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季文彦  邵彩梅 《养猪》2012,(5):30-32
养猪生产水平低下,经济效益差一直困扰中国养猪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收入不断增长,人们从对肥肉的需求开始转向对瘦肉的需求,养猪业也随着市场需求的转变开始大量饲养引进的瘦肉型品种,养猪业从一家一户的分散饲养方式向集约化转变,大型集约化养猪场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饲养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并不快,这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江西奶牛生产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奶牛头数由20世纪的2万头存栏增加到目前存栏3.5万头;乳品企业也由此20世纪末的4 ̄5家发展到现在的14家。奶牛饲养管理模式由集约化规模生产过渡到“公司 基地 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牛群分布由集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辑]2015年4月23日,山西省太原市农委发布消息称,为推进奶牛精准化饲养和数据化管理,促进奶牛产业向质量效益型健康发展,太原市农委乳品管理部门开始向全市奶牛养殖户推广奶牛DHI测定技术。2015年3月以来,太原市利用一个多月时间,邀请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多位专家深入有关县区奶牛养殖场户现场进行指导,向奶牛养殖户推广奶牛DHI  相似文献   

4.
王印魁 《中国乳业》2006,(11):24-25
育种改良是奶牛场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近30年,山西省在奶牛育种改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奶牛种质资源仍比较落后,生产性能不足发达国家的1/2。这种状况导致了饲料资源浪费,牛奶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严重制约着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快奶牛育种改良步伐,培育长寿、高产、高效的良种奶牛群体势在必行。1山西奶牛育种改良的历程与现状山西省最早于20世纪初在太谷县的西杨庄一带开始饲养荷斯坦奶牛。30年代中期,美、意等国的传教士又陆续带进一些奶牛,分别在太原、大同、长治等地饲养。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山西省…  相似文献   

5.
优质鸡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育种工作也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而逐步走向规范。但是,育种的整体水平还是较差,先进的育种技术还有待实施,育种方向有待提前于市场,特别是育成的品种引导市场的能力还较差。  相似文献   

6.
<正>朔州市地处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区域,属于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全省的草食畜牧业大市,也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整市推进草牧业发展试点,山西省确定的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2018年,全市奶牛存栏18.4万头,鲜奶产量57.5万吨,占全省鲜奶总产量一半以上,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奶源基地;肉羊饲养量630万只,其中出栏410万只,占全省肉羊饲养总量的五分之一,是全国牧繁农育的典型;种植优质牧草85万亩,位居全省首位,苜蓿等饲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效、生态、安全"是当今社会对现代养牛业提出的基本要求,发展养牛业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客观需要,是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需要,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朔州市是奶牛养殖大市,全市存栏奶牛17.5万头,占山西省奶牛存栏量的一半,年产鲜奶40多万吨.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市奶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探索适合该市奶牛产业发展的养殖模式,本文采用随机抽样和代表性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定该市具有代表性的3种养殖模式,共9个点作为监测对象,连续半年分四次到现场采集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探索适合朔州市奶牛产业发展的养殖模式,进而推动朔州市奶牛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30日~12月14日,笔者随黑龙江省畜牧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进行工作考察。期间走访了澳大利亚的奶牛场、乳品加工厂及奶牛进出口公司。通过考察和交流学习,对澳大利亚奶牛业及相关产业形成了初步认识。1澳大利亚奶牛业概况澳大利亚于20世纪50年代引入了人工授精等现代化生产技术,开始了大规模的改良和培育工作。全国目前存栏奶牛210万头,可繁母牛117万头,约占奶牛总存栏的55%。奶牛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几个洲,以维多利亚州存栏最多,占全国总量一半以上;澳洲全国有奶牛场6000多个,奶牛场饲养规模在130~400头。2澳大利亚奶牛繁殖育种及…  相似文献   

9.
述评     
提高奶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奶业发展方式转变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强调,必须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奶业科技贡献率,加快奶业发展方式转变,解决奶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保障乳品供给、提高乳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奶农增收、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高鸿宾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奶业快速发展,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良种覆盖率稳步提高,单产水平有新上升,生鲜乳质量监管得到强化,现代奶业格局初步形成。2011年,全国奶牛存栏1440万头,奶类产量3810万吨,分别比2008年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宁夏地区奶产业发展迅速,奶牛养殖业已从过去的家庭副业,逐步转变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特别是银川地区出现了大量饲养规模达百头、千头的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奶牛场,基本构筑起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场及奶牛园区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宁夏地区奶产业发展迅速,奶牛养殖业已从过去的家庭副业,逐步转变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特别是银川地区出现了大量饲养规模达百头、千头的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奶牛场,基本构筑起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场及奶牛园区  相似文献   

12.
正在奶牛产业发展由传统粗放经营阶段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化阶段转变过程中,要坚持走扩大规模和内涵挖潜"双轮驱动"的路子,深入挖掘内在潜力,加快推进奶牛产业的提档升级。黑龙江省富裕县是牧业大县、牧业强县,被誉为"中国鲜奶之乡",奶业发展历史悠久。富裕县奶牛产业化形成了较好基础,目前县内以光明乳业为龙头及其他3家乳品加工企业并存,日处理鲜奶能力1400吨,对基地形成较强的拉动能力;基础牛群数  相似文献   

13.
<正>临川区养奶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开始用于挤奶的大部分是杂交牛和本地黄牛,加上饲养管理粗放,1头牛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不足2000kg;奶牛数量也少,全区不到50头,由一些城郊生产队和畜牧良种场集体饲养。改革开放后,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牛奶的需求量增大,临川的奶牛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临川的奶牛业发展更快。据统  相似文献   

14.
<正>一、明确思路目标2008年底前,全面取缔流动奶站,对不符合条件的乳品加工企业吊销营业执照;到2009年底,全省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0%以上,奶站全部由乳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到2010年,散养奶牛全部进入小区集中饲养。  相似文献   

15.
1攀枝花乳业发展的历史现状 攀枝花乳业发展起步晚,奶牛的饲养和乳制品的初加工始于20世纪70年代。1965年建立攀枝花市时,全市只有盐边县有奶牛9头,年产鲜奶9吨。到1970年,才开始逐步引进少量的奶牛进行饲养,鲜奶供应十分有限。到了80年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奶制品等副食品的生产和供应,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增加投入,引进优良品种,大力推广饲养新技术等一系列科技兴牧的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全市奶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1990年,全市饲养奶牛445头,年产鲜奶732吨,分别比1978年的80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家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和奶牛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该村紧紧抓住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奶牛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利时机,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奶产业,使本村奶牛养殖业规模明显得到扩大,养殖技术进一步得到提升,奶牛个体生产性能逐步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为了全面掌握该村的奶产业生产状况,摸清奶牛养殖户在生产、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疫病防治等方面的需求,笔者于2014年5月20~24日同本单位同事进行了本次调研。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山西省浑源县奶牛养殖规模小、奶牛产乳量不高、缺乏奶牛疫病的防治知识、饲养成本较高、市场体系不完善等养殖现状,提出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奶牛免疫力和抗病力、合理搭配饲料、加强奶农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的培训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养猪生产已逐步发生了三个转变: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规模化养猪的饲养密度越来越大,贸易往来渐多,加上猪病综合防治体系不完善、认识不统一,尤其是疫苗的研制相对滞后,导致  相似文献   

19.
黄岩的奶牛业发展之路十分曲折,奶牛饲养始于50年代,至1976年,全县饲养奶牛只有30头,随着政府逐渐重视奶牛业,银行对养牛户发放贴息贷款,并给予一定数量的饲料补助,兴办了一个小型的乳品加工厂,奶牛业取得了大发展,至83年,全县奶牛已发展到1500多头,但由于当时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生产的半成品炼乳销售受阻,牛奶的销售渠道也随之受阻。至90年代中后期,形势急转直下,奶牛业从高峰跌至低谷,出现了卖牛、杀牛现象。到1997年,全区奶牛只有310头,奶牛饲养徘徊不前。99年后,随着国家七部委“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启动,本地乳品加工企业开始收购鲜奶,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内蒙古敖汉旗贝子府镇生猪饲养量逐年增加,年出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达到78户。该地区属半农半牧区,有着传统的饲养方式,从20世纪90年代起敖汉旗不断改良生猪品种进行“4良4改”,生猪饲养从单一的家庭饲养方式逐步向家庭规模化养殖转变。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增多,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造成生猪养殖高成本、低产出的恶性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