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国南方梨果采后生理和病理及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分布于我国南方尤其是福建省的梨果采后生理和病理及保鲜技术的研究结果.采后生理涉及果实呼吸、乙烯释放、营养成分、细胞膜透性、膜脂过氧化和果皮色素变化及果实软化机理;梨果实贮藏期病害主要是果实失水、低温冷害、黑心病、果肉褐变等生理性病害和轮纹病、褐腐病、软腐病等侵染性病害;梨果保鲜技术如不同品种耐藏性、采收期、防腐保鲜剂、包装、贮藏环境条件、常温贮运、冷藏保鲜等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梨果采后生理和病理及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分布于我国南方尤其是福建省的梨果采后生理和病理及保鲜技术的研究结果。采后生理涉及果实呼吸、乙烯释放、营养成分、细胞膜透性、膜脂过氧化和果皮色素变化及果实软化机理;梨果实贮藏期病害主要是果实失水、低温冷害、黑心病、果肉褐变等生理性病害和轮纹病、褐腐病、软腐病等侵染性病害;梨果保鲜技术如不同品种耐藏性、采收期、防腐保鲜剂、包装、贮藏环境条件、常温贮运、冷藏保鲜等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梨果实属于典型呼吸跃变型果实,易褐变,不耐贮藏,是制约梨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从呼吸代谢、激素代谢、酶学研究、低温处理、气调贮藏、生物与化学制剂处理等方面对梨果实采后生理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1-MCP对黄花梨采后生理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砂梨系统的黄花梨(Pyrus Pyrifolia Nakai)为试材,采用500、750、1000ppb的1-MCP处理后,于常温(20±0.5)℃和低温(4±0.5)℃条件下贮藏,并定期检测其主要的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有效推迟黄花梨果实采后的呼吸跃变和乙烯释放高峰的到达并降低峰值,降低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抑制果实硬度的下降和水分丧失,延长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月季切花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情况.主要有月季切花的采后生理及其衰老机理、月季切花保鲜的主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或蘑菇,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消费最普遍的一种食用菌。双孢蘑菇色泽洁白、质地柔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矿物质,不仅是一种高档的菌类蔬菜,而且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润肺、健美、健脑、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血管硬化等多种保健功能。但由于双孢蘑菇含水量高,采后呼吸代谢旺盛,采后极易失水萎蔫,褐变、开伞、腐烂变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双孢蘑菇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8.
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福建省主栽龙眼品种“福眼”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套袋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但降低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导致龙眼果实甜度下降、风味变淡。果实采前套袋降低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酚类物质(包括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了龙眼果实在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明显减轻由采前病原菌潜伏侵染所致的采后龙眼果实病害,提高果实耐贮性,延长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9.
南瓜果实采后对切割损伤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切割程度对南瓜贮藏期间生理活性的影响。将新鲜南瓜果实分切成1/4、1/8南瓜块和直径25 mm,柱长20 mm南瓜柱三种样品,于4℃贮藏,定期检测其生理生化和色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处理会刺激南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显著增加。切割后南瓜失重率、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白色指数值增加,同时丙二醛含量及SOD酶活性提高,但是切割损伤对果实组织的硬度和电导率的变化没有明显影响。另外,切割损伤程度越大,失重率、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丙二醛含量及SOD酶活性的增加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苹果、碰柑等自然低温下和桃货架温度下涂 PVA复合剂贮藏和贮期跟踪测定发现,PVA复合剂分别可减少两类贮温下果实贮期失水70%、50%以上,保鲜率提高5.3%~24.8%。贮期处理果的呼吸强度不同程度得以降低。经该剂处理的桃对贮放环境O2的消耗量始终低于对照,而CO2的积累量则始终高于对照,果实内部CO2浓度增长较快。伴随着Vc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处理果Vc含量持续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简介了果蔬采后损伤检测的研究进展。其中视觉观察是最为简单而常用的手段,能直接了解果蔬表面损伤的情况,如挤伤、开裂等;但可靠性相对较低。由于仪器分析可减少人为误差;因而,在实验室和商业上使用常常优于感观评价,并且能为研究人员、产业部门和消费者所接收。虽然能量吸收和声音、超音振动技术可反映采后果蔬内部的损伤情况,但这两种技术仅用于对果蔬挤伤敏感性的分析。与荧光和延迟光发射的方法只适用于含叶绿素的果蔬材料相比,光谱分析可广泛用于所有的果蔬损伤的检测;但这些方法只能用于果蔬表面损伤的评价。对研究人员和产业部门来讲,最大希望能更好地了解果蔬采后处理和流通过程中内部损伤的情况。目前,X-射线分析、磁场共振图像和激光检查虽能检测果蔬内部不同的损伤程度,但由于成本高,使用范围十分有限,未能在商业上应用。同其它所有技术一样,上述技术的检测成本正迅速下降;同时检测能力迅速提高。另外,利用生理活性,如呼吸速率、乙烯释放率和渗透率检测果蔬内部损伤的技术正在研制过程中。随着仪器、设备灵敏度的提高,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可能。由于果蔬内部损伤包括多个方面,而每一种检测方法又针对某一特定的特性进行;因此,需要采用数学分析,结合每一种测定方法,这样才能确切反映果蔬内部的损伤情况。在将来可望采用一组检测器元件,通过指纹图像了解采后果蔬内部损伤及严重情况  相似文献   

12.
龙眼果实商业化采后处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基于国际上龙眼果实采后技术的研究结果,尤其是中国和泰国的观点,建立了龙眼果实采后处理系统;介绍了龙眼果实采后处理系统技术如耐贮运品种选择,采收成熟度和采收方法,选别和分级,杀菌剂或熏硫处理,检疫杀虫处理,预冷,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指出了龙眼果实采后处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温度及成熟度对无花果贮藏期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新疆早黄无花果为试材,研究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2种成熟度无花果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无花果果实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低温可显著延长果实贮藏寿命和货架期,缓解有害代谢物MDA的累积,降低防御酶系的活性。不同成熟度的果实采后,过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低成熟度果实呼吸及乙烯高峰出现时间与高成熟度果实相比推迟4~10h。因此,适当低温及低成熟度有利于新疆早黄无花果的采后保鲜贮藏。本研究为无花果的保藏运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哈密瓜常温保鲜贮运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该研究旨在解决新疆哈密瓜采后低温贮运费用高,常温贮运腐烂率高,损失严重的问题。针对哈密瓜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原菌匍枝根霉(R.stolonifer)、链格孢霉(A.Alternata)、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脂状青霉(P.digitatum),筛选出对症的抑菌剂,并研究其最适使用浓度;以常温贮藏哈密的瓜失重率、呼吸强度、过氧化氢酶(CAT)、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等为指标,研究云南虫胶作为被膜对哈密瓜采后生理的影响及其最适使用浓度。含有0.60g/L扑海因、0.8g/L氯硝胺、0.6g/L特克多、0.8g/L施宝功和1∶24(V.V-1)虫胶的混合溶液浸泡哈密瓜10s,于28℃,85%RH,贮藏30d,腐烂率1.87%,同期对照腐烂率49.54%。处理后的哈密瓜在室外温度28~34℃、棚车内温度30~38℃的条件下,经过12~15d由新疆哈密运抵苏州、上海、广州的腐烂率分别为3.37%、4.12%和4.86%。哈密瓜表皮以内0.8cm几乎无抑菌剂残留。用上述配方的虫胶与抑菌剂的混合溶液浸泡哈密瓜,可有效降低哈密瓜采后常温贮运中的腐烂率,保持良好风味和商品质量,大量节省运输费用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检测罗汉果鲜果中罗汉果皂甙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在罗汉果鲜果采后贮藏中的变化规律,采用HPLC对罗汉果鲜果中的6种罗汉果皂甙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建立的HPLC方法分析了室温下贮藏0、7和14d的60日龄罗汉果鲜果种子、果皮和果肉中主要皂甙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检测罗汉果鲜果中6种罗汉果皂甙化合物的含量的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SunfireTM C18(4.6mm×150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0.1%(v/v)的磷酸水(A)和乙腈(B),梯度洗脱(0~10min:10%~17%B;10~20min:17%B;20~30min:17%~20%B;30~40min:20%B;40~50min:20%~23%B;50~60min:23%B;60~70min:23%~26%B;70~80min:26%B),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03nm。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线性关系(R2≥0.9992)、精密度(RSD:0.91%~1.40%)和重复性(RSD:0.97%~3.89%)良好,回收率高(97.99%~102.34%)。此外,罗汉果皂甙主要存在于果皮和果肉中,含量高低依次为:果肉果皮种子。罗汉果鲜果中皂甙ⅡA2含量极少,皂甙Ⅴ含量最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罗汉果中苦甙的含量逐渐减少,甜甙含量逐渐增加。综上,本试验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这为合理选择罗汉果贮藏方法、提高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低浓度的H2S作为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抗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缓解干旱、重金属等逆境胁迫带来的氧化损伤,激活采后果蔬抗氧化系统,调节活性氧(ROS)代谢平衡,对采后果蔬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本文通过对H2S参与植物抗逆境胁迫响应,H2S与其他信号分子相互作用,以及H2S在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H2S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酵母菌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该文对酵母菌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防治效果、防治机理、防治的优势及最新研究成果。许多酵母菌对果蔬采后病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酵母菌抑制霉菌的机理主要在于营养与空间的竞争、对病原菌的直接寄生作用及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酵母菌与其它生防微生物相比,具有拮抗效果好、不产生毒素、可以和化学杀菌剂共同使用等优点。使用生物工程技术改造拮抗酵母菌从而提高其生防效果,是酵母菌对果蔬采后生物防治的最新研究领域。该文还指出了酵母菌对果蔬采后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for agricultur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in Enugu State, Nigeria. Results show that almost all the respondents (lecturers 96.9%, students 90%) had acquired ICT training. Computers, GSM/telephone, photocopying machines, e-mail, flash drives, printers and Internet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ICTs. The age of the lecturer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a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frequency of computer usag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P ≤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