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高粱 能源粮食危机下的新宠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今,粮食和能源的危机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找到一条既能提供足够的粮食,又能保障能源需求的发展途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使那些非主流的农作物品种肩负起时代的重任,甜高粱正是其中的一种。甜高粱既可用作粮食,又能制成燃料,而且还不  相似文献   

2.
如今,粮食和能源的危机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找到一条既能提供足够的粮食,又能保障能源需求的发展途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使那些非主流的农作物品种肩负起时代的重任,甜高粱正是其中的一种。甜高梁既可用作粮食,又能制成燃料,而且还不会危及世界粮食供应,不会破坏环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作物。  相似文献   

3.
如今,粮食和能源的危机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找到一条既能提供足够的粮食,又能保障能源需求的发展途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使那些非主流的农作物品种肩负起时代的重任,甜高粱正是其中的一种。甜高梁既可用作粮食,又能制成燃料,而且还不会危及世界粮食供应,不会破坏环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作物。  相似文献   

4.
广西发展甜高粱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高粱是具有抗旱、抗涝等抗逆性很强而且生物能源很高的作物。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改大部分低产值作物玉米和部分甘蔗为甜高粱种植。利用甜高粱生产生物能源——乙醇、利用糖厂现有生产设备建立甘蔗-甜高粱高效率、低成本生产乙醇新模式,对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粮食、能源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广西发展甜高粱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甜高粱不仅具有抗旱、耐瘠、耐盐碱的特性,还有生长快,茎秆产量高和茎汁液丰富、含糖量高的特点,是一种集粮食、饲料、能源为一体的高产,高生物量,高效益作物,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潜力巨大。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栽培甜高粱,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节本增效,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甜高粱的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甜高粱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适应性广,抗叶病优良特性,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之一。在能源危机面前,甜高粱作为一种能源作物,乙醇转化率高,显示出诱人的开发利用前景,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当前国内的甜高粱在干旱、重金属、温度及虫害等因素的逆境影响作用下,对甜高粱的抗逆性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甜高粱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简述了山西省甜高粱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对甜高粱发展的科研生产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重点讨论了利用甜高粱茎秆制糖、酿酒、酿醋以及青贮、饲用综合利用研究结果和效益。在此基础上,针对全省甜高粱的发展,以利用甜高粱茎秆中的糖分发展酿造业,替代部分粮食;以利用茎叶作饲草、饲料发展畜牧业;以绿色能源作物发展、制取酒精等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能源作物的快速发展是缓解当前能源资源短缺和环保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甜高粱茎秆产量和含糖量较高,能够生产燃料乙醇,是当前替代油气资源的重要能源作物,此外,甜高粱具抗旱、耐盐碱的特性,又使其成为干旱、盐碱地区的目标能源植物。为推动我国在盐碱、干旱地区的能源产业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干旱、盐碱生境下甜高粱能源性状变化和抗逆性研究进行综述表明:目前关于甜高粱在盐碱、干旱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胁迫条件下各品系不同生育期能源性状研究不够全面;甜高粱抗逆机理如渗透调节物质、分子及生理机制研究亟待深入;各地气候、土壤差异引起土壤的盐碱、干旱规律不同,同时土壤盐碱、干旱现象往往交互而生,实地开展甜高粱能源性状转化及分子、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对于我国在盐碱、干旱地区甜高粱的顺利栽培、成熟管理措施的制定以及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将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甜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对不同类型土壤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之一。在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下,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已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国内外对甜高粱在盐碱、干旱、温度、及重金属胁迫等多种逆境条件下,其生理生化及分子层面变化的研究做了概述,为今后大力开发利用甜高粱并为将其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引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安全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发展能源作物的前提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开发利用边际性土地(指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非耕地,包括新垦生地、荒坡、滩涂、盐碱地等)种植能源作物是生物质能在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甜高粱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是我国边际性土地发展能源作物的首选。甜高粱还是一种高效能源作物,一般亩产150~200kg籽粒和4.5~5.5t秸秆(其汁液含糖量在12%-18%),可生产燃料乙醇350kg左右。在边际性土地上种植甜高粱,增加了粮食供给,生产了绿色能源,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甜高粱,又称二代甘蔗,它既具备高粱的特征,又有甘蔗的品质,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学产量最高的作物,其优势在于它茎秆高大,富含糖分,又能产粮食.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当今全球经济大环境下很重要的发展基础,传统的能源多数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节约能源的同时必须加快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能源植物通常指有机质合成迅速、生物质积累量高的植物;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高的糖类植物;油脂含量高的植物以及可产生类似或替代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成分且成本低、利用率高的植物。在能源农业开发的领域中,甜高粱是粮秆兼收的能源作物,每公顷每天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可产乙醇48 L,远远高于玉米和小麦,因此,作为生物质能源的甜高粱在缓解能源发展与粮食供给间的矛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能源植物甜高粱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甜高粱作为一种能源植物,已经引起全世界的重视。本文阐述了甜高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利用情况,并对甜高粱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甜高粱作为可再生能源植物、饲料和糖料作物,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能源甜高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高粱是全球目前最重要的能源植物之一。对甜高粱的抗逆性强、生物产量高、含糖量高、适应面广的特性和用作能源、饲料、糖料、酿酒等用途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甜高粱的资源、育种、生理生化三方面阐述了目前甜高粱的研究现状,在全球能源岌岌可危情况下从粮食安全、可再生的环保能源利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北疆地区能源植物甜高粱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高粱是生产燃料乙醇的优质草本能源植物品种,在新疆干旱地区适应性强,能饲兼用。本文主要从甜高粱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方面重点叙述,以使甜高粱能够在新疆北疆地区得到进一步推广及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加快甜高粱科研和生产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甜高粱生物学产量高 ,用途广泛 ,既可作饲料、糖料 ,又可将糖转化为酒精作能源用 ,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加快甜高粱科研、生产和开发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甜高粱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的能源作物,既是高效绿色能源作物,又是优质的饲料作物。吉林省有适于甜高粱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充分开发和利用甜高粱资源,对吉林省乙醇工业和畜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甜高粱不同基因型的环境适应性及对其能源品质的影响,为发展甜高粱生物能源产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个不同品种的甜高粱为材料,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山东滨州市和河北黄骅市分别进行田间试验,基于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产量表现,采用方差分析、神经网络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环境因子和基因型及其互作对甜高粱能源品质的影响。【结果】(1)供试的8个甜高粱品种在不同地区的产量指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基因型(G)、环境因子(E)及二者互作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子对甜高粱产量的影响最大。(2)土壤有机质对甜高粱茎秆产量、茎秆产糖量及综合产酒量较重要,土壤全盐含量与茎秆汁液糖锤度重要性比值最高,年降雨量为影响甜高粱籽粒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茎秆出汁率主要受无霜期、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的影响。(3)品种823、Sart和M81-E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综合品质较好,醇甜2号、辽甜1号、能饲1号在山东滨州市综合品质较好,M81-E、能饲杂1、辽甜1号在河北黄骅市综合品质较好。【结论】甜高粱综合能源品质存在品种和地域差异性,发展甜高粱生物能源需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9.
加快甜高梁科研和生产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高粱生物学产量高,用途广泛,既可作饲料、糖料,又可将糖转化为酒精作能源用,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加快甜高粱科研、生产和开发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矿质能源愈来愈匮乏的情况下,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日益紧迫。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无疑显示了诱人的前景,甜高粱作为糖料、饲料和能源作物越来越引起有关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政府的关注,我国在开拓甜高粱应用研究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发展高能作物和生物能源作物甜高粱,也是调整新疆产业结构,调优种植业结构、促进高能饲料作物和再生性能源作物产业化开发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