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民宿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以十堰市为例,厘清城乡融合与民宿发展的逻辑关系,针对城市发展、乡村发展、民宿发展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从清晰定位打造现代化人文城市、部门联动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筑巢引凤筑牢人性化营商环境、以人为本捕捉多样化消费需求、时刻“备战”培育爆炸性消费热点等方面,提出城乡融合促进民宿发展的实现路径,为类似城镇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民宿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线下发达的快递体系,将城市和农村连通起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扬地域特色。四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发展农业需要依靠地域特色,实现广布全国的市场推广,从而提升农产品经营的经济效益。推动四川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推动,创造和开发营商环境,同时也需要农民解放思想,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作为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而被逐渐推广的新兴经济模式,电子商务依靠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而不断拓展,成为当前阶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四川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地域特色在四川农村电子商务的新表现,提出了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优化对策,以期为四川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东北农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的支撑,营商环境就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力,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就要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发展潜力,推动东北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动沟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洛阳市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2009—2020年沟域经济文献,选取洛阳市孟津、偃师沟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的相关指标,建立VAR模型,实证探究沟域经济对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沟域经济发展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存在差异,孟津沟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改善功能显著促进了县域发展;偃师沟域经济发展则从生态和经济2个方面促进县域发展,传导机制是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劳动生产效率提高、退耕还林、村民收入提高。因此,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发挥生态、人力资本等要素禀赋优势,促进生态和经济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跨境电商作为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业态,其发展应立足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并进行本土化创新。为提升河南省开封市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效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调研和文献分析,梳理总结开封市跨境电商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探究跨境电商对开封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跨境电商平台高质量发展、提升跨境电商企业竞争新优势、建设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队伍4个方面提出推动当地跨境电商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欧盟及其成员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分享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规模和从业人数都快速增长,在出行分享和住宅分享等领域成长起一批优秀企业并培养了众多用户。为支持和规范分享经济的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展开调查研究,明确了分享经济的合法地位及各参与方的责权关系。这些举措取得了积极效果。我国应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推动分享经济发展的经验,对分享经济的法律地位及平台、劳动者、消费者三者之间关系作出规定,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并严格执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分享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凭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和自然资源、教育资源及能源优势,吸引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在吉林的聚集,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营商软环境建设上,法治化、规范化的水平仍不高,成为制约吉林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营造高水准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才能有效实现各类要素资源的聚集和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和平稳发展提供持续强劲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51-152
营商环境的优劣,事关县域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县域城市营商环境进行系统的评价,有助于确切了解该县域的营商环境发展现状,从而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但我国对营商环境的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在构建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方面还处于初步探索期。本文以高密市为例,结合当地实际,认为当前高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其营商环境是比较合适的。期望该结论能为高密市的营商环境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营商环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邢台作为一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不仅要在基础设施上与京津对接,更要在企业经营环境、商事制度等营商环境上与京津接轨,以吸引更多的京津企业来邢台投资创业。本文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营商环境优化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6):166-167
将农民转为产业工人,是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阶段。但由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内、外部条件的不同,其劳动力的转移路径和效率也不尽相同。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促进劳动力转移不能照搬经济发达地区模式,须立足自身客观实际,研究欠发达经济中劳动力定价,从而加快劳动力转移进程,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双碳”背景下,控制碳排放量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精确测量经济发展中,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将灰色回归组合模型应用于碳排放量的预测,选取了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关系,通过对2005—2021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进行建模,建立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回归预测模型,对2023—2025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实证结果表明:未来三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仍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增速在4%~10%左右,持续的高碳排放量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关联分析和预测模型结果,提出通过加快产业转型、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等方式减少碳排放量,促进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多中心发展可以缓解核心城市过于集聚、中小城市发育不足的问题,通过培育城市群多中心,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发展,分担核心城市的部分功能.基于尼克·格林多中心研究方法,选取运输快捷、花费时间少、乘客选择意愿高的高速动车(G)、动车组(D)、城际高速(C)、直达特快(Z)、空调特快(T)等快速通勤列车,以成渝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铁路日均往来车次作为基础数据,计算分析成渝城市群功能多中心度,并与欧洲8城市区域、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成渝城市群中成都市和重庆市主城区仍然是发展重心,在双核外,德阳、遂宁、万州、涪陵、长寿等城市具有成为新的区域多中心的潜力;(2)四川省南部自贡、泸州和重庆市东部忠县、黔江等12个地级市、市辖区仍然没有铁路客运的往来,使得城市群难以发挥完全的功能多中心效应;(3)成渝城市群功能多中心度偏低,属于功能多中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水平不如已经发展到典型功能多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相似文献   

13.
陈颖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69-70,73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长三角地区进入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区域内2省1市如何协调彼此间利益冲突和竞争,整合各自资源以谋求共同发展成为了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继而分析了当前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困境及成因,最后提出了构建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投资主体之间均存在程度不等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应强化承接以长三角为重点的国内外高端服务业,形成“一核(以合肥为核心),双轴(沿铁路干线、长江岸线的现代物流轴),多个综合商务功能集聚区和开放的皖江城市旅游带”“点—线—面”式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5.
皖北虽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但仍存在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人均GDP偏低、产业结构不优、民众收入低、县域经济薄弱和缺乏中心城市等。市场化改革滞后、发展方式粗放、产学研合作少、开放度不高等因素制约了皖北的高质量发展。沪、苏、浙高质量发展的经验集中体现为注重改革创新、产城融合、县域经济和开放发展等。对标长三角中心区,皖北应从探索"创新飞地"新模式、坚定绿色发展、培育协调发展的文化基础、形成改革与开放良性互动和加大共享发展的政策力度等方面提升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关系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效应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区域内生态扩散与接收区域范围,采用双变量空间分析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地级市的自身用地结构及其周边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提取出异常区域并进行叠加分析,划分土地利用生态效应的扩散或接收中心。研究结果表明,各地级市不同的用地结构对于周边城市经济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城镇化用地、农业用地具有带动周边经济的作用,生态用地具有滞缓周边经济的作用;城镇化区划分比例高且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是主要的生态需求区域;生态用地划分比例较高且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是主要的生态扩散区域。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交互耦合关系,评价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加权TOPSIS模型分别评价2007-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子系统综合评分,在此基础上,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耦合协调度及演变。结果发现:2007-2016年五大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分均呈上升趋势,城市群间差别较小;二者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向基本协调转变,整体达到基本协调水平,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可见,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深化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可以促进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良好协调发展,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计算和分析2009年珠三角城市群生态足迹。[方法]以珠三角9个市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2009年珠三角市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进行计算,定量分析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珠三角城市群除了建筑用地和林地稍显生态盈余外,其他4种土地类型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特别是可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存在明显的生态赤字。[结论]珠三角生物资源消费水平和能源消费水平较高,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生态赤字,以使得发展方式向更加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9.
分析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投资环境的变化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思路和对策: (1)积极利用区位优势,提升福建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 (2)确立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功能; (3)增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 (4)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科研能力; (5)转换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及透明度.  相似文献   

20.
杜华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9-11573
以2008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及其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得出该地区16个城市在7项指标上的因子得分及城市排名;再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将长三角地区分为3个层次,分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及其结构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优化农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