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语言顺应论对电影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字幕翻译中,译者不仅要顺应于译入语的语言结构特征,还要顺应于其文化语境和人物性格等方面。与一般翻译文本不同,字幕翻译具有瞬时性、空间性和无注性等特点,译者应把握好电影作品的语言风格。归根结底,译者要顺应于译入语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翻译出简洁易懂,通俗流畅的译文,将影片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入语观众,以便他们能理解和欣赏影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商标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该如何使译文对标识性,对消费者的文化、心理认知,以及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做出各种顺应。  相似文献   

3.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有助于增强双语转换意识,培养思维转换能力。汉语文化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翻译转换在两个语言文本之间的通达转意上作为一定的媒介,影响中国文化的外推。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区别,结合翻译实践平台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在源语和目标语的相应转换中,体会译者思维,提高转换能力,从而得出英汉转换能力培养的翻译策略,提高中国文化的外推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汉译维中补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汉译维中,由于汉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造成翻译过程中信息、意义、文化因素等的丧失,即翻译损失。本文将运用注释、替代、转换等补偿手段对汉译维中的损失进行修复和弥补,以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各自产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而其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积淀各异,因而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委婉语的翻译中必然出现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相应的委婉表达形式,或出现表达形式貌合神离的现象,从而不同程度影响着委婉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文化活动,而且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意识形态以不同的语言形式隐藏在语篇之中,以各种隐蔽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写作、译者翻译以及读者解读文本。本文拟以批评语言学为主要方法论,强调翻译中语言分析和社会分析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主张翻译研究应以语篇为单位,特别注意考察作者、译者、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三元关系及其在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和解读过程中的作用,以便弄清翻译的本质并有效地解释那些"不忠"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语料库语言学是根据语料库提供的素材进行语言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发展对语言研究以及与语言研究相关的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语料库翻译研究作为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形式开始兴起。与翻译有关的平行语料库、可比语料库以及多语语料库在探索翻译规范、验证翻译普遍性以及翻译教学及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品牌的翻译,既是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传递。从顺应论的视角出发,从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两个层面对食品品牌翻译进行举例与分析,从而指出品牌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做出顺应的过程。翻译中的顺应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译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灵活动态的顺应,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避免翻译腔的出现,减少过载翻译,使译文真正生动全面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再现原文的文体和风格以及原作者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语言的共性理论和标记性理论,通过对比中西文化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分析了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成因,指出在中介语的形成过程中应注重词汇的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有意识的进行文化导入,减少母语的负迁移,以促进中介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翻译工作者应注重译文读者对象、英汉双语在词汇联想意义方面的对等和在句武结构特征方面的区别以及语篇分析对翻译的作用等,从而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皆在探析翻译中顺应理论对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研究的启示。在顺应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个对原来语言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作出的动态的顺应过程。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放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将这些不同的含义具体化,既有利于翻译实践,也有利于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语言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沟通交流、丰富人类文化、促进文化趋同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语际间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翻译不仅是单纯的语义层面的转换,还包括文化内涵的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意象的保留、替换、中性化处理都涉及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的选择。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对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以后的翻译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彼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体系中的"意义走失"论,重新审视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意义走失"、"文化走失"和"风格走失"等现象,阐述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联想意义不同、文学语言独特的美学或诗学功能、中西语言特点各异和文学审美主体审美偏好效应与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走失"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特别能体现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一些社交指示语(包括亲属关系词和表示谦逊及敬意的敬语)的翻译,说明对于这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的社交指示语,应该在语言文化对比的基础上,立足于功能意义的分析,实现其语用等值,否则会导致读者理解和欣赏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翻译腔的问题由来已久 ,十分普遍。针对这一问题的危害性 ,提出应从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以及特点 ,即以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为主干进行对比研究。注重两种语言的对应意义转换 ,包括概念意义 ,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及文化意义上的多层面、多方位的转换 ,有助于克服翻译腔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7.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间的交流活动,既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是文化的移植和传播过程。翻译的过程具体而复杂,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语言和文字向外传播本民族文化并向内输入异域文化的过程。而作为译者,在将异域文化引入本土时,"必然会对来自异域文化的话语的价值观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然后决定转  相似文献   

18.
旅游公示语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针对中外旅游公示语在词汇的运用、词汇翻译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比较中外在旅游公示语中的特点,追溯中外旅游公示语的产生差异的根源,充分了解旅游公示语的翻译在不同国家的合理应用,感受国家间公示语文化的不同,进而规范我国旅游公示语翻译的国际性、准确性,为我国旅游公示语翻译的完善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9.
文化意象是一类特殊的语言符号,是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如何较好的保存和传递源语的文化意象,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问题。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出发,分析在这两种翻译策略下文化意象的保留和传递效果,以及对出发语和目的语的影响。通过实例得出,对于文化意象的翻译,应该尽量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保护源语文化、丰富译语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高等农业教育外宣翻译有其自身特点和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准确获取原文所要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前提,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逻辑、文风等方面所存在的深刻差异是关键.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在正确理解我国农业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对该领域的专业术语和特定提法给予解释性翻译,注重译文文本在译入语中的交际功能,再现原文的风格和文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