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回顾了1995年以来金坛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方法,从冬后基数调查、灯诱成虫数量、秧田期与大田期的防治药种、成熟期考察等几方面分析了二化螟种群的消长动态,总结了二化螟的测报与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2.
金坛地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的发生动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波  季敏  李粉华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90-92,94
回顾了1995~2008年江苏省金坛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情况,并依据田间赶蛾量、虫卵量划分出大发生代次,总结并分析了各大发生代次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次数、防治药种。最后,对稻纵卷叶螟的测报与防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6年宜兴市螟虫发生仍属轻发生年份,但三种螟虫发生各有特点:大螟比前两年较重发生;二化螟前期灯下表现蛾多卵少,后期田间表现危害偏轻;三化螟灯下及田间仍难得一见,实际发生量很少.螟虫发生仍存在地区间不平衡性,丘陵山区、沿隔湖乡镇仍相对重发生.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1995年以来金坛地区白背飞虱的测报与发生情况,对田间虫卵量高的年份作了重点分析,并对白背飞虱的测报与防治药种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坛地区1代灰飞虱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虫量、迁移时间、麦田后期的药剂防治、秧田期的综合防治等方面回顾了1995年以来金坛地区1代灰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情况,为1代灰飞虱的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苏金坛地区褐飞虱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03~2008年金坛市褐飞虱连续5年大发生。2006~2008年,通过加强测报,准确掌握发生动态,采取"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调整药种,制定科学防治方法,控制了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江苏金坛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动态与防控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03~2008年金坛市稻纵卷叶螟连续达大发生或特大发生程度,其主要发生特点为:迁入早,迁入量大,峰期长,田间虫卵量大,危害重。应通过加强测报,准确掌握其发生动态,调整药种,制定科学防治方法,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8.
9.
10.
孝感专区从农业耕作栽培制度上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地区:(1)长江以南一季稻区。除通城近两年双晚面积较大外,其余咸宁、蒲圻、崇阳、通山、嘉鱼及武昌的南部,是以中稻为主的早、中、晚稻轻度混栽区,水田夏收作物面积很小,冬泡绿肥田面积大。(2)中部双季稻为主的混栽稻区。包括汉川、汉阳、云梦、应城及孝感,黄陂  相似文献   

11.
周建  李民  李发保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87-8988,8990
[目的]寻求安全、环保的水稻二化螟防治新技术.[方法]研究了信息素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信息素25个诱捕点100 d共诱蛾1 727头(其中越冬代1 128头,一代599头),越冬代蛾交配率为21.66%,一代蛾交配率为50.92%;试验区二化螟一代防效为41.60%,二代防效为86.70%;农民自防对照区二化螟一代防效为82.00%,二代防效为81.60%.试验区比农民自防区减少3次化学农药的使用,一季水稻可节本省工费用201元/hm2.[结论]信息素诱蛾能力强,可望用于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对常德市15年的螟虫测报资料进行整理,筛选相关因子,建立了三化螟和二化螟的发生期、发生量预报的若干预测式。并结合试验观察,对三化螟进行了螟害程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四川省西部水稻螟虫组成及发生危害特点。[方法]于2007~2009年对四川西部稻区螟虫的组成及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川西稻区螟虫由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组成。二化螟在川西绝大部分稻区都是优势危害种群;三化螟主要在龙泉和青白江及部分稻区有分布为害,表现出扩散加重趋势;大螟数量很少,但在水稻生长后期危害较重。[结论]研究结果为川西稻区水稻螟虫的有效防控措施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二化螟滞育解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对二化螟的滞育解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食料对二化螟的滞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不表现在化蛹率的提高,而在于缩短供试幼虫的群体临界化蛹前期。越冬幼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可以通过主动吸收或直接饮水两种方式获得,水分对滞育解除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越冬幼虫化蛹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表现在有水条件下越冬幼虫群体临界化蛹前期的明显缩短,但水分不是二化螟滞育解除的先决条件。在二化螟滞育解除过程中,有效积温法则是起作用的,初步求得滞育解除的起点温度为12±2.7℃、有效积温为409.5±95.8d℃。一化性和二化性的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滞育解除方面的差异仅表现在群体临界化蛹前期的长短上,一化性CC品系的群体临界化蛹前期显著长于二化性PL品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1-2006年扬州市邗江稻区二化螟调查测报资料,统计分析了该种群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情况。结果显示,6 a间整个稻区二化螟一、二代蛾盛发期多出现于5月中旬和7月下旬,蛾和卵高峰期具多峰现象;2001-2003年越冬残留和一代幼虫量及螟害率变化一致,其余3 a间一代和冬后残留幼虫量变化相反,仅与一代螟害率一致,其中2003年螟害发生最重。研究还表明,除去外源因素影响,二化螟冬后残留和一代幼虫量高低可评估当年螟害率及预测翌年该虫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常规农药品种三唑磷、阿维菌素,对湖北省4个稻区的二化螟和三化螟虫于2005年至2007年连续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监测地区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对三唑磷及阿维菌素均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但抗药性水平和发展速度各地区之间有差异.这可能与各地栽培制度、用药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2002~2003年用点滴法检测了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二化螟种群4龄幼虫对多种(类)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该地区二化螟对沙蚕毒素类如杀虫单的抗性水平由敏感度下降阶段向低水平抗性发展;对有机磷类如三唑磷、丙溴磷、二嗪磷等均属敏感;对苯基吡唑类的氟虫腈和抗生素类的阿维菌素也属敏感。该地区二化螟种群的抗性水平低于苏南地区。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2016年分宜县部分乡(村)二化螟发生较重的原因,主要包括耕作制度及品种布局的变化、冬闲田翻耕不全面、防治次数相对较少、害虫抗药性增强和农药使用水平的不同;提出了耕沤稻田,秧田送嫁药,第一、第二代和二晚后期(第三、四代)二化螟不同代次的防治对策,以及合理选用农药和综合运用绿色防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毛细管点滴法监测江苏扬州(1985~2001)和兴化(1985~1994)水稻二化螟虫群对杀虫单的抗药性。结果表明:1994前,两地虫群对杀虫单的抗性水平相似,抗性倍数在10左右,且年度间变化较小;扬州虫群的抗药性2001年是1985年的5.6倍;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敏感性变化,与敌百虫、甲胺磷和对硫磷相同。1985~1996年的13年间,用杀虫单主治二化螟,年仅用药1次,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敏感性相对稳定;1996年以后,年用杀虫单增至3~5次,因选择压增加.二化螟的抗药性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