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雪莲细胞培养物对高血脂模型的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同时考察对高血脂人群的降血脂作用。结果显示,雪莲细胞培养物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体试服试验中,雪莲细胞培养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服用后血液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明显降低,说明雪莲培养物能够显著降低高血脂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2.
油菜花粉脱脂微粒是油菜花粉应用亚临界-超临界联合萃取工艺脱脂后的剩余物质。为研究其润肠通便的作用,以油菜花粉为对照,对脱脂花粉微粒进行了通便功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实验动物BAlb/c品系小鼠花粉大、小剂量组墨汁推进距离及墨汁推进率增加,与便秘模型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脱脂花粉微粒大、小剂量组墨汁推进距离及墨汁推进率明显增加,与便秘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花粉高、低剂量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6 h总排便量及排便粒数与便秘模型组比较,经方差分析有差异,P0.05。脱脂花粉微粒高、低剂量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6 h总排便量及排便粒数与便秘模型组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油菜花粉脱脂微粒具有排毒养颜的功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便秘的功能食品。该研究还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蜂花粉多糖对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与降血脂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给予高脂颗粒饲料喂饲后第9天,大鼠眶静脉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基础值。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成功后,随机分设模型组(不给予花粉多糖)、高剂量花粉多糖组(600m/gkg)、中剂量花粉多糖组(400m/gkg)和低剂量花粉多糖组(200m/gkg)4组。分组后连续四周灌胃给花粉多糖,同时各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颗粒饲料喂饲。高脂颗粒饲料喂饲后的第14天和第28天,各组大鼠取血,同时测定TC、TG和HDL-C。结论是花粉多糖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C含量,但对大鼠血清中TG和HDL-C含量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发酵桑叶对高脂血症罗非鱼血脂、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高脂血症罗非鱼模型,以研究发酵桑叶对高脂血症罗非鱼血脂、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将初始均重为45 g的450尾雄性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正常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基础饲料,其他4组罗非鱼在高脂血症模型建成后分别饲喂基础饲料(模型对照组),含7.5%和15.0%发酵桑叶的饲料(分别为发酵桑叶低剂量组和发酵桑叶高剂量组)以及含0.5%银杏黄酮的饲料(银杏黄酮组)。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养5和8周后,模型对照组罗非鱼体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发酵桑叶低剂量组和发酵桑叶高剂量组以及银杏黄酮组(P0.05),而发酵桑叶高剂量组罗非鱼的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桑叶低剂量组、发酵桑叶高剂量组和银杏黄酮组罗非鱼血清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发酵桑叶高剂量组罗非鱼血清TCHO、甘油三酯(TG)、LDLC含量和TCHO/HDL-C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发酵桑叶高剂量组和银杏黄酮组罗非鱼血清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正常对照组、发酵桑叶低剂量组和发酵桑叶高剂量组以及银杏黄酮组罗非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CAT/SOD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脂含量以及肝体指数(HSI)显著降低(P0.05);而上述这些指标在发酵桑叶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脂饲料使模型对照组、发酵桑叶低剂量组、发酵桑叶高剂量组以及银杏黄酮组罗非鱼的血糖水平显著升高(0周,P0.05);饲养8周后,发酵桑叶高剂量组和银杏黄酮组罗非鱼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上可知,发酵桑叶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高脂血症罗非鱼的血脂、血糖水平,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紫苏叶提取物对家兔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喂法建立家兔高脂性脂肪肝模型,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紫苏叶提取物低剂量组(0.17 g/kg)、中剂量组(0.50 g/kg)、高剂量组(1.50 g/kg)血清中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计算肝脏系数,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3个用药组血清中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极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第8周末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高脂模型组肝脏系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仅高剂量组的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5);病理切片显示各用药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均小于高脂模型组,其中高剂量用药组脂肪变性程度最小.因此,紫苏叶提取物具有抗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家兔形成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有关.收稿日期:2008-01-29;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胡麻籽提取物(EFS)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试验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胡麻籽提取物低剂量组(0.25 g/m L)、胡麻籽提取物中剂量组(0.50 g/m L)、胡麻籽提取物高剂量组(1.00 g/m L)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EFS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血清中TC、T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EFS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柞蚕雄蛾油对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进行了雄性Wistar大鼠高脂饲料与不同剂量柞蚕雄蛾油的喂养试验,每4天称体重一次,每4天测定小鼠肝系数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次。结果表明:3个剂量组TC、TG、LDL‐C含量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而HDL‐C显著高于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大鼠模型研究乳酸菌调节血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酸菌制剂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预防性高脂血症模型,将实验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6#动物双歧杆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Qq08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5d,观察两株乳酸菌制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连续喂养45d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G和T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45d后,1)6#动物双歧杆菌低剂量组TG和TC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TG和TC极显著地降低(P<0.01);2)Qq08菌低剂量组TG和TC显著降低(P<0.05),Qq08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TG和TC极显著地降低(P<0.01);3)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株乳酸菌制剂都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硒蛋白粉对大鼠血常规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70 g的健康清洁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饲喂添加3.5、7和10.5 mg/kg硒蛋白粉的日粮(其含量以硒计),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血糖、总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白蛋白/球蛋白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硒蛋白粉对大鼠血常规指标无不良影响,低剂量硒蛋白粉除具有降低大鼠血脂作用外对大鼠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中、高剂量硒蛋白粉对大鼠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血府逐瘀汤对高脂血症SD大鼠血清脂联素(AD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高脂血症S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未造模的健康大鼠作为空白组.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ADP水平,并计算其肝指数.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组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ADP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对大鼠的血脂指标、ADP水平和肝指数的影响效果基本与辛伐他汀组等同.研究提示,血府逐瘀汤治疗高脂血症有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脂水平,从而升高ADP水平及降低肝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观察螺旋藻激酶(SPK)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取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0.005 g/kg)和SPK低、中、高剂量组(80、160、320 U/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通过高脂饲料建立大鼠AS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试验期12周。末次给药60 min后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腹主动脉血管内膜形态改变。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I及血清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NO含量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SPK高剂量大鼠AI和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NO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有明显粥样斑块形成,SPK各剂量组粥样斑块形成明显减少,尤其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SPK有明显的预防AS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DA、提高NO含量和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猫须草叶提取物(OS)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肾损伤的调控作用,选择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高剂量组(高脂饲料+500mg/kgOS)、中剂量组(高脂饲料+100 mg/kg OS)和低剂量组(高脂饲料+50 mg/kg OS),每组12只。8周试验期结束后,检测小鼠的肾脏指数,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以及小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肾小体和肾小管结构更为规则、清晰,肾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肾脏损伤明显减轻。血清中TG、TC、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匀浆中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看出,高剂量(500 mg/kg)OS能够较好地降低高脂饮食造成的小鼠肾损伤,这与高剂量OS明显降低了小鼠体内高血脂和氧化应激水平有很大关系,为猫须草副产物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肉鸡胆固醇代谢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用4周龄艾维茵肉仔鸡128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0,0.03%,0.06%,0.1%含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沙丁(Lovastatin,LT)的添加剂饲喂三周.研究LT对肉鸡血浆、肌肉、肝脏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肉仔鸡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l)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总甘油三脂(TG)随添加量增加显著提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下降(P>0.05).试验组鸡肉中总胆固醇(TC)和总甘油三脂(TG)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肝脏中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饲料利用率提高(P>0.05),生长速度相似.屠宰率、腹脂率、胸肌率、腿肌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能够减少肉鸡肌肉、肝脏胆固醇的沉积,改善肉鸡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4周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2只,4个(笼)重复,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0,0.03%,0.06%,0.10%含胆固醇合成抑制剂(Lovastatin)的添加剂饲喂三周.研究Lovastatin对肉鸡血浆、肌肉、肝脏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肉仔鸡的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l)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总甘油三脂(TG)随添加量增加显著提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下降(P>0.05).试验组肉鸡中总胆固醇(TC)和总甘油三脂(T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肝脏中各指标差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饲料利用率提高(P>0.05),生长速度相似.屠宰率、腹脂率、胸肌率、腿肌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能够减少肉鸡肌肉、肝脏胆固醇的沉积,改善肉鸡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降脂添加剂对肉鸡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4周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2只,4个(笼)重复,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0,0.03%,0.06%,0.10%含胆固醇合成抑制剂(Lovastatin)的添加剂饲喂三周。研究Lovastatin对肉鸡血浆、肌肉、肝脏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肉仔鸡的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l)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总甘油三脂(TG)随添加量增加显著提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下降(P>0.05)。试验组肉鸡中总胆固醇(TC)和总甘油三脂(T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肝脏中各指标差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饲料利用率提高(P>0.05),生长速度相似。屠宰率、腹脂率、胸肌率、腿肌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能够减少肉鸡肌肉、肝脏胆固醇的沉积,改善肉鸡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翻白草对高血脂大鼠降血脂及抗氧化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50只(其中40只为高脂饲料诱导成高血脂动物模型,10只为正常对照组),随机分为4组(翻白草高、低2个剂量组,模型组,脂必妥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4wk,给药后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浓度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翻白草可降低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血脂大鼠血清中TC、TG、LDL的含量,给药后4wk后.翻白草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上述指标均差异显著,同时SOD明显升高,MDA明显下降。结论:翻白草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其作用可能与翻白草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翻白草对高血脂大鼠降血脂及抗氧化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50只(其中40只为高脂饲料诱导成高血脂动物模型,10只为正常对照组),随机分为4组(翻白草高、低2个剂量组,模型组,脂必妥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4 wk,给药后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浓度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翻白草可降低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血脂大鼠血清中TC、TG、LDL的含量,给药后4wk后,翻白草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上述指标均差异显著,同时SOD明显升高,MDA明显下降.结论:翻白草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其作用可能与翻白草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渗湿降浊方介导AMPK/PPAR-α通路对高脂高糖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代谢的调节作用,本试验选取36只SPF级SD雄性大鼠,除空白对照组6只外,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方式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渗湿降浊方高、中、低剂量组[10、5g/(kg·bw)和2.5g/(kg·bw)]和西药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混悬液1.2g/(kg·bw)],每组各6只。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观察肝质量、肝指数和病理学变化;分析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MPK、PPAR-α的血清含量和肝脏组织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渗湿降浊方高、中剂量组肝质量,渗湿降浊方高剂量组肝指数显著降低(P<0.01);渗湿降浊方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减轻,血清中TC、TG、LD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HDL含量显著增高(P<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渗湿降浊方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AMPK血清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剂量枙子提取物ZG长期毒性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健康Wistar系大鼠分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200mg/kg.d、100mg/kg.d、50mg/kg.d剂量的ZG给大鼠灌服,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服用30d,在试验期的第30天和第45天每组分别处死10只大鼠,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清的血红素、肌酐、胆红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用药期及恢复期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恢复期结束时血清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油菜花粉和茶花粉是目前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两种蜂花粉,也是作为蜜蜂饲料的两种主要蜂花粉。为了探明不同产地油菜花粉和茶花粉的营养价值,在苏、浙、皖、鄂、青、新等地采集油菜花粉和茶花粉样本,于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按标准方法分别测定花粉样本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产地的两种蜂花粉均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之和占花粉总量的19。83~25.59%,氨基酸组成合理,必需氨基酸(EAA)与总氨基酸(TAA)之比,即EAA/TAA值均大于40%;不同产地花粉样本中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差别较大,多不饱脂肪酸(PUFA)与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的比值(即PUFA/SFA值)范围为1.39~1.80,以江苏盱眙油菜花粉的PUFA/SFA值最高(1.80);对于花粉样本测定了10种矿物质,每种矿物质的含量均随蜂花粉产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