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张庆 《南方农机》2023,(7):104-107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有效防止返贫,必须健全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是推进西藏地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西藏地区在推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做好预防返贫工作;着力改变偏远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夯实发展基础;持续推进产业振兴,不断巩固脱贫成果;解决好“志”与“愚”的问题,推进精神脱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做好边缘户保障工作;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切实做好以上几点,才能有效化解返贫风险,有效遏制返贫,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实施。大学生回乡创业行为能够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并实现乡邻生活富裕。同时,高素质的“新农人”能够有效带动文明乡风建设、乡村治理科学化,从而实现人才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目标。文章整理了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经官方媒体报道的回乡成功创业并带动乡邻共同致富的大学生案例37例,通过对创业大学生背景、创业项目、创业理由等因素的调查分析,梳理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回乡大学生创业的共同特征,为发现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提供参考。并提出营造回乡创业振兴乡村的积极舆论氛围、培育大学生乡土情结、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个举措,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振兴与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宁南贫困山区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项目化、村级组织行政化、村民内生性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乡村的有效治理。本文通过对杨寨村的产业扶贫与治理进行分析,提出了党支部带动产业、发展乡镇工业、能人带领等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关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已脱贫地区可能会发生返贫现象、城乡统筹融合程度不高、农村人才振兴发展面临困境等问题,需要构建防止农民返贫保障体系、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互馈机制,积极开展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的全面振兴,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闫晓茹  樊慧玲 《南方农机》2023,(2):100-102+122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脱贫攻坚战胜利之后持续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纲领,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极大地改变了乡村的发展道路。基于此,为了促进乡村数字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课题组梳理了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并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做强人才链、精准防返贫、文化资源数字化等方面提出了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旅游扶贫逐渐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及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典型民族贫困地区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为例,在分析册亨县贫困现状、致贫原因以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基础上,提出该县乡村旅游扶贫路径,即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实现社会贫困问题治理需要创新理念、思路和方法,发挥全域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战略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贫困地区文化、农业、治理等方面的振兴,以期实现册亨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衔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稳产量、调结构、保耕地,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苗宁平 《南方农机》2023,(16):95-98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落实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次研究分析了数字时代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理论,以价值为依托,阐述了数字时代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限制因素,提出了数字时代助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措施。结果表明,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需要将乡村治理需求理论、人才基础、治理观念改革、信息建设以及法治建设进行统筹发展,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职业院校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基于此,课题组开展了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行为机理研究,系统阐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历史溯源与演进规律,并详细分析了职业院校同乡村振兴的融合共生逻辑。研究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是兴办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终点。通过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人为本、发挥职业院校“党建+”优势、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宣传引导机制和跨地区合作机制等,有助于拓展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制度空间和权力配置。  相似文献   

10.
李晓夏 《南方农机》2022,(18):97-99+10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评价乡村振兴水平,需要通盘衡量,构建精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在充分借鉴文献、专家调研的基础上,逐级分解出产业振兴、经济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治理能力振兴5个一级指标以及20个二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量化确定指标重要程度,求解各指标权重大小。仿真结果表明,权重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生态层面、经济层面、产业层面、治理能力层面和文化层面,该研究可为乡村振兴发展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全面决胜脱贫攻坚之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遏制返贫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民生主题之一,它将会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对脱贫攻坚战略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方法论基础。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决战脱贫攻坚的战略实践中应解决好扶贫对象的“所需”与扶贫主体的“所能”之间不能实现精准契合的问题,在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智力与技术支持、校企合作引导地方产业发展等为突破口,建构职业教育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现代农业实现的关键,培养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基于此,课题组分析了乡村治理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意义,研究了我国涉农高职院校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存在人才供需不契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无法适应乡村发展需要、学生服务乡村意识淡薄、师生服务乡村生产实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并从做好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重构课程体系、增强农类办学活力、构建乡村振兴长效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助推高校改革与发展,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文章就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治理思想、人才流失、文化建设、法治建设、基础设施、基层组织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冠玉  王寿峰  罗洎 《南方农机》2023,(12):105-108
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村社会的重大转型,中国乡村已俨然成为一个现代因素与传统惯性并存的社会。乡村治理既受到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规则等正式制度的强制要求,又受到宗族观念、人情伦理、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引导和利用好民间治理资源,是事关乡村治理成效的重要工作。课题组以自贡市建设镇为研究对象,总结该镇“院落自治”模式的实践经验和启示,探索乡村治理的路径如下: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法治思维;引导和利用好民间资源,延续“乡土基因”实现乡村善治;借鉴和吸收优秀治理经验,提升乡村整体治理效能。实践证明,正式制度并不能完全消弭非正式制度的运行空间,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优化路径,解决治理中的问题,从而切实发挥多元化力量的功能,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阮冠宁  黄滨  温泽俊 《南方农机》2022,(10):128-130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国之本,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研究小组以河源市东源县漳溪乡日光村为例,深入剖析乡村蓬勃发展和开发设计乡村产业的互动性机制与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开发农村产业的最佳实现路径与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两大重要战略举措,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构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同发展的科学路径,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原则和范围内容存在耦合性,自身特点和实现目标存在差异性,需要从做好乡村的产业衔接、利益衔接和治理链接三个方面,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增产增收与生态宜居。  相似文献   

17.
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号更加鲜明,苏南地区乡村生态振兴亟须被推进。课题组从国内外乡村振兴现状与对比分析切入,阐述了生态振兴的意义,分析了苏南地区乡村生态振兴中存在的产业与生态发展不协调、农民参与生态治理较少、生态振兴的文化意识淡薄等现实困境,并探究了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如促进生态振兴与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农民参与生态振兴的积极性、推进生态振兴与数字化结合发展、重视乡村文化意识传承工作,为有效改善苏南乡村生态环境、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发展指明方向。苏南地区应树立大局观、长远观,团结起来,充分发挥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文化意识或机制作用,共同努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以维护和打造苏南地区乡村良好宜人的生态环境为本,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协调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也首次被写入党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这20个字是新时代"五位一体"战略在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具体部署。"五位一体"推进乡村振兴,首当其冲是要解决好"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新庞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探索出独具特色、行而有效的乡村振兴道路。文章系统分析、归纳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可为山东省内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广大农村提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明确了方向指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村民自治塑造了一种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不发展好农村的民主自治,就难以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但是,在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却面临着自治主体缺位、自治单元设置过大、财力支撑欠缺以及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等困境。只有不断加强乡村自治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设置自治单元、夯实村民自治财力基础并完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及制度保障等,才能真正实现自治有效,促进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