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培文 《蜜蜂杂志》2010,30(3):40-40
<正>我经常在《蜜蜂杂志》等刊物中发现一个好像极不顺眼的对养蜂人的称谓蜂农,我觉得不够实际,这是对养蜂人员极不负责的称呼。我从事蜂业这一行,虽然时间不长,但也不算短了。从我刚开始学养蜂时的1977年起,养蜂人基本上是农民,在那个时期称蜂农是恰当的,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来,“中囊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简称)一直困扰着中蜂的生存与发展,是养蜂者最感头痛的事,蜂群一旦染上“中囊病”,其来势凶猛,群势下降快,蜜蜂死的死,逃的逃,很快全群覆灭。养蜂者望蜂兴叹,后悔不已。  相似文献   

3.
分蜂是蜂群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种族繁衍生息的需要.在外界蜜源丰富的春季,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群势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的蜂团往往集结在蜂场周围的高处,蜂群回收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分蜂效率低;若分蜂后回收不及时,分蜂群还会发生迁移,造成蜂量损失.因此,规模蜂场一般通过有计划地人工分蜂来扩大种群,并...  相似文献   

4.
黄革 《蜜蜂杂志》2008,28(8):28-28
<蜜蜂杂志>2008年第5期发表了<关于野生中蜂分蜂群"寻巢留宿蜂团"的发现与思考>一文,我认为这是一篇实践性强的好文章,它对中蜂分蜂群"寻巢"和"留宿"观察仔细、记述真实、分析透彻,颇有新意.这里就本人的亲身经历提供一些材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何世钧 《蜜蜂杂志》2008,28(7):28-28
自<蜜蜂杂志>2004年第11期刊出郑大红的<中蜂活框饲养后为什么群势越来越小?>一文后引起了我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和重视,并把它作为自命课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几年来得出以下观感,提出来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广大中蜂爱好者共同参与观察、研究、实践,并探索中蜂活框饲养的强群之策.  相似文献   

6.
<正>分蜂若发生在流蜜期间,将导致群势削弱、采集力下降,影响蜂产品的产量。因此,要饲养能维持强群的蜂种,利用产卵力旺盛的新王。由于《蜜蜂杂志》的读者中,不断涌现出新的养蜂爱好者,因此想与初学养蜂者作如下交流。1人工分蜂  相似文献   

7.
沈育初 《蜜蜂杂志》2009,29(10):26-26
陈卓儿老师退休多年,已放弃饲养意蜂,他是我在"知识青年""下乡上山"时村里的老朋友,2009年4月下旬他打电话给我,询问如何治疗"中囊病".2009年5月14日我们见了面,两人谈蜂2个多小时,使我收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何邦春 《蜜蜂杂志》2020,40(12):36-36
巢虫是危害赣南中蜂的主要病虫害之一。据我观察,巢虫危害赣南中蜂,主要与群势、贮蜜、季节、蜂脾4者息息相关。1群势巢虫危害赣南中蜂,具有“欺弱怕强”的特性。即弱群危害严重,强群危害轻或者几乎无巢虫危害。原因何在?强群蜜蜂密集,隔板、箱底、覆布皆布满蜜蜂,清巢能力强,抗巢虫能力自然强。因此,巢虫即使在箱内,也难以“下手”和“兴风作浪”,所以危害轻或者几乎不危害。  相似文献   

9.
分蜂是蜜蜂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就中蜂而言,野生蜂群分蜂行为是按其自然习性进行的;人工饲养的蜂群,则受人为操作影响,如果在某些环节上出现偏差,那么,蜂群在自然习性和人为操控的双重作用下,分蜂行为将会发生改变。一、正常分蜂1.自然分蜂蜂群的自然分蜂通常发生在天气温和,蜜源丰富的春、秋两季。此时,适宜的温湿度促使工蜂采集兴奋,蜂王大量产卵。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蜂猛增,群势迅速增大。在满足分蜂条件时,蜂群会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分蜂。分出的蜂飞离原巢,通常在100m范围内的较矮附着物上结团,蜂量约占原群的3/5左右。少数蜂群还会进行第二次分蜂。  相似文献   

10.
最近闲空时顺利手翻了翻近几年的养蜂杂志,发现有几篇谈治疗蜂病的文章很不错,与我们的观点和实际经验是一致的,故特提出讨论,并推荐给养蜂朋友。1我与蜜蜂病敌害打交道的经历在进入正题之前,先谈一下本人与蜜蜂病敌害打交道的经历。回忆起40多年前,我那时还是一个30多岁的小年青,刚接触养蜂,也是啥事不懂,更不要说对蜂病的识别和防治了。刚入门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大蜡螟(巢虫)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1.
(接<蜜蜂杂志>2008年第11期) 龚教授:你好! 我虽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头了,但对饲养中蜂仍保持着不亚于年轻人那样狂热的特别兴趣,为此购买过不少的蜂书与蜂具.十多年来,购买了<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二版,也订过多种养蜂杂志,从中学到了一点养蜂方法.但是这十多年来,我的中蜂却一直没有养好过.不是得病就是群势不强,都在4脾左右,多也不过5脾蜂.由于蜂病作祟,有几年是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5月24日上午,笔者正在蜂具室专心致志的制作最后一批GN样品箱,突然接到湖北省远安县百花养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仁龙先生的紧急电话,称神农架林区决定在近日举办2场中蜂饲养方法培训,急需授课老师。胡先生闻讯后便推荐了我。几年前笔者曾受胡仁龙先生邀请,到远安县给他的社员作培训,他们说那次培训很成功!其实胡仁龙先生的中蜂那才叫养得好,应该是目前湖北这块运用GN箱及其配套技术较为成功的范例。由他发明的自然分  相似文献   

13.
贾明宏 《蜜蜂杂志》2015,35(4):50-51
<正>徐祖荫先生是贵州省农业厅退休的研究员,但是他一直退而不休,忙于养蜂事业,最近又即将出版新作——《中蜂饲养实战宝典》。前不久,徐老打来电话,说书已脱稿,想寄过来让我帮助校对并征求意见,他说还有几本打印稿也已先后分别寄给了其他人。作为长期接受徐老师教诲的学生和晚辈,能有这样的机会,既感到荣幸,又有些惶恐。接到书稿后,不敢稍有懈怠,一字一句地研读,收获极大。掩卷之余,联想到徐老师平日在正安  相似文献   

14.
吴忠培在解放初期饲养中蜂,以后改养意蜂,在全国流动放蜂十几年.在退休后的一次闲谈中,谈到制止中蜂的"分蜂热"很有趣.他说中蜂"分蜂热"严重时,白天不出巢认真采集.  相似文献   

15.
我为蜂狂     
李龙标 《蜜蜂杂志》2015,35(5):53-54
<正>或许是自己生性好动,平日里总是闲不住。有了空余时间,总想着法子弄点啥名堂。自从爱上了蜜蜂以后,自己制作蜂箱,观察蜂群变化,探索蜂病防治方法,小小蜜蜂改变了我的业余生活。原本的休闲养蜂,却在不经意间,自己竟然为蜂痴,为蜂狂。1不知不觉成工匠蜂箱是饲养蜜蜂最基本的蜂具。但实体门店也好,网上淘宝也罢,兜售的蜂箱大多沿用意标箱,有的箱子虽然小一些,但巢框仍然是意箱标准框,实在难以找到养殖中蜂合适的蜂箱。从《蜜蜂杂志》上看  相似文献   

16.
1闯三关饲养中蜂,必须闯过3道难关:囊幼病关、巢虫关、西方蜜蜂作盗关。否则,蜂群将有可能毁于一旦。1.1囊幼病关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囊幼病)是中蜂的头号敌人,病原为囊状幼虫病毒[1]。患囊幼病的蜂群:工蜂黝黑,劳力下降,寿命缩短;封盖大幼虫及初期蛹死亡,房盖下陷,有穿孔;挑开房盖,可以看到死幼虫头部上翘,像龙舟,故又名“龙船病”。用镊子挑起幼虫尸体,呈“水滴”状。老蜂不断死亡,无新蜂补充,群势迅速下降;幼虫大量死亡,工蜂无力清除尸体,在巢内腐烂发臭。一群蜂患病后,会迅速向四周传染,若不及时抢救,有可能导致整个蜂场毁灭。1976年,…  相似文献   

17.
<正>尊敬的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从《蜜蜂杂志》上众多文章中了解到,你们已是大家比较公认的养蜂专家了。看了该刊2013年第11期上海费起充先生《话说盗蜂——与龚、宁二位先生商榷》的文章后受益匪浅,有感而发提笔写信给你们,以介绍我的从蜂经历与防盗蜂发明,希能赐教。还在我小时候,家里就飞来一群中蜂到柜子里,就这样一直养了好多年。到十几岁时也养过四五群蜂,但都因为巢虫危害而飞逃了。如此这般养养停停、时  相似文献   

18.
<正>尊敬的龚、宁二位老师:见信好!2014年4月12日于浦江培训会后一别,也不知龚老师何时回的四川,最近可好?宁老师的身体完全恢复了吗?自从2009年11月8日在浙江首次见到你们以来,尽管前后已见面3次了,但每次留下的印象都是那样的深刻难忘!例如,2009年11月8日,你们在浙江省东阳义讲时,我闻讯从浦江县赶到授课地点——东阳广场,首先看到宁老师的脚上着夹板,移  相似文献   

19.
贾树彦  田文国 《蜜蜂杂志》2008,28(10):33-33
<蜜蜂杂志>2008年第6期刊登了拙文"对近几年豫西地区暴发爬蜂病的观察与体会"一文(以下简称"体会").受到了广大蜂友的关注,先后接到新疆、甘肃、四川、陕西、吉林、辽宁、内蒙、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蜂友来电询问情况,有的蜂友买不到"里索劳",还要求我给代买.归纳蜂友提出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徐祖荫 《蜜蜂杂志》2020,40(6):27-28
<正>"懒养蜂"的概念,最初可能始自GN箱。GN箱开始使用时,由于脾小,须经常调整巢脾在巢箱中的位置,较费工费时,后经多人使用改进,简化了蜂群的管理,拉长了管理的间隔期,这些方法就被人称做"懒式养蜂"。中蜂本身喜安静、怕打扰。许多事例说明,经常开箱检查、反复折腾的蜂群,反而不如粗放饲养的蜂群。少受干扰的蜂群发展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