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鳗鲡初孵仔鱼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光照条件下日本鳗鲡仔鱼(4.42±0.034mm)的耗氧情况。结果表明,幼鱼的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下降,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耗氧率遮光比在自然光下要低。同时还测定了幼鱼的窒息点。  相似文献   

2.
<正> 本实验仅对鲤鱼胚胎发育完成期(出膜期)及出膜后仔鱼前期(至卵黄囊消失)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为深入研究鲤鱼的孵化及胚后发育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鲵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耗氧量与体重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在水呼吸状态下,13.0℃时,y=-0.723+0.631x;17.5℃时.y=-0.831+0.691x.在气呼吸状态下,17.5℃时,y=-0.374+0.528x.在13.0~17.5℃内,大鲵的气呼吸状态与水呼吸状态的标准代谢率无显著性差异.温度对大鲵的耗氧率有影响,其Q_(10)值约为1.20~1.70.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长状况下日本鳗鲡耗氧率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鳗鲡(Anguilajaponica)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名优鱼类。鳗鲡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为数不少的生长缓慢的个体,这些个体饲养2年,仍然达不到每尾150g以上的出口商品规格,俗称“老头苗”,对养鳗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关于鱼类耗氧率的测定研...  相似文献   

5.
张霖 《河北渔业》2008,(4):14-17
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内刺盘管虫在饥饿状态下,其耗氧率在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下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对内刺盘管虫的耗氧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在12~24℃范围下,随温度升高,内刺盘管虫的耗氧率明显增大,在24℃达到最高,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耗氧率反而下降;在盐度S16~36范围内,内刺盘管虫耗氧率与盐度呈正相关;pH值8时内刺盘管虫代谢最为旺盛。  相似文献   

6.
7.
魁蚶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测定报道了不同规格魁蚶在11、14、20、23℃条件下不同活动水平的耗氧率。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单位体重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随活动水平的加强而升高,另外,单位体重耗氧率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1~23℃内耗氧率介于0.28~1.05ml O_2/g干肉重/小时,或介于0.038~0.126ml O_2/g活体重/小时之间。统计得出了11~23℃内魁蚶耗氧率与壳长、体重(活体重、总干重、干肉重)的指数回归公式,其中体重回归式中的指数b为0.642。计算了11~23℃的Q_(10)值为1.75。  相似文献   

8.
倒刺鲃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鱼类耗氧率的研究,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已进行了大量工作。本次实验对不同规格倒刺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旨在了解倒刺鲃的基础代谢水平,为倒刺鲃的生理学和养殖学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大口鲶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口鲶具有肉质细嫩、生长快、适应性强、疾病少、易于起捕等优良特性,其驯化养殖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迅猛发展。有关其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都有研究,尚未见有共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报道。本试验于1996年6月至9月份期间对大口鲶耗氧规律与窒息点进行了测定分析,其目的旨在为大口鲶规模集约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l材料和方法1.l材料试验鱼取自本所试验场当年人工繁殖并培育成的不同规格的大口鲶鱼种,均健康正常。1.2方法1.2.1耗氧率的测定试验鱼运回实验室首先在水簇箱中驯养一周,试验前1-2天停食。试验用水采用充分曝气并…  相似文献   

10.
青石斑鱼耗氧率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本文研究了青石斑鱼成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青石斑鱼的耗氧率有昼夜变化规律,夜间平均耗氧率(0.2031mg/g.h)大于白丘平均耗氧率(0.1038mg/g.h)。浮头时水中溶量为0.8486mg/l,窒息点为0.8160mg/l。  相似文献   

11.
日本鳗鲡早期幼苗趋光性及视觉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出膜后第1~9 d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早期幼苗,在不同光强度下趋光性分布及视觉发育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在8900 lux的强光条件下,日本鳗鲡早期幼苗随着发育,表现出明显的负趋光性。到9 d时,占存活幼苗52.2%的幼苗都集中在最暗的110 lux区域;而在2300 lux的弱光条件下,表现出趋弱光性。到9 d时,占存活幼苗44.6%的幼苗都集中在25 lux区域。视网膜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发现,日本鳗鲡幼苗的视网膜发育首先出现的是外界膜和内界膜,最后出现的是外丛层。幼苗的整个视网膜结构到9 d时,发育为9亚层结构。视网膜中最发达的是外核层,由3种细胞构成。发育最快的是内核层,由2种细胞构成。结果表明,与日本鳗鲡早期幼苗趋光性有关的因素包括视网膜分层、视网膜厚度、内核层细胞数等多种因素。另外,本研究还探讨了日本鳗鲡幼苗在自然界可能生存的水深和光环境。  相似文献   

12.
人工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工诱导日本鳗鲡(Anguill japonica)性腺成熟的角度,采用对亲鳗群体外形和解剖观察,以及性腺组织切片的方法,对日本鳗鲡从下海鳗到性腺发育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日本鳗鲡精巢发育仍可分为5个时相,即精原细胞前增殖期(Ⅰ);精原细胞后增殖期(Ⅱ),精母细胞生长期(Ⅲ),精子出现期(Ⅳ)和精子成熟期(Ⅴ)。除日本鳗鲡下海鳗的精巢有73.3%的个体处在第Ⅰ时相外,其整个精巢的发育过程和细胞学特征与以前的研究无太大差异。在下海鳗群体中未观察到第Ⅰ时相的卵巢。因此,人工诱导日本鳗鲡的卵巢发育只有卵母细胞单层滤泡期(Ⅱ);脂肪泡出现期(Ⅲ);卵黄充满期(Ⅳ)和卵母细胞最后成熟期(Ⅴ)。本研究除对人工诱导下日本鳗鲡性腺发育各时相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外,还探讨了人工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的时间、下海鳗群体的组成、以及脂肪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等问题,为以后的日本鳗鲡人工育苗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梁旭方 《水产科学》2005,24(4):24-26
日本通过40年对鳗鲡成熟控制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17,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DHP)的鳗鲡雌鱼成熟诱导技术,使高质量鳗鲡受精卵的取得具有相当高的把握性。日本水产厅养殖研究所采用以鲨鱼卵冷冻干燥粉末为主要成份并含有磷虾或其它鲜鱼虾抽提液的糊状饲料,喂食人工孵化的日本鳗鲡仔鱼取得举世嘱目的突破性进展,但柳叶状仔鱼全长达到30mm以后几乎不再摄食,出现生长停滞,并已变得十分衰弱。全面攻克日本鳗鲡人工育苗难题尚待时日,特别是研制能有效促进后期柳叶状仔鱼生长并变态的全价育苗饲料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鳗鲡是优质养殖鱼类,但鳗鲡苗种完全依靠天然捕捞。近年来鳗鲡苗种的短缺限制了鳗鲡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展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势在必行。文章从鳗鲡的催熟与催产、产后鳗鲡的某些繁殖生物学以及鳗鲡胚胎和仔鱼发育等方面简要回顾了鳗鲡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概况,并着重介绍了日本的最新研究进展,日本已将人工苗培育至20多厘米的成鱼,实现了实验室内鳗鲡由卵到成鱼的全人工养殖。文章最后指出人工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应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研究,才能真正实现鳗鲡苗种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日本鳗鲡排卵的人工诱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卵巢发育的时间与催产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卵母细胞在体内胚泡破裂(GVBD)的发生过程、以及用17α-OHP和17α,20β-DHP诱导日本鳗鲡排卵的方式、时机和催产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卵巢发育时间越长,催产率越低。造成催产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日本鳗鲡在卵母细胞成熟后期,雌鳗个体对催产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催产时机难以掌握。通过采用适合日本鳗鲡卵母细胞的透明液观察GVBD的发生过程,并根据每个个体GVBD的发生速度,制订适宜的催产方案基本解决了上述难题。本实验采用CP、HCG、17α-OHP或17α,20β-DHP混合催产,使其平均催产率由35 4%分别提高到91 9%和93 0%。17α-OHP和17α,20β-DHP的催产剂量为5mg/(500g)和10mg/(500g)。在(21±0 5)℃水温条件下,催产效应时间分别为15~18h和13~16h。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gg vitamin concentrations and the egg quality in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 No notable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any vitamin and the fertilization rate. Hatching and survival rates of larvae, howev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an elevated level of egg vitamin C (VC). In contrast to VC, the relation between vitamins E (VE) and A (VA) concentrations and survival rate showed a clear peak, with a reduced survival rate at both higher and lower vitamin concentrations. The ratio of VE to lipid or 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 (HUFA) in egg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atching and survival rates of larvae. High-quality (HQ) eggs were determined as eggs that produced larvae having a survival rate higher than 80% at 8 days post hatch, and low-quality (LQ) eggs were determined as eggs that did not hatch. The level of VC of HQ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LQ.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HQ eggs, which produce larvae having a high survival rate, must have high levels of VC and VE/HUFA ratio and contain optimum levels of VA and VE in Japanese eel.  相似文献   

17.
抗冻剂对日本鳗鲡精子活力及运动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精子稀释液(0.5%氯化钠+0.25%氯化钾+0.25%葡萄糖)分别配制4%、8%、12%、16%、20%、24%的二甲亚砜(DMSO)、甘油(Glycerol)、1,2-丙二醇(1,2-Propanediol)、乙二醇(Ethyleneglycol)四种抗冻剂,对日本鳗鲡精子进行激活处理,观察记录精子在不同浓度抗冻剂中的活力和5种运动(激烈运动、快速运动、慢速运动、摆动、死亡)时间。结果表明:4%~24%的四种抗冻剂都可以激活日本鳗鲡精子,其中二甲亚砜浓度为12%时,精子活力最高,平均可达到78.3%;甘油浓度为8%时,精子活力最高,平均可达到72.8%;12%的1,2-丙二醇和乙二醇激活精子后,精子活力都可以达到最高,分别是47.6%和57.8%。日本鳗鲡精子在8%的二甲亚砜、8%的甘油、8%的1,2-丙二醇和8%的乙二醇中,激烈运动时间均为最长,分别为11.8 s、11.1 s、6.0 s和2.9 s;用8%的甘油、16%的二甲亚砜、16%的1,2-丙二醇和12%的乙二醇激活日本鳗鲡精子后,精子存活时间均最长,分别达到154.6 s、45 s、20 s和34 s。与其它几种抗冻剂相比,8%的甘油能显著延长日本鳗鲡精子的寿命。四种抗冻剂对日本鳗鲡精子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处理后精子的活力和寿命均降低。  相似文献   

18.
日本鳗鲡人工催产后亲鱼恢复培养与再催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产后亲鱼的恢复培养全过程包括:产后亲鱼的海水淡化、诱导开口以及亲鱼培育。对2种不同淡化方式的结果比较发现,日本鳗鲡亲鱼的海水淡化方式以缓慢连续的方式较好,即每天换水1次,每次淡化量为总盐度的3%~4%,总淡化时间为1个月。淡化后的亲鱼存活率分别为:自然产卵的产后亲鱼达到100%,人工授精的产后亲鱼为86.3%,而难产的产后亲鱼则为81.5%。在各种开口驯养方式中,以水蚯蚓为开口饵料的驯养效果较好。诱导亲鱼开始摄食所需时间最短,为18d;摄食量也最大,达到平均体重的2.5%。从水蚯蚓逐步转为全人工饵料后,进行日常亲鱼培育。经18个月的恢复培养后,使产后亲鱼的平均体重雌鳗330g、雄鳗150g分别恢复到765g和470g。但2次繁殖的各项指标中,催熟率、成熟系数和性腺发育情况远远低于野生鳗,而催产率和幼苗存活率则略高于野生鳗,其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