农业发展,省农科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钱仁、副院长段德牒、院纪委书记何金权带队,由23人组成三个考察组,于1988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分别对郴州、零陵、衡阳三地(市)农业生产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1前言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依赖于农业资源条件,还涉及到农村经济基础、社会发展背景以及产业发展能力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本报告围绕陕北地区马铃薯产业开发,全面、深入地调查了陕北地区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基础条件和开发状况。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 ,由外延开发向内涵挖潜发展 ,由注重总量增长向优质高效为特点的质量效益农业发展。 2 0 0 0年我场实施了让利于民 ,减负增效的农业政策 ,在完善以系统管理抓农业、优惠政策补农业、优质服务推农业、重大科技兴农业、构造市场导农业的重大举措。在着力抓好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斤成本逆控、减负增效的同时 ,重点实施了以高标准规范秧田地为中心的水稻“六化”建设。俗语说“好秧八成粮” ,培育壮秧是高产高效的关键 ,高标准规范秧田地是培育壮秧的基础。因此 ,2 0 0 0年我场在巩固水稻种子产…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的边际效应问题边际效应问题不仅是学者专家理论研究的学术问题,而且在实际的生产中也经常会接触到。边际效应问题在农业经济领域中包括“边际生产”、“边际成本”、“边际利益”、“边际报酬”、“边际产量”等概念。这里最重要的是“边际报酬”。众所周知,在...  相似文献   

8.
智能化大豆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化大豆高产管理专家系统开发与应用”课题,是国家科委“九五”重中之重课题“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中的一个子课题。自1996年始开发,目前已完成了系统开发,正在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是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俗称电脑农业专家,它是一种智能化的农业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载体、传播各类实用的农业知识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而且拥有高层次、多方面的农业专家知识,能模仿人类的推理过程,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各种农业问题咨询服务与决策方…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双峰县自去年入秋以来,动员广大茶农改造低产茶园。全县已改造低产茶园七千多亩。双峰县茶园由于建园标准低,土层浅、土壤瘦,加上管理差等原因,低产茶园还不少。1983年亩产仅83斤。针对这种情况,双峰县人民政府于去年九月底就召开了会议,号召全县各地抓紧改造低产茶园,并下达了2800亩改造低产茶园的计划,每改一亩,经验收合格,由县发给补助款30元。梓门公社新华大队茶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月26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双峰县举办了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早稻现场会议.来自全省14个市(州)农业局的主管副局长、32个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县(市、区)的农业局长、相关种子企业负责人、省超级杂交稻研究协作组部分成员,以及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气象局、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与专家160余人出席了现场会议;娄底市委、市政府以及双峰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全程与会.  相似文献   

11.
回顾和总结了湖南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4年来取得的成绩.针对新世纪农业发展在加入WTO后面临的诸如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我省农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升级,提高农业产化业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市冬季农业开发以来,基本解决了“增产不增收,高产量低效益”的农业困境。97年冬种画率达到75.8%,每1hm^2产值达2.044万元;但在良种引进、病虫防治等栽培技术上还不够完善,要进一步抗 好冬季农业开发应该重点从宏观调控、信息提供和农技推广着手。  相似文献   

13.
(一) 浙江省新昌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耕地较少,山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县委、县府从新昌山区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建立五个10万亩农业商品基地(茶桑、干鲜果、竹笋、用材林、一年生经济作物)、建设四大亿元支柱产业(茶叶、干鲜果、竹笋、畜牧业)的发展山区开发农业新思路,经过几年的实施,已初见成效,特别是通过名茶规模开发,为整个开发农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加快了山区致富的步伐。 新昌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历史上一直以生产珠茶为主,名茶开发起步较晚。近年来,该县抓住市场机遇,致力调整茶类结构,县委、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名茶开发,把它作为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来抓,从而保证了全县名茶生产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县6万余亩生产茶园,80年代,产量一直维持在5000吨左右,产值徘徊在3000万元上下。县农业部门从80年代初开始研制名茶,1990年以来在全县大面积推广,1994年全县名茶产量首次超过500吨,达到650吨,产值达到3700万元,产量和产值都比1990年翻了七番,名茶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2%,首次超过大宗茶。1995年该县又加大了名茶开发力度,采取一系列扶持名茶开发的有效措施,使全县名茶生产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湖南省各地为了把农业的发展引向新的广度和深度,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等多种措施、从上到下形成了一股强大推动力,掀起了大办冬季农业的热潮,使全省冬季农业开发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冬作物覆盖面扩大,粮、油、肥、菜全面发展。1988年全省冬种面积达到3544万亩,比1986年增加500万亩,覆盖率上升到了73%。冬粮面积增加较多,全省冬粮播种660多万亩,比1986年扩大284万亩。油菜生产近几年稳步发展,1988年刷新历史记录,播种面积由1985年的715万亩扩大到978  相似文献   

15.
(一)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开发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增进人体健康,造福子孙后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始于1990年,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家和各省、区、市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相继成立,扎扎实实地完成了一系列法律程序和技术工作,建立了几十个示范基地,批准了几百个产品拥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其中茶叶已有几十种。由于这些产品质量控制更加严格,包装更加精美,受到消费者普遍欢迎。进入市场的绿色食品多数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产品销量明显增加,价格上扬,整个绿色食品事业生机勃勃,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绿色食品事业面临良好的机遇,方兴未艾的新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生产在继续挖掘稻田(主要是稻麦)增产潜力的同时,特别重视旱地农业的开发,狠抓以吨粮地建设为目标的旱地耕作制度改革,提高旱地复种指数,增加综合投入,大力推广早地多熟立体种植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对湖南省双峰县2009年中晚稻产销、价格、成本的调查结果,展望了2010年粮食生产的趋势,提出了加强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达 《中国茶叶》1993,15(3):2-4
为了推动我国名优茶生产发展,1991年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把名优茶开发项目作为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立项,并于同年3月份在福建厦门召开会议组织协作组具体落实。两年来,这个项目进展情况良好,成效十分显著,特别是在丰富市场供应、稳定和发展我国茶叶生产方面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谭保钦 《作物研究》1994,8(4):40-42
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改进初探谭保钦(湖南省双峰县农业局411500)双峰县于1987~1988年曾进行过早稻地膜旱育秧试验,因死苗问题难解决,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1992年引进日本原正市耐旱育秧栽培技术,结合本县的气候、品种、土壤、种植制度、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立体农业又称多熟种植,是地球上一种古老的农耕形式,多分布在非洲、亚洲及南美洲人多地少的不发达国家。由于立体农业增产增收,减缓农村失业和就业不足现象,同时可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而成为上述地区小农经济下自给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尽管如此,农业历经数百年沧桑,对这一耕作形式的研究却很少。文献查询表明,只在近20年对立体农业(或多熟种植)模式类型、在该形式下的作物种间反应、作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多种作物种植的栽培技术等才开始研究。立体农业的理论与实践是人类在农业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辽宁省立体农业的发展基本符合世界立体农业发展走向。即起源古老,发展缓慢,近年开发,成果累累。本文就辽宁省1986~1996年期间立体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