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文蛤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和要求 1.1 基本设施 文蛤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主要分3个系统,即水电气系统、饵料系统和幼虫幼苗培育系统。  相似文献   

2.
青蛤又称黑蛤、牛眼蛤等,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在江苏南部沿海,产量仅次于文蛤和四角蛤蜊,是重要经济贝类。为了配合青蛤的土池育苗,我们在室内进行了不同饵料对青蛤幼虫生长发育及成活率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文蛤增养殖技术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讲文蛤人工育苗1文蛤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和要求1.1基本设施文蛤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主要分为三个系统,即水电气系统、饵料系统和幼虫、幼苗培育系统。1.1.1供水系统由水泵、水道、沉淀地、砂沙地、贮水(预热)池、紫外线消毒器、活性炭过滤器等组成。供电系统包括配、发电间、配电装置、预热装置等,预热装置小型青苗厂采用电热棒、通用加热器,大中型的青苗厂采用锅炉加温。供气系统由气泵、气管、气塞组成,供气设备常用空压机、气泵或罗茨鼓风机。1.1.2饵料系统由保种重、一级和H级扩种室、海水消毒设备及饵料培养地等组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对皱肋文蛤清滤率的影响,旨在为该贝养殖容量、摄食行为和能量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及为该贝在我国南方海域的健康养殖和推广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皱肋文蛤清滤率随温度(13~33℃)、盐度(13~33)、pH(7~9)和饵料密度(2.5×104~10×104cell/ml)的变化而呈现峰值变化,各种环境因子对3种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当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分别为28℃、23、8和10×104cell/ml时,大、中、小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6、1.78和2.42 L/g.h,0.35、0.65和1.05 L/g.h,1.26、1.67和2.02 L/g.h,1.29、2.07和2.29 L/g.h,表明温度为28℃、盐度为23、pH为8、饵料密度为10×104cell/ml是皱肋文蛤最适宜的摄食环境条件。大、中、小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对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敏感性均表现为大规格<中规格<小规格,揭示皱肋文蛤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中、小规格个体摄食活动频繁,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5.
几种饵料对文蛤稚贝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笑月  赵阳 《水产科学》1998,17(2):11-13
本文采用5种饵料文蛤稚贝进行单独和混合投喂,试验其对稚贝生长与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就饵料品种而言扁藻和湛江叉鞭金藻明显表现出对文蛤稚贝的良好饲育效果,就投喂方式而言,几种饵料混合投喂效果优于单独投喂。  相似文献   

6.
不同养殖密度对文蛤生长与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种不同池塘养殖容量条件下的文蛤在生长期的生长情况与相应的水质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了解不同养殖容量文蛤生长期间水质的变化情况对文蛤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换水次数和换水量对保持水质的高溶解氧,补充小型饵料生物,控制池水浮游生物浓度和排出一部分代谢产物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并确定了池塘养殖贝类保持快速生长的养殖容量范围。  相似文献   

7.
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蛤亲贝室内人工暂养促熟后,采用自然排放法、阴干升温刺激法和氨海水浸泡法诱导产卵,以等鞭金藻和扁藻为饵料培育幼虫,以细砂和棕帘为附着基立体采苗,采取室内水池流水培育、定期淘砂筛苗法,经156天在6m^2水池中育出壳长3.4 ̄5.8mm的文蛤苗种85.2万粒,单位面积出苗量达到14.2万粒/m^2。  相似文献   

8.
几项生态因子与文蛤幼苗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饵料、底质、阴干时间对文蛤幼苗生长存活的影响。新鲜的单细胞藻类能满足文蛤幼苗生长变态的需要;含砂率大于75%的底质适宜文蛤幼苗存活;文蛤幼苗阴干时间在夏季不宜超过4h。  相似文献   

9.
隋炜金  王鸿霞  刘保忠 《水产学报》2023,47(6):069413-069413
为研究文蛤育苗过程中幼虫病害及其主要致病菌,实验通过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病原菌分离纯化、人工感染和药敏实验等方法对育苗场发病的浮游期文蛤壳顶幼虫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的文蛤壳顶幼虫细菌群落多样性低,地中海弧菌占比高达75%以上,推断其可能为引发此次幼虫发病的主要致病菌。从发病幼虫的匀浆组织中分离获得该优势菌株,测序及系统发育鉴定为地中海弧菌。人工感染实验确定了其致病性,菌株US2-01在1.0×106 CFU/mL的菌液浓度下浸泡感染文蛤浮游幼虫,96 h累计死亡率为84%。药敏实验表明,地中海弧菌菌株US2-01在12种抗生素的测试中对常用的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等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中度敏感,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其余7种抗生素呈现高度敏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地中海弧菌为文蛤浮游期幼虫致病的一种潜在病原,研究结果可为文蛤幼虫疾病研究及贝类苗种培育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隋炜金  王鸿霞  刘保忠 《水产学报》2023,79(6):069413-1-069413-9
为研究文蛤育苗过程中幼虫病害及其主要致病菌,实验通过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病原菌分离纯化、人工感染和药敏实验等方法对育苗场发病的浮游期文蛤壳顶幼虫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的文蛤壳顶幼虫细菌群落多样性低,地中海弧菌占比高达75%以上,推断其可能为引发此次幼虫发病的主要致病菌。从发病幼虫的匀浆组织中分离获得该优势菌株,测序及系统发育鉴定为地中海弧菌。人工感染实验确定了其致病性,菌株US2-01在1.0 × 106 CFU/mL 的菌液浓度下浸泡感染文蛤浮游幼虫,96 h累计死亡率为84%。药敏实验表明,地中海弧菌菌株US2-01在12种抗生素的测试中对常用的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等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中度敏感,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其余7种抗生素呈现高度敏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地中海弧菌为文蛤浮游期幼虫致病的一种潜在病原,研究结果可为文蛤幼虫疾病研究及贝类苗种培育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虾与文蛤混养及其有关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虾池内混养文蛤以及影响混养有关因子所进行试验和分析表明:文蛤和对虾混养效果较好;混养池以平台型和宽饵料台型的结构及合砂量在75%以上的底质,比较适宜文蛤与对虾的混养。  相似文献   

12.
文蛤人工育苗过程中,D型幼虫经过3~4天的培养,就开始从浮游幼虫到匍匐幼虫的变态附着过程。这是的变态成活率往往决定整个育苗的成功与否。滩涂贝类人工育苗多采用在育苗池底铺砂作为幼虫附着变态的附着基。这种育苗方式只有一层可供幼虫附着的基质(砂、泥例颗粒),水体的利用率低,而且由于水交换不足,幼虫变态后生长慢、成活率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的需要。因此我们对文蛤人工育苗选用不同的附着基所产生的效果做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几年来,全国已有五个省先后进行过文蛤(Meretrix meretrix)人工育苗方面的试验,伹至今均未进入生产性试验,原因之一是育苗技术尚未过关。育苗技术应是掌握对于幼虫和幼苗生态习性为基础,而文蛤幼苗生态习性方面的专题报道至今尚未见到。我们曾进行过文蛤幼虫阶段生态习性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4.
文蛤强化促熟培育技术与人工催产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文蛤人工育苗所用的亲贝主要来源于自然海区,亲贝性腺发育不齐,难以获得大量的成熟卵。为此,我们在进行文蛤人工育苗试验中采用工人强化促熟培育技术,并筛选出合适的人工诱导方法,取得了大量成熟的受精卵,使文蛤的生产性人工育苗获得了成功。现将试验的方法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文蛤的室内强化促熟培养试验所用亲贝取自江苏如东海区所产的三龄文蛤,新鲜无损,活力强O4月中旬放置室内水泥池中进行人工强化培育。培育期间的平均水温为26.4℃20-28.0D,比重1.020,每天彻底换水一次,并冲洗底质。换水后投喂饵料,饵料生…  相似文献   

15.
葡萄牙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包括亲贝促熟、饵料培养、幼虫和稚贝培育等过程。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卵径约60μm,在水温25.3℃、盐度26.5及p H8.2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6h左右发育为D形幼虫;幼虫经14~21 d培育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培育过程投喂饵料为金藻、小球藻、角毛藻和骨条藻,稚贝加投扁藻;采用聚丙烯塑料片作为幼虫变态附着的附苗器。同时筛选出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孵化及幼虫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并进行了不同饵料投喂效果及不同附苗器的附苗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6.
常规文蛤育苗要重视二次催产,采用无底质、泥底质、沙底质进行文蛤幼虫附苗和初期稚贝培育均是可行的,文蛤后期稚贝要逐步转到以沙为主的底质培育较好。  相似文献   

17.
林国文 《福建水产》2021,(1):98-102
为促进皱肋文蛤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批量优质苗种,研究开展了皱肋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育苗全程投喂人工培育的单胞藻.结果表明:分六批次催产皱肋文蛤亲贝580 kg,共获受精卵40.336×108粒,孵出D形幼虫总量为28.437×108只,受精卵孵化率为70.5%;浮游幼虫培育7 d后开始变态附着,获初附稚贝15....  相似文献   

18.
饵料藻类对贝类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藻类是贝类育苗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贝类育苗的饵料藻类有多种,不同的藻类对贝类幼虫的食用效果不一样,单独投喂藻类和混合投喂也会产生不同的生长状态。饵料藻类从多方面影响着贝类幼虫的生长、成活、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CDK1)在选育群体红文蛤和自然群体黄文蛤()的cDNA序列,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623 bp,其中包括353 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TR),370 bp的3''UTR,90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299个氨基酸。预测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包含STKc-CDK1-euk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特征序列DLKPQN和G/V-T/S-X-X-Y/F-X-A-P-E、与cyclin B结合相关的保守序列PSTAIRE,以及与ATP相结合的保守序列GXGXXG和K33。组织表达结果显示,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性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外套膜。不同条件(光照、饵料)培育实验中,光照强度分别为2.16~778 Lux和1.48~70.6 Lux,饵料密度分别为20×104 ind/mL和5×104 ind/mL,结果显示,红文蛤苗种表现出比黄文蛤苗种更快的生长速度;各养殖条件下<0.05)。由此推测,基因在文蛤苗种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且选育后的红文蛤较黄文蛤拥有更好的生长性能。本实验将为进一步研究文蛤生长发育相关机制提供参考,也为文蛤新品种选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文蛤为实验材料,采用50mg/L秋水仙索和400μM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处理、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排放和抑制第一次卵裂的方法,进行四倍体诱导研究。根据不同处理时间,D形幼虫的孵化率分别为38.6%和34.58%。经胚胎和幼虫发育观察发现,在诱导组中异常原肠胚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受精后48h,诱导组的滞育担轮幼虫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受精后48h取担轮幼虫制作染色体片,诱导组中四倍体幼虫的比例为7.56%-36.2%和9.2%-28-3%,最高诱导率达至Ⅱ了36.2%。同时每个处理组都发现了不同的非整倍体存在。本研究表明,该项技术能有效地诱发文蛤四倍体幼虫,但面临四倍体幼虫存活率低的问题,今后应设法提高四倍体胚胎和幼虫的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