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5年中国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2005年从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到的NDV分离株,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83株,用RT-PCR技术扩增其F基因重要的功能区片段,进一步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为535bp,序列测定结果已经登陆到GenBank,登陆号为DQ439866-DQ439948。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的F基因序列,构建了NDV的遗传进化树,分析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通过遗传进化分析表明83株NDV分离株中有65株属于基因Ⅶ型,9株属于基因Ⅱ型,5株属于基因Ⅰ型,3株属于基因Ⅵ型,1株属于基因Ⅲ型。表明我国目前ND的流行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所引起的新城疫在国内呈流行趋势,同时也存在其它基因型的散发,从而为我国目前新城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引起了4次大流行,每次大流行都是由一种新基因型引起的。尽管新城疫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其基因型众多。论文主要综述了新城疫病毒基因型的划分方法以及国内外不同时期新城疫的流行状况及其特点,分析了国内外流行毒株及流行趋势,目前在国内外三大家禽中主要流行基因Ⅶd亚型毒株,鸽群中主要流行基因Ⅵb亚型毒株,为我国新城疫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此外,弱毒株在新城疫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地区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兽医科技》2001,31(3):10-12
  相似文献   

4.
为跟踪调查广西活禽市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流行分布和分子演化特征,2018年在广西不同城市10个活禽市场随机采集鸡、鸭、鹅和鸽子泄殖腔和咽喉拭子样品2820份,通过病毒分离与F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显示:从4种宿主中共分离得到54份NDV,包含CLASSⅠ基因1b亚型、CLASSⅡ基因Ⅰ型和CLASSⅡ基因Ⅻ型三种基因型,且发现同一宿主存在不同基因型混合感染的情况。CLASSⅠ基因1b亚型NDV占比最大(50/54,92.5%)。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广西分离株与同基因型参考株处于不同的小分支,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4株NDV分离株(HeB—4—99,Hed—5—99、HeB—6—02和HLJ—10—02)F基因539bp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酶切分析、质粒PCR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成功获得了4株NDV分离株F基因部分片段的重组质粒。同源性分析显示,4株分离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具有95.9%~100%的同源性,与LaSot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09/6~81.8%,与F48E9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85.8%~89.3%。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4个毒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RRQKRF^117,具有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特点,与ICPI和MDT测定结果相吻合。73株NDV毒株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HeB—4—99、HeB—5—99、HeB—6—02和HLJ—10—02均归属于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6.
ClassⅠ新城疫病毒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病毒是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新城疫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根据亲源关系可以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大类。ClassⅠ新城疫病毒于2006年被证实存在,当前可被细分为9个基因型(1~9)。ClassⅠ所有自然分离株均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有经人工传代返强的报道,由于其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对养禽业有巨大的潜在威胁。为了更好的了解ClassⅠ新城疫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ClassⅠ新城疫病毒提供参考,现将其基因组结构、分子流行病学及检测方法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城疫是危害我国家禽业的重要疫病,有关新城疫病毒的变异问题成为众多禽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新城疫病毒分子变异研究的新进展,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积累,对影响该病毒分子变异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禽类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法定必报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本文从新城疫病毒的形态及分子结构、致病力的分子基础、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基因工程疫苗等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对河北省保定地区两个NDV分离株用RT-PCR技术扩增其HN基因片断,产物经转化、克隆和测序,参照国内外已发表新城疫代表株绘制NDV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分析其遗传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分离株HN基因在遗传上同源性高达99.7%,两个分离株HN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报道的相关序列同源性为82.8%~93.2%,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0%~96.0%,由系统发育树可见,与现今流行于国内的Ⅶ型病毒株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1997-2005年中国水禽新城疫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7—2005年从国内分离到的10株水禽源新城疫病毒(NDV)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研究。致病指数MDT和ICPI测定结果表明10株分离株均属于强毒株。采用RT-PCR扩增了各分离株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段(535bp)并进行了序列分析。10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均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强毒特征,与致病指数测定结果一致。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的F基因序列,构建NDV的遗传进化树,分析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10株NDV分离株中有8株属于基因Ⅶd型,1株属于基因Ⅶc型,1株属于基因Ⅸ型。表明基因Ⅶ型NDV是造成中国水禽近年来发生新城疫的主要原因,与同期中国鸡群发生新城疫感染的流行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11.
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新城疫病毒(NDV)TL1株M基因,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通过酶切、PCR和测序验证克隆正确。测序拼接得出M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232 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下载的15株参考毒株M基因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5.2%~98.1%,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5.8%~98.9%。NDV TL1产生M蛋白分子中有7对碱性氨基酸,5个保守的Cys残基,与鹅源新城疫SF02株、ZJ1株具有类似的特征。这些结果为揭示NDV TL1株的分子生物学背景,阐明NDV种间传播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部分地区N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0,他引:46  
本研究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编码区1-374位核苷酸序列计算其遗传距离并给出了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将68株NDV分为9个基因型(30株为国内分离株),其中Ⅰ-Ⅵ是早已存在的老基因型,Ⅶ、Ⅷ、Ⅸ为新发现的基因型,特别是Ⅸ为我国特有的基因型(F48EO、M3、HLJ-3、HeB-1P和NM-5)。1997-1999年我国云南、广西、甘肃、陕西、新疆等地分离的YN-1P、GX-3、H1、H2、P1、GX-1、GX-2、GS-3、SHX-2、SHX-3、SHX-6、SHX-7、XJ-2和1991年分离的HuB-1均属于Ⅶ基因型,该基因型的病毒是90年以来引起新城疫发生的主要病原。根据遗传距离和分离年代可将此基因型进一步划分为5个基因亚型,分别是Ⅶa、Ⅶb、Ⅶc、Ⅶd和Ⅶe。此外HuN-1/98、HLJ-4/95和HeH-1P属一个老的基因Ⅵ,1979-1985年分离自青海的QH-1、QH-2、QH-4属于一个新的基因型-Ⅷ型。可见在我国新城疫的流行是极其复杂的,既有老基因型的危害(Ⅰ-Ⅵ),又有新基因型(Ⅶ)的流行,更有我国独特Ⅷ和Ⅸ基因潜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RT-PCR技术对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9-014分离株完整的融合蛋白(F)基因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进行了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F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F基因全长为1 792 bp,可编码553个氨基酸,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112E-R-Q-E-R-L117,具有典型的新城疫弱毒株特征。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F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95.2%,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70.6%~72.4%。HN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N基因全长2 001 bp,可编码616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HN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2.7%~94.7%之间,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同源性较低,为70.7%~71.5%。根据完整的F基因和HN基因构建的遗传进化树均表明:本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Ⅰ类新城疫病毒基因3型,因此Ⅰ类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和HN基因具有相似的进化速率。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4次大流行,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贸易影响。虽然新城疫病毒仅有1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生物学特性和毒力相差很大。近来,病毒宿主谱扩大,开始感染水禽,造成鹅的大规模发病。经典的新城疫病毒基因组长度为15 186个核苷酸(nt),如La Sota和V4毒株等,而我室报道的鹅源毒株ZJ1全长为15 192 nt。我们对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新城疫病毒是在基因组水平上整体演化的。  相似文献   

15.
Seventy-nine velogenic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infected chicken flocks during the outbreaks of Newcastle disease (ND) in various regions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in 2006. The F gene fragment (535 bp, from nt 47 to 581 of the F gene) which codes the main functional region of the F protein was obtained by RT-PCR and sequenced. All sequence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have been submitted to GenBank. All the isolates have the motif 112R-R-Q/R-K/R-R-F117 at the cleavage site of the fusion protein, which is typical of velogenic NDV isolates. For genotyping, a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nucleotides 47–435 of the F gene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79 isolat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enotypes, namely VIId and III. Most of the isolates proved to be of genotype VIId; only two isolates were of genotype III. Genotype VIId NDV has been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 responsible for most Newcastle disease outbreaks in China. The proportion of isolates of genotype VIId NDV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according to studies on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NDV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06.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