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气候波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法求得西南地区各代表点水稻的趋势产量,进而分解出相应地区的气候产量。再用气候产量与生长发育期内生物时段的光、热、水等气候要素进行积分回归分析,确立了产量预报的积分回归经验公式和各气候要素影响产量的时间函数a_j(t),从而揭示了水稻产量和各气候要素分布状况的定量关系,为异常气候影响水稻的对策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0年气候条件对六盘水市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铃薯是六盘水市重要的粮食、菜用和加工原料作物,该文分析2010年气候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因子,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析2013年六盘水市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年六盘水市气候总体比较平稳,无大范围严重灾害性气候事件发生。全年温度正常略偏高,降水偏少3~4成,日照略偏多。年内除干旱中等偏重,局地冰雹灾害较常年略偏重外,低温雨雪冰冻、倒春寒、洪涝、秋风等灾害性天气均偏轻发生。冬、春、夏、秋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市内大部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特别7月下半月至8月上半月市内大部地区出现了少有的夏旱,市中部以北地区出现了中等气象干旱,山塘、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给农业生产及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不便,但气象部门适时抓住有利天气,及时开展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很大程度上缓解旱情,保障了春耕生产以及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用水需求,2013年农作物长势良好,为一个丰收年景。  相似文献   

4.
贵州秋风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利用1950~2002年贵州省84个县气象站的资料,对贵州秋风(秋季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近30年来贵州8月份出现秋风的频率加大,程度加重,已成为全省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以最严重的2002年为例,秋风使全省水稻减产了134万t。为此提出调整布局、培育抗低温品种、适时早播早栽、提高气候预测预警能力等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5.
气候生态因子对南昌县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昌县27年的日平均气温、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实测产量进行5年滑动平均以及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气候生态因子与气象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早稻和晚稻都有丰年、欠年之分,但丰年出现的频率远高于欠年,欠年气候特点主要是孕穗至抽穗期低温、阴雨寡照。此期的日均温欠年为22 ̄23℃,丰年为25 ̄27℃。水稻产量在区试地点间、年际间的变化特点是:同一品种在高产年份存在着低产地点,同一高产地点又有低产年份。  相似文献   

7.
2010年六盘水市农业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2010年六盘水市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六盘水市年平均气温与常年相比略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年日照时数略偏多。年内出现了特重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用1960~2005年黔南州12个站的平均气温资料、秋风强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秋风的时空分布规律、年际变化及统计特征。黔南州秋风分布西北部重于东南部,且8月上旬至9月上旬,秋风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多,以9月上旬出现概率最大。46年中,1974年和2002年秋风出现强度最重,2002年出现的秋风范围最广、影响最大。通过对环流形式分析表明,在2002年8月发生在黔南地区的特重秋风天气过程中,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北以及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影响有密切关系,稳定少动的高空冷涡和热带风暴的西进是造成秋风期间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陈晓艺  马晓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82-683,687
利用安徽省淮河以南16个代表站1960~2001年梅雨期的降水资料,分析梅雨期降水特征及其对一季稻、早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押出入梅日期、梅雨持续时间和梅雨量这3个表征梅雨的特征指标中,以梅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其中,梅雨过多比梅雨过少的危害程度大。从地区分布看,江淮之间一季稻减产率大于沿江江南;从水稻品种看,沿江江南早稻的减产率大于一季稻。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小麦干热风气候特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气候特征,并对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河南省安阳市、郑州市和信阳市1951~2009年的相关资料分析干热风的变化特征,利用安阳市2003~2009年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安阳市和郑州市为干热风发生的重灾区,信阳市受到干热风的影响较小;干热风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10月,尤其集中发生在5月中旬到6月下旬。小麦干热风日数与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干热风日的平均温度、风速及最高温度与小麦的气象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防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2个常规香稻品种和1个杂交香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控温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香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不同温度处理以日均温23℃香稻的产量最高、米质最好、香味得分也最高;高温处理(日均温30℃)使香稻的结实率、实粒数显著降低,虽然千粒质量稍有增加,但最终表现为产量显著降低;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食味得分和香味得分,而使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变硬,从而对香稻品质带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静 《现代农业科技》2012,(13):25-26,31
温度与光照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2个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总结了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认为水稻产量构成与温度、光照等生态因子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水稻高产应该是品种、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易涝区翻秋早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中游易涝区是洪涝灾害多发区 ,早熟早稻翻秋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避灾减灾措施 ,为提高翻秋早稻产量和发展翻秋早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及实用技术 ,对翻秋早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赣早籼 37、赣早籼 4 5是 2个早熟、秧龄弹性较强的适种品种。这 2个品种播种期为 7月 2 0日 ,秧龄 15d ,移栽密度 16 .7cm× 13.3cm ,每穴 7~ 8本较为适宜 ,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分析结果 ,翻秋早稻米质优于早稻米质  相似文献   

14.
以日平均气温低于23.0℃、持续3d或3d以上的低温过程作为出现“23型”寒露风的指标,根据谐波分析原理,对福州1951—1990年的“23型”寒露风初日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谐波模式:y_=30.75+3.73cos(27t_)-4.38sin(27t_)+2.22cos(18t_)+4.37sin(18t_)-1.04cos(9t_)+4.59sin(9t_)。利用这个模式,分析福州“23型”寒露风变化趋势及其对连作晚稻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始穗后弱光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始穗后弱光对3个杂交稻组合的物质积累、分配、运转、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降低,干物质生产和积累的速度减慢,净同化率降低,穗后累积的干物质量大幅度减少,茎鞘贮藏性光合产物的输出率及转化率高于对照,品种间有差异,干物质分配到穗中的比例低于对照。遮光极显著地降低了水稻的产量,遮光49%和69%时,产量分别降低40 1%和62 1%,主要是极显著地影响了稻穗结实,结实率分别下降27 8%和44 2%;粒重,特别是弱势粒重及籽粒充实率随光强的减弱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料用量对低产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 a在中低产水稻土上进行有机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使水稻经济产量平均增产25%,而秸秆产量增加效果高达47%;在低量有机肥料处理中,养分的农学效率为6.3 kg,肥料养分利用率36.8%,高量处理中养分的农学效率只有1.7 kg/kg,肥料养分利用率仅为20.8%,有机肥料最佳施用量在15~30 t/hm~2。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快速培肥土壤,3 a后,土壤中的OM、全N、全P、有效N、有效P和有效K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8.0%、9.6%、20.0%、8.2%、183.1%和21.5%。其中以增加土壤全P和有效P效果最为明显,有效P平均增加183%,土壤OM也增加8%,全N增加9.6%。有机肥料能够快速培肥稻田土壤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水稻生殖生长期间高温对其产量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在美国阿肯色大学潘布拉夫分校农场(海拔70.7m),对美国生产广泛应用的3个水稻品种和20个育成的水稻新品系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多数品种和品系在其抽穗前后,受到高温(≥35℃)的影响,表现结实低,产量下降.但仍有1个推广品种和6个新品系表现了良好的耐高温性,结实较好(70.4%~87%),产量较高(7018.8~9 881.3 kg/hm2).这些品种和品系可在高温的条件下进一步试验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艳梅  陈海涛  周翔  陈波  刘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91-15192
利用1970—2008年六盘水市的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以及小麦产量数据,分析了六盘水市小麦生长季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盘水近39年小麦生长季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呈下降趋势;小麦的相对气象产量变幅较大;2~4月的降水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小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中等强度或重度倒春寒及冬春连旱。  相似文献   

19.
低温冷害对黑龙江省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黑龙江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中广泛使用的47份水稻品种(系)在低温处理下对照与处理间产量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近3年生产上应用品种的耐寒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冷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温影响水稻产量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极端高温出现频率增加,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期是水稻高温敏感时期。综述了水稻高温敏感期高温影响其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高温影响花粉发育、花药开裂和颖花育性等, 也影响到同化物积累与转运、籽粒灌浆和淀粉合成等生理生化过程,最终导致结实率下降和产量降低。从现有研究看,结实率和籽粒产量是水稻耐热性鉴定的两个主要农艺指标。综合已有的研究,提出了遗传改良、肥水管理优化、人工辅助授粉和生长调节物质应用是减缓水稻高温伤害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