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解决三农与三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沿袭经济地理学微观研究视角、典型地域研究选择等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农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典型村域-河南省沁阳市西万村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典型农区条件具备的村域土地流转是可行和必要的,但需要同时满足前置条件、基础条件、制度条件和支撑条件;村集体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土地流转达到了双赢的局面,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生产关系明显改善,流转后流出方人均耕地增加43%、亩均产量增加15%、人均纯收入增长71.4%,而流入方通过合理的土地整理和空间布局,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种植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现实流转收益与农民预期收益还存在一定差距,文化素质偏低以及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是制约西万村土地流转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
《湖北植保》2011,(3):6-6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国家先后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弱化、主体缺位等都被认为是影响或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对此,国家也开始农地确权来强化农民对土地产权的拥有.同时,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分化.在此背景下,测度农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影响将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文中基于农民分化视角,利用天津市蓟县周边15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测算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政策对农地流转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文中提出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区别制定产权保障制度、完善土地权能结构、逐步弱化农地的社保功能并强化其资产功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5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 896户牧户的调研数据,提出研究假设,建立计量模型,分析牧户生计策略对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户选择参与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愿与牧户生计策略呈相关关系,由高到低依次为:纯牧户>非牧户>牧兼户>兼牧户。2)纯牧户生计策略牧户倾向于转入草原承包经营权,非牧户生计策略牧户倾向于转出。3)选择不同生计策略的牧户对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参与程度不同,非牧户随着非牧程度的加深其转出草原面积的比重增加;转入牧户的生计策略与转入草原面积比重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5.
《湖北植保》2003,(2):28-28
全国人大常委会 8月 2 9日以罕见高票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法》 ,此举意义重大。中国人口73%在农村 ,《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 ,代表了农民 ,也就是代表了全国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精神。新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有何新特点 ?专家指出 ,重要的特点之一是 :禁止行政调整 ,允许有偿转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温铁军博士说 ,从近期各地的情况看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各地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 ,而招商引资往往就需要占用大面积土地。有些地方为了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 ,开始在农民承包的土地上打主…  相似文献   

6.
读者信箱     
通过读者反馈信息,本栏目所刊载的内容满足了部分读者的愿望,他们提到从中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更加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正是本刊的目的,我们将一如既往服务好"三农",为农民排忧解难,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土地流转效率的改进不仅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意义,而且具有福利改进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文中以晋西北地区29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例,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当前土地流转对土地产出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户的土地转入行为对土地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对其影响则不显著.耕地规模、物质投入是土地产出的影响因素.2)农户的土地转入行为对农户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对其影响则不显著.耕地规模、物质投入、劳动力投入是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流动、农业发展和中国土地流转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样一个疑问:明显的农业增长是否因为农村劳动力迁移而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变革空间?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劳动力流动却没有促进农户的土地流转。这说明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没有内生的影响到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需要以外部推动来健全。最后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矿区居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生态环境权在资源开采活动中并未得到有力保障。研究针对陕北油气矿区收集323份调研问卷,利用CVM法和Logit模型对矿区居民土地流转与生态环境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论显示:两类受偿意愿额度分别为1000-1500元/年/人和1500-2000元/年/人,年龄、健康、收入、教育等因素均产生显著影响,且不同特征群体对于补偿标准及方式存在异质性偏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4年初内蒙古农村牧区实地调研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内蒙古农牧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验证了这样一个问题:土地资源禀赋、兼业行为、家庭特征、社会保障、区域特征是否对内蒙古农村牧区农牧户土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承包地总面积、土地肥沃度、亩均农业补贴、非农业总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土地流转管制、社会养老保险等因素会促进农牧户土地流转;而土地合作组织、土地经营权调整等变量对农牧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中的行政村调查数据库,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土地流转价格与土地流转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价格支持政策抬高了土地流转价格,增加了规模经营的成本,但是同时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使得规模化经营的粮食收益得到保障,从整体上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促进了土地流转,推动了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建议政府在短期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防止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倒退,在长期政府支持规模化经营要逐步从资金补贴转向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土地换社保”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经济学、产权角度探讨"土地换社保"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内涵,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土地换社保"虽然始于对征地制度改革的探索,但在农用地产权转移、农用地用途改变程度及政策实施的出发点方面与土地征用有本质上的区别;(2)"土地换社保"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应包括农用地经济价格中属于农民的部分和农用地对农民所具有的就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价值,而不包括农用地的生态价值和粮食安全价值。研究提出,要真正实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本化",并使得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其土地收益和财产性收益,应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土地流转更具经济效率毋庸置疑。文中以狭义的土地流转为研究对象,回顾了我国农村地权结构变动及三权分置格局的形成;总结现有文献对租佃制度经济效率的研究结论,分析传统租佃关系与现行土地流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1978年和2003年为时间节点,从制度总盈余的角度对自耕农、定额地租及分成地租等不同地权结构的经济效率进行对比,提出当前阶段普遍存在的分成地租契约形式一方面来源于土地承包者对风险的厌恶,另一方面由土地经营者内部化交易成本的动力和规模化生产比较优势的内在属性决定。此外,资本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要求制定长期的土地流转契约以回收前期固定成本投入,单个经营者可同时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长期平均成本和生产风险。  相似文献   

14.
文中借鉴企业管理研究的非市场理念,根据团队2016年于张掖市的调查数据,以因子分析得出农民非市场环境感知量表,进一步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非市场环境感知与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通过信效度分析,表明量表内容有效可靠,通过主成分分析优化了量表的内容与结构,并将非市场环境感知具体划分为行政干预感知、地方文化关联感知和外部参与感知,进而分析了三个维度各自是如何影响土地流转意愿以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解释和解决当前农地流转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户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而农户对土地的流转意愿直接影响流转行为。通过对新疆和田地区7县1市43个乡镇的实地调研和524份农户调查问卷,建立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传统绿洲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对土地流转和土地政策的了解程度、家庭人口、户主汉语水平、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以及是否愿意在城里购房等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非常显著的因素;影响和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与我国中东部地区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地域差异。根据主要影响因素,从劳动力转移、土地政策实施力度、农民文化素质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维吾尔族聚居村落K村的调研与访谈,从道义经济视角辨析了农民土地流转决策中的经济理性和道义理性。结果发现:农民遵循"道义理性"而非"经济理性"作出决策。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归纳得出惠农政策的推进及土地保障功能的发挥、宗教信仰及劳动力转移的困境、少数民族熟人社会中"自己人"逻辑对市场的排斥、"象征性"地租与互惠机制的形成共同建构了土地流转中的"道义理性"。现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大规模流转导致土地对农民生存伦理的瓦解和道义经济的式微。基于此提出应尊重农民的道义理性决策,减少行政干预,警惕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确权所引致的农地流转效应一直是政界和学界关注的重点。文中基于关中-天水经济区62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Heckman两步法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禀赋效应、土地财产权的不完整导致了确权颁证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农户农地流转率的影响不显著;年龄、文化程度、农业收入的比重、非农就业劳动力比重、农地流转的难易程度、合约期限和农地流转的契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是否参与农地流转或农地流转率产生影响。鉴于农地确权颁证政策实施的时间较短,政策实施的长期效果有待通过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18.
分析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影响机理,可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完善流转政策提供有益参考。文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利用山西省欠发达地区5307份农户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效应强于感知易用性,其中经济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效应最强。2)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土地环境通过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感知而间接影响其土地流转行为。3)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决策路径为:外部环境因素→感知有用性→土地流转行为;外部环境因素→感知易用性→土地流转行为;外部环境→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土地流转行为。由此可见,基于特定环境所形成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会对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推动土地流转,应当立足当地实际,重点提增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提升流转交易的便捷度。  相似文献   

19.
孙屹  杨俊孝  刘凯辉 《干旱区研究》2014,31(6):1170-1175
实现农业现代化,本质上是要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选取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来表征农户土地生产效率,从农地流转的视角出发,利用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具代表性的玛纳斯县327户农户的实地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农地流转、土地细碎化等因素对农户土地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转入土地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农户转出土地与土地产出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地细碎化对土地产出率显著负相关,建议农地流转过程中要引导农户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20.
农地确权、资产专用性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在农地确权后并不必然进行农地流转,这与产权理论和政策预期存在明显差距。文章构建了"农地确权-资产专用性-农地流转"的理论框架揭示其内在机理,并采用2015年吉林省9市1444个样本农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本身显著促进农户转出农地;农地确权强化了资产专用性,进而抑制农户转出农地;农业资产、人力资本、土地资产专用性和土地依附程度显著抑制农地转出,而社会资本专用性则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