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13年在崇阳县利用诱虫灯监测了中稻生长季节水稻蛀秆螟虫灯下发生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水稻蛀秆螟虫的发生主要以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为主,其中,二化螟发生比例最高,达87.03%,三化螟和大螟发生较轻;各类螟虫灯下雌虫比例明显高于雄虫;三类螟虫在中稻上发生均有3个高峰期;分析了水稻螟虫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江苏省淮安市7种常用防治螟虫药剂:90%杀虫单,40%毒死蜱,5%锐劲特,汇力,1.8%阿维菌素,虫无影、立克灵进行了田间防治螟虫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450 ml/hm2防治效果最差,保苗效果为85.83%;利克灵(25%毒死蜱.三唑磷)EC1 200 ml/hm2防治效果最好,保苗效果为96.57%;而杀虫单对螟虫防治效果下降可能与螟虫对该类药剂产生抗性或该类药剂在该地区的使用频率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我国最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党中央把它列为7~12年内要求消灭危害的作物害虫。在防治和测报二化螟的工作中,对其幼虫各龄的辨别还存在缺乏理性依据的困难;特别是我国应用化学方法防治螟虫以来,要求掌握防治适期和预报发育进度,更必须掌握龄期认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甘蔗螟虫为害加深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湛江地区甘蔗螟虫为害情况 ,甘蔗螟虫为害加深的原因为 :(1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2 )植期的多样性 ;(3)种植行距过密 ;(4 )气候条件适于螟虫害大发生。提出应在甘蔗螟虫预测预报基础上 ,综合采用防治措施 ,如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生物防治、条螟的性诱剂迷向防治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1995年以来金坛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方法,从冬后基数调查、灯诱成虫数量、秧田期与大田期的防治药种、成熟期考察等几方面分析了二化螟种群的消长动态,总结了二化螟的测报与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6.
水稻螟虫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螟虫 (二化螟、三化螟 )近年在沿江地区逐年加重。分析原因主要是 :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的变化 ,防治措施不当 ,偏施氮肥以及螟虫抗药性的产生。提出以加强测报为前提 ,农业防治为基础 ,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云南蔗区甘蔗螟虫种群结构动态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有效防控甘蔗螟虫,笔者在查阅历史资料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云南蔗区甘蔗螟虫的种类、种群结构及动态,明确了云南蔗区甘蔗主要螟虫的分布区域、发生危害,揭示了影响甘蔗螟虫种群结构动态和猖獗的原因,并根据其发生危害特点,提出通过建立健全甘蔗检疫制度,切实加强甘蔗引种检疫,深入系统研究甘蔗螟虫新种群,建立甘蔗螟虫预警监测体系,积极开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切实加强天敌资源保护利用等对策措施,可科学有效防控甘蔗螟虫,减少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药杜邦康宽防治甘蔗螟虫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甘蔗螟虫难防难治的特点,结合康宽防治鳞翅目害虫有特效的实际,开展了不同浓度的康宽防治甘蔗螟虫试验。结果表明: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苗期喷施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mL/hm2+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30g/hm2效果最好;从生产成本分析,苗期喷施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mL/hm2最经济。  相似文献   

9.
水稻抗性螟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出防治抗性螟虫的最佳药剂,进行了水稻抗性螟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复配杀虫单(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保苗效果较好,达到90.9%。建议在防治抗性螟虫时,可考虑复配杀虫单制剂,以提高保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郴州市北湖区水稻螟虫发生实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螟虫的重发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螟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湘阴试验示范基地对二化螟开展了3种不同防控技术措施的试验,比较分析了二化螟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和常规药剂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性诱剂与杀虫灯对该虫的防控效果较好,可持续控制该虫种群的发展,其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2016年分宜县部分乡(村)二化螟发生较重的原因,主要包括耕作制度及品种布局的变化、冬闲田翻耕不全面、防治次数相对较少、害虫抗药性增强和农药使用水平的不同;提出了耕沤稻田,秧田送嫁药,第一、第二代和二晚后期(第三、四代)二化螟不同代次的防治对策,以及合理选用农药和综合运用绿色防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对万安县植保植检站1998~2011年第1代二化螟灯下始见期、高峰期数据进行整理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预测式:y=0.436 0+0.864 5x,利用该预测式对2011年第1代二化螟发蛾高峰日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蛾高峰日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松油烯-4-醇对粘虫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松油烯-4-醇处理粘虫5龄幼虫后,测定了兴奋期、痉挛期、麻痹期及复苏期4个中毒阶段试虫的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被明显激活,各中毒阶段的酶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兴奋期的酶活力最大,为对照的3.04倍;处理试虫的过氧化氢酶(CAT)在兴奋期和痉挛期与对照的差异不大,而在麻痹期和复苏期被明显抑制,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的78%和92%;过氧化物酶(POD)也被明显抑制,各中毒阶段的酶比活力依次为对照的81%,86.0%,65.0%和90.0%。分析认为,中毒试虫的复苏可能与POD和CAT活力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黑龙江省水稻二化螟虫口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和经济阈值,为指导黑龙江省水稻生产,防治二化螟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二化螟虫口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2.0536X-4.2161,R2=0.9756;枯心率(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1.7187X-2.7756,R2=0.9704。在水稻孕穗期,虫口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1.1971X-0.5521,R2=0.9646;白穗率(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1.5032X-1.9087,R2=0.9806。在水稻分蘖期,其经济阈值为每100丛水稻有二化螟幼虫90~116头;在水稻孕穗期,其经济阈值为每100丛水稻有二化螟幼虫60~103头。  相似文献   

16.
武怀恒  褚世海  万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60-161,203
[目的]探讨温度对黑点切叶野螟发育和取食量的影响,为利用黑点切叶野螟防治空心莲子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空心莲子草为食料,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黑点切叶野螟幼虫发育历期、取食量和日平均取适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黑点切叶野螟幼虫的发育历期缩短,取食量增加,日平均食叶量增加。在17、22、27、32℃恒温下幼虫的历期分别为(53.84±2.70)、(22.02±0.74)、(14.48±0.08)、(10.97±0.57)d,取食量分别为(51.85±11.18)、(229.07±53.41)、(323.71±111.37)、(174.76±35.76)mg,日平均取食量分别为(0.96±0.21)、(10.40±2.42)、(22.36±7.69)、(15.93±3.26)mg/d。当温度达到37℃后,黑点切叶野螟无法完成生活史。[结论]综合研究结果来看,黑点切叶野螟的最适发育温度为27℃。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薏苡粘虫的危害习性。[方法]于2015年在黔西南州安龙县对薏苡粘虫进行蛾量、田间卵量、幼虫密度和气象因子影响等的调查。[结果]粘虫对薏苡的危害以第2代为主,6月中下旬为危害盛期,暴雨对粘虫有抑制作用。[结论]调查结果为下一步制定薏苡粘虫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2—2008年,对灰飞虱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灰飞虱在金坛地区1年发生6代;2004—2007年发生量逐年增加,带毒率逐年升高;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食源丰富,1、2、5、6代繁殖量极大。试验研究了灰飞虱发生危害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相关性。在探明灰飞虱发生动态和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插水稻以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大田前期适时防治2、3代灰飞虱若虫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分蘖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95%左右,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株发病率控制在0.7%左右。并进一步研究和实施了与稻鸭共作相配套的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对常德市15年的螟虫测报资料进行整理,筛选相关因子,建立了三化螟和二化螟的发生期、发生量预报的若干预测式。并结合试验观察,对三化螟进行了螟害程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