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耿玉兴 《中国蜂业》2001,52(4):16-16
我于 1 999年 5月末从江苏×××蜂场求购两只浆王 ,在阿城市山区和平原区小转地饲养 ,到 2 0 0 1年5月末饲养了两年时间 ,有以下体会。浆蜂春繁开始较黑蜂慢 ,但是到外界气温升高 ,并有少量蜜粉时 ,其繁殖速度超过黑蜂 ,到了生产期 ,群势大大强于黑蜂。夏季耐热。在高温季节 ,其它群蜂离子现象严重 ,而浆蜂护子脾非常好。这样就使得幼虫得到良好和及时的饲喂。秋季繁殖越冬蜂好于黑蜂。在蜜、粉充足的条件下 ,过冬时达到 8脾以上的群势 ,可以外调部分蜂补助小群。饲养浆蜂 ,最担心的就是过冬。通过两年的饲养发现 ,只要是强群过冬 ,不会有…  相似文献   

2.
几种王浆高产蜂种生产性能对比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县养蜂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在市、县科委及省养蜂管理站的关心、支持下,1989年我站经过论证,确定引进王浆高产蜂种,在我县采取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进行王浆产量对比及高产配套技术研究。先后从浙江省引进浙农大A系浆蜂、平湖浆蜂、肖山浆蜂及澳意红棕色蜂(在我  相似文献   

3.
宋廷洲 《中国蜂业》2003,54(5):20-20
在断蜜和少蜜源的季节里 ,特别在芝麻花期结束后 ,在蜂群管理上稍有疏忽就会引发盗蜂 ,一旦发生盗蜂 ,就很难制止。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 ,轻则造成损失 ,重则全军覆没。在制止盗蜂方面 ,我采用过多种方法 ,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止盗作用 ,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2 0 0 0年秋 ,芝麻花期结束后 ,为了培育好越冬蜂 ,我隔天奖励饲喂 ,喂蜂是在晚上 7点半钟进行 ,有一次喂蜂不慎 ,第 2天引发 2群蜂发生盗蜂。盗蜂来势凶猛 ,象潮水一样扑向巢门 ,大有踏平被盗群之势 ,因为是芝麻花期刚结束 ,群势强大 ,老蜂又多 ,才有此势 ,我当时手忙脚乱 ,在情急之下 ,…  相似文献   

4.
本人热爱蜜蜂事业,现在更热爱蜂疗事业。在养蜂岁月里尝到人生百味,了解到蜜蜂对人类的益处,更令我震撼并亲身体验到的就是——蜂针疗法。自从加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后,对蜂疗更有深切体会,认识到蜂疗的良好保健养生,以及疾病治疗的效果。我从小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正因为这个性格让我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拿着大学文凭去当一名蜂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蜂农,必须全面了解蜜蜂所有的一切。  相似文献   

5.
分蜂团落在高处 ,比如大树的顶梢 ,距地面十余米 ,只用举脾收蜂的办法是不行的 ;如果有 3级以上的风更收不下来 ,原因是脾举得太高 ,不容易固定巢脾位置。1 999年 5月上旬正值洋槐流蜜 ,一初学养蜂朋友的分蜂团飞在树上收不下来 ,他爱人前来求我帮忙。我停下取蜜的活计 ,急忙骑车到了朋友家。只见我那蜂友与他弟弟在平房上合举 1根十余米长的粗竹竿 ,上面的脾怎么也不能稳靠蜂团 ,二人累得通身流汗。我叫二人放下竹竿 ,解下巢脾 ,在竹竿头上拴牢一铁钩子 ,举起竹竿使铁钩勾牢有蜂团的树枝 ,让他二人上下反复拉动竹竿。使蜂团落散 ,蜂群不能…  相似文献   

6.
也谈解除分蜂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俊海 《中国蜂业》2004,55(2):17-17
自然分蜂是蜜蜂生物学特性之一.但在养蜂生产中,自然分蜂是不受欢迎的,为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解除分蜂热,如给有分蜂意向的蜂群下浆框、调入幼虫脾并适当提出老蛹脾及出房子脾或者与弱群互调箱位等措施,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解除分蜂热的作用,但我认为应根据当时外界的蜜粉源情况以及生产目的采取有针对的、对生产有利的措施为佳,下面谈谈我在养蜂生产实践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正>2007年春天,我用3个弱群共7脾蜂开始春繁。经过1年的精心管理,越冬定群时,蜂群繁殖到61箱,64只蜂王,335脾越冬蜂。这样的繁蜂结果,确实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这年春天,万荣县李蜂友买了我40箱蜂,剩下3个弱群共7脾蜂。蜂拉走的第二天,即2月13日的早上,我把2个2脾群组成1个双王群,另一个3脾群也改成双王群(蜂友给了1只蜂王),用2个16  相似文献   

8.
严勇 《蜜蜂杂志》2014,34(12):26-26
<正>谈起养蜂,我只是初出茅庐,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走进了达州市畜牧局退休职工杨志军老师的家。和他的几句交谈,让我的养蜂知识进了一大步,我用问答的方式和蜂友分享。问:想要养好蜜蜂,最重要的是什么?答:蜜蜂要蜜,养蜂要喂。问:你中意蜂同场饲养,不怕外来蜂种影响,意蜂打死中蜂蜂王或者盗蜂吗?答:同种之间、不同种群之间相互发生盗蜂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做好防盗工作就能减少失王。相对来讲,中蜂爱盗,意蜂盗性弱,往往是中盗意而不是意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业余定地混养中、意蜂的实践中 ,我发现蜜源淡季 ,尤其是在晚秋和早春 ,蜜蜂尚有繁殖和采集活动的缺蜜期 ,偶尔发生过盗蜂侵扰 ,个别中蜂弱小群被盗垮 ,主要是由附近外场蜜蜂侵入和本场蜂群缺食引起的。一般是中蜂先盗意蜂 ,主要是由于中蜂嗅觉灵敏 ,在检查意蜂时常有个别中蜂作盗 ,这对卫巢能力较强的意蜂群不足为患 ,仅有少数死伤 ,也有中蜂留居于意蜂群中相安无事的。一旦发生意蜂反盗中蜂 ,尤其是卫巢能力较差的小群遭盗时 ,有时较激烈 ;如不及早有效处理和控制 ,会有严重死伤和整群被盗垮覆灭的危险。本人的处理办法是 :1先治标…  相似文献   

10.
分蜂是蜂群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种族繁衍生息的需要.在外界蜜源丰富的春季,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群势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的蜂团往往集结在蜂场周围的高处,蜂群回收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分蜂效率低;若分蜂后回收不及时,分蜂群还会发生迁移,造成蜂量损失.因此,规模蜂场一般通过有计划地人工分蜂来扩大种群,并...  相似文献   

11.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03,(12):16-16
1990年早春 ,我的 2群中蜂与意蜂同放在 1个场地 ,其中有 1群中蜂与意蜂并排放置在相距不足 0 5m的地方 ,该群中蜂在越冬时失王。 1 2月 2 7日天晴 ,气温 4~ 6℃ ,蜂群包装后有少许花粉被采回 (该地区此时有食用油菜开花 ) ,但采粉的蜜蜂不进入本群 ,而是进入有王的意蜂群内。此时气温尚低 ,意蜂尚未出巢采集。待天气转暖 ,我打开意蜂群检查时 ,发现巢脾及框梁上有若干只中蜂 ,并有几只中蜂正在饲喂幼虫 ;提脾时 ,有几只中蜂呈恐惧状 ,但并不与意蜂斗杀。为此 ,我联想到中蜂耐寒 ,春繁出勤早 ,采集勤奋 ,而意蜂春繁虽也早 ,但因早春气温低…  相似文献   

12.
戚涛 《中国蜂业》2002,53(5):24-24
去年我蜂场发生多起盗蜂 ,损失 5群蜂 ,令人痛惜 ,尤其是在荆条花后期 ,同时发生几起盗蜂 ,并有蔓延全场之势。我急忙请来两位有三四十年养蜂经验的蜂友帮我解决。当他们看到盗蜂已被诱进了几个蜂箱里时 ,便建议趁夜色降临时送至远处放掉。我即刻将其送至 1公里外撒向空间。但次日拂晓便飞回原地 ,大闹一场 ,成群地在一些蜂箱上打着旋往里钻 ,有些直接往被盗箱里乱闯。此时 ,一位蜂友劝我 ,将被盗群烧掉。但我不忍心用这种烧毁蜂群的做法 ,无奈之下我便在被盗箱上蒙上纱网 ,不多时便有大量盗蜂落网 ,纷纷向上挣脱。这时我就沿着纱网四边收拢…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一名蜂药厂的技术员,很多新蜂药的试验工作大多有我来做。因常年与蜂病打交道,于是总结了一套防治白垩病的方法。一、春季消毒预防春繁季节只要能开箱检查,就可以进行蜂箱消毒预防。消毒包括:蜂箱内外、带蜂的脾以及准备使用的蜂具、饲料、旧花粉脾、旧蜜脾。保障蜂箱内病菌降到最低水平,确保发病期不会迅速爆发。具体措施是:1.用升华硫熏蒸或百菌杀(苯扎溴铵溶液)喷雾。场地也最好消毒处理,奖饲的花粉必须先消毒处理;2.第一次奖饲时加白垩净等药物预防(按最大配水量配制)。  相似文献   

14.
<正>1收高处的蜂2008年暑假中的一天,离我家4 km的一个朋友打电话说他家对面的树上有1群蜜蜂,以前知道我爱养蜂,所以叫我去收。我马上带了蜂帽和一个蛇皮袋子出发了。虽然以前卖蜂的与我师傅都说过蜂要傍晚才能收,但是我等不及,因为每次让我等到傍晚的结果是野外的蜂团都飞走了。在那棵树下我找了好久都没看到蜂团,难道在我赶来的路上蜜蜂就飞走了?便找来报信的朋友问,他把我带到树的斜对面即他家屋前往树顶看去,才  相似文献   

15.
宋章辉 《蜜蜂杂志》2005,25(10):22-22
我身边大多数蜂友是定地养蜂,有少数是小转地或大转地的,这些蜂场转地是为了采蜜,很少是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而转地的。笔者的几次经历说明,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转地很有必要。1995年以前,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黄麻、楠树、蓼花,其中楠树、黄麻流蜜较好,每年越冬蜂成活率在30%左右;1997年到现在,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棉花、少量楠树、蓼花,现在所有的蜜粉源几乎都没有大流蜜。培育越冬蜂时粉源充足,只要喂糖(蜜),培育的越冬适龄蜂很好,但是培育越冬蜂后又多了一个枇杷蜜粉源,在晴朗的日子里,枇杷、蓼花十分吸引蜜蜂去采…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答     
震声 《中国蜂业》2006,57(2):32-32
问:我的蜂是放在窖内越冬的。每当我到蜂窖检查时,一嗅到蜂窖的气味。鼻子就过敏,鼻子和眼角都很痒。请问为什么会过敏?有什么好办法杜绝过敏?  相似文献   

17.
在养蜂过程中 ,蜂群产生分蜂热会经常遇到 ,但有强弱之分 ,这与蜜蜂种性有关。优良的品种能维持大群 ,有着积极采集性能 ,就不易产生分蜂 ,反之 ,就容易“逃蜂”。为此 ,浅述几项分蜂管理措施。一、优选蜂种控制分蜂随着蜂种改良 ,品种质量的提高 ,分蜂性会大大降低 ,分蜂控制了 ,会减少许多麻烦 ,使蜜浆产量稳步提高。但还有不少养蜂者还饲养品种较差的蜂种 ,既不泌浆 ,又不采蜜 ,还喜欢分蜂 ,经济效益不高。如 2 0 0 2年 4月 ,油菜大流蜜期 ,我去某蜂场办事 ,他饲养 5 0群蜜蜂 ,当天 ,就有 9群分蜂 ,事后问起此事 ,他说一连几天都这样 ,忙…  相似文献   

18.
赵正虎 《中国蜂业》2007,58(10):22-22
2006年春繁较早,经过1个多月的春繁,我的60群蜂达到6脾蜂群势,蜂数密集。春繁时一直喂天然花粉和糖浆,子脾成片,发育正常。从3月2日发现有几群蜂患白垩病;3月4日外界有粉源(柏树),停止饲喂花粉,蜂群出现爬蜂现象(主要是成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见的盗蜂,往往是在缺蜜的季节,一群或几群蜂去别的蜂箱盗取蜂蜜,但在大流蜜期,一种蜂强迫另一种蜂吐出蜜囊里的蜜,喙对喙地吸取,这种盗蜂现象恐怕很少见吧!我的父亲是个老养蜂员,2002年夏天,他就发现了这种有趣的现象。我处是一个中西蜂,野生、家养蜂共存的地区,5月初,第一个主要蜜源植物———刺槐开花,在这之前蜜粉源缺乏。刺槐刚开花,蜂场(黑意杂交蜂)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中蜂,开箱检查,箱内并没有1只中蜂。我的父亲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中蜂不同于以前的盗蜂进箱盗取,而是直接骚扰采集回来的工蜂。养蜂者都知道,大流蜜期间,很大一…  相似文献   

20.
《蜂群生物学》在“越冬蜂更新”一节中写道“作者在 5月 2 4日统计了 2 7群蜂的蛹。由于蜜蜂在 5月 1 6日才排泄飞翔 ,所以统计的蛹是由越冬蜂哺育的 ,在 1 2天内 ,平均每公斤蜂 ( 1万只 )哺育了 450 0个蛹 ,即每日哺育 3 75个蛹 ,每只蜂一生 ( 3 0天 )哺育了 1 .1 2个幼虫”。这个结论是塔兰诺夫 ( 1 946)在尼科尔斯克蜂场统计的。在 50多年养蜂实践中 ,我一直认为 1 .1 2(越冬蜂 )和 3 .85(更新蜂 )就是蜜蜂不同时期的哺育极限。自从应用分区管理法 ,我认为 1 .1 2和 3 .85并不是蜜蜂哺育幼虫的极限 ,我敢说《蜂群生物学》以这个虫数来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