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营养对蜜蜂初生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利用不同花粉饲料制作的粉脾饲喂蜂群,测定后代蜜蜂的初生体重。结果表明.饲喂花粉与饲喂花粉+20%豆粉的蜂群相比,其所育工蜂初生重差异不显著,蜂王初生重差异显著,雄蜂初生重差异极显著;饲喂花粉和饲喂花粉+20%豆粉的蜂群,其后代与饲喂豆粉的蜂群相比,差异均为极显著;饲喂豆粉的蜂群,群势逐渐衰落,甚至不能培育出雄蜂个体。因此,建议在蜜蜂饲养工作中使用纯正花粉饲料饲喂蜂群,以保证蜜蜂的质量和蜂群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花粉及其代用品对蜂王质量的影响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花粉、花粉 20%豆粉、豆粉制作的粉脾饲喂蜂群,培育出第一代工蜂后,进行移虫育王,对育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饲喂花粉的蜂群,其所育的蜂王初生重和利用花粉 20%豆粉相比差异显著,与利用豆粉相比差异极显著,且育王成功率较高,因此,建议在育王工作中使用纯正花粉饲料饲喂蜂群,以保证蜂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营养水平对工蜂初生重和咽下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配比的茶花粉和黄豆粉饲料饲喂蜂群,测定后代工蜂的初生重和咽下腺宽度。结果发现,饲喂100%茶花粉与饲喂“75%茶花粉+25%黄豆粉”的蜂群,所育工蜂的初生重差异不显著,与饲喂100%黄豆粉的蜂群相比,差异极显著;饲喂100%茶花粉与饲喂“75%茶花粉+25%黄豆粉”的蜂群相比,6日龄、9日龄、12日龄工蜂咽下腺宽度差异均不显著,与饲喂100%黄豆粉的蜂群相比,6日龄、9日龄差异不显著,而12日龄差异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营养水平对工蜂初生重和咽下腺发育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择基本情况相近的蜜蜂48群,随机分成4组,每组12群,在外界环境缺少粉源季节分别利用茶花粉、油菜花粉、鲜牛奶和大豆粉饲喂蜜蜂,测定工蜂初生重、蜂王浆产量和10-HDA含量。结果表明,饲喂纯花粉与饲喂大豆粉的蜂群相比,其所育工蜂初生重、蜂王浆产量和10-HDA含量,差异显著;饲喂纯花粉与饲喂鲜牛奶的蜂群相比,其所育工蜂初生重和10-HDA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蜂王浆产量以饲喂鲜牛奶组最高,且差异显著。因此,建议在缺少粉源的蜜蜂繁殖期使用纯花粉饲喂蜂群,蜂王浆生产期可用鲜牛奶作为蛋白质饲料饲喂蜂群。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补充饲喂花粉对罗平春繁期间西方蜜蜂群势的影响,我们选取三个来自不同地点到罗平春繁的蜂场进行补偿饲喂花粉,测定蜂群的幼虫、封盖子、成蜂量在春繁期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喂粉组幼虫占蜂群的36.4%比不喂粉组28.6%增加7.8%,喂粉组封盖子占蜂群的37.5%比不喂粉组31.6%高5.9%,但对成蜂量的作用不大,喂粉组的成蜂量平均每群3.8脾比不喂粉组3.4脾仅高出0.4脾蜂。饲喂花粉能够促进蜂群群势的增长,长期饲喂花粉对蜂群的幼虫增加显著高于不补充花粉的蜂群。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式饲喂花粉对蜂群春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蜂群春繁阶段,利用不同方式饲喂花粉,测定蜂群群势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天然花粉脾的蜂群,其蜂群群势恢复较快,蜂数、蛹数增长迅速,利用人工粉脾、花粉饼饲喂的蜂群次之,而直接利用干花粉饲喂的蜂群效果最差,其群势恢复较慢。因此,在养蜂实践中,提倡利用天然花粉脾为主,人工粉脾及花粉饼为辅对蜂群进行饲喂,以提高蜂群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一个蜂场中19群西方蜜蜂的季节产蜜量、工蜂蛹重、工蜂成蜂寿命和工蜂花粉篮大小。产蜜量与花粉篮的长度和面积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51,P<0.0145;r=+0.575,P<0.01)。花粉篮面积与寿命呈显著相关(r=+0.687,P<0.0012)。选育花粉篮大的蜜蜂可提高产蜜量,因为可以有较多的花粉带入蜂群,进而可扩大幼虫面积和延长所培育工蜂的寿命。花粉篮面积是影响全年蜂群产蜜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蜂群平均增重较大的几个星期。  相似文献   

8.
在缺少粉源的野坝子花期,分别给蜂群添喂茶花粉、人工代用花粉,研究它们对蜂群工蜂和子量变化的影响。试验历时120 d,结果表明:添喂茶花粉、人工代用花粉对蜂群工蜂和子量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好,饲喂茶花粉、人工代用花粉的蜂群工蜂数量明显增加,增长率分别为0.08%、0.04%;且子量增长也显著高于空白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补充花粉对蜜蜂春繁期间粉源植物单一地区的东方蜜蜂群势的影响,选取20群东方蜜蜂在罗平油菜大量种植地区进行补充饲喂花粉,以测子框的方法每30天测定1次蜂群群势变化。结果表明:封盖子培育量随着饲喂花粉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最后一次比第一次饲喂时增加了8%,成蜂量增加了1脾蜂。在罗平采集繁殖期间,补充饲喂花粉对东方蜜蜂群势有促进作用,对东方蜜蜂适应当地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缺少粉源的橡胶蜜源期,研究补充饲喂茶花粉、人工代用花粉对蜂群繁殖及增产的影响.结果显示补充饲喂茶花粉、人工代用花粉能使蜂群内工蜂数量比不饲喂群分别多18%和1 3%;橡胶蜜产量平均每群分别比不饲喂群增产23%、18%.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意蜂为材料,采用花粉中加入氧化铬(Cr2O3)作为指示物来饲喂蜂群,测定8日龄工蜂取食花粉量和花粉利用率。结果表明,8天以来每只工蜂积累取食24mg花粉,即每只工蜂每天平均取食3mg花粉。而花粉利用率为67%。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重庆市城口县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提高本土中蜂资源的利用效率,试验组织了50群城口县本土中蜂,在东安镇观察测定其春繁及秋繁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春繁阶段,蜂群的日产卵量及群势增长率随时间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各时间段蜂群日产卵数差异显著(P0.05),第33~44天蜂群的群势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蜂群的日产卵量与环境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平均群产蜂蜜(8.00±3.79)kg;秋繁阶段,蜂群的日产卵量与群势增长率随时间的增加变化较小,仅第33~44天蜂群的日产卵量显著高于第0~11天(P0.05),该时期蜂群的日产卵量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平均群产蜂蜜(10.00±5.44)kg;在分蜂高峰期,分蜂发生率为24%;中蜂囊状幼虫病患病率为10%。  相似文献   

13.
王志红 《中国蜂业》2009,60(9):20-20
越夏的蜂群,尤其是定地饲养的蜂群,由于缺乏蜜粉源,高温天气不断,工蜂积极性降低,蜂王产卵减少,加上病敌害,群势有所下降,所以蜂群秋季管理是全年养蜂的关键。笔者总结了蜂群秋季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立夏至大暑是江西蜂群的越夏阶段,气候炎热,气温常高达37—38℃,对蜂群繁殖不利,一旦外界缺乏蜜粉源,蜂王就会停止产卵,加上敌害的危害,如果饲养管理不好,蜂群群势会急剧下降,甚至全群逃亡。蜂群如果采取转地饲养,选择性地利用2~3个蜜粉源,不但能稳定壮大蜂群群势,而且还能采收到大量的蜂蜜和花粉。  相似文献   

15.
养蜂问答     
答:种族延续是生物的本能之一,蜂王产卵是蜜蜂延续种族的组成部分。当蜂群过小,工蜂恐其灭族,便积极促使蜂王产卵繁殖;生理异常的蜂王也怕其绝种而拼命产卵繁殖。天气越冷,蜂群越小,蜂王越产卵。秋季停产早的蜂王和秋后培育的新王冬季也易产卵。冬季蜂王产卵,工蜂饲喂幼虫,尽力维持巢内温度而消耗饲料和精力,寿命缩短使成蜂提前死亡。气温低新蜂不能繁殖出来,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群会很快衰亡。我们在养蜂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有:1.越冬前合并弱群,减少弱群越冬。除掉老劣蜂王。在组织越冬群时,将花粉脾提  相似文献   

16.
<正>蜂群越夏经验1.换王保群有的蜂王因产卵而过量老化,在夏季应换上新王,以提高夏季产卵力。夏季仍有蜜源的地方,越夏群势必须保持在2~3框足蜂,这有利于整个蜂群的繁殖。2.贮蜜遮阴夏季蜂群耗蜜量很大,在不妨碍子脾的前提下,巢内应尽可能多贮蜜,对贮蜜不足的应及时饲喂。暑天蜂箱最好安置于通风阴凉、排水良好的遮阳棚下面,千万不可置于日照下,更不要午后西晒。否则轻者会迫使工蜂剧烈扇风散热,耗尽整箱贮蜜;重者会出现巢脾受热坠落、蜂卵干枯、幼虫伤热死亡以及幼  相似文献   

17.
正蜜蜂群势是指一群蜜蜂中工蜂个体的数量和密度,是反映蜂群繁殖力和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蜜蜂群势强盛是养蜂优质高产的基础。蜜蜂群势随气候和蜜粉源等的周期性改变而有规律的变化。影响蜜蜂群势有蜂王产卵力、蜂群哺育力、工蜂寿命和蜂群分蜂性、管理方法等因素。一、蜂群中何为"势"蜂群群势,什么是势?我认为,中蜂每群3~4框、意蜂每群6~8框为基本群;蜂略多于脾为基本势。高于这一指标为强群,低于这一指标为弱群。强群在采  相似文献   

18.
养蜂杂谈     
《中国蜂业》2015,(6):28-29
<正>一、蜂群加脾加脾是蜂群管理的常规工作之一,那么,加脾的依据是什么呢?1.根据蜂王产卵力蜂王的日产卵量在2000粒以上,由于受自然条件(气温、蜜粉源)和蜂群自身条件的影响不同阶段产卵量多少不一样。外界条件温暖、蜜粉充足时蜂王产卵进入高峰,为保证蜂王有足够的产卵空间应及时加脾。2.工蜂饲喂能力春季蜂群更替阶段,由于越冬蜂生理机能衰退,饲喂能力低,每只工蜂只能哺育1.1只幼虫,要集中优势  相似文献   

19.
对无王状态下蜂群的研究表明:无王蜂群烦躁不安,易螫人,出勤率下降36.5—48.3%,采集力降低。成员组配正常蜂群失王后,工蜂改造王台培育新蜂王,与有王群相比群势增长低10.7%。成员组配不正常蜂群失王后16一18天出现工蜂产卵。介绍成熟王台或诱入产卵王后,工蜂产卵即被控制;工蜂产卵时间越长,介绍成熟王台或诱入产卵王越难成功,蜂群群势下降越快。养蜂生产上宜在失王后尽快诱入优质产卵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5种不同配比油菜花粉与黄豆粉蛋白质饲料对3和6日龄蜜蜂幼虫体重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饲喂不同配比油菜花粉与黄豆粉的混合饲料时,3日龄意大利蜂工蜂幼虫的体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6日龄工蜂幼虫,饲喂1号饲料(100%油菜花粉)工蜂幼虫的体重与饲喂2号饲料(75%花粉+25%黄豆粉)的无显著差异(P0.05),但它们与饲喂3、4、5号饲料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饲喂3、4、5号饲料的工蜂幼虫体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