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很多国家,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山羊干酪样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挪威,干酪样淋巴结炎广泛存在于一些奶山羊群中。此病的特征是体表和内脏的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致使产奶量降低,消瘦,甚至死亡。Ashfaq 等报导,通过对4013只不同年龄山羊的临床检查,8.1%有脓肿,而其中70%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Buri-ell(1981)检查了两群共110只奶山羊的血清样品,证实67只存在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61%)。在试管里和活体上的几种不同的试验已被用来进行干酪样淋巴结炎的血清学诊断(Shigidi 等)。Keskintepe(1976)用含有1%  相似文献   

2.
由溶解的山羊胎儿分离出一株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儿溶解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病原体。通过生化反应等鉴定,确认该菌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3.
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儿溶解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病原体,通过生化反应等鉴定,确认该菌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4.
<正>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Pseudotuber-culosis,CP)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和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为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lymphadenitis,CLA)[1],多发于山羊和绵羊群体,导致病羊呈进行性消瘦、繁殖功能障碍且生产性能低下,发病迟缓难以察觉。一旦羊群感染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就很难彻底清除,因此对养羊业的危害极大[2]。  相似文献   

5.
山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所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体表淋巴结发生大小不一的脓疱。伪结核棒状杆菌为不规则、无芽胞革兰氏阳性杆菌,分类上属棒状杆菌属。具有多形性,呈球状、杆状,偶见丝状;在脓汁中多形性更明显,在新鲜脓汁中杆状占优势,而在陈旧脓汁中则以球状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旨在对重庆地区山羊体表型淋巴结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建立相应检测方法。无菌采集山羊患病部位脓液,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依据菌株16S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同时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从病料中主要分离到3种病原菌,分别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化脓隐秘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伪结核棒状杆菌磷脂酶D、化脓隐秘杆菌16SRN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nuc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以从3种菌株混合基因组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507、1 378和278bp的对应菌株特异性序列,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3cfu·mL-1;对采集的80份临床样品进行多重PCR检测,发现伪结核棒状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2.5%,伪结核棒状杆菌与化脓隐秘杆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75%,三种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7.5%。成功分离到山羊淋巴结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并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该病的防控及治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检测无临床症状的山羊是否感染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根据Gen Bank中伪结核棒状杆菌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基因序列,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经过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测定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建立山羊伪结核病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54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在20μL扩增体系中,引物浓度为0.20μmol/m L,探针浓度为0.45μmol/m L,退火温度59℃时最佳;最低可检测出4.6×102个拷贝数的细菌DNA,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是0.996。同时,对Taq Man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进行了比较,前者的敏感性是后者的1 000倍;对54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出的阳性率为68.5%(37/54),常规PCR检出的阳性率为53.7%(29/54)。研究表明:Taq Man荧光定量PCR法检出率较高,有特异、敏感且快速的特点,适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山羊发病特征是局部淋巴结发生脓肿和干酪样坏死,病羊消瘦。老百姓叫"长包"或"长大包"、"长兴羊子"。由于养殖户和基层兽医对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齐齐哈尔市某山羊养殖场疑似患有伪结核病病羊的病原及其毒力,试验从不同病羊的皮下脓包中采集脓汁病料3份,通过细菌的分离与纯化、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与序列分析确定病原,并通过致病性试验对分离株的毒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得到3株分离株,其菌落形态和生化特性菌与伪结核棒状杆菌相符,分别命名为CP045、CP073、CP969;分离株CP045、CP073、CP969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伪结核棒状杆菌参考株的相似性分别高达98.8%、100%、99.8%,进一步确定3株分离株均为伪结核棒状杆菌。注射分离株CP073的3只小鼠中有2只于注射后36~48 h陆续死亡,1只精神极度沉郁、食欲不振;注射分离株CP045、CP969的3只小鼠于注射后5 d内均未见死亡,但状态不佳。注射分离株CP045、CP073、CP969的小鼠肝脏均不同程度出血、肿大,脾脏轻微出血;注射分离株CP073的小鼠皮肤表面有黄色脓汁渗出,皮下有黄白色玉米粒大小的结核样脓肿;注射分离株CP045和CP969的小鼠皮下未见明显脓肿。说明该山羊养殖场疑似患有伪结核病的病羊感染了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0.
应用ELISA方法,对6个规模猪场的成年种公猪进行伪狂犬野毒感染抗体(gPI抗体)的检测,结果发现3个规模猪场的公猪存在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占抽检猪场的50%.42份抽检血清样本中有11份伪狂犬野毒感染抗体(gPI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26.19%,初步表明猪伪狂犬野毒在被检规模猪场及其种公猪群中均有较高的感染.杜洛克、...  相似文献   

11.
<正>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病羊主要表现消瘦、局部淋巴结脓肿和干酪样坏死为典型特征,该病在临床上易于治疗,但也易复发,一旦羊群发病则很难彻底清除,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发展。三明市三元区某南江黄羊养殖专业户饲养的部分南江黄羊发现颈肩淋巴结脓肿和干酪样坏死,采集患病羊淋巴结脓肿物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分离出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山羊所发病为伪结核棒状杆菌病。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南京市高淳区山羊弓形虫病流行情况,采用弓形虫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地区多个山羊养殖场的642份样品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642份样品中,68份血清样品检测为阳性,总阳性率达10.59%;不同年龄阶段羊群弓形虫病阳性率有较大差异,成年羊的弓形虫病阳性率(14.49%)明显高于未成年羔羊(8.64%)。成年羊中,以配种公羊阳性率最高,达16.22%;哺乳母羊次之,为14.61%;妊娠与空怀母羊最低,为13.64%。羔羊中,以断奶母羔羊弓形虫阳性率最高,为9.30%,哺乳羔羊阳性率最低,为7.87%,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南京市高淳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山羊弓形虫感染,需采取相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伪结核棒状杆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和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的病原菌,该病原可在机体内增殖,尤其在山羊中多发,可引起浅表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器官肿大、出现腹泻甚至死亡。由于其耐受性强、难以根除,严重危害我国山羊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论文从病原的生物学特性,疾病的流行现状、诊断和防控等方面对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西柳州市山羊规模养殖场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动态,从6个山羊规模养殖场(3个圈养场、3个放养场)随机采集173份免疫母羊所产羔羊血清,通过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羔羊体内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73份血清样品中,小反刍兽疫抗体阳性55份,抗体阳性率为31.79%;羔羊的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受母羊免疫时间与次数,即免疫抗体水平有关,同时也与羔羊的断奶时间和日龄有关;60日龄以内羔羊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为62%,60日龄以后下降至30%以下。结果表明:对羔羊的最早免疫时间为60日龄左右;羔羊母源抗体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消长水平并不一致,需要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5.
选3株(G_3、G_18)F_■及NGF_■)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混合菌液作为凝集反应抗原。在未免疫和已免疫的兔血清之间,有淋巴结炎的成年羊与无淋巴结炎的羔羊血清之间,在凝集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凝集反应出现“ ”的均与临床检查有淋巴结炎和细菌检查阳性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绦虫病是山羊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对山羊危害较大的主要是莫尼茨绦虫,它主要寄生于山羊的小肠中,对羔羊危害严重,可影响羔羊生长发育,严重感染时会导致死亡。2005年3月,福清市一养羊场发生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福清市龙田镇某养羊场饲养福清山羊130只。 2005年3月中旬,有34只山羊(其中2只成年羊,32 只羔羊)出现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不振,迅速消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5~ 6月 ,重庆市某养殖场所养波尔山羊在颈部、腰部、臀部及腹部皮下发生结节样肿块病变 ,用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不久痊愈 ,初疑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干酪性淋巴结炎 ,但采集病科分离出的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经微生物学鉴定 ,确诊为绿脓杆菌感染。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该场饲养有波尔山羊 15只 ,并混圈饲养少量南江黄羊、本地白山羊及杂交羊。 2 0 0 0年 5~ 6月 ,先有数只波尔山羊在其颈部、腰部、臀部及腹部皮下出现不明原因肿块 ,随后波及整群波尔山羊 ,继之南江黄羊也有少量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8.
<正>山羊伪结核病又称山羊皮下淋巴脓肿、山羊假结核病,是山羊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山羊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该病的发生在山羊生产上也较为突出,影响了山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笔者就多年的实际工作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经验写成此文,供山羊养殖业者参考。1病原体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是该病的致病菌,属棒状杆菌属。该菌在自然环境下能存活较长的时间,对干燥有抵抗力,对热及常用消毒药敏感。存在于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西圈养山羊细菌性疾病的种类和感染、发病状况,采用微量间接血凝方法和病例的系统诊治检测对南宁等7市未经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绵羊肺炎支原体(Y98)、布氏杆菌和衣原体疫苗免疫的1 950份山羊血清及155例临床病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广西圈养山羊中PG3阳性感染率为17.13%(334/1950),Y98阳性感染率为7.3%(30/411),PG3和Y98混合感染率为4.14%(17/411),布氏杆菌病和衣原体病为阴性。实验室确诊细菌性疾病98例,占全部病例的63.22%(98/155)。它们分别是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61例(39.35%);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绿脓杆菌混合感染3例(1.94%);绿脓杆菌病5例(3.23%);山羊伪鼻疽杆菌病1例(0.65%);羔羊大肠杆菌病23例(14.84%);传染性结膜角膜炎5例(3.23%)。上述各病是当前广西山羊细菌性病的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20.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05,25(1):34-36
从疑似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羊的肩前淋巴结脓肿内分离到2株菌,经鉴定均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利用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标准菌株(ATCC19410株)制成外毒素作为检测抗原,通过酶标抗体、阳性血清、外毒素抗原最适浓度的选择试验,确定适当的抗原、抗体和酶标抗体稀释浓度,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用于检测抗体。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100份待检羊血清,其中阳性血清4份,阳性检出率为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