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向荣 《农家顾问》2011,(10):18-19
老一届大学生村官即将期满.新一届大学生村官就要到任.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和管理.促进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意义尤显重要。结合近年来对大学生村官管理的经历和思考.个人认为.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关键在于“以心换心”。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一度大学生“村官”招考时节。据媒体报道,中组部、中宣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了文件,为大学生报考村官出台了很多倾斜政策,今年的“村官”招考也因此格外引人注目。据相关统计,到2008年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数已达13万人。但大学生村官网在对2009年到期的北京大学生“村官”去向进行的调查显示,抽样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择考公务员的占46%,续签、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占12.87%。政府推荐工作的占16.7%。自谋职业占到10.51%。考研占到4.18%。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11,(3):17-17
从2008~2010年,甘肃省选聘了231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担任村官。为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知识优势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甘肃省从财政资金和党费中筹资帮助大学生村官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3年来,甘肃省级共投入资金450万元资助了150名大学生村官创业。  相似文献   

4.
佚名 《农家顾问》2011,(4):18-18
近年来.大学生村官在各地渐成雨后春笋之势。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奉献青春.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但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作风不实、融入不够.出现“下不去”问题;有的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出现“用不上”问题:有的工作不注重方法、锻炼不够扎实,出现“长不快”问题。对此.笔者建议大学生村官要学会“眼观四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大学生村官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大学生村官自身以及政策执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政策实施和原定的政策目标存在一定偏差,影响和动摇了部分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决心,影响了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严肃性。因此,需要及时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规范对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主体的管理,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优化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的环境,从而确保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2010年,各地出政策,期满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等招考不再加分。那时公务员考试如火如荼,相近两名的分数相差在0.1分,之前为大学生村官加的5分显得尤其抢眼。加分政策取消,大学生村宫唏嘘不已,有人甚至在大学生村官论坛上质问为什么这样对待他们。不过,各地也不是单纯把大学生村官人才融入社会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中,接着又纷纷出政策:拿出一定比例的公务员、事业编制工作岗位,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嵌入性制度视角,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性选择。然而,身份困境却成为了制约大学生村官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实现大学生村官政策可持续发展,需要正确引导,科学把握大学生村官身份预期;搭建平台,提前实现大学生村官身份进入;准确定位,事先规避大学生村官身份困境;科学管理,规范完善大学生村官身份考核;落实政策,健全退出大学生村官身份机制。  相似文献   

8.
赵永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81-10083
在阐述政府和学者对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剖析了大学生村官职业角色失调引发的问题,指出由于大学生村官职业角色的模糊,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开展农村工作时存在职业角色障碍,使大学生村官很难适应所从事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岗位。为此,提出应着眼于基层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职业定位研究,赋予大学生村官职业感。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毕业生.2008年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参加了山东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被选聘派往沂蒙老区任职村官。工作一年多来.我总结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几个难点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担任村官,支援国家"三农"建设。由于目前的村官培养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上出现了培训、任职和出路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预期的目标。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三度螺旋"培养模式,是促进大学生村官多元化发展、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的必然选择;建立大学生村官"三度螺旋"培养体系也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担任村官,支援国家"三农"建设。由于目前的村官培养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上出现了培训、任职和出路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预期的目标。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三度螺旋"培养模式,是促进大学生村官多元化发展、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的必然选择;建立大学生村官"三度螺旋"培养体系也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陈明 《农家致富》2014,(7):21-21
2013年4月偶然的机会.小潘通过学校群发的手机短信获知江苏省宿迁市大学生村官选聘宣讲组来到淮阴师范学院进行村官选聘的宣传.抱着好奇的心理和同学一起参加了这次宣讲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怀着年轻人的火热创业激情.他决定放弃外地心仪稳定的工作.报名参加村官招聘考试.回到家乡王集养猪创业。  相似文献   

13.
<正>截至2012年9月,我国在岗大学生村官数量达21.2万人。据《2012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到2015年,我国大学生村官数量将达40万人,覆盖2/3的行政村;到2020年,我国大学生村官数量将达60万人,进而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随着我国大学生村官数量的不断增多,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成为横亘在大学生村官面前的"三座大山"。大学生村官本土化由此进入了人们视野,从大学生村官融入当地着手,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由探索大学生村官本土化的培养使用机制逐步构建大学生村官驻村任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宋远军  刘文慧  颜勇  欧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85-17288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解决现行中国城乡发展困难的有益政策,但是大学生村官合法地位的缺失使得这项制度的推行遭遇根本性困难。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可给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即通过职业化的途径将大学生村官定位成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内部的专门管理者——职业村官。在这种思路指导下,介绍了公务法人制度在破解大学生村官法律地位困境的作用,并提出了破解大学生村官法律地位困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央立足长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工作正显现出积极效应。但由于大学生村官角色身份的特殊性,并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强烈的角色偏差和角色冲突,以至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期发展。以能本理论为视角,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政策目标,在对大学生村官角色进入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并就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角色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家顾问》2010,(1):17-17
为了提高村级工会干部素质,促进村级工会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履行“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职责,同时也为了让大学生村官这一特殊群体能够在基层“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2009年10月,四川内江市东兴区同福乡率先创立全国首个大学生村官工会.为大学生村官搭建起了成长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大学生村官队伍更健康的发展,对10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调查,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任职村的重视程度、培训次数、政策的落实程度等因素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基于此结果提出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完善大学生村官培训机制、评价机制、退出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晓丹    陈树玉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28-129,132
在河北省高校选取200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选择"村官"这一职业的直接原因、大学生对于能否胜任村官一职的自身认识和大学生对于担当村官的个人信心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对增强大学生"村官"胜任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学生选择"村官"这一职业,吸引他们的重要是"国家的优厚待遇",而对于自己能否胜任"村官"这一职业大多存在信心不足的情况。对于目前逐渐变热的"大学生村官"职业,广大有意愿的大学生仍需进行充分的理性思考,只有直面大学生选择"村官"的问题和困难,才能更好、更快地胜任村官这一职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来自云南省16个州市的204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分析表明,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村官”队伍较为稳定.同时针对存在问题以及大学生“村官”提出的相关意见,建议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政府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为大学生“村官”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氛围,以实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大学生村官更紧密的联系在—起,湖南省新田县大学生村官陶宝村党支部副书记路犁利用微信软件搭建了“3W平台”即微信手机报、新田大学生村官会议微信平台、潇湘大学生村官微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