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栽培密度一致而发病率不同的9块大豆田的病株分布,引用昆虫生态学中常用的几种分布型测定方法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发病末期大豆花叶病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病株田间分布型与发病率有关。当发病率小于10%时,病株呈聚集分布,一般符合负二项式分布模型,并且在此范围内,平均拥挤度随发病率增高而减小。当发病率高时,病株呈随机分布,平均拥挤度又随发病率升高而增大。各项聚集指标均一致,说明发病率越高,聚集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2.
黄淮地区大豆花叶病研究进展尚佑芬赵玖华杨崇良李长松路兴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济南250100)大豆病毒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国外报道有50多种分离物侵染大豆,其中近20种对大豆生产有严重威胁。国内已知有12种病毒可侵染大豆,其中6种已...  相似文献   

3.
番茄花叶病病株及传毒介体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8年广东省番茄花叶病春,秋两季的大田调查资料,采用各种分布型指数分析了病株的田间分布型和秋季植株传毒有翅蚜介体(Myzus persicae)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番茄花叶病毒株在田间的分布型随时间的延续而变化,病株在流行初期呈随机分布,随后呈聚集分布,到后期则趋于均匀分布;秋季植株有翅蚜介体在田间的分布型以聚集分布为主,结合病株在病害流行前期有明显的聚集分布时期,推断有翅成蚜介体是秋季田疃病害扩展的有效媒介。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5,(5):9-9
近年来,大豆花叶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大部分地块均有发生,田间发病株率一般在4.8%左右,严重的达20%以上,大豆籽粒褐(黑)斑粒率在10%以上,致使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我们采用精选种子、结合铲趟及时拔除病株、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防治蚜虫、药剂预防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在90%以上。一、发病原因1.种子带毒病原物为花叶病毒,病毒颗粒为线状。大豆花叶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毒种子,带毒种子长出的植株,成为田间再侵染的毒源,并且大豆花叶病毒很容易接触传染。感染病毒病的大豆种子,褐(黑)斑粒多…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绥化市是大豆主产区,常年种植大豆面积近30万公顷。近年来,豆花叶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大部分地块均有发生,田间发病株率一般在4.8%左右,严重的达20%以上,大豆籽粒的褐(黑)斑粒率在10%以上,致使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我们采用精选种子、结合产趟及时拔除病株、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鉴定出携带特异抗性基因的种质。【方法】利用美国的6个SMV株系(G1~G3,G5~G7)对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254份大豆种质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158份材料感所有病毒株系;95份材料抗某些病毒株系;只有7份种质兼抗所有6个鉴定株系:中国种质3份(‘Kaigen’s kingenzu’PI 88486,PI 62202和PI 407733),法国种质1份(‘ItoSan’PI 189920),韩国种质1份(PI 84549),日本种质2份(‘Shirome choutan’PI 417329和‘Tousan 101’PI 507439)。14份材料对6个株系表现抗病或幼苗早期抗病,推测可能携带Rsv4基因;50份材料对6个株系的反应型与已报道的抗性等位基因类似,推测其中携带Rsv1抗性基因材料2份,Rsv1-k22份,Rsv1-y16份,Rsv1-t1份,Rsv3 10份。25份材料对6个SMV株系表现型特殊,可能携带Rsv1,Rsv3,或Rsv4位点新的等位基因。【结论】这些新的抗源可以用于SMV抗病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8.
9.
南通地区大豆花叶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花叶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并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和种质衰退。通过从种子带毒情况、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以及蚜虫的田间消长情况等几方面因素初步研究了南通地区大豆花叶病的流行规律,以探寻适合该地大豆花叶病的综合控防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大豆花叶病是世界性大豆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大豆主要的种传病毒。大豆花叶病的侵染区占大豆产区70%-95%以上。植株被病毒侵染后的常年产量损失为5%~7%,重病年损失10%-20%,河南严重年份可减产25%-60%。防传毒昆虫同时用2%菌克毒克水剂或20%毒A可湿性粉剂连续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了详细了解我国近几年来育成的北方春大豆品系对花叶病毒病的抗性表现,本研究通过分析2003~2007年的国家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病毒病2个流行株系(SMV1和SMV3)抗性鉴定数据,筛选兼抗SMV1号和SMV3号株系的抗原有19份,专抗SMV1号株系的抗原55份,专抗SMV3号株系的抗原20份,并发现辽宁省的新品系对2个株系的抗性表现都是最好的,尤其是表现抗病级别(R)的品系较多;而黑龙江省对2个株系的抗性表现都是最差的,尤其是对3号株系,大部分表现感病。建议黑龙江省今后要重视花叶病毒与抗性育种,可以考虑从辽宁和吉林两省引入抗原,进行品种选育和抗性改良。  相似文献   

14.
大豆花叶病是我国大豆生产区普遍发生的严重病害。该病目前尚无药剂防治,并因是非持久性蚜传病害,治虫防病效果也不很理想。因此,选育抗病品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为此,作者于1982年开始进行田间调查,并利用本省毒源,对我院保存的地方品种和国内外引进的品种(系)进行系统鉴定,在全面了解抗性的基础上,对全部材料进行了抗性分类,同时利用一些抗性强  相似文献   

15.
大豆田豆黄蓟马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不同时期大豆田豆黄蓟马(Thrips nigropilosus Uzel)的虫口量的调查,分别计算了5种聚集度指标,并进行了Iwao回归分析,Taylor幂的法则分析和频次拟合度分析。结果表明蓟马呈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个体间存在相互吸引作用,分布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且种群聚集度对种群密度有依赖性。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存在相关关系,相关方程为p=0.7595 4.0197m(r=0.9394**)。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同一农户烟地15行烟草花叶病病株分布的观察,见有单株分布及连株分布两种.将连株分布中凡两株相邻的定为1个双株,三株相连的为2个双株,四株相连为3个双株,余类推.据范德普兰克的计算式,利用病株数计算双株数,与实查双株数比较.分辨出这些双株的传染方式,或为田间操作时通过接触茎叶传染,或为随机接触传染.在随机传染中,大量是经由根部在土壤中接触病残体所致,以致单纯用无病苗不能完全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17.
国家大区北方春大豆参试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对国家大区北方春大豆参试的36份材料进行了大豆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在防蚜网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MV1号和SMV3号株系。鉴定结果表明,在鉴定的36份材料中没有免疫的。接种SMV1号表现为抗的仅6份,占总数的16.67%,中抗的13份,占总数36.11%,中感的15份占41.67%,感病的1份占2.78%,高感的仅1份占2.78%。接种SMV3号表现为抗的仅2份占5.56%,中抗的2份占5.56%,中感的5份占13.89%,感病的15份占41.67%,高感的12份占33.33%。  相似文献   

18.
阐述临沂大豆花叶病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及发生特点,幷根据传播途径提出应采用不带毒种子,选育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和治蚜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控制大豆花叶病的发生,首先要摸清发病原因及发生规律,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实行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方能有效控制大豆花叶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上的主要害虫。近十年来,该虫在河南省大发生频次显著增加,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1984年我们在周口市郊区于大豆食心虫产卵盛期,对好、中、差的三类大豆田,进行了大豆食心虫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调查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调查方法:在8月20~25日对三类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