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瑞岭  王敏  庄永法 《蔬菜》2005,(1):23-24
双孢菇生产的传统技术以稻麦草为主原料,而我地随着机械化收割及秸秆还田面积的扩大,稻麦草的供应量越来越少,限制了双孢菇的生产。为了解决双孢菇生产过程中原料短缺的问题,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反复试种,成功地摸索出了双孢菇有机生态型回归自然栽培新技术,该技术解决了稻麦草供与求的矛盾,简化了操作程序,使双孢菇由秋季栽菇变为舂、秋两季周年化生产,种植成本降低了30%~50%。  相似文献   

2.
蘑菇作为制罐原料时,由于蘑菇生产的季节性很强,并且有明显的菇峰期,罐头厂生产能力有限,常出现原料饱和,以致部分蘑菇无法及时加工制罐。加工盐水蘑菇有利于解决蘑菇生产的淡旺问题,缓和市场,而且还可以直接出口。加工盐水蘑菇的设备少,技术简单,集体、个人均可生产。  相似文献   

3.
蘑菇无粪合成料国内外都有研究和应用。它是以稻、麦草加氮、磷为主,辅以复合矿质营养元素制成的蘑菇培养料。但是由于各地土壤中含的矿质营养元素不同,稻麦草中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就有差异,因此配方中的添加物应因地制宜。我们在分析了日本MS-8-5(菇原)、英国M.R.A(活化剂1号)和上海市郊县农村稻麦  相似文献   

4.
蘑菇面酱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既可作鲜味菜肴,又是调味佳品,其色香味好,价格便宜,深受消费者欢迎。蘑菇面酱的试制成功,又为食用菌下脚原料的综合利用增加了一条新途径。现将其生产技术介绍如下。(一)原料配方:蘑菇下脚原料(次菇、碎菇、菇脚、菇屑)15公斤,面粉50公斤,食盐1.75公斤,五香粉100克,糖精50克,苯甲酸钠50克,柠檬酸150克,水15公斤。  相似文献   

5.
蘑菇食蜡,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香甜俱全的酸味调味品。我国传统的酿醋原料主要是粮食和油料作物,其不仅耗粮量大,而且工艺繁杂,成本较高。生产蘑菇食醋的主要原料是利用商品菇分级时剩下的菇脚、碎菇和盐渍商品蘑菇时的杀青水添加部分辅料酿制而成,因此成本低廉,工艺简单,设备投资600余元便可投产。一吨杀青水或者菇脚可生产食醋1.7吨,价值约850元,原料成本约40元。现将其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蘑菇褐腐病近几年在我市蘑菇重点产区富阳镇的东洲、江丰片,以及近郊的西湖区周浦乡等地部分菇房发生危害,并呈大面积发生的趋势。该病由疣孢霉菌侵入引起,染病子实体呈不规则白色棉絮状菌团,并渗出暗褐色液滴,散发出腐臭味,被当地菇农戏称为“芋艿菇”,凡发病的菇房,轻者减产30%~40%,重者无收,对生产危害很大。为此,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现介绍如下。①严格菇房消毒搭盖床架的材料,尤其是旧床架材料,要先用5%的石灰水浸洗干净,再在烈日下曝晒消毒…  相似文献   

7.
采用猪牛粪配稻麦草堆积发酵后制成的蘑菇粪草菌种,在我国沿用近50年了。随着科学的发展,传统的蘑菇粪草菌种已处于淘汰的边缘。继之而兴的麦粒菌种应运而生。它具有生产周期短,工艺简便,菌龄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食用菌商品菇的加工分级过程中,有很多不合格的次菇、菇根及碎屑。为了提高其经济效益,我所在加工蘑菇酱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利用菇脚生产蘑菇饮料的研究。现将其生产技术介绍如下。(一)原料处理将罐头、盐渍、干制和鲜销等分级剔出的菇脚或次菇,经清理后置0.05%Na_2S_2O_3溶液中,洗去泥沙、杂  相似文献   

9.
蘑菇酱油的原料,是商品盐渍菇的杀青水或商品菇分级的菇脚煮汁,再添加一些辅佐成分。1吨盐蓣杀青水或菇脚,可生产1.5吨蘑菇酱油,价值约450元。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是食用菌厂的一项很好的综合利用途径。现将其生产技术简介如下。(一)原料配方:杀青水50公斤,花椒75克,胡椒100克,八角150克,桂皮250克,老姜750克,添加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宁 《中国蔬菜》2006,1(11):48-49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内进行。在不加温条件下,12月-翌年2月双孢蘑菇出菇处于停止期,越冬后,3-6月继续出菇。笔者利用在日光温室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种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双孢蘑菇冬季不出菇的问题,形成了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连续出菇的栽培新模式。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栽培增产30%,提高了日光温室利用率,使双孢蘑菇种植者获得更大收益。  相似文献   

11.
蘑菇瘿蚊在漳州地区发生和为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顺章 《食用菌》2008,30(4):59-60
通过培养观察,蘑菇瘿蚊幼虫的适宜温度为16-18℃,相对湿度为80%~90%。在菌丝和子实体上主要进行无性繁殖,6-8d繁殖1次,每条老熟幼虫可产生6-17条小幼虫;蛹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气温35~36℃,相对湿度50%~60%条件下,可存活48d。对漳州三个蘑菇主产区蘑菇瘿蚊发生情况调查:子实体感染率10.6%~18.8%,菇房污染率33.3%~42.9%,主要以成虫在蘑菇菌丝阶段进入菇房产卵繁殖,蘑菇生长期以老熟幼虫无性繁殖的幼虫为害菌丝和子实体。蘑菇休闲期蘑菇瘿蚊以蛹的虫态存活,主要栖息地为蘑菇培养废料堆积地、菇房周边垃圾粪土及菇房内残留废料。  相似文献   

12.
蘑菇面酱酿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面酱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既可作鲜味菜肴,又是调味佳品,价格便宜,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副食品。同时,又为食用菌下脚原料的综合利用寻找了一条新的开发利用途径。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一、酿造原料配方蘑菇下脚原料(次菇、碎菇、菇脚、菇屑)30公斤,面粉100公斤,食盐3.5公斤,五香粉0.2公斤,糖精  相似文献   

13.
利用草糠、牛粪、发酵料、麦子等原料,通过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新疆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栽培最适培养料配方为草糠70%、稻草牛粪发酵料27%、石灰1%、石膏1%、普钙1%。在此培养料配方上,新疆蘑菇均能成功出菇,子实体单菇平均重量为19.66 g,生物学效率为35%。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沼肥(包括沼渣和沼液)栽培双孢菇,拓宽了蘑菇高效生产途径,有效满足了牛粪少、稻草多、沼气池多地区栽培蘑菇的要求,同时较传统种植方式具有杂菇少,管理方便,节省劳力,成本下降36%,产量可提高15%,一、二级菇比重大等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罐茂蘑菇新品种“浙农2号”为原料,按照蘑菇大生产制罐工艺,以当日同类型品种的大生产制罐为对照,中试该品种的主要加工性能。结果表明,该品种预煮得率较高为66.4%;原料吨耗较低为965公斤,比对照低12%;珞整菇比例高达53.5%,比对照高11.5%;成品罐头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我县利用稻田大棚生产蘑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生产面积逐年扩大,2007年已超过133.3hm^2,每667m^2稻田大棚产菇2250kg以上,以5元/kg计算,667m^2收入11250元以上,扣除成本4000元左右,每667m^2稻田大棚蘑菇实现纯收入7000元以上。大棚蘑菇生产具有原料充足、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麦草培养料配方作为对照,对4个不同水稻品种稻草配方培养料的预湿料、发酵熟料和栽培结束废料的理化性状,以及双孢蘑菇产量与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4个稻草配方处理中,浙粳99稻草配方的总产量、前三潮菇产量和总生物学效率均最高,且略高于麦草配方;而其他3个稻草配方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显著低于麦草配方和浙粳99稻草配方。浙粳99稻草的粗蛋白和氮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4个稻麦草;栽培结束后的菌渣中,浙粳99稻草配方处理的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个稻麦草配方,说明浙粳99稻草培养料中的粗纤维更多地被双孢蘑菇所降解吸收利用。推测浙粳99稻草培养料高产原因与其氮含量高、粗纤维降解利用率高有关。5个不同稻麦草培养料配方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蛋白质、粗多糖、麦角甾醇等营养成分含量总体相近,而浙粳99稻草配方处理的双孢蘑菇子实体钙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稻麦草配方处理。  相似文献   

18.
董作为  张作卷 《食用菌》2002,24(3):25-26
苍南县是浙江省蘑菇重点产区 ,为充分发挥我县菇农技术、资源等优势 ,更好地利用夏季闲置的菇房 ,解决夏季鲜菇不足。 1998~ 1999年 ,我县有关部门组织技术骨干 ,在蘑菇主产区——马站镇进行了高温蘑菇菌种引选和栽培技术研究 ,成功地选出“夏菇 93”和“新登 96”两个适宜当地栽培的高温蘑菇菌株。现将高温蘑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方式 传统的塑料大棚栽培为低棚栽培 ,生产期遇上高温 ,菇房上层及四周气温较高 ,上层高温多湿 ,下层偏干 ,致使培养料偏干 ,相对湿度又过大 ,限制了高温蘑菇的均衡高产 ,相当部分的成菇还染上细菌性斑…  相似文献   

19.
蘑菇堆肥高压发酵隧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兰的蘑菇生产技术世界领先,其采用发酵隧道(图1)制造堆肥,空调菇房栽培出菇,周年生产蘑菇6~8茬,每茬产量稳定在30千克/平方米。我国蘑菇培养料发酵设施落后,技术含量低,菇农烧煤产生蒸汽进行培养料后发酵,全国数十万个煤灶冒烟6~7天,不但耗费大量能源及人力,还排放大量碳和硫污染空气;种菇环境脏、乱、差,  相似文献   

20.
“大特”食用菌培养料改良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特”食用菌培养料改良剂具有高度的比表面和孔隙度,富含Si,Fe,K,Ca等多种营养元素。与任一主料混合后,有效地改善了食用菌培养料理化特性,解决了培养料内供水供气矛盾,在金针菇、平菇、草菇、蘑菇、香菇等五大菇种上应用试验表明,具有提早成熟10-15d;增加产量10%-30%,降低原料成本20%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