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冠层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夏玉米群体冠层辐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郑单958玉米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升高,两品种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均在82 500株/hm2处理时最高。透光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冠层顶部透光率显著高于冠层底部。吐丝期两品种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表现为75 000株/hm2、82 500株/hm2处理高于67 500株/hm2、90 000株/hm2处理。穗位上第3叶Fv/Fm、qP高于穗位叶和穗位下第3叶,NPQ低于穗位叶和穗位下第3叶。随生育进程茎粗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浚单20茎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郑单958在密度为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2 166.070kg/hm2,而浚单20则在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 705.709kg/hm2。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灌浆期对两种株型的高产玉米品种丰禾1(平展型)及郑单958(紧凑型)的冠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灌浆期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密度处理下(丰禾1为5万株/hm2、郑单958为6万株/hm2),灌浆末期叶面积指数最高,衰减最慢,产量最高(丰禾1为9896kg/hm2、郑单958为10867kg/hm2);灌浆期平均叶倾角总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两个株型玉米品种株高、穗位高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茎粗变化趋势相反;灌浆前期和中期叶面积指数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茎粗与穗粒数正相关,与百粒重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登海3719、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密度(52 500株/hm2)、中密度(75 000株/hm2)和高密度(97 500株/hm2)对玉米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各粒位籽粒灌浆影响显著,各品种受密度影响趋势一致,以穗上位籽粒受密度影响最大,而金海5号各部位籽粒灌浆均受密度影响较小。各品种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金海5号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而登海3719和郑单958产量均在中密度下达到最高,高密度下显著下降。金海5号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高于其它两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黄淮海地区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响应,2017—2019年采用裂区设计,以机械粒收品种‘京农科728’(‘JNK 728’)和普通品种‘郑单958’(‘ZD 958’)为主区,施氮量(120、180、240 kg/hm2)为裂区,种植密度(45 000、60 000、75 000、90 000株/hm2)为裂裂区,测定并分析不同密度和施氮量下机械粒收品种和普通品种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与灌浆特性。结果表明,‘JNK 728’活跃灌浆期比‘ZD 958’少2.9 d,有效灌浆期比‘ZD 958’少4.7 d,平均灌浆速率比‘ZD 958’高1.0 mg/(粒·d),单粒干重比‘ZD 958’高12.0%。随密度增加,两品种的活跃灌浆期和有效灌浆期变化不大,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粒重均呈降低趋势,单粒干重减小;相对于45 000株/hm2,‘JNK 728’和‘ZD 958’在90 000株/hm2下平均灌浆速率分别减少6.6%和11.5%,单粒干重分...  相似文献   

5.
巡天1102是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玉米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为挖掘该品种增产潜力,通过田间不同密度对比试验,对该品种在不同密度情况下的植株及穗部性状和耐密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67 500~90 000株/hm2范围内,巡天1102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基部节间粗、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等指标随密度增加下降幅度和秃尖增加幅度均明显小于对照品种郑单958,耐密系数明显高于对照郑单958;巡天1102产量以密度82 500株/hm2时最高,而郑单958以密度75 000株/hm2时最高,单产较对照郑单958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试验于2012年在通辽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以郑单958、先玉335、通科8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45 000株/hm2、60 000株/hm2、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研究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4个玉米品种单株最长根长、根条数和根系干重均表现为45 000株/hm260 000株/hm275 000株/hm290 000株/hm2;从土层深度看,根系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这一土层根系干重明显高于其他土层,但随密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却表现为40~60 cm﹥20~40 cm﹥0~20 cm。  相似文献   

7.
试验于2012年在通辽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以郑单958、先玉335、通科8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45 000株/hm2、60 000株/hm2、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吐丝后各时期4个品种单株叶面积指数表现为90 000株/hm275 000株/hm260 000株/hm245 000株/hm2,4个品种不同层位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随种植密度增加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夏玉米生产力和主要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在高肥水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松散型玉米品种(豫玉25号)的产量和主要生理指标随密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松散型玉米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和品种与密度互作均达极显著水平。郑单958在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豫玉25号在4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在最高产量时,紧凑型玉米品种与松散型玉米品种相比具有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积累数量大,经济系数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中地77,丹玉405共3种不同类型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不同密度下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丹玉405最适密度为52 500株/hm2,中地77最适密度为60 000株/hm2,郑单958最适密度为5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为材料,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密度增大呈抛物线变化趋势,郑单958在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9 184.5 kg/hm2),先玉335在密度为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8 770.5 kg/h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洛玉8号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种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夏玉米单株叶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而LAI则持续增加。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叶片光合的进行,单株玉米干物重随密度增加单株干物重减小。洛玉8号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度最快,在8.2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率最慢。通过产量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的理论最佳种植密度为104483.55株/h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驻玉309的产量及物质生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6.0万株/hm2)、高密度(7.5万株/hm2)下,氮肥对驻玉309单株物质生产能力的调控作用更明显.并主要是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实现的.适量施氮,可促进顶部籽粒发育,减少败育,使秃尖缩短,增加穗粒数.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郑单958’玉米品种在晋南盆地夏播的合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效能,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正常年份,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和单稳重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存在差异,而出粒率、稳行数和收获指数不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单稳重〉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出粒率〉收获指数;穗长、穗粗和穗轴重对单穗重(籽粒)的贡献大小为:穗长〉穗粗〉穗轴重。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是随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协同提高,对收获指数性状影响较小。该项研究为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A(6万株/hm2)、B(7.5万株/hm2)、C(9万株/hm2)、D(10.5万株/hm2)、E(12万株/hm2)5个移栽密度处理,以A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对单株油菜苗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油菜主茎绿叶数、根茎粗、根系体积、单株干物质积累、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相对减少;株高、有效分枝高、千粒重则相对增加;主花序长度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产量表现为C>D>E>A>B,其中处理C产量最高,为2 409.5kg/hm2,较对照(2 156.7kg/hm2)增产11.72%;D处理次之,为2 407.9kg/hm2,较对照增产11.65%,C、D处理较对照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的适宜密度为9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豫北地区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8个耐密性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0000、75 000株/hm2 2个种植密度,以研究当前豫北地区夏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2008-2010年,豫北地区大部分主推玉米品种表现为60000株/hm2种植密度的玉米产量普遍高于75000株/hm2的产量,平均增产4.6%.75000株/hm2种植密度的玉米株...  相似文献   

16.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在高肥水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品种(豫玉25号)的产量和主要生理指标随密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平展型玉米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和品种与密度互作均达极显著水平。郑单958在9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豫玉25号在45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在最高产量时,紧凑型玉米品种与平展型玉米品种相比具有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数量大,经济系数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种植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良密植型玉米新品种郑单958为试材,设种植密度75 000株/hm^2、90 000株/hm^2、105 000株/hm^2和120 000株/hm^24个水平,在不同生育时期内,调查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单株及群体成产性状、穗部性状和籽粒干物质积累情况。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玉米生长及产量有明显影响。高密度栽培时,种植密度超过一定群体后,群体对单株的影响由最大值逐渐减少;低于此密度后也是如此。在高密度栽培中,郑单958种植密度的临界值为9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8.
玉米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种种植方式(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3个密度定额(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株行距配置下,玉米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高密度下不同株行距下密植的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50cm等行条播增幅最大;玉米不同株行距配置的产量效应在中、低密度时不显现,在较高密度(7.50万~9.0万株/hm2、具体某一品种的高限密度及其以上)条件下才予以显现;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较之67cm等行条播均表现出高密度下由于玉米个体营养的改善而导致群体产量增加的增产效应;六角形穴播较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玉米开花盛期LAI稍大,但较67cm等行条播高密度下增、减产差异不一致;同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追肥灌水不方便;株行距×密度×品种的最佳组合为选用V2(89-1w×5022)、V4(郑单958)这两类杂交种,实施50cm行距条播,密度9.0万株/hm2;在7.5万株/hm2、9.0万株/hm2下50cm等行距条播较67cm等行距条播分别增产21.4%、31.2%,增产显著,同时也有利于人类的耕作栽培。试验表明选用直立叶型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采用50cm等行距条播、增大密度至7.5万~9.0万株/hm2、进行水分和土壤营养足额供给下的规范化栽培构成高光效玉米群体冠层光合系统技术体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