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植物病害I—S关系——logistic衍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以时间因子为媒介,推导出一个能准确描述植物病害I-S的logistic衍生模型。通过对油松落针病、花生锈病、烟草黄瓜花叶病和小麦赤霉病等多组I-S关系数据的实例验证与比较分析,显示出这一模型具有较强的数据拟合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Logistic衍生模型尚可应用于森木胸径与材积(D-V)关系、径与树高(D-H)关系以及生物量预估等项研究。此外,还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通用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田间自然发病的条件下,1989~1990年调查不同地区3个大豆品种大豆灰斑病的普遍率和严重度,证明普遍率和严重度的关系都可用 Gompertz 衍生模型描述,而以普遍率小于65%时拟合最好。3个品种的 I-S 关系可用一个通式描述。  相似文献   

3.
林木胸径与材积的关系--Logistic衍生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著名的Logistic模型,以时间因子作媒介,推导出一个能较准确描述林木D-V关系的一元材积模型——Logistic衍生模型。这是一个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用价值的新模型。实践证明,Logistic衍生模型具有较强的数据拟合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除林木D-V关系外,尚可用于林木D-H关系等项研究,具有理论和应用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logistic模型和有序样品聚类法对小叶杨胸径和树高生长进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进行定量研究,将胸径和树高2个表观生长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3个阶段,实现了胸径和树高二维有序样品的聚类,不仅反映出小叶杨生长进程的综合节奏性,更为龄组划分提供了依据。对小叶杨而言,所获如下结论值得重视:(1)径生长开始进入速生期时,完成了幼龄林阶段;(2)高生长速生期结束时完成了中龄林阶段,此时恰好是径生长速率最大的时期;(3)径生长速生期结束时,基本完成了近熟林阶段。除小叶杨外,文中提供的方法尚可供其它树种生长进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定量研究中参考。再有,该文还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以时间因子为媒介,推导出1个能准确地描述小叶杨D-H关系的新模型--logistic衍生模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连续4年对水稻自然发病情况的调查,获得水稻纹枯病普遍率和严重度间对应关系(I-S)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I-S关系可用幂函数曲线y=axb(b>0)描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灌木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北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生长模型,为森林生物量及其碳储量估算奠定基础。【方法】在安徽南部查湾自然保护区,选取4种常见林下灌木树种(老鼠矢、乌药、朱砂根和香桂),通过野外实测获得地径(D)、树高(H)、地径平方乘树高(D2 H)、冠径树高乘积(CH)、植冠面积(AC)和植冠体积(VC)等模型参数,拟合生物量模型,基于独立检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获得生物量最优模型。【结果】各灌木树种单器官及全株生物量模型以D2 H和CH为自变量都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0.815~0.983)和较小的标准误(SEE)。不同灌木树种、不同器官之间的生物量最优模型选用方程均存在一定差异,以幂函数、二项式方程为主,且模型检验精度均较高(总相对误差(RS)30%,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20%)。模型的普适性研究表明,叶、枝和根生物量最优通用模型为W=a+bX+cX2(X为D2 H(叶、枝)或CH(根)),拟合效果较优;而全株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1.423 2(D2 H)0.832 4,拟合指数(FI)=0.960,适用于4种灌木叶、枝、根和全株生物量的估算,但根系通用模型的估算精度低于叶、枝与全株的最优生物量通用模型。【结论】基于生物量模型可以精准地估算亚热带地区的灌木生物量。  相似文献   

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生态类型梭梭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径(D)和株高(H)的组合D2H为变量,建立了沙质、盐土和石砾质3个生态类型梭梭地上生物量、基径≥3 cm的粗枝生物量及基径<3 cm细枝生物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梭梭地上生物量、粗枝生物量及细枝生物量与基径平方乘高(D2H)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地上生物量在3种生态类型上均表现出与乔木树种类似的相对生长规律,其估测模型以幂函数方程最优;粗枝和细枝生物量在沙质生态类型上以幂函数方程最好,而在盐土和石砾质生态类型上则以二次多项式方程最佳;各模型回检的拟合精度都在85%以上,预测精度较可靠。  相似文献   

8.
构建天然白桦预估精度较高的生物量模型,为天然白桦林的生产力估测及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白桦标准木实测数据,选择与生物量分布关系密切且易于人工获取的测树因子(胸径、树高及其组合形式),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通过比较异速生长模型与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拟合结果,筛选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天然白桦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基于异速生长关系建立的2种生物量模型,以胸径和树高组合形式(D2H)为自变量的二元模型优于以胸径(D)为单独预测变量的一元模型,其校正决定系数Adjusted R2介于0.846~0.953。对于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以胸径(D)为单独预测变量的一元相容性模型优于以胸径和树高组合形式(D2H)为自变量的二元相容性模型,其校正决定系数Adjusted R2介于0.752~0.961。2种不同方案建立的最优生物量模型的拟合精度均为单株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的模型最好,树枝生物量模型最差,且除树枝外的各项生物量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Adjusted R2及其余各项评价指标(ME、RSME、MA...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林区14种幼树生物量估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长白山林区林下14种幼树为对象,采用收获法对胸径D1.3≤2.5cm的幼树植株进行随机取样,通过对不同树种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的统计,建立了幼树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模型,并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以地径(D0)和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0H)为自变量,拟合的14种幼树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最优模型为幂函数,并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且都有较大的R2值(0.712~0.983)和较小的SEE值(0.217~1.122)。幼树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最优回归方程的R2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全株生物量地上部分枝地下部分叶。验证结果表明:以地径(D0)为自变量时,建立的幼树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模型,对生物量的估测结果均较为准确。自变量为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0H)时,怀槐、东北槭等8种幼树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模型对生物量预测效果较好;除红松、拧筋槭等6种幼树部分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相对较差外,其他模型均可对生物量进行准确估测。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焉耆盆地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8 OLI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改进的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以及地表温度(Ts)等,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和植被供水指数(VSWI)模型反演新疆焉耆盆地的土壤湿度,比较不同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对研究区的适应性,进一步分析焉耆盆地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构建NDVI-Ts、MSAVI-Ts、SAVI-Ts、EVI-Ts空间特征,其散点符合三角形的关系,R2均0.83以上;利用不同植被指数NDVI、MSAVI、SAVI、EVI计算出的TVDI、VSWI与土壤相对湿度0~10 cm RSM数据呈现负相关关系,两种模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MSAVI指数反演的TVDI、VSWI决定系数最高,R2分别为0.296、0.235;焉耆盆地湿度总体上以半干旱(0.60.8)为辅;土壤湿度空间格局,焉耆盆地中部出现正常现象,东南部和东...  相似文献   

11.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降水截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对密云水库集水区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尝试用合适的统计模型和概念模型描述单场降雨下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的关系.通过在油松试验地外测定大气降雨量,在林内测定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得出了在不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下的林冠截留量.结果显示:以S型曲线作为统计模型能很好地模拟降雨量与截留量的关系;比较简单的概念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其中的降雨蒸发率α和林冠吸附降雨容量Im的参考数值分别为0.025和3.297 mm;把降雨强度加入半理论模型,可以得出截流量与降雨强度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雾灵山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型法研究了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锦带花、木本香薷、小花溲疏、山楂叶悬钩子4种灌木生物量与地径(D)、株高(H)、冠幅(C)、植冠面积(A)、植株体积(V)、基径与株高乘积(DH)、基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H)的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拟合了各灌木种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W=a+b(D2H)+c(D2H)2、W=a+b(D2H)+c(D2H)2+d(D2H)3、W=aVb、W=a+bV+cV2+dV3、W=a+bV+cV2能较好地描述灌木种叶生物量、枝生物量、根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与各形态因子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黄山松为研究对象,确定了378棵对象木,并利用固定半径法确定了黄山松对象木与竞争木的样圆半径为7.5 m,通过计算与距离有关的竞争强度,得到不同立地质量等级下对象木平均竞争强度。通过对10个备选方程拟合对比,选取拟合效果较好的倒数方程作为描述对象木胸径与平均竞争强度的关系,构建了与立地质量有关的竞争强度模型,即CI=f_a(I_1,I_2,I_3,I_4)+f_a(I_1,I_2,I_3,I_4)/D。经拟合并检验,相关指数为0.932,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7.4%,平均系统误差1.1%,说明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描述不同立地质量等级下黄山松林分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气候因子效应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对4个生态区、6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试验数据进行系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生态预测模型。通过分析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显著影响蛋白质含量的5个气象因子: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平均温度、平均日较差、总日照时数、总降雨量与积温。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高蛋白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开花至成熟期间的平均日较差的影响;在日较差变异系数<5%的生态环境下,则决定于开花至成熟期日均温与总日照时数的互作。中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取决于开花至成熟期的总日照时数;而低蛋白品种由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总降雨量与总日照时数共同决定。影响蛋白质含量的日较差与光照效应因子,分别通过与开花至成熟期的平均日较差及总日照时数间的线性关系建立模型;温度效应因子则通过与日均温的二次曲线关系建立模型。开花至成熟期的降雨量>50 mm时,降雨效应因子呈现二次曲线的变化模式;开花至成熟期的降雨量<50 mm时,则呈线性变化。运用南京地区3个品种的播期试验,6个生态区8个小麦品种的品质生态试验以及南京和徐州两地40个小麦品种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各品种与各生态点的RMSE值均小于10%,表明模型能够可靠地预测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籽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西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耐药谱的变迁规律,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有效防控和科学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自广西南宁、玉林、柳州、河池、北海和百色等市养殖患病罗非鱼的48株无乳链球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并以抗生素的抑菌圈直径为变量,采用SPSS 18.0对无乳链球菌株进行聚类分析,以平方Euclidean距离表示菌株间的耐药性同类关系.[结果]48株广西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耐药谱型共有19种,谱型丰富度为39.6%.所有耐药谱型均为多重耐药谱型,耐药种数至少有3种.从采样地点来看,南宁市、玉林市、柳州市、河池市、北海市和百色市的分离株分别包含5、9、8、2、1和2种耐药谱型.2011~2016年各年份的菌株耐药谱型为:2011年10种(A、B、F、J、K、N、O、P、Q和S耐药谱型),2012年4种(B、H、N和S耐药谱型),2013年2种(L和M耐药谱型),2014年3种(B、D和S耐药谱型),2015年9种(B、C、D、E、G、H、J、R和S耐药谱型),2016年3种(B、I和J耐药谱型).聚类分析将48株广西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分成2个组群(Group I和Group II)和6个亚群(i~vi),其中Group I和Group II组群均含有11种耐药谱型,耐药谱型丰富度分别为37.9%和57.9%;Group I和Group II两组群无乳链球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差异主要取决于其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或耐药率.[结论]2011~2016年广西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耐药谱型呈多样性,谱型丰富度较高,且因来源地不同和年际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性.此外,通过聚类分析可根据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情况对其进行有效分型,建议作为无乳链球菌流行病学分型方法给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Wheat-H. villosa 6DL/6VS translocation lines, Pm97033, Pm97034 and Pm97035 developed by(TH3/4 ×Wan7107)F1 young embryo and anther culture, were evaluated by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test, cytogenetic analysis,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respectively. Pm97033 and its hybrids crossing with susceptible cultivar Wan7107, 6D/6V substitution line and double ditelocentric lines (DDT) of Chinese Spring(C S)6A, 6B and 6D were all immune to powdery mildew through the growing period. It was with the somatic chromosome number of 42 and twenty-one bivalents at M I in pollen mother cells (PMCs M I ). The configurations at pMCs M I in hybrids F1 of Pm97033 with either susceptible cultivar or 6D/6V substitution line were 21 biva lents. In hybrids F1 between Pm97033 and C S 6A, 6B DDT, twenty bivalents and one allo-trivalent (t I t)composing of one univalent and two telocentric chromosomes were observed at PMCs M I . The configuration between Pm97033 and C S 6D DDT was twenty bivalents, one allo-bivalent (I t)and one telocentric chromosome. The results of cyt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Pm97033 was a translocation line , and the translocation was related to chromosome 6D. The results of in situ hybridization between probe labeled with biotin of H. villosa total DNA and the chromosomes showed that the three lines were all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lines. Glutamate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 (GOT)isozyrm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translocation lines expressed the same pattern with C S,and without the specific band of 6VL of H. villas compared with substitution line and addition line. In α-zone of gliadin-2 pattern, all lines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 expressed an identical specific band encoded by the gene located on 6VS of H. villosa. All the cytogenetic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Pm97033, etc. were 6DL/6VS translocation lines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6VS for 6DS.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单因子分析,发现甘蔗新台糖1号的生长发育期内降雨、积温、日照时数的连续累计值与株高生长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以Richards方程作为基本模型,经综合分析确定并用Marquardt迭代法建立了综合预测模型[H=439.45690(1-e-0.000072366P+0.00034709S-0.0028106T-0.0071319D)5.36380],该模型因其含有时间变量和各参数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而对样本资料具有灵活的切合性能和适用性。它既可用于预测,又可用于对生态系统的调控。经对该模型参数和实际资料的进一步分析,得出降雨对株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积温和日照时数。同时得出土壤含水量每增加1%(基数为13.0634%)相当于降雨量增加32.5mm,甘蔗株高每天可增高2cm。  相似文献   

18.
北京栓皮栎林胸径-树高相关生长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幂函数H=aDb对北京市平谷区四座楼自然保护区的16个栓皮栎人工林样地的胸径(D)和树高(H)相关生长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检验分形网络模型等4个理论模型对胸径--树高关系幂指数(b)的预测值是否合理。结果表明:在16个样地中,有12个样地的数据支持弹性相似模型、分形网络模型的理论预测值2/3,仅有2个样地的数据支持几...  相似文献   

19.
应用2015年调查的黑龙江省江山娇实验林场48块杂种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的4129株样木数据,分析了冠幅(CW)与胸径(DBH)的相关关系,选出较好的冠幅—胸径线性关系模型作为基础模型;经过再参数化分析,选入对冠幅影响较大的单木因子和林分因子构建冠幅的通用线性模型;再采用混合效应模型的方法建立精确的冠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冠幅与胸径呈较好的线性相关,冠长率(CR)、高径比(HDR)和林分断面积(BAS)对冠幅的影响最大,最终构建了样地水平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冠幅预测模型。模型的修正决定系数Ra2为0.6567,比基础模型(Ra2为0.5701)增加了15.19%;均方根误差(RMSE)和赤池信息准则与基础模型相比,均减少了10%以上;模型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进行检验,其平均绝对偏差(MAE)为0.3491 m、平均相对偏差绝对值(MAPE)为18.36%,拟合效率(EF)为0.6164。考虑该模型的实用性,基于留一法,利用随机抽样,对比分析了不同样本量(2,3,4,…,30株树)对随机效应校正下的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每个样地随机调查5株树的冠幅,即可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