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全国侧柏种源试验苗期生长和越冬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全国12个省(区、市)24个试验点1983、1984年两次侧柏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的数据,对1—3年生苗木生长和越冬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在苗高、地径、越冬受害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地理变异模式是以纬向变异为主的渐变类型,并具有明显的气候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郏县侧柏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66个种源19年生植株的性状分析表明,主干生长、冠幅、分枝角和树形指标在种源问差异显著,主干生长、冠幅、分枝角的种源遗传率均达到0.6以上.种源各调查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无明显相关,呈随机地理变异特点,表现与苗期性状不同的地理变异.主成分分析表明主干生长、树冠和形质指标对侧柏种源性状变异的影响较大.按主干生长和树冠可把供试种源聚为4个类群,但类群内无明显地理集群特点.  相似文献   

3.
侧柏种源苗木根系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1个侧柏种源1年生苗木根系性状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在根系性状中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并有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据此,划分出3个地理类群和5个根系类型。  相似文献   

4.
以9个地理种源半年生云南松子代幼苗252株实生苗为对象,分析不同种源半年生苗木的生长节律,比较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和变异系数在种源间的变化以及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分析云南松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在种源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苗高、地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速生期均在7-9月;2)表型性状(除叶面积、根长和根表面积)在种源间均不显著,新平种源各性状值均最大;3)从变异来看,根系的稳定性最低,地径的稳定性最高,云龙种源的表型性状比较丰富,永仁种源的表型多样性程度最低;4)各器官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在种源间差异显著(P<0.05),新平种源具有最大的生物量。表明不同地理种源半年生云南松子代幼苗种源间的差异主要由生物量决定,初步选择出新平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
侧柏种源试验多年和多地点观测结果表明,种源间在造林成活率、幼林高、径生长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东、南部种源造林成活率比西、北部种源高;在无冻害区,南部种源的生长量大于北部种源。1~7年生间树高生长紧密相关,但在有冻害区,部分北部种源高生长量却大于南部种源,1~7年生间树高生长量相关性减弱。根据有冻害区和无冻害区各种源的生长表现,对部分种源作了评价,并对侧柏造林和用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21年生侧柏种源的地理变异及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阴县大寨山林场的21年生侧柏种源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选择十分有效;地理变异呈现纬度单负向渐变的趋势.经度则呈单正向渐变变异规律.并确定聊城、肥城、长清为平阴及其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21年生时与8年生时选择出的最佳种源有所变化,确山、微山、徐州种源已不在最佳种源之列。  相似文献   

7.
云杉种源苗期性状变异及种源选择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7年生云杉苗为试材,对17个种源的10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并对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变异、种源地理变异模式、种源区划和种源苗期选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径、苗高、当年高、一级侧枝数量、二级侧枝数量、最大侧根粗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8个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重要的生长性状是苗当年高、苗高、地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云杉苗期地径生长量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一级侧枝数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年降水量也呈显著负相关;依据种源间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把17个种源划分为4个种源区;根据10个生长性状的综合指数对参试的17个种源进行排序和苗期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8.
对10个种源苦楝苗期6个苗木生长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不同种源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在6个苗木生长性状上的变异系数为12.31%~68.11%,除通直度外,不同种源5个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种源间的苗木生长性状的变异明显,苦楝种源选择具有较大的潜力,总体来看苦楝种源地理趋势不明显,表现出随机变异现象;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及苗木生长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除通直度外的其他5个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超过45%,说明苦楝种源苗木生长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控制;种源株高和地径与采种点地理因子无显著相关性,地径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随采种点降水的增多,地径有增大趋势;以株高为标准对苦楝种源进行筛选,初步选出梧州、南昌、兴宁、歙县4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
黄山松地理种源性状的变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对4个试点3个年度营造的黄山松地理种源试验林的调查和方差、典型相关,逐步回归及趋势面分析,结果表明黄山松种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树高,粗,冠幅生长,1级侧枝数,针叶长度,结实株率,兼生树脂道百分率等性状在种源间都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变异与种源产地地理、气候上的不同密切相关。树高,粗生长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性状呈经纬双向渐变,表现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种源的生长量逐渐减少、球果变大的地理变异规律;1级侧枝数量主要呈垂直变异,结实株率则为经向渐变,兼生树脂道百分率变异与纬度有关,除此一定的地理渐变外,还存在生态型变异。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各性状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其次为年平均气温和无霜期。  相似文献   

10.
侧柏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侧柏分布区的40个种源中,采集枝条、球果和种子,测定了十二个亲本特征的地理变异,12个特征种源间都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特征的变异模式不一样,球果长、管胞长度呈现从南到北变短及球果宽变小趋势;球果比重从东南到西北增大;西部地区的种子最大。采用主分量分析与聚类分析,将侧柏分布区按亲本群变异划分成五个地理群。  相似文献   

11.
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侧柏是北京市山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其人工林面积约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25.96%。该文在利用二类清查数据分析侧柏人工林主要分布区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全市314块调查样地的侧柏优势木资料,采用优势木树高与年龄关系的常用数学模型,研制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立地指数表。结果表明:对数曲线方程lgH=0008+0562 lgA是最适合的导向拟合曲线;侧柏人工林的标准年龄应定为40年,在4~13 m范围内可划分为10个立地指数级。选用相对优势高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形成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高、适用性强,能够客观评价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立地质量,提高生长和收获模型的精度;同时还能为其相似地区所借鉴,从而使该树种在林业和环境建设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侧柏种源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东淄博原山林场1986年定植的23 a生侧柏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来自全国37个种源的侧柏进行生长及开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胸径和每平方厘米胸高断面积的雄花数遗传力分别为0.816和0.823,遗传性状稳定。种源间生长指标存在明显差别,河北获鹿、河南禹县、山东平阴等种源的胸径分别为10.54、10.221、0.14 cm。不同种源开花指标差异显著,雄花的开花量普遍较大,雄花比例超过90%的有29个种源,甘肃徽县、山东益都等17个种源均超过96%,为富雄花种源。雌花的花量少,雌花比例高于20%的仅有北京密云1个种源,且种源间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标准木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京地区的6个郊区县设置侧柏人工林样地17块,获取了34株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建立胸径和树高生长模型,对其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北京侧柏人工林标准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估精度,其精度分别为98.992 1和93.073 4;胸径的最优生长模型为Gompertz模型,树高的最优生长模型为Richards模型,可用于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生长过程的预测。在树龄<48a时,胸径生长的增长速度较快,在48a<树龄<81a期间,胸径的生长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胸径连年生长量出现3次较明显的生长高峰,且每隔一定年限发生1次,可用于指导间伐抚育期。树高生长在24a以内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9~18a,第15年时,平均和连年生长量相等,在树龄大于24a后,平均和连年生长量一直处于下降水平,维持在0.04~0.16m。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幼林期与近成熟林期主要性状的相关性,探析乐昌含笑种源早期选择的适宜林龄。【方法】利用种植于广东省韶关市国有曲江林场和九曲水林场的乐昌含笑种源试验林多个年度的观测数据,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性状在林龄为3、6、11、14 a的遗传变异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早期选择的适宜林龄范围。【结果】种源试验林的保存率在林龄为11~14 a有较明显下降;各林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种源效应对生长性状的影响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强或趋于平稳;各林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种源遗传力为0.69~0.90;林龄为3、6、11 a时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与林龄14 a的单株材积间存在极显著(P<0.01)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综合指标法和单指标法对参试种源分类评价表明:所得丰产型Ⅰ类种源的分类结果较一致,但单指标法更简便;以林龄为14 a时入选的丰产型Ⅰ类种源为参考时,单指标法的早期选择风险更低,在林龄为3、6 a时开展早...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侧柏、油松带皮胸径与去皮胸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线性模型对北京地区57株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解析木和60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解析木的带皮胸径(DOB)与去皮胸径(DIB)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到侧柏和油松的带皮胸径与去皮胸径的数学模型分别为DIB侧柏=0.918DOB侧柏,DIB油松=0.916DOB油松,从而间接得到侧柏和油松的树皮厚度方程分别为B侧柏=0.082DOB侧柏,B油松=0.084DOB油松,树皮调整因子分别为K侧柏=1.089,K油松=1.092。这些模型的建立和因子的取得可优化北京地区侧柏、油松树木直径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6.
19年生侧柏种源变异及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展树种的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研究种源间遗传变异,对选择优良种源,指导种子区区划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南郏县的侧柏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66个种源19年植株的树高、地径、冠幅、最长枝长、最粗枝径、分枝角等指标分析表明:树高、地径、冠幅和分枝角在种源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其遗传方差分量分别为14.938%、10.802%、14.097%和9.079%,其种源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0、0.63、0.66和0.60;最粗枝径和冠形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39和0.32。与该试验点的早期研究结果相比,种源间的变异系数随年龄增长呈减小趋势。以选择生态和用材兼用型的优良种源为目的,把树高、地径、冠幅及种源保存率作为主要选择指标,并兼顾苗期成活率,用相对指标综合选择法进行选择,结果表明:有10个种源的综合相对值超过种源平均值1个标准差以上,淅川和遵化种源的生长和适应性均优,其综合相对值均超过种源平均值18.8%,是与试验点具有相似气候区和立地条件的豫南山地侧柏生态林营建的首选种源。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北京山区优势针叶树种侧柏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立地因子对侧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和坡度影响天然侧柏的高生长,坡度、坡位、裸岩率影响天然侧柏的径生长;土壤厚度和土壤质地影响人工侧柏的高生长,坡度和土壤厚度影响人工侧柏的径生长。该研究结果为侧柏造林立地的选择和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侧柏种源苗高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全国第一次侧柏种源试验17个试验点的23个种源1—2年生苗高生长观测数据,对种源与环境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交互作用显著,不同种源的稳定性有差异。据此将侧柏种源划分成4个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