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黑曲霉SD16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N 注入诱变处理,选育高产β-萄聚糖酶菌株.结果表明:紫外线的最佳照射时间为10min,N 最佳注入剂量为70×2.6×1012 N /cm2;突变高产菌株AN1的β-葡聚糖酶酶活由出发菌株SD16的493.2 U/mL提高到902.5 U/mL.且突变菌株AN1经传5代培养,产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对泰妙菌素生产菌TMⅡ09-003经紫外线(UV)照射180 s后,将菌悬液均匀地涂布于加有0.8%的氯化锂平板上,在避光条件下于温度26℃~27℃、相对湿度60%~65%的环境下培养13~14 d后,挑取单菌落,进行初筛、复筛,用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表明,UV照射180 s后,氯化锂加量为0.8%剂量对菌株的致死率为88.6%。对该剂量处理获得的诱变菌株进行了筛选,最终获得4支高产菌株,分别为TMⅡ09-236、TMⅡ09-253、TMⅡ09-441和TMⅡ09-447。 相似文献
3.
以抑制大肠杆菌能力为指标,采用紫外-微波诱变的方法对Tu-569菌株进行选育,并以遗传稳定性试验评价正突变菌株的稳定性,以获得抑菌能力更强、遗传更稳定的高产菌株;通过观察高产菌株的菌落和菌体形态,以生理生化试验和API 50 CH细菌鉴定条综合评测高产菌株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来鉴定高产菌株的种属;通过考察硫酸铵盐析、透析处理、蛋白酶处理、加热处理、缓冲液pH值等对突变菌株胞外产抑菌物质活性的影响,探索抑菌物质的性质。结果表明,于30 cm处紫外照射240 s时,筛选出1株抑菌圈面积增大0.79倍且传代十次遗传稳定的正突变菌株T-4M-5。选取T-4M-5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当微波炉参数为P50,辐射共60 s和70 s时,筛选出4株抑菌圈显著增大且遗传稳定的正突变菌株,其中T-70-1菌株的活性最高(抑菌圈面积达到363.8 mm2)且遗传稳定性最好,是Tu-569菌株抑菌圈面积的2.74倍。T-70-1菌株具有与Tu-569菌株相同的菌落菌体形态;除不产接触酶、可耐受10%和15%的Na Cl、可利用D-半乳糖和D-塔格糖外,其余生理生化特性与Tu-569菌株相同;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T-70-1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T-70-1菌株胞外抑菌物质可被70%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该抑菌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在3.5~8.0 k Da之间;抑菌物质分子结构中含有可被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酶解的肽键;在pH值3.0~9.0范围内均有较高活性;抑菌物质对40~100℃加热处理具有较强耐受性,但121℃处理后完全失活。经紫外-微波诱变获得了一株高产抗菌肽、遗传稳定的T-70-1菌株,其胞外产抗菌肽抑菌活性较强,耐受胃肠道环境,较为耐热,在畜牧养殖业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蜜中β-呋喃果糖苷酶酶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检测蜂蜜中β-呋喃果糖苷酶酶活的方法,即样液中加棉籽糖作为反应底物,在pH为5.4的缓冲液中,45aC摇床200r/min条件下反应2h,测定样液中的密二糖含量。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NH2 Luan 5U 250×4.60mm;流动相:乙腈:水=80:20;进样量:10μL;流速:1.2mL/min;柱温:40℃;示差折光检测器,温度40cc。实验结果表明:β-呋喃果糖苷酶酶活在0.3—1.7U/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8 10。相对标准偏差为1.72%(n=5),平均回收率为94.5%。该分析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蜂蜜中β-呋喃果糖苷酶酶活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6.
试验旨在利用随机诱变技术选育出高产绿原酸(CGA)菌株,并通过优化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CGA的产量。以烟草肠杆菌(Enterobacter tabaci)N22为试验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和紫外复合诱变获得高产CGA的菌株,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结合的方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经ARTP和紫外复合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株遗传稳定、CGA产量高的菌株AU-34,产量为4.7 mg/L,为野生型菌株的2.8倍。最优培养基成分为玉米浆124 g/L、果糖31.06 g/L、MnSO4 0.1 g/L、L-Tyr 1 g/L、VB1 3 mg/L、CaCO3 3 g/L、Tween-800.05%,此条件下CGA产量达102.55 mg/L,约为未优化前的22倍。研究表明,试验结果为工业化发酵生产CGA提供了潜在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8.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产纤维分解酶黑曲霉诱变选育与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对黑曲霉X1诱变选育(紫外、硫酸二乙酯、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获得产纤维分解酶能力强的突变菌黑曲霉,并对其产酶发酵条件和水解秸秆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X1经紫外、硫酸二乙酯及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筛选出1株产酶能力高的突变菌黑曲霉X1U4-1;与原菌相比,突变菌滤纸酶活性提高了66.7%,β-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了22.3%,木聚糖酶活性提高了3.8%,还原糖含量(12 h)提高了6.8%。黑曲霉X1U4-1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玉米芯∶麸皮=3∶7,接种量1.2 mL,硫酸铵浓度4%;在此条件下,滤纸酶活性达到0.77 U/g,纤维素酶活性达到93.80 U/g,木聚糖酶活性达到9 383.18 U/g。本研究表明,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可有效改善黑曲霉产酶性能和水解秸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龟裂链霉素TMSⅠ12-66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诱变处理,并结合梯度平板法、氯化锂和四环素复合抗性平板上筛选土霉素高产菌株。通过对致死率的考察,确定了紫外的最佳诱变剂量为90 s。在分离培养基上层加入氯化锂和底层加入四环素进行正突变株的定向筛选。经过选育得到一株土霉素的高产菌株TMSⅠ14-180,摇瓶发酵验证效价达22985 mg/mL,较出发菌株提高22.36%,经传代试验考察,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1.
诱变选育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XE6为出发菌株,经微波(MW)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木聚糖酶菌株mAn1。利用单因素轮换法和正交试验法对菌株mAn1固态发酵产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产酶条件为麸皮与玉米芯的添加比例6:4,硝酸铵2g,培养基起始pH值为4.5,固液比为1:1.8,50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50g,30℃培养72h,在此条件下所产木聚糖酶的酶活为81151U/g,比出发菌株的酶活提高了34.88%。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育高纤维素酶活的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菌株,本试验以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41245为原始菌株,采用紫外和微波两种物理方法复合诱变,纤维素刚果红平板初筛和固态发酵产酶复筛。试验最终获得一株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突变株ZWWB1,在以麦秸和麸皮为基质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上培养96 h,滤纸酶活力达15.08 U/g,是原始菌株的1.81倍。经5次传代发酵培养滤纸酶活力变化不大。可见该突变菌株ZWWB1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且遗传稳定性较好,可考虑进一步开发应用于秸秆饲料发酵。 相似文献
13.
Surfactin是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抗菌脂肽,在畜牧养殖中有替代抗生素的潜力。野生菌株代谢产生surfactin能力弱,限制了surfactin的开发使用,为提高Bacillus subtilis S21产surfactin的能力,以B.subtilis S2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链霉素复合诱变,以期得到高产surfactin菌株。诱变筛选结果表明:经过复合诱变筛选,得到了诱变菌株38',其传代8次后的遗传稳定菌株,surfactin产量为0.28 mg/mL,比出发菌B.subtilis S21的surfactin产量提升了9.33倍,取得较佳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恩拉霉素高产菌株,降低生产成本,以生产用Streptomyces-483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用琼脂块法测定抑菌圈大小,筛选出84株突变株,经摇瓶初筛、复筛、5L发酵罐验证,最终获得4株高产突变株。筛选得到的4株高产突变株经稳定性考察完全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5.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结合紫外诱变筛选红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ARTP)和紫外照射对红霉素产生菌进行复合诱变,得到4株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4株菌的平均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5.2%;其中一株(12#菌株)经发酵摇瓶验证,红霉素发酵单位可达10029单位/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6%,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实验证明ARTP-UV复合诱变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航天诱变菌株黑曲霉ZM-8发酵玉米秸秆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优化及其酶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曲霉ZM-8是一株经航天诱变筛选出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以玉米秸秆和麸皮为原料,利用固态发酵法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初始pH对该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对酶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酶活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14.994>F0.01=5.85;F=10.872),初始pH(F=5.843)对其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当初始pH为5.5、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72 h时,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达到了58.95 U/mL。该酶最适温度为55℃,保温2 h后仍具有95%以上的酶活力;最适pH为5.5,pH在3.0~6.0时,酶活力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拟从腐朽木材和腐质土壤中获得1种高效的纤维素酶生产菌,利用紫外线诱变技术对其进行改造。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酶活性试验,筛选出2株纤维素酶产率较高的菌(菌株HS5、菌株1)。经形态学和分子鉴定,菌株HS5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菌株1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在固体产酶培养基中,以水稻秸秆为唯一的碳源,28℃培养4 d后,HS5滤纸酶(FPA)的酶活为306 U/g,羟甲基化纤维素(CMC)的酶活为592.2 U/g;菌株1的FPA酶活为214.2 U/g,CMC酶活为523.8 U/g,表现出了较好的降解纤维素的能力。紫外诱变处理得到产酶能力提高的突变菌株为UR-07和URM-13。与原始菌株相比,UR-07的FPA和CMC酶活分别比原始菌株HS5提高了15.86%、16.68%,URM-13的FPA和CMC酶活比菌株分别提高了26.94%、19.03%。研究表明,经紫外诱变后,产纤维素酶真菌的产酶能力有所提升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两株菌株在纤维素酶的生产和纤维素类物质降解菌剂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地衣芽孢杆菌A2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地衣芽孢杆菌A2(Bacillus licheniformis A2)发酵液的活菌含量,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先用Phckett-Burman设计从8种原料中筛选出对活菌含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再用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设计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MgSO4·7H2O、酵母粉和尿素是影响发酵液活茵含量的显著因素,优化后的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5g/L,尿素1.29 g/L,K2HPO4 6 g/L,KH2PO4 3 g/L,MnSO4·H2O 0.2 g/L,MgSO4 ·7H2O 0.41 g/L,豆粕10 g/L和酵母粉0.99g/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A2的活菌含量可以从优化前的4.73×1010CFU/mL提高到1.30×1011CFU/mL. 相似文献
19.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泰乐菌素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对弗氏链霉菌发酵产泰乐菌素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用Plackett-Burman法对11个培养基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发现,三个对泰乐菌素效价影响较大的重要因素分别为鱼粉、黄豆饼粉、油,然后进行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Expert V8.0.5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浓度,并验证响应面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鱼粉10.64 g/L、黄豆饼粉14.69 g/L、油58 g/L的最优培养基下,泰乐菌素的产量可达14915 U/mL,实测值与响应面预测值拟合良好,说明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对泰乐菌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是有效的,比优化前提高了1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